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30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docx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docx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             

 

政治(含政治制度、政治局面、各种变法改革等) 见必修一

经济(农、工、商、土地制度、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等)

思想、文化、科技见必修三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见必修二)

 

分封制出现,继承制度为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农业:

青铜农具;手工业:

原始瓷器;商业:

商人出现。

干支纪日法、日食记录、甲骨文

分封制(表)、宗法制(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度(周礼)

井田制盛行,作物增多;已有铁器、斜纹提花织物,工商食官。

 

春秋

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分封制瓦解)

农业:

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手工业:

炼铁和钢;商业:

打破工商食官;经济政策:

废井田,土地私有,重农抑商。

思想:

孔子创立儒学、百家争鸣(儒道墨法等);

文化科技:

算筹计算法、石氏星表、司南、楚辞

战国

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地主阶级变法运动;郡县制产生

中央政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皇帝任免官吏制

地方政制:

郡县制

农业:

在全国实行土地私有制;

手工业:

民间手工业有所发展     商业:

重农抑商

思想:

焚书坑儒、法家占主导

西汉

中央政制:

前期汉承秦制——中外朝制度;选官制度(察举制)

地方政制:

前期郡国并行二制→郡县制;地方设十三州;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农业:

赵过的耦犁和代耕法;犁壁、耧车、一年一熟,漕渠等

手工业:

长安织室数千人、商业:

海陆丝绸之路、抑制工商大贾

思想:

黄老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

文化科技:

氾胜之书、黄帝内经、、赋

东汉

 

农业:

在珠江流域推广耦犁牛耕法

工商业:

水力鼓风冶铁(水排);

文化科技:

《九章算术》(十进位值制);《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蔡伦改进造纸术;赋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先有尚书——中书、门下)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农业:

耕耙磨技术;均田制

手工业:

灌钢法;白瓷

思想:

三教并行(贵儒、尊道、崇佛)

文化科技:

齐民要术、志怪小说、自觉书法、

士大夫画,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隋唐

中央政制:

三省六部制(中央:

决策;门下:

审议;尚书:

执行,下设六部);科举制

地方政制:

州郡县制;唐中藩镇割据,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

农业:

曲辕犁,筒车(灌溉)

工商业:

南青北白;波斯织法;柜坊、飞钱、商业管理、市舶使

思想:

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到崇儒-尊道-礼佛)

文化科技:

唐诗、传奇小说,楷书,山水画;雕版印刷术;火药应用于军事。

中央政制:

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行政、军、财

地方政制:

文官任地方官,通判为监察。

收地方财权、军权。

农业:

经济重心南移、稻麦轮作、一年两熟、高转筒车

工商业:

制瓷(五大名窑);写实织锦;城市管理、交子、名镇

思想:

理学(程朱)、心学(陆九渊)

文化科技:

宋词话本;活字印刷;火药广泛应用;指南针应用航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中央政制: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代行三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

地方政制:

行中书省(省制开始);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工商业:

青花瓷、棉纺织;大都国际都会,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文化科技:

元曲(四大家);文人写意画(王冕)

中央政制:

前沿元制,后废丞相,设内阁(票拟制)

地方政制:

废行省,设三司(布政、都指挥使、按察司)

农业:

风力水车;土地兼并严重;经济重心在南方。

工商业:

青花瓷、彩瓷,景德镇为瓷都;民营手工业占主导;

徽商和晋商;资本主义萌芽、海禁。

思想:

心学(王阳明);李贽(挑战儒学和权威)

文化科技: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农政全书(徐光启)、本草纲目(李时珍);文人写意画(徐渭)

清(1840年前)

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工商业:

瓷器品种繁多,珐琅彩、青花瓷、景德镇瓷都;苏杭织造局生产的锻;广州十三行;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思想:

黄、顾、王三大民主思想家,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文化科技:

《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文人写意画(郑板桥《墨竹图》);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2016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近代中国)

 

