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3794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1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6月球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

2.了解月球概况,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3.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有关月球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

月球仪、塑料盒、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排球、月相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了解了有关地球的知识,指生说一说上一课学习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在我们地球附近,有一颗始终围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同学们知道他的名字吗?

是月球。

2.是的,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大家知道月球的有关知识吗?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月球的知识。

板书课题:

6月球

二、探索

活动一:

阅读有关环形山的资料,做环形山形成和阴影变化的模拟实验

1.教师引导:

月球的历史由来已久,我们古人是怎样认识月球的呢?

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说一说古人对月球的认识。

3.400多年前,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了地球,让我们跟随伽利略一起去看一看,月球上究竟有什么?

4.出示课本17页伽利略观察月球的图片和月球表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伽利略观察到了月球表面有什么?

预设:

伽利略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5.学生看旁边的月球表面图片,分别在这幅图上找一找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6.对于这些环形山,人们又是怎样认识的呢?

预设:

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又得出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7.教师出示火山喷发及火山喷发后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与月球上的环形山比较一下,想象两者的相同之处。

8.教师引导:

到了大约50年前,科学家对于环形山又有了新的结论,认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为什么会形成环形山呢?

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一下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9.出示课本第17页下面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图片,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相关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所需材料、方法及要求。

10.全班交流

实验器材:

托盘、细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②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③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分别要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石子,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然后比较沙盘里沙坑的情况。

11.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高度越高,沙坑越大,高度越低,沙坑越小。

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沙坑越大,石子越小,沙坑越小。

手电筒代表太阳,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月球上的环形山时,形成的阴影不同,太阳光斜射月面,环形山最为明显,而直射时环形山不太明显。

实验结论:

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

12.教师小结:

刚刚我们模拟了环形山的形成,观察了环形山投影的变化,从这个模拟活动中,我们初步可以得出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是由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活动二:

模拟月球公转,观察月相变化

1.教师引导:

大家都知道,我们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地球始终围绕太阳转,而月球始终围绕地球转。

那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会有什么变化呢?

这种变化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这个方面的问题。

2.出示课本18页上面的模拟月球公转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3.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台灯、排球等。

实验步骤:

①拉上窗帘,关上顶灯,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

②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

③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

④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

教师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点:

实验时,教室里面要保持黑暗状态,这样效果更好。

在这个实验中,落地台灯相当于太阳,排球相当于月球,人的头部相当于地球。

地球转动一周,相当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上的人就可以看到台灯的光照在排球上的反光,由于照射角度的不同,可以看到月相的变化。

4.教师请一位同学做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认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以及注意点。

学生分小组活动,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体会月球公转时月相的变化。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我们可以看到8个方向的排球受光部分的情形。

可以知道月球按逆时针方向绕着地球公转。

活动三:

阅读月球的相关资料

1.出示课本18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

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

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它还是至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2.出示18页中间有关月球以及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再看一看,结合有关月球的介绍,进一步体会月球的知识。

3.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月球的表面和地球的表面,想一想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

预设:

①地球表面有大气、土壤、岩石,还有液态水形成的海洋、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而没有风),没有液态水,有岩石,月壤因热胀冷缩而呈粉末状。

②地球表面有地壳结构和地质作用,所以有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月球表面没有地质作用,月表虽也有高低不同的地形,但大部分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

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成因。

③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6,人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走起来很容易,但容易摔跤。

4.教师相机补充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周期也是27.3天。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看不见月球的背面,因此模拟月球的排球需要保持静止状态。

5.讨论交流:

同学们,假如我们要登陆月球或者参加月球基地建设,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需要带哪些物品?

出示课本18页最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第1次登上月球的情景。

活动四:

连续观察月亮并整理月相观察日记,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1.教师引导:

月亮每天升起,把淡淡的月光洒向地球,月亮每天有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

请同学们观察月亮。

出示课本19页上面连续观察月亮的要求。

2.提出要求:

①每晚6点对月亮进行观察。

②将观察到的月亮形状和它的位置画在月相记录单上。

3.指导学生观察月相和记录月相

月相的画法:

先画一个圆,再通过圆心画圆的一条中心线,阴暗部分涂上黑色,光亮部分涂上黄色,这样一个月相就记录好了。

4.教师强调:

