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379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docx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docx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

201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

育知识与能力

试题(中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项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A、《大教学论》B、《学记》C、《普通教育学》D、《教育论》

2.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

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A、能动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

3.提出“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昆体良

4.某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奋斗目标,选出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律自励,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该教师的行为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修养B、锻炼C、陶冶D、制度

5.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其站到教室后面,教师运用了().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6.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制策略D、组块策略

7.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到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感觉自如了,这种现象是().

A、明适应B、暗适应C、视觉后像D、感觉对比

8.一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学会画概念地图的方法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生物学习中去,这是一种().

A、负迁移B、一般迁移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

9.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最大的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到大学堂需要21年,至通儒院需要26年。

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A、六三三学制B、五四学制C、壬寅学制D、癸卯学制

10.当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否是1?

”许多同学肯定的回答是1,刘晓翔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这体现了发散思维的().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特性D、独立性

11.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差异。

这种教育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实验法C、个案研究法D、调查法

12.1958年我国曾提出“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

“两个必须”是指().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13.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这体现的是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14.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是().

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15.我们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哪种因素的教育意义?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个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6.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17.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人生本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是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得到发展。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及健全发展。

18.杜威继承和弘扬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猛烈的批判了就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并在教育界首次将其称之为“传统教育”,这就是“传统教育”概念的由来,他还系统阐述了新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后来,人们把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称之为“现代教育”。

19.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三、简答题(本小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0.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

21.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22.必修课及其特征

2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xx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

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很多动物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者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青蛙和蛇没出来?

不一会,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说:

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怕冷,所以没有出来。

老师听了不高兴,用严厉的口吻说:

不知道就不要乱说。

让这个学生坐下后,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

这个时候,教师里安静极了,再也没有人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能出来。

问题:

试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的理论来评价这位老师教学的得失。

(同时注意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材料题))

25.李湘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性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xx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

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

《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学记》据郭沫若考证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著;《普通教育学》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重要著作;《教育论》则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主要教育著作。

2.【答案】C。

解析: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不仅表现在男女性别差异上,还表现在身心构成的所有方面,而且在人的发展优势或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上也是千差万别。

3.【答案】A。

解析:

“产婆术”又称“苏格拉底方法”,由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

苏格拉底把产婆术用于教育,将教育比喻为“思想之接生”,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

4.【答案】A。

解析:

品德修养指导法,又称为修养法,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

材料中教师引导学生选出自己的座右铭,以提高修养的做法体现的正是修养法。

5.【答案】C。

解析:

正强化是指增加愉快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惩罚则是直接给予厌恶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

题目中,老师在学生扰乱课堂后给予罚站的处罚,属于惩罚。

6.【答案】B。

解析: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概括和归纳等。

材料中“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均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组织策略。

7.【答案】A。

解析:

视觉器官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应。

材料中人“看完电影走到大街上”,即由黑暗环境走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属于明适应现象。

8.【答案】B。

解析: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材料中该生把地理学习中画概念地图的方法迁移到生物学习中去了,这属于方法、策略的迁移,是一种一般迁移。

9.【答案】D。

解析:

《奏定学堂章程》于清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奏拟,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颁布并正式实施。

因奏拟年为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10.【答案】C。

解析:

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三个指标。

其中独特性是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和独特的程度。

刘晓翔说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这个答案是别人没有说出的、新异的、独特的,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11.【答案】B。

解析:

实验法指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

材料中的教师在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时,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的条件,用以研究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好坏,属于教育实验法。

12.【答案】C。

解析: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使用了“教育方针”的提法,指出:

“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

13.【答案】D。

解析: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马卡连柯的这句话正是这个原则的体现和要求。

14.【答案】D。

解析: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实际上指的是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出来的、受遗传和生理影响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

气质是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15.【答案】B。

解析: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

人应该接触好的人、事、物,如此才能学到好的习惯。

这说明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可见,该故事说明了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的教育意义。

二、辨析题

16.【参考答案】(错误。

负强化和惩罚都需运用厌恶刺激,但两者是不同的,区别在于负强化是除去厌恶刺激从而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惩罚是给予厌恶刺激从而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17.【参考答案】(错误。

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是:

(1)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2)社会价值高于个人教育;(3)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题目中所述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是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18.【参考答案】(正确。

杜威的重要教育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年,他在此书中首次提出了“传统教育”的概念,并对之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他继承和弘扬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提出了“五步教学法”,还系统阐述了新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

后来人们把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称为“现代教育”。

19.【参考答案】(错误。

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形象化形式打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而艺术教育则指为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对人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艺术教育必须进行相关的技术训练,而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播、感受和鉴赏艺术的层面上。

三、简答题

20.【参考答案】(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

(1)情绪和情感丰富热烈;

(2)情绪和情感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

(3)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

(4)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

21.【参考答案】(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22.【参考答案】(必修课是指某一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它是与选修课相对的概念。

必修课还可分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地方规定的必修课和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等,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必修课的根本特征是强制性,是社会或机构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23.【参考答案】(根据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和严重性,可以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学生互动参与的情境、有意忽视、转移注意、移除导致问题行为产生的媒介、正面批评、劝其暂离课堂、给予惩罚。

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有:

(1)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对于课业给予精确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

(6)建立家校联系;

(7)心理辅导。

四、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应该是统一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

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负责。

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能将主导作用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保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越是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主张儿童中心主义。

这两种片面性都使教师不能正确指导教学过程和正确引导学生,并使学生陷于消极被动或盲目活动,不能沿着正确的途径顺利成长。

(3)材料中的老师认识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于是他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同时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但同时他又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犯了“教师中心论”的错误,片面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否定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压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5.【参考答案】

(1)学生李湘对自己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归因是不正确的。

学生李湘将自己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归因为运气太差,即归因为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这样就会降低他的学习动机,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对将来成功的期望值不高,也不愿意付出努力。

(2)学生李湘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正确归因应该是他的努力程度不够,即应该归因于自己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如果他能够正确归因,认识到他的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不够努力,那么他就会认识到要想获得好成绩,必须努力学习。

这样,在未来的学习中他才有可能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3)正确掌握韦纳的归因理论有助于了解个体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对于教师来讲,正确掌握归因理论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预测其背后的学习动机,从而及时对这些学习动机加以引导、强化或纠正;另一方面可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归因,指导学生及时进行正确归因,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促使他们继续努力;此外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等方面均是有利的。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其中,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运气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身心状态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外界环境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考试结果的错误归因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