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健康知识宣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1115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健康知识宣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骨科健康知识宣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骨科健康知识宣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骨科健康知识宣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骨科健康知识宣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健康知识宣教.docx

《骨科健康知识宣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健康知识宣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科健康知识宣教.docx

骨科健康知识宣教

颈椎病病人健康知识宣教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

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分为五种类型:

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神经根型和交感型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常采用头部牵引、理疗、局部制动、药物治疗等。

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请根据您的治疗方案,按以下相应指导配合护理。

1.术前指导:

1.饮食:

宜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食物,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休息:

卧硬板床休息,颈部制动。

3.训练:

⑴前路手术病人应进行气管推移训练,第一天先从右往左推移1-2分钟,逐日增加,2-3天内达到推移气管10分钟不产生呛咳和呼吸困难。

⑵后路手术病人应进行俯卧训练,第一天先俯卧半小时,逐日增加,2-3天内达到能保持俯卧3小时,同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达到在俯卧位下仍能进行良好的呼吸活动。

4.如截瘫或已行颅骨牵引的病人,按“截瘫指导”或“骨科牵引指导”。

2.术后指导:

1.体位:

⑴前路手术的病人—颈围护颈,不要做点头或左右摆动动作,因摆动过大易造成植骨骨片脱落而引起脊髓受压。

⑵后路手术的病人—颈部不受压,即头部垫枕,颈部悬空不受压,此种体位应坚持至少3个月。

2.注意:

⑴前路手术病人如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⑵后路手术病人应保持不扭曲、压迫引流管,保持其通畅。

3.饮食:

头3天少量多餐流质饮食,以后改半流质或普食。

4.服药应研粉,用温水送服。

5.功能锻炼:

不全瘫病人,应活动能活动的肢体;全瘫病人,应按摩上、下肢肌肉,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同时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

3.出院指导:

1.饮食:

多进含钙质丰富的食物。

2.出院后坚持戴颈围,减少颈部活动,3个月内颈部不受压。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颈部及四肢肌力。

4.寒冷天注意避免寒冷刺激,防感冒。

5.保持正确姿势,如伏案工作时间长,要每隔1小时作1次颈部多方向运动。

6.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枕头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头偏向一侧。

7.对颈部,每日早、晚进行自我按摩,采用指腹压揉法和捏揉法,增进血液循环。

8.带药回家,按医嘱服用。

9.每1-2月来院复查1次。

骨科手术一般健康知识宣教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广泛,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

手可影响手术术效果是否理想,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配合都效果。

为了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请按以下指导进行。

1.术前指导:

1.饮食:

⑴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以保证营养供给,并保持大便通畅。

⑵一般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以防止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

2.活动与休息:

⑴卧硬板床,以预防骨折后骨折端刺伤血管、神经肌肉而加重损伤。

⑵脊柱结核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预防病变组织压迫脊髓而致瘫痪或病情加重。

3.特殊检查指导:

磁共震检查前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如项链、手表、骨牵引针等,以免相互干扰。

4.特殊治疗指导:

高压氧治疗常用于外伤后肢体血运不良或神经营养障碍的病人。

进入氧舱前,应穿纯棉制品,拿掉身上所有易燃易爆用物(如打火机),以免产生火花或引起火灾。

5.胃肠道准备:

⑴术前3日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卧床排便而致便秘或尿潴留。

⑵连续3日无大便者,需告诉护士,以便使用药物通便。

⑶术前一日需排除肠道淤积大便,以减轻术后腹胀,并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还可预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

6.进行手术后适应性锻炼,如深呼吸、咳嗽咳痰。

7.个人卫生指导:

⑴皮肤准备:

骨科手术皮肤准备需超关节范围,而且3天前即应开始准备,具体方法如下:

手术前3日开始清洗切口局部及其周围皮肤,连续2日,术前一日剃除手术区毛发后再次清洗。

⑵洗澡、洗头,更衣,剪指(趾)甲。

⑶若有手、足癣或皮肤溃烂时尽早报告医护人员。

2.术后指导:

1.饮食:

⑴全麻及硬膜外麻醉术后6小时进流质,慢慢过渡到半流质或普食,臂丛麻醉术后4小时进食。

⑵饮食宜进高蛋白、高糖、富含胶原、微量元素(铜、锌、钙、铁)及含维生素A、C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皮、肝、蛋黄、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恢复。

2.体位:

⑴全麻术后病人在未清醒前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吐而引起误吸。

⑵四肢手术后,用枕头、支架等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远侧端高于近侧端,以利于血液回流,消除水肿。

⑶对石膏外固定术后的病人也应抬高患肢,其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血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石膏未干前,避免移动肢体,且勿用手托起石膏,以免由于石膏凹陷引起局部皮肤压疮或血液循环障碍。

⑷大手术后及双下肢不能活动的病人卧气垫床,术后4小时开始翻身与按摩,以后每2-3小时重复1次,以预防压疮。

3.护理:

⑴出现下述情况表明肢体受压、血液障碍,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处理:

肢体剧痛、由痛转为无痛、苍白、失去知觉、发凉、肿胀、麻木等。

⑵有伤口引流装置者,防扭曲、松动,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并保持伤口敷料周围皮肤清洁。

4.并发症的处理:

⑴骨科手术切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渗血。

若出现大出血,切勿惊慌失措,立即用手压迫出血部位以达到止血目的,然后告诉医护人员进一步处理。

⑵疼痛:

一般术后24小时内最为剧烈,以后慢慢缓解,酌情告诉医护人员适当应用止痛剂。

⑶尿潴留:

术后6-8小时不能排尿时,多与麻醉及术中牵拉神经组织有关。

用听流水声、热敷并按摩膀胱区等办法诱导排尿,若不能排尿是由于体位不适者,可征得医护人员许可坐起或站起排尿,小儿则由家长抱起排尿。

若仍不能排尿可由医护人员进行导尿。

 

 

缓解术后疼痛(宣教)

疼痛是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如何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同时又使麻醉性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是护士面临的主要课题,下面介绍两种止痛方法。

(一)平稳止痛法

传统方法采用术后肌注一定剂量的麻醉剂,但其止止痛效果不佳,往往还有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

采用连续的多种药物联合、多途径的给药方法,通常称平衡止痛法,这种止痛方法,既减少了单一药物的使用剂量,又消除了由此而产生的一些严重不良反应。

平稳止痛法通常包括三级止痛药物:

麻醉药类、非甾醇类及局部止痛药。

将上述这些药物配伍用,通过不同途径维持给药,不同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药物疗效,减轻麻醉药的使用剂量,从而减轻由药量过大而引起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嗜睡等。

对术后中度疼痛的患者,应用平稳止痛法。

可先用麻醉剂(如吗啡)静脉维持给药,在无禁忌的情况下,可口服或直肠给非甾醇类,如布洛芬等药物,以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

对术后重度疼痛的患者,通常麻醉和局麻药配伍用,硬膜外维持给药,应用非甾醇类维持24-48h。

采用小剂量硬膜外给麻醉剂及止痛剂是一行之有效的止痛方法。

此外,要使控制疼痛的方法更加有效,患者自身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些药物方法诸如放松训练、应用想象技巧以及物理方法等,也对平衡止痛法起补充作用。

(二)呼吸训练止痛法

呼吸训练是一种非药物止痛方法。

它可通过降低焦虑程度减轻疼痛,又可减轻肌肉收缩引起的疼痛,提高痛,迅速有效地减轻焦虑并帮助患者控制术后疼痛。

在术前指导患者掌握这一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但如果患者在术前不肯接受,术后亦可教其放慢呼吸节律。

如何进行有节律的慢的呼吸训练,护士应尽可能创造安静的环境,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再给患者讲解和示范,然后让患者练习,在患者练习时可闭上眼睛,亦可凝视一物,最好有书面材料,亦可将其录制成听力磁带,以方便患者在住院间及出院后使用。

具体步骤如下:

1.深而慢地吸气。

2.缓慢呼气,感觉自己开始放松,并可感觉到所有地紧张都将离你而去。

3缓慢地有规律地吸气和呼气,呼吸频率根据自己情况而定,并试着采用腹式呼吸。

4把注意力集中在缓慢地、有节律呼吸上。

吸气时默念:

“吸气、二、三”,呼气时,默念“呼气、二、三”或“平静”、“放松”。

5你可想象你正在寂静地公园里地一棵树下,非常地放松和平静。

6第四步做完后再做第一步,亦可重复3、4步骤行20min左右。

7训练结束时,做一次缓慢的深呼吸,在呼气时你可默念“我已不疼了,且彻底放松了”。

有节律的慢呼吸是一简单有效的控制疼痛的方法,当与其适当的镇痛药合用时效果更佳。

上肢骨折的健康知识宣教

1.肌肉进行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每日至少3次,以不引起肌肉过分疲劳为度。

2.未固定的受伤临近关节做主动或被动运动,以不影响断端稳定为度。

3.应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下床并做适量的健身操,以保持良好的生理功能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肩胛骨骨折的健康教育

1肩胛骨体部骨折:

三角巾吊伤肢,伤后3周尽早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2肩胛颈及肩胛盂骨折:

无明显移位或移位不大者,三角巾吊伤肢2-3周,尽早锻炼。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健康知识宣教

 

注意功能锻炼,练习握拳及肘、腕、手指活动,但外展骨折禁忌患肢外展,内收骨折禁忌内收。

最初活动范围不宜过大,一周后可以练习肩关节前屈、后伸(轻度伸、屈),活动范围可以逐步加大,切不可操之过急。

对有顾虑进行功能锻炼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耐心地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至少每天活动2-3次。

活动时嘱患者肌肉放松,在无痛的范围内活动练习。

1.介绍功能锻炼的原则、作用和意义,以提高认识,取得合作。

2.进行具体指导:

伤后早期练习握拳、伸指及腕、肘关节各种活动。

练习次数有少到多,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体力而定。

伤后第3周开始练习肩部前屈、后伸。

先轻度活动,如无不良反应再逐步扩大活动范围。

但外展型骨折禁止患肢外展;内收型骨折禁止患肢内收。

4-6周后解除外固定可做徒手练习,如划圆圈、摸健侧肩胛骨、反臂摸腰等,也可用木棒、滑轮等简单器械帮助练习肩部活动。

3.为避免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囊粘连、关节挛缩,应尽早进行功能练习,尤其是老年者意义更大。

4.指导、督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肢,发挥患肢功能。

早、中期即可要求用患肢端碗、刷牙等。

后再视功能恢复情况,要求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5.定期去医院复查,防止病情发生恶化。

肱骨干骨折的健康知识宣教

1.合并桡神经损伤,应加以注意。

早期多做握拳、屈伸手指、耸肩动,同时可做其他物理治疗,介绍功能锻炼的原则、作用和意义,以提高认识取得合作。

2.伤后早期练习握拳、伸指及腕、肘关节各种活动。

练习次数有少到多,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体力而定。

伤后第3周开始练习肩部前屈、后伸。

先轻度活动,如无不良反应再逐步扩大活动范围。

但外展型骨折禁止患肢外展;内收型骨折禁止患肢内收。

4-6周后解除外固定可做徒手练习,如划圆圈、摸健侧肩胛骨、反臂摸腰等,也可用木棒、滑轮等简单器械帮助练习肩部活动。

3.指导、督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肢,发挥患肢功能。

早、中期即可要求用患肢端碗、刷牙等。

后再视功能恢复情况,要求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4.定期去医院复查,防止病情发生恶化。

 

臂丛神经损伤的健康知识宣教

功能锻炼:

1.麻醉消失后,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24h内活动膝关节,应用CPM(下肢功能锻炼器)锻炼30min,术后24-48h,开始股四头肌舒缩锻炼,伸屈关节,以恢复肌力,稳定关节,促进积液吸收。

注意:

有软骨损伤或韧带损伤,应听之医生之劝告,推迟下地活动、负重及关节伸直训练。

2.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A.在整个治疗期间,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锻炼股四头肌,防止发生潜在性膝关节不稳,这是获得最佳疗效的关键。

B.膝部制动固定期的锻炼方法:

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a.患肢固定,肌肉“绷紧-放松”。

b.压膝活动:

把手放在膝后,教患者将膝压向手,反复“压紧-放松”。

每小时1次,每次5min。

注意:

股四头肌舒缩到位,防止用臀大肌代替股四头肌。

c.拆除外固定后的行走锻炼要求:

跟-趾式走路,不能跛行,每一步必须伸直膝关节。

下肢器械锻炼法:

蹬车、抗阻伸膝法、上下台阶法、负重蹲起立法、划船运动法。

3健康教育

(1)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速度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继续加强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以保证膝关节稳定,减缓膝关节退变。

(2)继续加强膝关节功能锻炼,促进积血、积液、炎症吸收,防止膝关节粘连、感染。

(3)半月板全切术的患者,遵医嘱下床活动,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复查时间:

出院后1个月复诊。

 

 

骨盆骨折的健康教育

功能锻炼方式依骨折程度而异。

(1)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

A单纯一处骨折,无合并伤,又不需要复位者,卧床休息,仰卧休息,仰卧与侧卧交替(健侧在下)。

早期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下肢肌肉收缩以及足踝活动。

B伤后一周后半卧以及坐位练习,并做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屈运动。

C伤后2-3周,如全身情况尚好,可下床站立并缓慢行走,逐渐加大活动量。

D伤后3-4周,不限制活动,练习正常行走及下蹲。

(2)影响骨盆环的完整的骨折:

A伤后无并发症者,卧硬板床休息,并进行上肢活动。

B伤后第2周开始半卧位,进行下肢肌肉收缩,如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足趾伸屈等活动。

C伤后第3周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的活动,先被动,后主动。

D伤后第6-8周(即骨折愈合期),拆除牵引固定,扶拐行走。

E伤后第12周逐渐锻炼,并弃拐负重步行。

 

股骨颈骨折的健康知识宣教

 

(1)治疗时间较长,应保持愉快心镜,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健康。

(2)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患肢注意保暖,防止寒湿。

(3)应尽早做下肢肌力练习,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距小腿关节屈伸运动及健侧肢体的功能练习,可做改善局部血流循环,利于骨折愈合的其他物理治疗。

但不宜过度负重,久站,久行运动。

(4)定期去医院复查,防止病情发生恶化。

 

髌骨骨折的健康知识宣教

(1)张力带钢丝固定着,由于采用了坚强的内固定方法,在手术反应过去后,一般5-7d可以扶拐下地步行。

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早期步行,10-14d拆线后逐渐加大步行量。

此段时间应加强膝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可以指导患者做各种膝关节的功能锻炼,如蹬车运动,搓滚舒筋等,以利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2)采用钢丝或丝线环扎固定者,如髌骨是粉碎性骨折者,固定作用没有像前一种牢固,因此必须推迟下地步行的时间。

此类患者手术反应过后,可以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地教会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要求每小时做80-100次。

每天活动4-6小时,并分段进行。

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如不会做主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可进行髌骨被动活动,以防止髌骨关节面的粘连。

(3)定期去医院复查,防止病情发生恶化。

 

半月板损伤的健康知识宣教

(1)向患者说明股四头肌锻炼的重要性,步骤与方法,协助患者进行锻炼。

A患者仰卧,两腿神志平放床上,抬腿时要伸直膝关节抬离创面,足跟稍离床即可。

B根据肌力大小在腿上施加重量。

C抬腿时要缓慢抬起,然后慢慢放下。

D当腿抬到适当高度时(<45度)停3-5s再放下来,然后再抬,这样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度。

E每2h练习一次,每次5-10min.术后练习股四头肌。

F24h内,指导环子股四头肌“绷劲”做肌肉等长收缩。

可先练习健腿,再指导患肢。

G24h后,抬患肢练习股四头肌。

也可以先练习股四头肌绷劲再试着抬腿。

H患者学会后,每天练习4-5次,每次5min,以不感到腿累为原则。

I在练习患肢的同时,也要练习健腿。

(2)膝部制动固定期的锻炼。

A仰卧或坐位,从健侧学起,再过渡到两侧。

B将手置于膝后,嘱患者将膝压手,再放松,反复“压紧—放松”,每小时练习一次,每次5min.C进一步练习直腿抬高。

首先是抗重力抬高,然后是抗阻力抬高,如足部绑缚砂袋。

增加锻炼强度,改变体位,减慢抬腿速度和延长滞空时间。

术前若有股四头肌萎缩,应强化锻炼。

术后一旦恢复感觉,就开始锻炼,尤其是年轻力壮者。

 

