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19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学语文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学语文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学语文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学语文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教案1.docx

《大学语文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教案1.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教案1.docx

大学语文教案1

附件

学院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课程类型

基础课程

使用教材

《大学语文》主编:

谢昭新、张器友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学时分配

总计:

56学时;理论:

56学时;实验:

0学时;其它:

0学时

课程

教学

目的

与要

大学语文是为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使已经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非中文专业文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要求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主要

参考

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大学语文》,方铭、梅桐生编著,贵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备注

 

安徽新华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案(NO:

1)

授课内容

文学史基本流程(先秦——秦汉)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文学史的基本流程;

2、熟悉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3、了解传统文化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历史散文的发展

教学难点:

先秦神话歌谣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入语:

你们2010年高考获得辉煌成绩之际,伴随着金秋丰收的脚步,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

今天,秋风送爽,硕果飘香,我们欢聚在华园,在这特别的时刻,满怀殷切的希望,张开热情的臂膀,向你们真诚的一句:

欢迎你们!

教学内容:

一、文学史概述(20分钟)

介绍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期

二、文学史简介

(一)先秦文学(35分钟)

先秦文学是指秦朝统一之前的全部文学,其保存至今的主要部分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和重要奠基阶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重点介绍先秦神话。

(二)秦汉文学(35分钟)

以汉赋和乐府民歌为代表。

教授法

讨论法

 

作业/思考题:

介绍家乡的故事传说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案(NO:

2)

授课内容

文学史基本流程(隋唐——清代)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流程;

2、熟悉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3、了解传统文化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文学史流程

教学难点:

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先秦文学是指秦朝统一之前的全部文学,其保存至今的主要部分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同时也感知了很多经典的先秦神话歌谣。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魏晋至今的文学发展流程,和各个时期的文学的突出成就。

教学内容: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概述(15分钟)

魏晋风流和文学成就

四、隋唐五代文学(15分钟)

唐代诗歌

五、宋代文学(15分钟)

社会背景、词

六、元代文学(10分钟)

元曲、和元曲四大家

七、明清文学(35分钟)

 

教授法

讨论法

 

作业/思考题:

谈谈你们喜欢的文学样式。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案(NO:

3)

授课内容

《关雎》、漫谈《诗经》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双声和叠韵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入语:

一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不免紧张,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心态,我们先来听一首邓丽君带来的《在水一方》。

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

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

教学内容:

一、介绍《诗经》(40分钟)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2、《诗经》的来源。

3、分类:

《诗经》内容为风、雅、颂4、《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学习《关雎》(40分钟)

三、讨论人生、爱情(10分钟)

教授法

讨论法

诵读法

 

作业/思考题:

学生们讨论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案(NO:

4)

授课内容

《渔父》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文采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

2、探讨屈原和渔父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教学难点:

对比手法。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入语:

“是生存,还是死亡?

”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

孟子却说: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

一、介绍屈原的成长、创作(20分钟)

二、漫谈端午故事传说。

(20分钟)

三、学习课文(40分钟)

1、语言对比:

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2、肖像和神态描写的对比

屈原: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

莞尔而笑

3、动作描写的对比

屈原: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渔父:

鼓枻而去/歌/遂去

四、课后讨论(10分钟)

学生们你们怎样面对困难挫折?

教授法

讨论法

诵读法

 

作业/思考题:

学生们你们怎样面对困难挫折?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案(NO:

5)

授课内容

《季氏将伐颛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态度;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3、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树立积极的姿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文中所反映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

教学难点:

对对话体议论文谈话层次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入语:

本文孔子的观点鲜明,情绪也显得慷慨激昂。

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在原则问题上,又有当仁不让的精神,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格的可贵。

一、介绍孔子的成长、创作、成就(20分钟)

二、介绍孔子的有成就的学生。

(10分钟)

三、学习课文(40分钟)

(1)分析课文第一段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2)分析课文第二段

为什么孔子认为季氏的行为是冉有的过错?

对此,冉有是如何辩解的?

孔子是怎样反驳的?

(3)分析课文第三段

体会“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四、讨论对“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理解。

(20分钟)

 

教授法

讨论法

诵读法

 

作业/思考题:

讨论对“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的思考。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案(NO:

6)

授课内容

《秋水》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庄子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态度;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3、教育学生要拓展知识,勇于开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文中所反映的庄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

教学难点:

对对话体议论文谈话层次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入语:

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说的是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需再登上一层高楼。

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

 

一、介绍庄子的成长、创作、成就(20分钟)

二、学习课文(40分钟)

 水—— 海 —— 天地

          小石小木   大山

          中国——四海——天地

          小米粒—大粮仓

          小洞穴   旷野

           人——万物

          毫末    马体

三、让我们再全体朗读课文,写出其中的含义。

(30分钟)

教授法

讨论法

诵读法

 

作业/思考题:

讨论对“井底之蛙”的看法。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案(NO:

7)

授课内容

《邵公谏厉王弭谤》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掌握谤、溃、障、壅、弭、决、亲戚等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巧妙运用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的方法; 

3、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了解统治者的昏庸;

4、体会作者“防民口,甚于防川”的积极进步的民本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召公的谏词;

教学难点:

人物内在性格的揭示。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入语:

古语有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即使是至高无上的君王也会犯错误。

因此,从春秋初年齐桓公设置“大谏”开始,历代君王都设置谏官,让他们来规劝自己的过失。

然而,像齐威王、唐太宗这样能从谏如流的并不多。

厉王当他明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的道理时,为时已晚。

他就是西周时期的周厉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召公谏厉王弭谤》会向我们展示一个活生生的周厉王。

 

一、介绍《国语》。

(15分钟)

二、学习课文(45分钟)

第一部分:

弭谤的由来。

文章开篇“厉王虐,国人谤王。

”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揭示了周王与国人的尖锐矛盾和对立。

第二部分:

召公谏弭谤。

第三部分:

弭谤的结果。

三、让我们再全体朗读课文,写出其中的含义。

三、情境剧(10分钟)

四、讨论“防民之口,胜于防川”(20分钟)

教授法

讨论法

诵读法

演示法

 

作业/思考题:

讨论对民本思想的看法。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案(NO:

8)

授课内容

《冯谖客孟尝君》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要求

1、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