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2594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完整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完整版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文中通过讲述王戎和小伙伴们在路边看到果实累累的李树,小伙伴们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摘并判定这是苦李的故事,展现了王戎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的人物形象。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文,其训练要素是了解文章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为本单元另一语文要素的训练——简要复述课文做铺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结合注释讲故事。

  2.抓住关键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看图猜故事

(二)引出课题

二、指导朗读,理解大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一)学生自读课文

  师:

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能读懂吗?

自己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指导朗读

  1.师范读

  师:

要读好文言文,停顿是非常重要的。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并试着用铅笔在需要停顿的地方划上斜线。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2.学生自由读

3.小组读

4.配乐齐读

  (三)理解大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正确、流利地朗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

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文言文的意思大家清楚了吗?

我们来试试吧!

  借助注释、图片并联系上下文,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和图片、联系上下文,学生逐句翻译,老师相机指导

  

三、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理解了这篇小古文的大意了。

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这个方法尝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推选个代表来讲故事。

  四、抓住关键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一)在这个故事中,王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去评价他呢?

  预设:

仔细观察,善于动脑与推理判断。

  

(二)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如果能用原文回答就更好了。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儿多子,此必苦李”?

  预设:

好的东西,肯定会为人所知,道边的李子如果成熟,自然会有人去试吃,如果好吃,必然很快被人们吃掉,所以王戎判断这些李子是苦的。

  看见李子,其他小朋友都“竞走取之”与王戎“不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到王戎是一个仔细观察,善于动脑与推理判断的孩子。

五、作业

看《世说新语》其他小故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理解小古文的意思。

2.熟练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通过讨论等体会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全文,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及美德。

教学方法:

讲解法、表演法。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吃过李子吗?

李子的味道怎么样?

你吃的李子应该是甜的,可有的人吃的李子却是苦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看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吧!

2.王戎简介。

二.初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1.先听老师读一遍,请你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

王戎  尝诸小儿  多子折枝   竞走取之  信然

3.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

4.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学生练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5.齐读。

6.抽测重点词的理解:

 

①王戎:

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

书令,司徒。

  

②尝:

曾经。

 ③李:

李子。

 ④曰:

说  ⑤诸:

众,一些,这些,许多。

 

⑥游:

玩耍。

 ⑦子:

果实。

 ⑧折枝:

压弯了树枝。

  

⑨竞走:

争着跑过去。

竞:

争逐。

走:

跑。

 ⑩唯:

只有。

⑪信然:

的确如此。

7.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你知道为什么李子是苦的了么?

原来答案就在这样的一句话里——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讲的很有道理。

长在路边的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如果李子好吃,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之所以没有被摘光,那李子肯定是苦的。

而说出这样话,拥有这样的观察力的人,竟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三.精读——读明白,读出韵味。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呢?

让我们再次深入走进课文。

要想读懂小古文,老师送给你一个法宝——想象力。

这节课,请放飞你的想象力,让小古文丰富起来。

2.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预设:

小儿——小伙伴    诸——多     尝——曾经)“尝”可不是常常的常,出示字典中“尝”的解释,让孩子选择,说说为什么。

(方法:

用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课后注释)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过渡:

是哇,那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

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说一说!

出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玩什么,怎么玩。

(预设:

王戎和我们一起踢毽子,只见他们把毽子往上一抛,就左一脚,右一脚的把毽子踢得像一只只小燕子在飞来绕去。

我们玩得可开心啦!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3.出示第二句。

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玩着玩着,不知道是谁,发现了什么?

(预设:

一棵李子树)如果是你,你看见这么多的李子,你会喊什么?

(预设:

“快看!

树上的李子真多啊!

”)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

听见喊声,孩子们都跑向了李子树,伸出小手摘李子。

大家怎么摘的?

孩子们争抢着李子。

有的......  有的 ......还有的......理解“竞走取之”,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

怎样读好这句话?

(学生说,练读)也不知道是谁,发现王戎站着不动。

真是奇怪,他怎么不去摘呢?

你会怎么问他。

(预设:

我骑在树枝上,对着王戎喊:

“喂!

你怎么不来摘李子?

”王戎也跑过去了吗?

)理解“唯戎不动”。

4.出示第三句。

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

此必苦李!

思考:

王戎是随便猜的嘛?

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

李子真的很苦吗?

5.出示第四句。

没吃之前,小伙伴们七嘴八舌,想象他们都说了什么?

