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3666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docx

《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docx

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

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

LT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双重身份,使得这些农民工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游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

当下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婚恋困苦职业限制找不到爱情。

男性农民工的工作脏、累、苦,待遇不高,风险大,很难获得女孩的青睐,也难以获得与女孩相处的机会。

同样,在一些玩具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服务业、纺织制衣业等厂子里则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成群结队,同样苦于“恋爱无人”。

这些单位新生代女农民工占绝大多数,加上她们在恋爱上一般比较矜持,不好意思主动和厂外的男性接触,所以她们的婚恋也成了老大难问题。

此时,身份职业搭起的围墙正束缚着这些青春萌动的新生代农民工。

收入水平偏低影响爱情发展。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的爱情与婚姻,同样需要经济条件为基础,爱情尤其是婚姻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这也影响到新生代男性农民工未来的择偶。

二、身份认同,模棱两可,非城非乡从职业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已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根据统计,目前农民工数量上已远远超过原有城镇户籍的公有制二、三产业的职工,达到我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作为生产主体支撑着国家的工业化,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

从行业来看,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

他们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与城市产业工人相比,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福利待遇,不能同工同酬同权,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

从地域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常年生活、工作在城市,是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熟悉城市生活,向往城市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要寻找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泡网吧、下迪厅、染头发、穿时髦服装,对攒钱并不十分看重。

他们讲究的是“心随我动率性(彰显)自我”。

他们更倾向于改变现状,想在城里有喜欢的工作,买房子,娶妻生子,真正融入城市。

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都很现代化,但城市显然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依然是“经济接纳、社会拒入”。

从法定身份上讲,新生代农民工仍然是农民。

当前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定身份仍然是农民。

新生代农民工一部分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他们没种过地,不会种地,更不愿意种地,普遍存在着农民不爱地,农民不爱农,农民不识农,“轻农、厌农、弃农”意识严重。

虽然户口在农村,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压根儿就没准备再回农村,出来长见识的同时,希望能够和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

三、择业观念,高不成低不就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父辈,就业期望甚高,但仍面临困境。

就业期望高与敬业精神差。

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岗位比较挑剔,怕吃苦,常常不能踏实工作。

即使能够做到“敬业”,也很难做到真心“爱岗”。

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得工作的同时还要求享受生活,得到尊重,在文化、娱乐、健身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

新生代农民工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从小就被父母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

这种期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不切实际的就业意愿,即只希望找那些社会地位高、条件好、工资高的工作。

加之有父母做其强大后盾,生活压力小了很多,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跳槽,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

就业期望高与职业技能低。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农民工的素质需求也发生着变化。

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仍然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化服务业的基本规范,同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他们不愿像上一代农民工那样承担城市里低端的重体力活,又无法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难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定位,基本上只能从事体力运输、建筑小工、工业加工以及低层次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重体力、低报酬行业。

同时过于频繁跳槽,使得他们对每个行业、岗位只能作蜻蜓点水式的了解,每一项职业技能也只能停留在“学徒期”的水平。

如此周而复始,也形成恶性循环。

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他们很难融入城市,并且体面地生存。

四、落户难。

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愿望强烈,但高门槛限制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1.经济限制。

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发布后,经调查,许多省会城市都将农民工购房在60平方米之上作为落户条件之一。

目前房价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对于收入微薄却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能够实现的积累非常有限,这种以货币构筑的以经济壁垒取代身份壁垒的新门槛对普通农民来说仍然是难以逾越的,这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的一大经济障碍。

2.素质限制。

目前不少省会城市落户要求农民工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少地方仍然要求达到大专文化程度。

这对以初中为主要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也是进城落户的一大障碍。

并且不少地方对农民工进城落户实行二元待遇。

比如重庆市2006年8月1日实行了《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户籍问题的意见》,重庆公安局就指出,“本市农民工在主城落户的条件实际上大大降低,而在重庆务工的其他省市的农民工要落户重庆主城区,文凭“门槛”没变:

仍需大专以上学历。

且购买的住房人均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并实际居住。

3.社会福利限制。

我国各地社会福利系统不兼容。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主要是以省级为改革单元,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

一些省份已在省内实行城乡户籍统一,但省际之间人口自由迁徙障碍依然较大。

各地社会福利系统的不兼容是制约人口省际迁移的重要因素。

解决方法:

(一)政府应切实履行其社会职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

而大多数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为借口,以平均低于第三世界的工资水平来支付他们的劳动报酬,使他们无法在城市中安家生活,漂泊徘徊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过着无根无助、家庭分离、父母无人照顾、孩子缺少关爱的没有尊严的生活。

在这方面,政府的社会职能缺失。

我认为,政府应该切实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关爱这些农民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譬如提供大量的廉租房、为农民工解决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为其子女提供和城市居民子女一样平等的教育机会等。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为农民工融入、扎根城市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真正的“社区公民”,分享他们亲手创造的经济发展成果。

(二)企业应切实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到资本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选择了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那么,在GDP已经居于世界前几位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转向内需导向型经济。

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除了注重硬环境的建设外,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

即要改善管理方法,照顾员工的精神需求,切实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养。

在农民工父母角度,对子女教育价值观念方面的转变要紧跟时代,正确引导。

在教育行业角度,教育机构不仅要重视课本上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现代科技的学习教育,还要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农民工子女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社会学也是一门大学问,农民工自己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耐受力、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在压力下不断前行。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问题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青年民工因经济制约、工作时间长、同性集聚、流动频繁、身份尴尬等因素导致择偶困难。

政府或相关主体应通过保障其基本权利,构建异性交流平台、完善婚恋中介市场等路径来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青年民工的择偶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