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3877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docx

《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docx

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

数列求和与数列的极限专项训练

【例题精选】:

例1:

等差数列200,,……,-100的后200项和是。

分析:

把问题改写成,求数列-100,……,200,的前200项的和,改写后的数列为首项是-100,公差是的等差数列,其200项的和为

答案:

例2:

求和:

解:

所求的和+

小结:

通过将式子展开、整理,将问题转化为两个等比数列和一个常数列的和,在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要注意公比的条件。

例3:

求数列。

分析:

由于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因此,可采用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错项相减)求和。

解:

两式相减得

于是

例4:

数列是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前,求

解:

由已知

例5:

求下列极限

解:

(2)

小结:

本例

(1)、

(2)、(3)是分子,分母由多项式组成的分式的极限,这类问题往往与数列求和、求积相联系,一般应先对极限式子变形,再运用极限法则求极限,(4)是类型的极限,这类问题要特别注意极限存在的条件。

例6:

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

将式子变形为,若极限值为,解得。

答案:

例7:

已知数列都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其中,且。

分析:

这是1997年理科数学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概念、求和公式,数列极限的运算等基础知识,考查文字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推理过程中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分两种情况讨论:

(1)

(2)

例8:

一个公比绝对值小于1的无穷等比数列的所有项的和是9,各项平方和是27,则此数列的首项,公比。

分析:

设这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且,则各项平方也组成等比数列,其首项是2,公比是2()

例9: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AB=5,直角边AC=4,⊙O1是的内切圆,作⊙O2和AB、AC、及⊙O1都相切,再作⊙O3和AB、AC、及⊙O2都相切,如此无限继续下去,求所有这些圆面积的和。

解:

如图所示,AB=5,AC=4,可求得⊙O的半径

又设

的面积组成的数列里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且。

所有这些圆的面积和为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专项训练

【例题精选】: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

证明:

(1)当=1时,左式=1+1=2,右式=21,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

那么,当+1时,

(1)、

(2),可知等式对任意成立。

小结:

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关键是第二步,假设时命题成立(可称为归纳假设),证明+1时命题成立,第二步的实质是演绎推理。

本题在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二步时,要特别注意由到+1时,等式左端的变化,这时多了一个因式,把握这一点是完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本题的关键。

例2:

是否存在自然数对任意自然数,都能被整除。

若存在,求出的最大值,并证明结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

本题是开放性题型,先求出……再归纳、猜想、证明。

猜想,能被36整除,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1)当,能被36整除。

(2)假设当能被36整除,那么,当时,

由归纳假设,能被36整除,当为自然数时,为偶数,则能被36整除。

所以+能被36整除,这就是说当时命题成立。

(1)、

(2)对任意都能被36整除。

当取大于36的自然数时,不能被整除,所以36为最大。

例3:

设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项和为,并且对于所有的自然数,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与2的等比中项。

(1)写出数列的前3项;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推证过程);

(3)令

分析:

由题意再作归纳,证明。

解:

(1)当

故该数列的前3项为2,6,10。

(2)由

(1)猜想数列。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①当,又在

(1)中已求出,所以上述结论成立。

②假设时结论成立,即有,由题意有

将代入上式,得。

由题意有,代入,得

整理得

由,解得,所以

这就是说,当时,上述结论成立。

根据①、②上述结论对任意成立。

(3)令,则

【专项训练】:

(90分钟)

一、选择题:

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如果它的前,那么

A.B.

C.D.

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

A.8B.9C.10D.11

3、设无穷等比的各项和是首项的3倍,则此数列的公比为

A.B.C.D.

4、已知是等比数列,且等于

A.212B.216C.220D.248

5、已知都成等差数列,则

A.1B.2C.3D.4

6、等比数列的首项等于

A.B.C.-2D.2

7、等差数列,

A.1B.C.D.

8、设数列的前项和,则

A.B.-C.D.-

9、的值是

A.-11B.-13C.-11D.-13

10、某工厂产量第二年的增长率为,第三年的增长率为,第四年的增长率为,设这三年的平均增长率为,则

A.B.

C.D.

二、填空题:

11、等差数列,公差顺次组成等比数列,则

12、的取值范围是。

13、若三边成等比数列,则公比的取值集合是。

14、已知集合中各元素的和等于。

15、已知数列的前的值是。

三、解答题:

16、在等比数列中,若,求项数的取值范围。

17、已知是一次函数,成等比数列,求

+……+以的式子的表示式。

18、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公比为项和,又设

1,2,……,求。

19、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它的前有如下关系:

(1)写出数列的前4项;

(2)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证明。

【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D4、B5、B

6、A7、C8、A9、D10、C

二、填空题:

11、

14、891

15、67

三、解答题:

16、当时,

当时,

17、设由已知求得

18、

19、,由此归纳出,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