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1867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docx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分析课程标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docx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总9页)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化学分析》是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课。

该课程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课程有机整合,打破了化学类课程原有的各自为政的格局,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化学分析为后续《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作支撑,也是企业分析检验岗位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就业岗位定位在以下几方面:

(1)化学产品的分析、检测与管理人员;

(2)化学产品生产与管理人员;

(3)生产技术人员等。

同时,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岗位有:

《化学分析工》、《化学检验工》、《水环境监测工》、《食品检验工》、《药品检验工》等。

学生在校完成学业后除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之外,还可以拿到一个或多个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各相关工作岗位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

该课程的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应用性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深入学习,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2.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见表1)

课程目标

通过对课程合理设计,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立足于中学化学基础,按照“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使环境类专业的学生适应由高中到大学的化学学习模式的转变,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形成初步实践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的专业发展铺路搭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分析在环境学科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成为岗位适应性较强的专门人材。

通过过程学习,学生还可以开发自己的创造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与人沟通等方面的社会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1)使学生体会并熟悉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溶液及胶体、四大平衡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3)使学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术要领,掌握各种化学分析方法。

(4)使学生掌握环境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掌握萃取、蒸馏、回流、溶沸点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等基本操作技能。

(5)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态,关注绿色化学、自觉为绿色环保作贡献。

表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项目

溶液与胶体的主要性质的

学习

1.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及其应用;

2.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3.掌握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在土壤等环境中的作用;

4.理解高分子溶液,乳浊液及凝胶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了解乳浊液等在生活、农业、工业中的广泛运用;

5.学会吸量管、移液管和容量瓶、电子天平、酸度计的使用;

6.学会取用固体试剂及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

7.学会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化学平衡理论的学习

1.能判断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进行的快慢、反应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

2.掌握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

定性分析基本操作训练

化学分析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1.能运用四大平衡基础理论对相应的四大滴定法进行分析;

2.能准确规范的使用酸式、碱式滴定管等滴定分析仪器;

3.能灵活运用四大滴定法设计合理的方案,对样品进行分析,并准确测定样品中某组分的含量。

4.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及操作。

化学分析技能在样品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环境中的有机物知识及有机化学基本操作技术的学习

1.认识环境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2.理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

3.了解常见有机污染物测定原理和方法。

4.学习萃取、蒸馏、回流、升华、溶沸点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有机物的分离及提纯等基本技能。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技能

(1)具备制定物质常规分析方案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操作步骤。

(2)能对误差进行初步分析,能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计算,能正确地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3)能初步运用化学方法分析并解决环境方面的某些问题。

(4)使学生了解知识和技能的来胧去脉,从而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

(5)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分析、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意识和敬业精神。

(3)养成整洁有序的实验习惯。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5)坚持安全、节约、环保意识。

3.教学组织

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将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过程的技能要求相结合,确定以典型的四大滴定分析过程为载体的项目化设计思路,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既有在分析工作中广泛的应用性,又有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通过具体的样品分析、选择不同类型的滴定方法来保证化学分析知识技能的完整性。

根据任务工作量、难度等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能从事化学分析相关工作,本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项目,在项目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7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见表2。

表2教学组织表

学习项目编号

学习项目名称

学习型工作任务

学时

项目一

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术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7

2.溶液配制训练

3.称量技术训练

4.缓冲溶液的配制与酸度计的使用

5.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训练

6.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8.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项目二

定性分析基本操作技术

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6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项目三

化学分析技能在样品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1.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21

2.混合碱的测定

3.食盐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4.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5.重铬酸钾法测定亚铁离子

6.实验考核(天然水总硬度的测定)

7.实验考核(高锰酸钾盐指数的测定)

项目四

有机化学基本操作技术

1.熔点的测定技术

12

2.沸点的测定技术

3.从海带中提取碘

4.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4.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化学分析》课程体系以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切入点,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进行课程设置,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打破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互独立的传统,把原课程教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相关概念、理论、内容、操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课程实验以环境监测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实验项目,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理论实训课时比1:

1。

采用任务驱动型的项目化教学,各学习型项目的名称、项目教学内容描述、学时、能力要求(知识、技能、态度)等具体见表3。

表3化学分析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项目一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术训练(20课时)