每天观察月相要在固定时间观察,要记录月亮的相对位置,因为月亮和太阳一样,也会东升西落,同一天中晚上6:

00、9:

00和夜里12:

00,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因此,每天观察月亮的时间要固定。

说明:

本次活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课堂上可以将活动要求布置下去,引导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月相,并且记录整理。

一个月后,再利用时间进行交流展示。

在本次课堂上,教师可以事先提供1-2个月的月相记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得出月相的变化规律。

5.整理月相观察记录

出示月相记录,引导:

这是老师观察记录的月相记录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且按照要求完成相关的活动要求。

6.出示课本19页中间的整理月相观察记录要求。

①根据形状认识各种月相名称。

②将你记录的月相对照形状进行归类。

③根据月相观察记录,数一数两次满月大约间隔多少天。

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本次月相观察日记的整理要求。

7.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月相观察日记的整理活动,并且思考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出示课本19页各种月相名称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各种月相的名称。

8.讨论:

从新月到满月,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从满月到残月,月相又是怎样变化的?

预设:

从新月开始,月亮亮右边一点点,随着日期的增加,亮的部分愈来愈多;满月之后,月亮右边亮的部分由边缘逐渐消失而阴影慢慢增多,变成亮左边一半的下弦月。

右边阴影部分愈来愈多,而到亮左边一点点的残月,再后来就看不见了。

9.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月相,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月相的名称。

10.交流讨论:

根据月相观察记录,大家想一想,两次满月大约间隔多少天?

预设:

两次月圆之间相隔29.53天,月相变化的顺序是: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11.同学们,经过月相的观察日记的整理,我们发现月亮升起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每天固定时间观察,6点或者9点都可以,这样可以观察到月亮出现在天空的不同位置。

总体是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部天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圆,下弦月出现在东部天空或者看不见(一天比一天出现得晚);下半夜则相反,上弦月基本上看不见,下弦月出现在东部天空。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模拟了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实验,并且在此基础上,观察了环形山投影的变化。

接着我们又模拟了月球的公转,观察了月相的变化,了解了月相变化的规律。

课后,请大家坚持每天观察月相,做好观察记录。

一、选择题

1.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的吸热性能是(     )的快。

A. 深色                                       

B.  浅色                                       

C. 一样快

2.水和沙比较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正确的是(   )。

A. 水吸热快散热快                 B. 沙吸热快散热快                 C. 水和沙吸热散热一样快一样慢

3.二氧化碳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固体,叫做()。

A. 气冰                                         

B. 液冰                                         

C. 干冰

4.下列不属于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繁殖行为的是(  )。

A. 占窝、筑巢                               B. 求偶、交配                               C. 胎生、哺乳

5.下列植物中,(  )是靠水流传播种子的。

A. 苍耳                                         

B. 莲蓬                                         

C. 野果

6.下列植物中,(  )不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A. 苍耳                                        

B. 椰树                                        

C. 野葡萄

7.番茄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A. 自体传播                                   

B. 动物传播                                   

C. 风传播

8.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 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 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C. 轻、带翅或绒毛

9.孔雀的求偶方式是()。

A. 特殊的声音                                  

B. 开屏                                  

C. 鲜艳的羽毛

10.下列动物中和蝴蝶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

A. 兔子                                         

B. 青蛙                                         

C. 熊猫

11.下列动物中和猫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

 

A. 鸭嘴兽                                         

B. 狗                                         

C. 乌龟

12.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  )次蜕皮

A. 3                                              

B. 2                                              

C. 4

13.剪开的蚕茧后,蛹的变化(  )

A. 外面的温度太低,蛹会被冻死                     

B. 正常发育                     

C. 不会发生变化

14.关于蚕蛾翅、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有一对翅、六只脚                 B. 它有两对翅、八只脚                 C. 它有两对翅、六只脚

15.对于蚕蛾的描述,下面正确的是(  )。

A. 蚕蛾有口器,也吃东西       

B. 蚕蛾有口器,但不吃东西       

C. 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

二、填空题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17.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________来实现的。

18.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_。

19.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________,水烧开时的温度是________,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

20.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________、________作单位。

21.________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_。

2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________。

24.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做成的。

25.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________;冷却时,体积会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26.蚕宝宝是从________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________。

