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实践2《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0820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实践2《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写作实践2《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写作实践2《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写作实践2《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写作实践2《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实践2《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docx

《写作实践2《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实践2《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实践2《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docx

写作实践2《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

《餐桌前的谈话》名师教案

【写作任务】

部编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写作实践二:

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

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地点是“餐桌前”,内容是“谈话”。

参与的人有谁?

谈话的内容是什么?

是一次内容宽泛的聊天,还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谈话?

题目有很大的开放性,需要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确定写作内容。

2、内容确定了,需要考虑你想表现什么,也就是立意的问题。

比如,要写爸爸在餐桌前跟你语重心长地谈话,纠正你的错误,立意就可以放在生活的启示上;要写一家人热烈地讨论电视节目,立意可定在展现温馨的家庭氛围上。

【题目解说】

题目的中心词是“谈话”,即限定了写作的内容应以对话的内容为主。

“餐桌前”及题目前面的提示语则说明对话的主体应是家人。

本次写作应通过描写家人在餐桌前的一次谈话经历表现家庭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现一家人各不相同的思想和性格特点,以及家人的情感关系。

既然写“谈话”,首先要选择一个话题,然后根据谈话的感受来确定自己文章的中心,可以是思想的启迪也可以是情感的体验。

对话描写重在描写对话的内容以及对话过程中人的表情、动作、心理等。

与此同时,本单元写作训练的重点是“突出中心”,我们可以采用“拟标题突出中心”“描写对话突出中心”及“添加点睛句突出中心”这三种方法来突出中心。

【学习目标】

1.学习使用给文章拟正标题的方法来确定文章的中心。

2.学习通过描写对话的方法来突出文章的中心。

3.学习使用添加“点睛句”的方法来突出文章的中心。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就“中学生能否使用智能手机”的话题回去和家人进行一次餐桌前的谈话,并把谈话过程记录下来。

为了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水平以及谈话的质量,老师发放了一组“关于学生能否使用智能手机”的群文资料让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

群文资料:

1.《话说学生使用手机:

初中生用手机的害处;三条短信息的背后;警惕不良影响;不要干扰课堂秩序》(光明日报/2004年11月27日)

2.《教育中用好手机这把“双刃剑”》(《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22日)

3.《手机是“双刃”,是“堵”还是“疏”?

——兼与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中杨子林校长商榷》

4.《日韩立法禁止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中新网2009年7月28日)

【在线课堂】

【回顾谈话】

同学们,老师之前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就“中学生能否使用智能手机”的话题回去和家人进行一次餐桌前的谈话,并把谈话过程记录下来。

我看了大家的“谈话记录单”,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内容。

请大家看屏幕上这位同学(王玲会)的谈话记录,大家先齐读一遍,然后再分角色用重庆方言朗读。

学生原稿(王玲会原稿)

“为什么不可以用智能手机?

学生也要跟着时代走。

”我问。

“你们这些孩子都还小,要用啥子手机嘛,平常把大人的手机给你玩一下都不错了”妈妈轻描淡写地说。

“为啥子吔?

我都上初中了,不小了,而且现在这个社会,出门不带个手机好不方便嘛。

”我反驳道。

“不,出门可以带手机,老年机。

“爬,我带老年机,我吃多了。

“滚”

【拟正标题】

感受谈话

读了这则材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表达(先写下,再表达)。

感受角度

谈感受,一般可以从“人”“事”“物”“情”“理”几个角度去谈。

以学生王玲会的文章为例:

“人”的角度——没有说话艺术的棒槌

“事”的角度——事情黄了是因为不会说话

“物”的角度——对智能手机的执着追求,对老年手机的憎恶

“情”的角度——说话随意背后的宽松和谐

“理”的角度——善借资源才是真正的学习高手

审视感受

请同学们朗读自己的“谈话记录单”,思考在这次谈话中,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表达。

并请标明感受角度。

拟正标题

为了更加聚焦和突显自己的感受,可以为自己的谈话记录拟一个突出这个感受的正标题。

老师再以学生(王玲会)的文章为例作示范:

从“人”的角度拟题“奇葩棒槌”;从“事”的角度拟题“爬,滚”;从“物”的角度拟题“滚蛋吧,老年机”;从“情”的角度拟题“尴尬的和谐”;从“理”的角度拟题“资源去哪儿了”。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对话记录和感受,为自己的作文拟一个突出中心(即感受)的正标题,把《餐桌前的谈话》作为副标题。

(链接:

文章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

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

学生“拟正标题”分享:

生1:

狡猾的老妈(从“人”的角度)

生2:

没有硝烟的战争(从“事”的角度)

生3:

破坏亲情的手机(从“物”的角度)

生4:

风雨总在阳光后(从“情”的角度)

生5:

有话好好说(从“理”的角度)

【描写对话】

对话类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对话来突出中心。

两个方法:

(一)通过描写对话语言(内容)突出中心

(二)通过描写对话人的表现(神情、动作、心理、语气、语速)突出中心。

老师下水修改王玲会的通话记录分别示范方法

(一)和

(二)再请学生仿照示例修改自己的谈话记录单。

(把修改部分用楷体加粗字体标注出来。

下水修改(以学生文本为例,示范方法一)

“我可不可以使用智能手机?

”我问

“不可以啊!

”妈妈说。

“为什么不可以用手机?

学生也要跟着时代走。

“跟着时代走肯定不错,关键要看你跟着时代的什么潮流走!

难道跟着网络色情走,跟着手机游戏走,让我睁眼看着你走向毁灭吗!

你这个孩子还小,学习才是你的主业,要用啥子手机嘛。

平常把我们的手机给你玩一下就可以了。

“为啥子吔?