小腿骨折的健康知识宣教

(1)加强锻炼,促进血肿吸收,减少关节液渗出,防止关节本身及软组织粘连所造成的关节僵硬。

经常活动锻炼,可以预防骨、关节、肌肉等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

膝关节保持伸直中立位,防止旋转。

固定后即可做踝关节伸屈及股四头肌肌力练习,2-3周后做膝关节屈伸活动,待骨折线模糊后扶拐不负重行走,以后据愈合情况逐渐行负重练习。

(2)定期屈医院复查,防止病情发生恶化。

 

踝关节创伤的健康知识宣教

(1)宜卧床休息,下地时持拐以防止踝关节负重,不能过早活动,休息应在2周以上

(2)损伤后应立即用冷敷,切忌热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以采用局部封闭以止痛。

(3)稳定关节,制动数日。

固定制动应以矫枉过正为度,即将伤肢向受伤力量相反方向翻转,内翻位受伤外翻位固定,外翻位受伤内翻位固定。

必要时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4)急性期过后可用热敷,并锻炼踝关节的屈伸内翻动作,或用按摩手法,依次摇转踝关节、跖屈内翻、背伸外翻并按揉患处。

韧带完全撕裂可做修补手术。

(5)少数患者愈合后容易再次发生创伤。

应正确行走,急跑时注意落脚稳定,防止再次创伤。

 

足部骨折脱位的健康知识宣教

韧带部分撕裂、损伤者,内翻角度增加,伴有剧痛。

急性期24h内可将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20MIN。

6小时一次,可收缩血管,消肿止痛。

24小时之后则需要热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减轻疼痛。

关节脱位者可穿包帮鞋保护踝部,并将鞋内侧加高,使足保持外翻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尽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时不要追跑打闹,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预防踝关节扭伤。

 

 

膝关节僵直松解术的健康知识宣教

从拔除引流管后即开始CPM功能锻炼,CPM可以进行髋膝踝关节的被动屈曲运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每天2次,每次2-3小时,每次开始时先从小角度锻炼,每半小时增加5—10度,直到患者能耐受的最大角度,根据其耐受情况,在1-2周内达到或接近术中最大活动度,使用CPM锻炼2周,要求患者主动屈膝能达到90-120度。

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患肢的直腿抬高运动,以锻炼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功能。

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管后,扶患者下地在床边主动屈伸膝关节运动。

 

用拐的健康知识宣教

拐杖下端必须安装橡皮头,以免拐杖头在地上滑动不稳,拐杖上端的横梁须垫软枕,以免使用时压迫腋下软组织。

前臂拐是两上肢支持体重,把手高度依患者上肢的长短调节,腋拐是靠腋下之重,当患者站立时,拐从腋窝到地面并向患者身体两侧分开,橡皮头距足2Cm,拐顶距腋窝5-10Cm,与肩同宽。

扶拐的力在双手而不是腋窝支撑身体,否则易造成臂丛神经麻痹,一旦发生虽经休息可以恢复,但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及功能锻炼的进程。

扶拐行走时首先嘱患者站好姿势,使双足与双拐头呈等腰三角形,先迈患肢,足尖不可超越双拐头连线,站平稳后,双手撑拐同时健肢向前迈30Cm,站稳后抬患肢,同时提拐向前移动同等距离,足与拐头同时落地,但足尖仍然落于双拐头连线内,逐步前移。

 

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健康知识宣教

1继续进行屈髋锻炼,术后6周时,髋关节屈曲可达90度。

2不要盘腿,用外展装置保持下肢处于外展位。

侧卧位时,两膝间放置2只枕头,不允许向手术侧肢体侧卧位。

3上厕所、洗澡时,应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不坐低凳,若有胸痛、小腿肿胀,髋部红肿或切开部位出血或流脓时,应及时就医。