政治(侵华史、抗争史、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经济(近代工业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社会生活变迁)

探索史、思想解放运动、思想成果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侵华史: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商埠、协定关税)→开始沦为半殖半封→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抗争史:

三元里人民抗英→爱国官兵→太平天国运动

洋纱、洋布输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结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西方文化渗入,衣食往行和风俗习惯变化

外国资本(船坞等)在中国出现→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师夷长技)→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启蒙作用

农民阶级:

洪仁干(《资政新篇》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缺乏社会条件而不能实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侵华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赔款、开商埠、公使进京、外国人内地游历)→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抗争史:

爱国将领抗英法联军

外国资本→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创办军、民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近代化,失败)→民族工业产生(东南沿海,资生产方式)→电话、唐胥铁路等。

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中体西用)→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没有改变社会制度而失败。

早期维新派:

王韬郑观应(政治主

schemas-microsoft-com:

office:

smarttags"/>张君主立宪)→无实践

甲午战争后

侵华史: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埠、可投资设厂、免收内地税)→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抗争史:

爱国将领抗日(邓世昌、丁汝昌等)

外国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本初步发展;电影传入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梁严谭(君主立宪思想)→与顽固派论战,形成近代史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思想启蒙作用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后

侵华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赔款、设使馆界、拆炮台、惩办中国官员、禁止设反帝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抗争史: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汽车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1905年《定军山》首映,电影开始起步→1909年京张铁路成为里程碑→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航空事业起步。

 

1901—1912年

(帝’从台前走向幕后,扶持代理人。

清政府“预备立宪”、新政;

辛亥革命:

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广州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清政府覆灭→临时约法→袁抢夺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民主共和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与保守派论战,形成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帝制、促经济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失败。

1912年—1924年

孙维护民主共和努力(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一战结束、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成立)→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

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春天(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潮流)→首条航线(京津)开通,民航开始→有先进意识的民族资本家支持爱国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努力。

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蔡李鲁(前期:

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扬西抑中→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1924-1927

(民族矛盾占主导)

广州国民政府→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等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原因)。

民族工业为国民大革命,尤其是北伐战争作贡献。

国共第一次合作→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

无产阶级:

毛泽东思想发端(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1927-1937:

(阶级矛盾占主导)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九一八事变→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一二八事变→长征→遵义会议(新领导、新阶段、幼稚走向成熟)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1931年首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5年《渔光曲》获国际奖。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取得革命胜利)→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1937—1945

(民族矛盾占主导)

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四大会战、南京大屠杀→相持阶段→百团大战→44年底反攻→日本投降(注意胜利原因及意义)

民族工业在沦陷区被毁或吞半,在国统区被官僚资本压榨,日益萎缩。

毛泽东思想成熟:

新民主主义论→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6—1949

(阶级矛盾占主导)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旧政协→内战开始(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反攻(刘邓军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胜利(占领南京)(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美国凭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特权、官僚资本经济垄断、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毛泽东思想发展: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016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现代中国)                      

 

 

政治(政治制度、外交政策、政治状况、各种会议等)

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经济状况等)

思想、文化、科技、教育

1949-1956

(过渡时期)

1949-1952

(建国初)

政治制度:

1949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新政协起代人大作用);

194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2.恢复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财产为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3.经济特征:

新民主主义经济

思想文化教育:

1949第一次全教会,决定建立人民教育→50年扫盲教育。

科技:

组建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第一任院长。

外交政策及活动:

独立自主方针;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3-1956

(三大改造)

政治制度:

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政协代人大职能和《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职能结束;宪法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

有计划经济建设:

一五计划:

工业化建设(发展生产力)、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注:

一五计划(1953-1957)、三大改造(1953-1956)

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思想文化教育;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艺术百花齐放,学术百家争鸣)

科技:

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外交政策及活动: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4日内瓦会议(首次世界五大国身份)、55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1966(全面建设)

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政党制度发展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