孩子们议论纷纷。

有的......  有的 ......还有的......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

(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板书:

观察、思考)

总结:

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

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

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 。

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四.再读文章,理解文意。

1.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2.理解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①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不能盲目的跟从。

3.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戎是个有主见不盲从、聪明的人。

4.指导背诵。

五.填一填。

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

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

让我们来填一填:

     王戎(    ),尝与(    )游。

看道边李树(    )折枝,诸儿(    ),唯戎(   )。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  ),此必(     )。

”取之,(    )。

六.背一背。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七.演一演。

八.拓展总结。

智者自有惊人之举。

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小小年纪却聪明智慧,令大人望尘莫及,除了称象的曹冲,让梨的孔融,还有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王戎。

他们还真是一个不一般的孩子!

就王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被古人用了短短49个字记录了下来,我想记录这个故事的人也很不一般!

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不妨去读一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那里的人物,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通过文字,你定能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板书设计:

                      

道边苦李

诸儿竞走多子折枝                                

王戎不动观察思考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三组35号鹿越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做到熟读成诵。

(重点)

2.用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习文言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

3.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写字】

1.单元主题导入,引出王戎。

2.指导书写“戎”:

半藏半露,斜钩舒展。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按照三星标准进行同桌互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读通文本正确有节奏】

(一)读正确:

1.自由读文,将字音读正确。

2.开火车、指名检测读文,强调易错字词。

(二)读出节奏:

1.读文言文还要讲究韵味,边读边尝试划出节奏。

2.指名读;结合教师给出的节奏线读准节奏。

【板块三巧用方法读懂文本】

(一)复习读懂文言文的方法:

结合注释和借助插图。

用方法,读懂文本。

预设一: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指名读,交流:

结合注释,理解关键词“尝”,意思和“与”没有关联。

2.教师小结:

像这种语意没有关联的文字之间,读时需要停顿。

明确节奏,指导朗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预设二: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借助插图,理解句意和关键词“多子折枝”。

2.教师小结:

借助图片,理解关键词,读好停顿。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理解“之”:

学生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之”。

教师点拨“之”的用法,学生判断另外两处“之”的意思。

4.对比不同,指导朗读

(1)借助注释理解“竞走”,联系旧知“兔走触株”理解“走”,推理出“竞”的意思。

(2)带着理解再读句子。

(3)学生交流,对比不同:

从“竞走”感受到小伙伴的迫不及待,从“唯戎不动”感受到王戎的沉着冷静。

(4)教师指导朗读:

根据语意适当地调整语速读文。

6.师生配合读,再次感受对比:

师: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生:

“唯戎不动”

预设三: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理解文意

2.理解王戎的推理过程:

如果是甜李,会被人们摘走,树上的李子就会很少。

现在李树多子,人们不摘,必然是苦李。

用文言迁移——“树在道边而少子,此必甜李。

3.学生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善于思考,冷静推断。

(二)再读全文,读出音韵美。

男女生比赛读。

【板块四想象添补练讲故事】

1.教师提供把故事讲生动的方法——“想象添补”,运用方法练讲片段“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自由练习讲;指名讲。

2.运用“结合注释、想象添补”的方法讲讲整个故事。

自己练习;指名讲

3.师总结:

发挥想象,加上表情和动作,会让故事中的人物更生动、让故事更有感染力。

4.由此,提炼出成语“道旁苦李”。

5.出示古文样式读文:

读时声断意连、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学生范读,全班齐读。

【板块五熟读成诵背诵全文】

1.“我问你答”背诵全文:

师生合作回顾课文。

2.熟读成诵,借助关键词提示练习背诵;全班齐背。

【板块六运用方法迁移阅读】

1.根据方法,自学故事。

(1)自由大声读文,将课文读正确。

指名读。

(2)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语意,读出节奏,读懂文章。

指名讲故事。

(3)思考:

夏侯太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感悟:

遇事沉着冷静。

2.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附: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善于思考

冷静推断想象添补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会认“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语文要素】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尝试演一演。

2.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课时]1~2课时

一、课前热身

1.老师听说同学们积累了许多古诗名句,让我见识一下好吗?

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欲穷千里目——()读书破万卷——()一言既出——()

2.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语言都叫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二、揭示课题

1.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小故事。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板书课题)

2.教写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两部分合起来就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3.指名读课题。

你有什么疑问?

(1)王戎是谁?