27.雌蛾和雄蛾交配后,________产卵繁殖后代。

28.蚕最喜欢的食物主要是________,蚕是靠________来呼吸的;蚕生病了要________;蚕生活的环境要________、________。

29.吃了几天桑叶的蚕宝宝不吃也不动,说明它准备要________。

30.蚕蛾是从________羽化出来的。

蚕蛾有________对翅膀,________只脚。

三、判断题

31.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 )

32.水蒸气是白色的气体.( )

33.云就是水蒸气组成的( )

34.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

()

35.蜡加热以后会体积会膨胀。

( )

36.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

37.蚕卵在孵化过程中,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它的样子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38.刚孵出的小蚕头小身体大,全身白色。

39.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第二肌肤”的美称。

(  )

40.第一次脱皮后的蚕宝宝叫起蚕。

(  )

四、解答题

41.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

42.在杂深色和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43.为什么说蚕结茧后6~7天为采茧抽丝的最佳时机?

44.蚕丝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5.请描述蚕卵和蚁蚕的情况。

46.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解答】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深色物质和浅色物质的比较。

2.B

解析:

B

【解析】【解答】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比较。

3.C

解析:

C

【解析】【解答】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4.C

解析:

C

【解析】【解答】胎生、哺乳是繁殖后的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鸟类繁殖过程有:

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产卵。

5.B

解析:

B

【解析】【解答】A、苍耳利用动物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B、莲蓬利用水流传播的,符合题意。

C、野果也是利用动物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

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

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6.B

解析:

B

【解析】【解答】A、苍耳表面有茸刺会粘在动物皮毛上,通过此来传播种子,不符合题意。

B、椰树不是利用动物来传播的,符合题意。

C、野葡萄味美,小动物吃了,依靠动物粪便来传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

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

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7.B

解析:

B

【解析】【解答】番茄成熟后掉到地上,遇到牛羊等踩烂后带到附件的草地上,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就会发芽,属于动物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番茄散播种子的方式。

8.B

解析:

B

【解析】【解答】番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属于弹射传播,轻、带翅或绒毛属于风传播,故而选B。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传播。

9.B

解析:

B

【解析】【解答】雄性孔雀通过开屏吸引更多异性的注意力,是孔雀的求偶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孔雀的求偶方式。

10.B

解析:

B

【解析】【解答】青蛙和蝴蝶一样是卵生,而兔子和熊猫是胎生。

【分析】本题考查卵生、胎生。

11.B

解析:

B

【解析】【解答】猫和狗是胎生,乌龟是卵生,而鸭嘴兽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它是卵生的,是低等哺乳动物。

【分析】本题考查卵生、胎生。

12.C

解析:

C

【解析】【解答】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蚕龄:

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

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

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cm,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13.B

解析:

B

【解析】【解答】剪开的蚕茧后,蛹仍然会正常发育。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蛹的变化。

14.C

解析:

C

【解析】【解答】蚕蛾有2对翅膀,6只脚,身子大,翅膀小,飞不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蚕蛾的身体。

15.C

解析:

C

【解析】【解答】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蚕蛾的身体。

二、填空题

16.传导;对流;辐射

【解析】【解答】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解析:

传导;对流;辐射

【解析】【解答】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17.冷热空气的对流

【解析】【解答】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分析】本题考查热在空气中的传

解析:

冷热空气的对流

【解析】【解答】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分析】本题考查热在空气中的传递。

18.温度

【解析】【解答】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的定义。

解析:

温度

【解析】【解答】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的定义。

19.37℃;100℃;0℃

【解析】【解答】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温度。

解析:

37℃;100℃;0℃

【解析】【解答】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温度。

20.摄氏度;华氏度

【解析】【解答】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的单位。

解析:

摄氏度;华氏度

【解析】【解答】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的单位。

21.温度计

【解析】【解答】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作用。

解析:

温度计

【解析】【解答】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作用。

22.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底和侧壁

【解析】【解答】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解析:

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底和侧壁

【解析】【解答】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23.先快后慢

【解析】【解答】热水变凉的规律是:

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分析】本题考查热水变凉的规律。

解析:

先快后慢

【解析】【解答】热水变凉的规律是:

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分析】本题考查热水变凉的规律。

24.物质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温度计就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原理。

解析:

物质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