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35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学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20世纪在科学主义的推动下,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

2.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高效率。

3.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印刷术。

X

4.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

5.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

6.正规教育相当于当今学校教育中的学历教育。

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错误在于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

8.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的发展和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是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9.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是非正规教育。

10.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11.教育手段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X

1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13当今社会已经不存在非正规教育。

x

14.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弊端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

1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X

二、选择题

1.确立了教育学独立的学科地位的是( 培根)。

2.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通常在教室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

这是( 正规教育)。

3.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

4.(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出自(《论语》)。

6.教育的主体活动是(培养人 )。

7.学校最早产生于( 东方)

8.在教育起源问题上,( 生物起源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9.生物起源论的代表著作是(《动物界的教育》 )。

10.根据教育活动的存在形式,教育分为(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 )。

1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孟禄)。

1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

13.学校创立于(奴隶社会)。

14.有固定的校舍,有稳定的教育周期,有统一的学制和人才培养目标,有固定的教师和学生。

这是(正规教育 )。

三.多选

1.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平等性,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教育手段原始

 )。

2.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的法制化与民主化)。

3.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课程标准,教科书)。

4.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有专门的教育机构,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官学和私学并行 )。

5.下列哪些可以体现教育学的价值?

(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为教育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为家长提供教育理论)

6.正规教育的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制度化 )。

7.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 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问题)。

8.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桑代克 )。

9.下列属于教育现象的是(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 )。

10.下面哪些是人们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的理解?

( 人人有入学的机会,过程自由,结果的高质量,个性的充分发展)

11.出现于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中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拉伊的《实验教育学》,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

12.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教学内容就是指学校课程、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

X

2.教育功能受制于社会结构和教育自身的结构。

3.教育功能是指教育的客观结果,即“实然”的教育。

4.教育设备的现代化就是在学校装备了现代化教学仪器。

×

5.宏观层面的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影响。

6.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现代化。

7.教育的过程是使受教育者逐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因此,社会的要求必然制约着教育的全过程。

8.教育功能揭示的是教育所能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属性。

×

9.微观层面的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展所起的作用。

10.教育价值表达的是人们对教育“应该是什么”或“好”的教育期待。

×

11.教育的发生、发展,教育的性质、宗旨和目的,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都是由社会决定的,这种决定是自人类社会产生起就存在的。

12.教育个性化就是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种需要和学习主体对学习的多种需求,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求学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他们能够在多种选择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从而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条件。

×

二、单项选择题

1.近代以后,班级授课制成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力)。

2.据统计,学习培训和录用分配与省际迁移量的比重分别为7.8%和47%。

这说明(教育具有人口迁移功能)。

3.不是教育的衍生功能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

4.历史上教育功能的个体功能论者的代表是( 卢梭)。

5.教学方法主要受(生产力 )的制约。

6.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在(党的十二大)。

7.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收益测算法推算出美国从1929年到1957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教育投资贡献的。

这表明(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8.最早提出教育正负功能概念和思想的是(默顿 )。

9.历史上教育功能的社会功能论者的代表是(赫尔巴特)。

10.《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明了(教育具有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

11.从作用对象上,教育功能可分为(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三、多项选择

1.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文化传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文化创新功能)。

2.不属于现代化的教育观念的是(应试教育#@发展重点学校,教育民主观)。

3.教育目的主要受(政治制度,生产力)的制约。

4.关于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目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实现教育内容现代化,应做到(注重课程时代性与稳定性的统一,注重课程结构性与系统性的统一,注重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注重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

6.教育对政治的作用体现在(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培养社会政治人才,推进社会政治民主)。

7.关于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水平)。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素质是以内隐的方式存在的,与个体的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只有在人的活动中才能体现、展示出来,无法外在于个体而单独存在。

2.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关键期是指身心某一方面的发展最适宜形成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便不会有同样的效果。

4.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

5.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也不可逾越的。

6.素质一旦形成就不会随意改变和消失。

7.素质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

8.柯尔伯格研究个体道德发展的方法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9.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差异不是“有”和“无”的区别,而是体现在水平的高低、结构的完整与否以及功能的发挥程度等方面。

10.人类教育中无论是生产经验的传授,还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教导,都不是产生于人的本能需要,而是意识到的社会需要在明确意识的驱动下产生的有目的的行为。

11.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

12.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

13.教育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动物界中也存在。

×

二、单选题

1.卡特尔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构成: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称为(素质)。

3.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对生物的分辨观察力及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注意力是(自然观察智能)。

4.(心理素质)是个体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稳定的认识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绪情感、意志、人格等复杂整体。

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

6.皮亚杰认为,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以及个体的心理结构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是(图式)。

7.儿童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依靠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

8.(伍德沃斯)提出人的身心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9.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认知周围世界的认知发展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

10.智力的三维结构说的提出者是(吉尔福特)。

11.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此时的儿童处于(前习俗水平)。

12.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顺序是(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

1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是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14.多维取向的智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加德纳)。

15.面对多种不同颜色的花朵,皮亚杰先问儿童“你说红花多还是白花多?

”,儿童回答后,再问“你说红花多还是花多?

”。

结果,儿童一般都能正确回答第一个问题,但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

此时的儿童处于皮亚杰所谓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

16.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能觉察、辨别、改变、欣赏、表达或创作音乐的能力是(音乐智能)。

17.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个体着眼于家庭、社会对其的期望考虑问题,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遵循规则的秩序为依据为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此时的儿童处于(习俗水平)。

18.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能巧妙地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能灵活地运用双手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是(肢体─动觉智能)。

19.个体受遗传素质影响的生理机能和构造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即(生理成熟)。

20.关于人的身体发展,我国有一句俗语,即“三翻六坐八爬”,这句俗语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21.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是(内省智能)。

22.儿童思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

23.(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4.将一大桶水倒入几个小桶,水的重量和体积不变,但儿童往往不能正确判断;将十块积木紧挨着排为一行,儿童却认为比同样数量的积木分散着排成一长行时的数量少。

此时的儿童可能处于皮亚杰所谓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25.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能有效地运用数字、推理和假设的能力是(逻辑─数学智能)。

26.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个体超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类的正义、公正、个人的尊严等层面反思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建立一个超越个人或集团利益的普遍原则,此时的儿童处于(后习俗水平)。

27.儿童以符号为中介,凭借象征性图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前运算阶段)。

28.分别问小学生和中学生“要是你当校长,你怎样管理逃学的学生?

”小学生也许会答“我不是校长,我不知道。

”中学生就可能按他的想法说出一番道理。

这表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进入到皮亚杰所谓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

29.斯皮尔曼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构成:

(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

30.智力的群因素说的提出者是(塞斯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