(相机出示简介)

(2)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

4.搞清楚“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是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三、初读感知,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字词看注释,问同桌。

2.同学们发现今天读的文章和前面哪一课很相似?

(引导学生联系《精卫填海》一课的语言特点,归纳出这两则文言文的特点:

文章短小、语言简练。

3.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1)古人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谁来读一读?

(出示:

“诸小儿”“竞走”)

①“诸”是什么意思?

(众,许多。

②“诸小儿”就是指许多小伙伴。

在座的许多同学我们可以用“诸位同学”来表示,还可以简称“诸生”。

③理解“竞走”的意思。

观看“竞走”视频。

现在,竞走是田径比赛的一个项目。

在文中“竞走”是什么意思?

④“竞”和哪个字特别像?

出示“竞”和“竟”的字源知识,学生分辨,学写“竞”字。

⑤从“诸小儿”“竞”“走”这几个词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古文多单字,解释可以组成词语。

)再考考大家,(出示“尝:

曾经;道:

道路;取:

采摘;游:

游玩;唯:

只有”)古文多单音词,今天多用双音词,所以古文语言凝练简洁。

(2)字词理解了,相信大家会读得更通顺。

谁再来读?

(指名读)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在哪里?

(读得很有节奏,注意了停顿。

文言文和古诗一样,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二二停顿,二三停顿,主谓之间停顿。

)自己读读,在哪儿停顿好?

对照范文,看看你的停顿是否合适?

(生齐读)

(3)古时文章是竖排,从右往左竖着写的,谁来像古人一样读?

(4)其实文言文在古时候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需要自己根据语义断句。

现在老师去掉标点符号,谁来挑战读一读?

(指名读)

(5)读得真好!

让我们穿越到古代,学着古人读书时抑扬顿挫、放声吟诵的情景,一起来诵读《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1.理解这个故事了吗?

同学们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指名讲述)刚才有两位同学把这篇文言文改编成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3.我们试着来对读。

那何为对读呢?

就是老师读白话文,你们来读文言文。

这对读啊,可不是简单地读出声音就行了,还要读出味道来。

听的时候要注意老师语气语调的变化。

咱们试试,注意力要集中啊!

(师生对读)

4.初次合作就如此默契。

话说看到路边李树上的李子又大又红,把枝条都压弯了,此时诸小儿心里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王戎他又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出示任务单:

六人一组,一人当导演,一人演王戎,其他人演小伙伴。

5.合作前采访导演:

诸位导演,你们知道导演的职责吗?

交流补充中明确导演的三大职责:

解读剧本、分派角色、宣传新剧。

(1)剧本中有三处出现了“之”,意思是否一样?

导演可以与演员商量一下。

“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指李子,“人问之”中的“之”指王戎,“取之”中的“之”指李子。

(2)作为导演,你觉得该如何分配角色,为什么?

引导学生演出时将王戎的冷静思考与诸小儿迫不及待摘李、尝李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合理推测的性格特点。

(学生练习,全班展示。

(3)采访表演成功的小组导演:

你们小组演出很成功,作为导演,你们组是如何宣传主角王戎的呢?

(引导学生感受王戎这一主要人物的核心品质)

6.感受着王戎的聪慧,我们再来学着古人读书的姿态,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7.学古文就要熟读成诵,我们试着背一背课文。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徜徉在美妙的文言文中,体会到了少年王戎的智慧之美,感受到了文言文语言的简洁凝练之美,更欣赏了同学们妙不可言的演绎。

2.喜欢这篇小古文吗?

它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出示《世说新语》简介)

3.小结:

《世说新语》记载了2000多个这样的小故事。

喜欢的同学可以读一读,里面有原文、有注释,还有译文。

你们一定能在读书中喜欢上这些故事、这些人物,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板书]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唯戎不动

善于观察、缜密思考

诸儿:

竞走取之

王戎:

唯戎不动善观察

勤思考

[教学反思]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虽只有49个字,因学生对于文言文接触较少,文章的理解对学生而言依然存在一定难度。

上课伊始,我用学生熟悉的文言文进行热身,并在初读感知环节与《精卫填海》一课的语言特点进行类比学习,从而归纳出文言文的特点,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揭示课题环节,相机教学“戎”字,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

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之处是“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环节,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后,引导学生将文言文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师生合作读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机进行故事编导与表演,将课堂氛围引爆至高潮。

由于时间原因,对《世说新语》的拓展延伸只是进行了简单介绍,若能拓展一些相关故事,想必教学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