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论》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2220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交通论》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轨道交通论》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轨道交通论》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轨道交通论》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轨道交通论》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论》word版.docx

《《轨道交通论》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论》word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轨道交通论》word版.docx

《轨道交通论》word版

一、轨道交通发展的历程

1965年我国开始修建内地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北京地铁一期工程,1969年建成通车。

到2005年底,我国内地已有10个城市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总运营里程约420km。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早期有轨电车交通(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2个历史时期。

近30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近10 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相关城市对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积极努力,从发展速度、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突显了后发优势。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相比,差距还很大。

中国城市还均未形成有效的轨道交通运行网络,总体规模不大。

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的现在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的作用愈发突出。

由于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始终坚持国产化方针并有效地采用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使地铁每公里造价由初期的7-8 亿元人民币降低到现在的4-5亿元,建设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条20km长的线3-4年就可建成并通车运营。

总结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地铁建设,规划了北京地铁网络。

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

当时地铁建设的指导思想更注重人防功能。

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

(2)开始建设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城市规模限制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交通问题非常突出。

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21km)、北京地铁复八线(13.6km)和地铁一期工程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18.5km)等建设项目为标志,我国内地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

台湾省台北市也于1997年3月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路。

(3)建设高潮开始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广州地铁项目的建设,一批城市包括沈阳、天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成都、青岛等开始计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并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4)调整阶段

由于各大城市要求建设的地铁项目较多,且在建地铁项目的工程造价较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并要求做好发展规划和国产化工作。

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

至1997年底,提出以深圳地铁1号线(19.5km)、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24.5km)和广州地铁2号线(23km)作为国产化依托项目,并于1998年批复了上述三个项目的立项,从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重新开始启动。

(5)建设高潮阶段

随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国家于1999年开始陆续批准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

1999年以后,国家先后审批了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40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建设速度大大超过前30年。

二、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最近进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加速发展阶段。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优势,迅速成为许多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并在我国形成以地铁、城市快速铁路、高架轻轨等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我国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近五十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近四十座,通过北京、上海、广州近几年的努力,地下铁道的技术进步及其装备的国产化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为城市轨道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尤其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已从被动的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转变成为主动的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轨道的建设更是顺应时代历史之要求”,现今政府拉动内需,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

“城市交通的主动脉”。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早,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

在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

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已经开通运行轨道交通的城市12个(含香港、台湾地区),其中大陆10个城市通车线路总计达30条,通车总里程729公里。

截至2008年9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从1995年的43公里增加到775.6公里。

全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1500公里左右轨道交通,总投资额在4000-5000亿左右。

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政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规划,大批城市开始筹建轨道交通。

到2012年,其中,北京轨道交通线网将全部覆盖中心城,运营里程将达到440公里;上海轨道交通将形成13条线路、300多座车站、运营总长度超过500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

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以高速

铁路、轨道交通等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一批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

未来十年,中国轨道交通市场将建7395公里地铁线,总价值达3万8千亿元,截至2020年,中国将有33个城市配有177条地铁线。

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我国已批复建地铁城市达到了28个,分布于4个直辖市及黑龙江、辽宁、浙江、江苏等16个省份。

此外,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兰州五个城市也在上报,获批希望很大。

从城市的行政级别来看,四个直辖市全都建设了地铁;广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四川、陕西、安徽、广西、贵州等16个省的省会均获建地铁;此外地级市包括苏州、东莞、宁波、无锡、大连、青岛。

截至2013年末,全国已有19个城市共开通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746公里,今年有望超过3000公里。

已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中,地铁达到2073公里,占75.5%,其他形式包括市域快轨、单轨、现代有轨电车等。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总量近110亿人次,比上一年增长26%,北京、上海、广州年客运量超过20亿人次,进入世界城市前列。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包叙定表示,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运营线路的增加,北京、上海、广州已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深圳、南京、重庆、天津等城市正逐步走向网络化运营。

“十三五

”时期,我国将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阶段,2020年规划线路里程将超过10000万里。

三、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模式需要改进的方面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近百年来发展很快,尤其是日本、欧洲、北美等国家和地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轨道交通发展更是方兴未艾。

纵观近百年来国外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其中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1、发达国家特大城市轨道交通普遍发达,且以地铁为主。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特大城市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等,均基本形成一定的轨道交通规模和网络,且以地铁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主干,可以延伸到城市的各个方向。

仅以莫斯科为例,该市自1935年建成第一条地铁线路以来,已拥有一个遍及全市的立体交叉地铁网,总长达243公里,140多个车站,由一条环线和8条辐射线组成。

每天运营20个小时,高峰时列车间隔仅为75秒,时速41公里,日运行量高达800多万人次,居世界之首。

客运密度为每公里1400多万人,高于伦敦和巴黎。

同时,地铁环线的不少车站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市郊电气化铁路相衔接,乘客换乘方便,可抵达莫斯科州的各个城镇。