项目综述

该项目实施是为了使学生对溶液与胶体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训练。

该项目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前提,为后续各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目标

1.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及其应用;

2.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3.掌握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在土壤等环境中的作用;

4.理解高分子溶液,乳浊液及凝胶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了解乳浊液等在生活、农业、工业中的广泛运用。

1.学会吸量管、移液管和容量瓶、电子天平、酸度计的使用;2.学会取用固体试剂及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

3.学会标准溶液、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标定方法。

1.认真学习实验室相关的规章;

2.操作遵守生产实践工作流程,能够安全操作,节约资源;

3.认真准时完成相关的实训报告;

4.养成分工协作、顾全大局的意识。

教学实施

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学生分组练习、检查与评价

教学内容

溶液和胶体、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溶液配制训练、称量技术训练、缓冲溶液的配制与酸度计的使用、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训练、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工作对象

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电子天平、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缓冲溶液、酸度计

条件

多媒体教室、无机化学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

工作方法

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制订方案、分析测定、完成报告

劳动组织

分组实训:

每组2人

工作成果

实训报告

考核评价

任务驱动,小组讨论与集中讲授结合,情景模拟

项目二定性分析基本操作技术(13课时)

项目综述

该项目是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围绕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平衡进行介绍。

通过实施该项目使得学生对四大平衡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四大滴定法做好充分地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目标

1.理解平均速率的概念,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

2.熟悉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熟悉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意义,初步掌握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的相关计算;

4.了解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掌握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术

1.四大平衡基本操作技能;

2.离心分离操作和离心机、pH试纸使用。

3.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技术

1.认真准时完成相关的实训报告;

2.培养学生事实就是、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4.培养学生安全、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实施

明确任务;指导讲授;现场教学;学生练习与总结,检查与评价

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

工作对象

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离心机、各类无机化合物

条件

多媒体教室、无机化学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

工作方法

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制订方案、分析测定、完成报告

劳动组织

分组实训:

每组2人

工作成果

实训报告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教室集中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项目三化学分析技能在样品含量测定中的应用(47课时)

项目综述

该项目是本门课的核心技能,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四大平衡的基本原理后,对四大滴定法有系统的认识,本项目以某样品为工作对象,要求学生掌握样品含量测定的整个流程,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能对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采用项目教学法,强化能力训练,将学生分组之后,通过基础资料的收集,互相讨论后,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拿出样品含量测定方案,完成实训报告。

该项目为后续环境监测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目标

1.能运用四大平衡基础理论对相应的四大滴定法进行综合分析;

2.掌握弱酸、弱碱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3.理解各类滴定曲线、掌握其准确滴定的判据,能选出合适的指示终点的方法;

4.掌握四大滴定法的重要应用。

1.能准确规范的使用酸式、碱式滴定管等滴定分析仪器;

2.能针对不同样品和实验室条件选择合理合适的分析方法并制订合理科学的检验方案;

3.能完成具体样品的含量分析,能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准确表述分析结果,能对实验数据作出科学的评价;

4.能针对不同类样品编写正确的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5.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审核,并能正确处理实验结果中出现的可疑值,分析一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对所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1.认真准时完成相关的实训报告;

2.培养学生事实就是、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4.培养学生安全、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实施

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学生分组练习、检查与评价

教学内容

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

工作对象

某样品

条件

多媒体教室、无机化学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

工作方法

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制订方案、分析测定、完成报告

劳动组织

分组实训:

每组2人

工作成果

实训报告

考核评价

任务驱动,小组讨论与集中讲授结合,情景模拟

项目四有机化学基本操作技术(20课时)

项目综述

该项目是化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围绕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化合物,介绍有机物的分类、命名和主要性质。

通过实施该项目使得学生对有机物有系统的认识,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环境监测做好充分准备。

该项目是本门课的重要技能,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后,对有机化合物有系统的认识,本项目以特定样品为工作对象,要求学生掌握熔点的测定技术、沸点的测定技术,学习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能对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采用项目教学法,强化能力训练,将学生分组之后,通过基础资料的收集,互相讨论后,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拿出实训方案,完成实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目标

1.认识环境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及主要化学性质;

2.理解有机污染物的危害;3.学习水、大气中、固废中常见有机污染物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4.理解有机物熔点、沸点数据的重要性;

