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2298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docx

《《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docx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我遵循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突出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在情境中引导、探究新知,情境连续、巩固新知,总结升华、拓展延长”几个环节为同学营造了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为了鼓舞同学认真观看,大胆发言,我接受多种评价方法,如:

老师表扬,奖小帖纸、同学相互鼓舞等,激发了同学参与学习的乐观性,增加了同学的自信念。

一堂课下来,同学学得比较轻松,学会了生疏整时、半时的方法,并在情境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最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钟表各部分名称比较简洁,我将主动权交给同学,让他们去观看,发觉钟表上的各个部分(指针、数字、针有长短)的特点,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开头我想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名称告知同学的,后来我想,能否让同学先试着起名子,由于一部分同学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让这些同学说一说,可以使孩子们具有成就感。

  但在教学实践中发觉有些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比如练习的设计还应更加有层次,关注同学的差异,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2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来生疏一位伴侣(老师出示钟表模型)--钟表(同学纷纷说出)。

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说说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钟表?

(同学回答略)

  (说明:

让同学说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而且让同学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二、新授

  1、生疏钟面。

  师:

钟表作用可大了!

它可以挂念我们利用好时间,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很有挂念。

先让我们观看一下,它上面都有什么呢?

(用手示意钟面)

  生1:

上面有1、2、3……这些数字。

  生2:

上面还有时针、分针。

  师:

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个是分针?

哪个是时针?

  (同学上来指一指。

  师:

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说说分针、时针什么样?

  生:

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

  师:

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觉的眼睛。

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分针什么样?

时针什么样?

(说得慢一些,给同学留有想象的时间。

  (说明:

借助同学的生活阅历,激发他们探究事物的爱好。

先让同学独立观看,接着沟通,再指一指,初步生疏钟面。

  2、生疏整时、半时。

  师:

钟表作用很大,可以挂念我们合理支配时间。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支配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

你能读出上面的哪个时间呢?

  生1:

我能读出小明起床的时间是六点。

  师强调:

这个时间读作六时,你是怎么读的?

  生1:

由于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所以是六时。

  师:

你说的真棒!

我们嘉奖你一枚小图标。

(贴图标)谁能用她交给我们的方法来读读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2:

小明上课的时间是8点。

(有同学订正:

8时。

  生3:

小明吃午饭的时间是12时。

  生4:

小明踢球的时间是4时。

  师:

我们知道了: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明出了两个时间考考大家,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么?

(出示钟面1)

  生:

3时。

(师贴钟面,板书:

3时)

  师:

这个呢?

(出示钟面2)

  生:

5时。

(师贴钟面,板书:

5时)

  师:

同学们你们真厉害!

刚刚老师没有教,你们就知道怎么读了。

(出示多媒体课件)刚刚这几个时间读过了,还有两个时间呢,谁来读一读?

  生1:

小明上学的时间是7时半。

  师:

你又是怎样读的呢?

  生1:

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7和8之间,所以是7时半。

  师:

你更厉害了!

不仅会读整时,还会读半时呢!

谁能用它的方法读读这个时间?

  生2:

8时半。

  师:

你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生2:

由于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8和9之间,所以是8时半。

  师:

小明又出了两道考题想考考大家,试试吧!

(出示钟面3)

  生:

3时半。

(师贴钟面,板书:

3时半)

  师:

最终一个。

(出示钟面4)

  生:

6时半。

(师贴钟面,板书:

6时半)

  师:

刚才大家认时间认得很准。

现在老师说几个时间,请你在学具钟面上拨出来。

2时。

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找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评。

)再拨一个:

2时半。

谁情愿到前面呈现一下?

(用呈现台呈现,其他同学观看,评价。

  (说明: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创设同学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生疏、亲切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新知。

在教学形式上,让同学独立思考与合作沟通有机地结合。

放手让同学依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个同学的乐观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3、小结。

  师:

通过小明的一天,我们学会了生疏钟面上的时间。

(板书:

小明的一天)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着6,时针

  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现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生1:

我学会了生疏时间。

  生2:

我们要疼惜时间。

  ……

  师:

说得真好!