此外,地铁车站还与航空港、港湾站、铁路干线始发站相连接,出行远方也极为便利。

2、发展中国家大城市优先发展轨道交通。

发展中国家的轨道交通,主要集中在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一般只在少数特大城市发展地铁,更多的则是发展轻轨交通。

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总体规划了轻轨交通网络。

首先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修建了一条25公里的环城轻轨铁路。

如今又在修建南北东西轴向的近几十公里的轻轨交通线路,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

3、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多数国家采用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轨道交通受益部门共同投资建设。

如德国交通财政资助法则明确规定,每年向购油者加收10%的税收作为城市交通建设资金。

对于轨道交通建设,联邦政府负担60%,州政府负担40%。

法国的法规则规定,城市交通设施基本建设,中央政府投资40.5%,其余的由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资。

还有些国家则采取有偿使用资金和受益者资助的办法。

如日本的单轨新交通建设,除了国家、地方政府补贴外,沿线受益者也要资助建设。

4、轨道交通发展呈多样化趋势。

目前,国际上轨道交通技术已日趋成熟,已经上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就有地铁、市郊铁路、轻轨、单轨、线性电机牵引的轨道交通、磁悬浮铁路及有轨电车等多种类型。

其中以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应用最为广泛,以线性电机牵引系统最有发展前途。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对策

1、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编制好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至今约有4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并到较快发展的时期,也出现了几起几落的情况,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虽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在技术进步、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不断地暴露出一些问题。

有的未经国家审批,擅自新上城轨交通项目;有的盲目攀比,建设标准偏高,造成投资浪费;有的项目资本金不足,债务负担沉重,运营后亏损严重。

”因此,如何保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更加健康、有序和持续的发展,首先就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建设规划要按“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确保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防止盲目发展或过分超前”的要求,结合城市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依据交通需求,着重进行经济承受能力的分析。

规划中,要深入研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良性循环发展的有效机制;研究轨道交通在城乡协调发展和解决城市交通中的作用,以促进城市均衡发展;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建设改造的影响,以保护好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从而最终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探讨多渠道和多元化投融资方式。

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和盈利水平低等特点,资金不足仍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是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制定投资政策对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建立专项基金。

为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国家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为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也便于国家在宏观上能有所调控。

(2)制定法规,适当扩大外资渠道。

除利用国外政府贷款、金融组织贷款外,为进一步扩大外资渠道,可以利用项目融资、融资租赁、资产融资等各种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

虽然这些方式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但只要有相应的法规保证还是可以实现的。

(3)积极鼓励项目业主多渠道筹资。

大量的固定资产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地铁或轻轨公司筹措资金最好的保证。

项目业主应有较强的融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条件下,通过股票、债券等融资手段也是可以筹措资金的。

应鼓励广大的投资者积极参与,不仅要吸引大的投资者及外国资本,而且还应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以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利用沿线权益增加资金来源,如对轨道交通项目沿线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经营,通过土地升值以获得一定的利润。

另外,通过招标转让地铁站等市政设施发展权,可以将项目的重要工程如车站等设施交由发展商建设;用拍卖站名、地名等方式也可以募集海内外的资金;沿线广告也有不少的收入,等等。

3、提高国产化率,降低建设成本。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国家制定了既积极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又要大幅度降低造价的方针,提出要求制定“量力而行,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建设标准,使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确保国产化率不低于70%。

一般土建工程造价占50%-55%,技术装备的建设、购置、安装费用占45%-50%。

而作为构成技术设备主要部分的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占到总造价的30%-35%。

由此可见,目前,要降低轨道交通总造价的关键,在于轨道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的“中国造”。

就地铁车辆而言,国内生产的地铁车辆价格仅为外国车辆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事实上,北京地铁车辆安全运行至今,已经充分说明了国产车辆的可靠性。

4、开发先进技术,提升建设水平。

当前,国际上轨道交通技术不断进步,不少技术日臻完善,以线性电机牵引系统的地铁、轻轨车辆展现了广阔的前途。

线性电机的地铁车辆已经在国外投入运行。

线性电机地铁的显著特点在于:

减小隧道截面,降低建设成本(隧道的建设成本占地铁建设成本的50%以上):

行驶坡道的能力从3%提高到8%,从而使线路规划获得更大的自由度,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可为50米,创造设计最佳路线,线性电机结构简单,几乎无磨损,耐久性极高。

线性电机地铁是理想的城市新型交通系统,对于新建地铁或地铁网络补充的地铁建设无疑是一种出路所在。

我国有关部门正在研发线性电机地铁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早日研制成功线性电机地铁,也是我国轨道交通成为先进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5、加强轨道交通理论研究和基础建设工作。

在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设计、施工力量不足,生产供应滞后,基础理论研究和各项建设规范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

因此,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各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尽快建立轨道交通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建立与轨道交通发展相配套的完备的生产、设计、科研能力和体系,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轨道交通项目是城市发展中的重大公益性基础设施,也是一种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城市的百年大计,所以不能急于求成。

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加强,而且要做扎实,特别是需要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进行充分论证,使项目建设更具合理性和发挥更大的投资效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