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级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及套路.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59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7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中级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及套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家中级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及套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家中级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及套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家中级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及套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家中级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及套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中级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及套路.doc

《国家中级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及套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中级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及套路.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中级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及套路.doc

教案

中医保健按摩师培训

课程名称《保健按摩师》

主讲教师鞠兴华

职称中级

使用教材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第一章正常人体解剖基础知识

一、人体常用部位术语

(一)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二)方位术语

二、人体组织

(一)上皮组织

(二)结缔组织

(三)肌肉组织

(四)神经组织

三、运动系统

(一)骨

1、骨的分类

(1)骨的分类(见全身骨骼图)

颅骨—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

按部位躯干骨—椎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

四肢骨—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骨的分类长骨:

如四肢骨

按形态短骨:

如腕骨、跗骨

扁骨:

如颅盖骨、胸骨

不规则骨:

如椎骨、颞骨

(2)骨性标志

头部:

乳突、下颌骨、颧骨、翼点(太阳穴所在,额、顶、颞、碟汇合处)。

颈部:

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第7颈椎—隆椎。

胸部:

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中部的凹陷。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相接处略向前凸,平第2肋骨。

四支部:

肩胛骨—介于第2-7肋间,上角平第2肋;下角平第7肋或第7肋间隙。

肱骨—外科颈:

肱骨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较细,易骨折。

桡骨、尺骨—内尺、外桡;桡骨茎凸、尺骨茎凸、尺骨鹰嘴。

手骨—指骨、掌骨、腕骨:

大、小、头、钩;舟、月、三、豆。

髋骨—坐骨、耻骨、髂骨

髂嵴—髂骨的上缘厚顿,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一般平对第四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椎骨序数的标志。

髂前上嵴、髂后上嵴、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股骨—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

髌骨—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

胫骨、腓骨—胫骨内侧髁、外侧髁;内踝、外踝。

足骨—趾骨、跖骨、跗骨:

跟骨、距骨、足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

2、骨的构造

骨的构造:

骨质、骨膜、骨髓。

(二)骨连接

(三)骨骼肌

1、躯干肌:

背肌、颈肌、胸肌、膈肌、腹肌、骨盆机

背肌: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颈肌:

浅群—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

深群—前、中、后斜角肌。

2、上肢肌:

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肩肌—三角肌、肩胛下肌、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大元肌。

臂肌—肱二头肌(前群)、肱三头肌(后群)。

3、下肢肌:

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

髋肌—前群:

腰大肌、髂肌;后群—臀大肌。

大腿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前部)、股二头肌(股后部外侧)、半腱肌、半膜肌(股后部内侧)。

小腿肌—腓肠肌

4、头肌:

面肌、咀嚼肌

面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枕额肌、颊肌。

四、人体其他系统基本知识

(一)消化系统

组成:

消化管+消化腺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

结肠、直肠和肛门)。

口腔至十二指肠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

功能:

摄取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残渣。

(二)呼吸系统

组成:

鼻、咽、喉(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下呼吸道)。

功能:

进行气体交换、发音、嗅觉、协助静脉回流。

(三)泌尿系统

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功能:

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四)生殖系统

(五)脉管系统

组成:

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

组织、淋巴器官)

(六)神经系统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脊髓=8个颈节(C)+12个胸节(T)+5个腰节(L)+5个骶节(S)+1个尾节(Co)。

对应相同的脊神经。

脑神经歌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庭九舌咽,

迷副舌下神经全。

(七)内分泌系统

组成:

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

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松果体、胸腺和性腺等。

(八)内分泌系统

分类:

内感受器、外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特殊感受器。

第一章中医基础知识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

【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施护。

(一)整体观念

【整体】统一性、完整性和密切联系性。

【整体观念】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

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结构方面—不可分割

生理方面—相互协调—五脏一体观

病理方面—相互影响—局部病变和整体病变

诊断方面—见外知内—有诸内者形诸外

治疗护理方面—着眼全局

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观)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夏季--汗多尿少,冬季--汗少尿多。

春夏--脉多浮大,秋冬--脉多沉细。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3.人与社会的和谐性

(二)辨证、施护的概念及关系

1、概念: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

关系等内容。

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变本质。

【辨证】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

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关系:

①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②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二、阴阳学说基础知识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掌握)

1、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可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和现象,又可代表同一事

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如白天-黑夜、温热-寒冷、动-静、日-月等。

2、阴阳的特征

(1)普遍性

属阳—剧烈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明亮的、温热的、兴奋的、功能性的。

属阴—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物质性的。

(2)相对性※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比较对象变化阴阳属性改变,如上与下,水与火,水与冰。

‚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昼夜分阴阳示意图。

ƒ阴阳双方可相互转化如一年四季变化。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

1、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如上与下,左与右,寒与热。

制约—如水与火、春夏与秋冬。

2、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如上与下。

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如气与血,物质与功能。

3、阴阳消长(量变过程)※

互为消长—夏至秋及冬--阳消阴长

—子夜至日中--由抑制(阴)逐渐转向兴奋(阳)

皆消皆长—充分补充营养物质(阴),人体功能(阳)随之强盛---阴长阳长;

摄入量不足(阴)---人体功能(阳)虚衰---阴消阳消

4、阴阳转化(质变过程)※

“重”“极”是阴阳转化的条件。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如:

四时气候变化、昼夜变化。

三、五行学说基础知识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与归类推演(掌握)

1、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3、五行的归类和推演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见教材)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

1、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含义:

相生次序:

如图所示。

关系:

又称母子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含义:

相克次序:

如图所示。

关系:

相克关系,又称所胜与所不胜关系

2、五行制化与胜复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维持着平衡协调,

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3、五行相乘与相侮(难点)

含义:

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乘次序:

与相克次序相同

原因:

一是“太过”,二是“不及”。

含义:

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

相侮次序:

与相克次序相反

原因:

一是“太过”,二是“不及”。

相乘与相侮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相乘是克制太过;相侮是反向克制。

联系:

发生相乘时,有时也可出现相侮;发生相侮时,有时又可伴有相乘。

4、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

含义:

母行异常累及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规律:

母子两虚。

如:

肾病及肝(病情较轻)

(2)子病及母

含义:

子行异常累及母行,导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子病犯母:

子行亢盛致母行亦亢,子母两行皆亢盛。

规律子母具虚:

子行虚引母行虚,终致子母具虚。

子盗母气:

子行亢盛致母行虚。

三、脏腑基础知识

(一)脏腑的名称、分类和生理特点

【脏腑的名称、分类和生理特点】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功能特点和形态结构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分类

名称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

肝、心、脾、

肺、肾

实体性

脏器

化生和贮藏精气。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中空有腔性脏器

受盛和传化水谷。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中空有腔性脏器,

藏精气而不泻。

“功能似脏,形态似腑,称奇恒之腑。

【中医藏象与西医脏器的区别】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