  三、巩固练习

  1、91页第2题。

给钟面和时间“找伴侣”。

(同学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

  2、小调查

  师:

再过几天,也就是11月7日这天是我们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了,请同学们做一个小调查:

看看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

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

你可以做个观看记录,选择你宠爱的方式,可以把时间记录下来,也可以用画钟面的形式表示出来。

  (说明:

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同学在爱好盎然中练习学问,进展思维,做到练中有乐,乐中见效。

把所学学问向生活延长,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反思:

  “让同学学习现实的数学,让同学学习有用的数学。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

首先,让同学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学问。

让同学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而且让同学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创设“小明的一天”的情景等,这些环节都贴近同学的生活阅历,有利于同学凭借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去探究去发觉。

其次,让同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学问。

让同学说一说:

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

晚上大约几时睡觉?

你的一天是怎样支配的?

做“小调查”等,这样,使同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育同学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同学实践力量。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3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同学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开放式的教学让同学在“玩”中学学问,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

同学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欢快。

首先我抓住同学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同学猛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乐观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课中让同学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同学供应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观看与思考、发觉、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同学的参与意识和乐观性,同时又培育了同学的动手实践力量。

教学形式上,重视同学的独立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同学依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觉,去再制造,使每个同学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依据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大事如:

早上几时上学,上午几时放学,丰富了同学对时间的感性生疏,使同学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同学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宠爱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既联系了同学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力量的培育。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同学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同学在实际中运用所学学问,亲密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楚好玩的串了起来。

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留意同学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留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同学。

留意引导同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看和生疏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4

  《生疏钟表》这一节课是同学第一次接触时间的学问,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

通过这节的教学,我想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

为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同学的留意力,我在课的一开头,让同学在钟表的滴答声中猜谜语。

  接着分步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钟面模型让同学,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来生疏时针、分针,达到初步生疏钟面的目的。

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同学通过观看,说说自己的发觉,老师在其中只是引导而已,当然同学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具体的汇报了自己的发觉。

然后同学对钟面有了肯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头进行教学——生疏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同学观看、沟通,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同学把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其次,在整时的练习中,最终放了一道大约几时的钟面,目的是:

  1、培育同学认真观看的习惯;

  2、教学大约几时。

  这个教学设计,很多同学一口说出“7时”,通过再次观看,发觉是7时还没有到,应当读作“大约7时”,同时出示7时过一点的钟面,让同学明白“7时不到一点或者7时过一点,都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

在大约几时的练习中,穿插了一个9时的钟面,看同学是不是把握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培育同学的认真观看力量。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同学学习起来可能有肯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学习。

所以我给每个同学预备了钟面的学具,在他们生疏整时和大约几时以后,让他们动手拨拨时间,这样可以加深同学的印象,同时也形象直观地理解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区分。

  最终还设计了一个让同学动手画针的环节,虽然我给同学做了师范,但是在动手操作时,有些同学短短的分针画得不是很明显,所以要适时提示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同时我有意将画错的呈现出来,加深同学对不同时刻时针的生疏,更深刻地生疏时间。

  在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下,仅仅教会同学书本的学问是远远不够的,让同学在学习书本学问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宠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5

  1、留给同学较大的“时空”

  修改后的案例给同学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有所发觉,有所制造,有所体会。

一个钟面,犹如一幅秀丽的图画,要让同学去观赏、体会教学的美。

假如这个钟面只是让同学简简洁单地说或被老师灌输理论,同学就没有那种兴奋,才智的源泉只能深深地埋藏起来,这不是一大圆满吗?

本案例教学中,同学始终处于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2、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究空间,人人享受成功

  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争辩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殊猛烈。

”同学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的想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充分发挥同学的制造性,依据低班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究环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由于同学的悟性、把握学问的程度不同,同学所想的可能不是老师所需的答案,老师应当允许同学标新立异、鼓舞同学大胆地想。

本案例中,每位同学都认真观看,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时针、分针的独特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全部的同学都体验到生疏钟面的欢快。

  3、多媒体的恰当使用

  多媒体帮助教学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学问与同学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同学引入到一个主动探究的境界中,使他们能在轻松开心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制造。

本案例中,用课件显示了一个动态的钟面的情景图,一下子就把同学带进了一个布满动态、生活的境界中。

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传统教学手段不行替代的新颖性,更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多媒体教学容量大,不仅能把学问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同学,还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操作中,体现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活动是生疏的基础,才智从行动开头。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同学享受到学习的欢快,领悟到学问的情趣。

为同学供应动手时间的机会,让同学有意去学数学,并在动手操作中把握学问,避开了同学死板的记忆和脱离实际的学习,使同学能够轻松并且坚固地记住一些概念。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6