4手术后6周复查,拍x线片,观察假体松动或位置有无改变,如果情况良好,应增加活动量,特别加强髋关节外展肌,屈髋、屈膝肌的锻炼。

但必须避免髋关节遭受应力,如爬梯、跳、跑、提重物等。

5有感染或其他症状、体征时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

6身体肥胖的患者要适当减肥。

7如果有锐痛,受影响的肢体有爆裂声,感觉髋关节脱臼时,应迅速通知主管医生。

 

牵引术后的健康知识宣教

1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针眼感染的基本知识。

2指导患者及家属维持牵引效能有关知识。

3头颈部牵引时,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下述注意事项以防止窒息。

4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由于位置比较表浅,容易受压,腓总神经受伤后,可导致足背神经无力,发生足下垂。

5必须经常纠正体位,因牵引重量可将患者牵离原位。

6由于牵引患者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痰不畅和排尿不完全而致尿渣沉淀,引起坠积性肺炎和泌尿道感染。

尤以年老体弱者更易发生。

应鼓励患者利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上身,以加强深呼吸,促进血循环,并有助于排净膀胱尿液。

7保持被褥平整,干燥,检查所有受压部位并在受压部位衬以海绵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以防压疮的发生。

8功能锻炼在整个牵引期间,为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除固定关节外,凡不被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

9定期做床上沐浴,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保持患者全身的清洁。

冬天注意保暖,可用特制的牵引被盖严躯体。

 

石膏绷带术的健康知识宣教

1用管型石膏或石膏托时,应在患肢下垫以软枕,并抬高患肢,以静脉回流,减少肢体肿胀。

2天气冷时,注意固定部位的保暖,以防因受凉伤肢远端肿胀。

3定期去医院复查,防止石膏不稳定或变形。

4注意观察打石膏的肢体的肢端血液循环,肢端皮肤发青,发绀,发冷,肿胀,麻木或感觉不正常的,都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须向护士长或负责医生主管报告。

5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东西,以促其速干,冬天用支被架支起被物。

6抬动未干的石膏时要用手撑托,避免在石膏上压出手指的凹印。

7四肢术后打石膏的,须将患肢抬高,以预防肿胀及出血,下肢可用枕垫垫起,使患肢高过心脏15Cm,上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

 

预防压疮的健康知识宣教

1加强观察和检查,对于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肤,特别是沿石膏边缘及石膏的骨突部位,每日至少检查一次,看看有无红肿,磨擦伤等早期压疮症状,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2加强按摩。

对于上石膏患者,至少每日一次用手指沾酒精伸入石膏边缘里面进行按摩。

凡手指能伸到之处,均须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足跟,尾骶部及肘尖等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易受压及受摩擦,须每日两次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按摩的方法是把手沾湿并涂上一点肥皂,将手放在局部按摩,直到肥皂及水干了为止。

3利用嗅觉进行侦察,在离石膏3Cm处注意嗅闻,在伤口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如石膏内发生腐臭味,可能是石膏内有压疮,形成组织坏死,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

 

CPM膝关节功能锻炼器的使用(宣教)

(1)有利于下肢骨折患肢的功能锻炼,防止下肢手术后膝关节僵直。

(2)适应证

1.用于下肢各种骨折。

2.膝关节僵直术。

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3)操作程序

4.把CPM锻炼器放置床上,再把患肢抬放在CPM功能锻炼器上,脚固定于CPM锻炼器上面远端的鞋套内,松紧适宜。

5.根据患者骨折部位、治疗方法、屈曲位置的不同,打开开关,调节机器的屈曲度旋转钮,并设置固定的时间。

开始30min/分,2次/天,直增至2小时/次,一般1~2周。

6.做完后,开复位开关,使机器复位后,关闭开关。

(四)注意事项

每位患者做完后,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机器,防止交叉感染。

每日定期用紫外线照射1h。

调节屈曲幅度应逐渐增加,锻炼时间逐渐延长,不可过度锻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