5.掌握有机物的提纯方法;6.熟悉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能根据有机物的性质特点设计有机物的鉴别方案。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掌握定性分析基本操作技术。

3.能正确使用蒸馏烧瓶、电热套、冷凝管等玻璃仪器。

4.能够正确安装仪器、填加试剂。

5.学会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有机物。

完成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6.会对产品的物理常数进行测定。

7.对实训中出现的故障,能够查找原因并排除故障。

1.认真学习实验室相关的规章;

2.操作遵守生产实践工作流程,能够安全操作,节约资源;

3.认真准时完成相关的实训报告;

4.养成分工协作、顾全大局的意识

教学实施

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学生分组练习、检查与评价

教学内容

熔点的测定技术、沸点的测定技术、从海带中碘、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工作对象

熔点测定装置、蒸馏装置、回流装置、离心泵、加热器、特定样品

条件

多媒体教室、有机化学实训室

工作方法

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制订方案、分析测定、完成报告

劳动组织

分组实训:

每组2人

工作成果

实训报告

考核评价

任务驱动,小组讨论与集中讲授结合,情景模拟

5.教学方法与手段

坚持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的原则,构建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

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感悟、理解知识,学会创造和发现知识的方法,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合作。

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即知识内容的开放性——课本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经验、体验;人际关系的开放性——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交流;教学气氛的开放性——活跃、民主、融洽、平等。

 

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同时注意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实训项目尽量不与专业课程重复,考核项目与专业密切联系。

6.考核与评价

 课程总成绩由理论教学考核、实训教学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考核项目全面:

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独立完成任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从而避免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一张试卷定乾坤”弊端。

 

实训课期末必须进行独立的技能操作考试,并且要求从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实际操作至结束尽可能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另外,加强知识的积累,强调实验预习、过程操作、结果分析与总结以及心得体会等方面的重要性,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基础理论知识测试,让学生把基础夯实,形成丰厚的知识底蕴。

  ①理论教学考核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其中:

平时考核(到课情况、课堂教学参与活动、作业完成及质量)占30%,期末测试占70%。

②实训教学考核。

平时上实验课的成绩占50%,其中:

预习、记录及其他占30%,实验数据及结果(包括实验报告书写是否认真、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有效数字等)占35%,实验操作及技能占35%;期末技能考核占50%。

③本课程的总成绩:

理论总评成绩和实训总评成绩各占50%。

实验考核具有严格、合理、细致的考核标准,包括定量分析仪器的使用及分析数据的处理等,实验考试能全面的反映出实验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7说明与建议

编制说明

①应关注本课程中涉及到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并即时融入教学。

教学中应适当布置一定量的可行性思考题,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②课程标准中的学时分配是指导性的,任课教师在执行时可适当调整。

课程总学时数控制在112。

教学建议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将其融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这中,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和企业岗位的需求出发,遵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教学评价建议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终结性的评价,同时重视过程性的评价,将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

倡导评价的多主体性,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可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

本课程的实施必须依赖于条件性的课程资源,如实训设备、场地等。

由于设备、场地的限制,往往制约了学生个体实践训练的有效时间。

学校可充分调动教师探索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积极性,积极拓展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化工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环境监测站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可把部分实训项目安排在企业中进行。

教学中学生的问题、困惑、见解、情感和体验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教师应重视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并主动性和创造性地运用使以理实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基础学科,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有关的性质和理论,因此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大力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制作,展现其对理论学习的优势,加强学校现有的实验室的建设,整合其它学校的资源,开发自己的校本教材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营造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环境,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可供教学参考资料如下所列:

1、《无机化学》(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无机化学》(第二版),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无机及分析化学》,孙成、王和才主编,化工出版社,2010。

4、《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王和才、孙成主编,化工出版社,2009。

5、《无机及分析化学》,叶芬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大学基础化学》(第二版),钟国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7、《基础化学实训教程》,钟国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8、《有机化学》,李树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9、《有机化学》李靖靖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0、《基础化学》,唐迪主编,化工出版社,2010。

11、《基础化学实验指导》,唐迪主编,南大出版社,2008。

12、《环境监测》,梁红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制定人:

何珺孙成

2011-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