  回想起这欢快的、无拘无束的40分钟,我心中布满了很多感慨。

感慨孩子们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感慨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气象。

我真不敢信任,六七岁的孩子竟然知道得这么多,合作得这么好。

数学已经成为了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的一个工具。

  成功的一节课必需要立足于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同学的了解、对新理念的理解之上。

胸中有邱壑,教学才有方。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努力挖掘教材的两个优势:

  1.情境创设得好,是儿童生疏和感爱好的;

  2.素材供应得好,它基于同学的生活阅历。

  依据本班同学的学问阅历和生疏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接受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同学多次沟通的机会,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学习探究。

在同学沟通时,我把自己也看成是小组中的一员,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便准时地来引导。

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欢快的小脸,我深深地感受到:

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同学探究的天堂。

  〖案例点评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重视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中创设既合理又富有活力,既关注又敬重同学的情境是每个老师竭力追求的。

本节课为同学供应一个自己生疏的感爱好的生活舞台,通过“小明的一天”让同学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去合作、去沟通,去生疏整时和半点。

我想,这一情境会使儿童终生难忘,甚至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2.以同学的生活阅历为基础。

  在本节中,老师以同学的生活阅历为基础,引导同学去自主地学习。

在小组沟通、合作的基础上给每个同学发表自己见解、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留意生生、师生的多项沟通,集中小组的才智,进一步生疏整时和半点。

敬重同学,促进同学思维的进展和力量的提高。

  3.老师角色的转变。

  老师能够面对全体同学,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使同学在开心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仆人,老师是同学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数学学习的乐观性、主动性,使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同学实现心灵自由放飞的舞台。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7

  《生疏钟表》一课是是同学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

首先,让同学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学问。

让同学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仅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而且让同学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结合“小胖的一天”的生活情景,这些环节都贴近同学的生活阅历,有利于同学凭借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去探究去发觉。

让同学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同时也抓住同学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同学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课中让同学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同学带给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观看与思考、发觉、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同学的参与意识和认真性,同时又培育了同学动手实践潜力。

让同学在实际中运用所学学问,亲密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留意同学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留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同学。

  其次,在教学中,让同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学问。

让同学说一说:

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

晚上大约几时睡觉?

每一天你是几时到学校?

你明白下午我们几时放学?

使同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育同学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同学实践潜力。

同时也能较好地帮忙同学初步生疏钟面:

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认真观看钟表后,同学发觉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

透过教学使同学把握当时针指在几,分针指在12时我们就读几时;当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我们就读几时半。

透过教学使同学还了解到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能够开时、定时的;钟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

……

  不足之处:

生疏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同学辨别时不够深化,因此个别同学在生疏几时和几时半时会有混淆。

还有就是我请同学拨钟时,让他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同学的表达不够清楚,还有的同学会说,但是动手就好像有困难了。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留意培育同学的实践操作潜力,培育同学的观看潜力和语言表达潜力。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8

  本册教材第七单元支配的生疏钟表主要有以下内容:

(1)生疏钟面,知道钟面上有2根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粗又短;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

(2)学会了认整时的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学习了认大约几时了,也就是快几时了和几时过一点儿。

(4)学会了简洁的时间计算,1小时前是几时或再过1小时是几时。

(5)在钟面上画指针,能区分出分针长,时针短。

  本单元内容整理复习时,我先让同学同位合作,边翻看课本边想一想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同学回答特殊好,基本上这些学问点都想到了,一班级的小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简洁了。

  回顾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是留意通过让同学动手拨时间,来加深印象,巩固生疏本单元的学问点。

我们班的家长统一用班费给每个孩子买了一个钟表模型,生疏钟面,生疏整时,都是借助钟表模型形象的完成的。

同学生疏了整时后,我让同学同位合作,反复的在钟面上拨整时,一人说一人拨或是一人拨一人认读。

生疏大约几时的时候,我说一个时间,也是反复的让同学拨,播完后同位再比较有什么不同,例如9时过一点儿,有的同学分针指到1,有的同学分针指到12和1之间,总之,我给同学总结:

几时过一点儿,分针一般是过了12,在12和1之间,指到了1也可以,但是一般最多不超过1,超过了1就不是过一点儿了。

快几时了,分针一般也是差一个大格到12。

我还布置同学回家和家长一起拨钟表认时间,同学学习爱好特殊深厚。

  通过反复的拨钟表练习,同学对本单元学问点把握格外好。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9

  生疏钟表》是一班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同学生疏整时,是同学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留意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动身,依据“生疏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挨次,让同学能够生动又具体的去学习数学。

因此一开头,我就直接向同学呈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在观赏的过程中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欲望及学习爱好。

  在新授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同学发觉钟面的三个特点: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

  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接着进一步让同学争辩沟通二个钟面的的共同特点,同学通过观看对比、争辩沟通,最终达成共识:

这二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然后让同学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学。

在这些过程中,同学乐观动眼、动耳、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整时对于同学来说,比较简洁接受。

但又感觉一堂课下来练习的形式有些过于单一,始终实行的是老师出示时间,然后同学去读、去写的一种形式。

下课之后,就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同学自己去做一个能转动时针、分针的钟!

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很明确的体会到钟面上所显示的信息。

下节课中就可以利用同学自己做的钟,让他们自己拨一拨钟,让同学的记忆能够更为深刻,同时也可以避开同学会看不会拨的状况消灭,更能有效的增加教学效率。

生活阅历实际上对本节课的认知有很大的挂念,一些小伴侣已经学会了看时间,因此上课时稍加点拨,就马上能融会贯穿。

因此课堂上关注最多的还是那些没有生活阅历的同学!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10

  本单元两个课时的设计都能体现出新教材的教学理念,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以及道具模型,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画一画等环节,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从整个单元的教学效果来看总结了以下几点:

  在教学整时时,我抓住同学年龄的特征,接受了现在最深受同学欢迎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儿童节目中故事人物贯穿整节课,在课堂上消灭卡通人物作为教学元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而在生疏钟面后的环节是生疏整时,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我设计了卡通人物懒羊羊出场,由于是同学心目中宠爱的人物,他们会留意情境图上的每一部分,包括钟面,这是结合同学的需要和实际而设计的。

让同学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懂得不要懒床,给同学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情感训练,丰富了同学对时间的感性生疏,使同学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同学的时间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以下问题:

首先是在介绍钟面学问时没有介绍钟面有12个大格;当在讲授认读整时时,很多同学用日常口头语把几时说成几点,甚至把“几时”说成“几点时”消灭两个单位,我并没有去认真思考如何把这个错误准时订正;其次没有把认整时的重点讲透,我应当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好好地渗透到同学中去,而我只用一两句话就略过了,对于中下生还是没有把握好;最终在讲解读写整时时,没有把冒号左边和右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没有交代清楚。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的努力,向有阅历的老师取经,改善我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让同学学得兴奋,学得有效。

  而半时比整时学习起来更难一些,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在于把同学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运用观看与操作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师生沟通、生生沟通中体验感悟半时指针位置的特点。

我把电子多媒体走进课堂,以“守株待兔”的故事为线索开放,讲解“8时已过,分针再走半圈就是8时半”,利用学问的迁移规律,同学联想、推想得出9时半、10时半、12时半,由已有学问生成新学问,既发觉了学问之间的联系,又体验到半时是由整时进展而来的。

吸引了同学与老师的目光,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并充分考虑到本节课的学问特点,结合有效地的实物投影,通过让同学亲自拔一拔、画一画、亲身经受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练习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读时间、写时间、画指针等内容,使同学在沟通、合作中,多侧面积累感性生疏,再上升为理性生疏,感受数学的力气。

  本节课由于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究性,教学中设置了很多新颖好玩的实践活动内容,留意同学的情感体验和共性进展,增加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同学数学学习过程,课堂气氛格外活跃,收到了良好教学的效果。

从整个单元来看,同学们都在轻松开心中度过,并且我也比较重视操作的力量培育,把枯燥抽象的时间转化在形象直观的模型钟面上,开放式的教学让同学在“玩”中学学问,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

同学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欢快。

《生疏钟表》教学反思11

  上星期,我上了《生疏钟表》这堂公开课,这个内容是同学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

通过书本上对挂钟不同时刻的直观生疏,调动同学已有的阅历和认知水平,正确读写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合理支配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我通过实际教学,感受颇深,反思如下:

  1、创设情景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

我始终在思考,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同学的留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呢?

于是,我利用卡纸做彩色钟面,同学格外感爱好。

同学看到彩色的钟面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同学猛烈的兴奋感,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同学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