我都上初中了,不小了,而且现在社会,出门不带个手机好不方便嘛。

“你说对了,我也觉得现在出门不带一个手机,真还不方便。

那天我去你舅舅家,他们才搬了家,我一下忘记了该乘哪路公交车,准备打电话问你舅舅,一模,手机忘家里了。

这下好了,问了好几个人,才搞清楚乘哪路车。

到了你舅舅的小区,又不知道他们住那栋几楼几号。

借小区保安叔叔的手机准备问,我的天,原来没有舅舅的手机号码。

我瞬间陷入无助,只得在小区守株待兔。

还好,你舅舅买东西回来,我才找到了。

“所以,出门必须带手机,谁不带手机谁就是傻帽!

”我说。

“出门可以带手机,老年机。

”妈妈说。

“爬,我带老年机,我吃多了。

“滚!

批注:

片段丰富了“妈妈”的谈话内容。

通过妈妈说话的温和有礼来反衬出孩子说话的粗鲁无礼。

突出了“孩子是个不懂说话艺术的棒槌”这一中心。

学生修改

重庆30中学生“修改对话语言”分享:

生1(刘鑫):

“妈妈,中学生可以用智能手机吗?

我要是也能像你们大人那样拥有一个智能手机就好啦,多方便呀!

“不可以。

你一个小孩子用啥子智能手机嘛!

现在网络多么危险,可能一不小心就被骗。

“不就用个手机嘛,哪那么多事!

我只是想跟上时代嘛!

我不管,把手机给我!

“学习搞不好还说这些!

你再顶嘴,小心我捶人!

“……你也太不讲理了吧!

动不动就知道捶人!

哼!

生2(尹琴):

“你说用智能手机不会影响成绩,那么请问你的成绩怎么样,你能保证考上高中吗?

你不能保证还跟我说用手机,反正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会反对你用手机的,不要说一两个小时,就算是一两秒都不行”妈妈拿起筷子继续吃。

“成绩、成绩,一天就知道成绩,成绩对于你来说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用力推开椅子走进房间。

生3(黄驿茜):

“嘿,妈妈你觉得现在的我可以用手机了吗?

”我满怀期盼地问。

妈妈嫣然一笑:

“完全可以啊!

但是,我知道你一旦玩起手机来就毫无自控力。

“那我可以改嘛,只要你把手机给我了,有就一定能控制住自己,你还不相信我?

妈妈瞪了我一眼又说到:

“我哪一次把手机给你,你有控制过自己?

说的好听。

我灵机一动找了一个借口:

“我们班上的其他人都用手机了呢,我记得上一回有一个同学来问我一个事情,天啊,我简直是一问三不知。

没有手机陪伴我就感觉我好像是与世隔绝了一样。

你想让我回到石器时代吗?

批注:

以上三位同学增加的对话内容都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力地突出了两代人之间相互不理解,需要加强交流与沟通这一中心。

下水修改(以学生文本为例,示范方法二)

饭菜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向妈妈要答案(语气、语速),“我可不可以使用智能手机?

刚刚落座(动作)的妈妈瞟了我一眼,看我一本正经的样子,火眼金睛早看出我的意图,语气坚定地拒绝我(神情、语气),“不可以啊!

我气不打一处来,一股无名鬼火像地底的瓦斯直往上冒(心理),“为什么不可以用手机?

学生也要跟着时代走。

“你这个孩子还小,学习才是你的主业,要用啥子手机嘛。

平常把我们的手机给你玩一下就可以了。

”妈妈根本不理会我的无名鬼火,轻描淡写地说。

(神情、语气)

唉,古董店里爬出的老怪物就是不一样,要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比登天还难!

这都是什么时代了,还这样一根筋思想不开化。

(心理)

批注:

片段通过对“我”和“妈妈”谈话时的神情、动作、心理以及语气的生动描写,在对比中表现了“我”的恼怒和妈妈的淡定,突出了“孩子是个不懂说话艺术的棒槌”这一中心。

学生修改

重庆30中学生“修改说者表现”分享:

生1(王玲会):

“我可不可以用手机?

”我小心翼翼地说。

(神情)

“不可以!

”老妈斩钉截铁地说(神情)。

“为什么不可以玩手机?

”我愤愤地(神情、语气)说,“学生也要跟着时代走。

“你们这些学生都还小,耍啥子手机嘛。

平常大人把手机给你们玩一下都不错了。

”妈妈轻描淡写地说,眼神中带有一丝不耐烦。

(神情、语气)

生2(陈杰):

妈妈一下子就火了,严肃地(神情、语气)说:

“你用手机可以啊,你先问问你们的董老师,看看他同不同意,如果你们董老师同意了那你就可以用手机了。

我哪敢问董老师,那简直是找死的节奏。

(心理)不过我并不慌张,只是不慌不忙地(神情、语气)对妈妈说:

“现在这个社会,做什么事都要手机,比如XX地图、美团外卖、滴滴打车什么的。

而且还可以用手机学习。

比如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可以上网找名师讲解,这样还可以提升我的学习成绩。

妈妈似乎有些慌了,我看见她的手有点发抖(神情、动作),她停了一会儿说:

“好吧!

你可以用手机了。

”我顿时感觉如来佛祖就在我的面前,我妈形象好高大!

(心理)不料妈妈接着又细声细气、不紧不慢地(语气、语速)说:

“不过是老年机,一样可以打电话。

生3(钟丽莎):

开饭了,在餐桌前我“虚伪”地(神情)对爸说:

“老汉,我要买手机,我长大了,14岁了,不是儿童了”。

爸爽快地(神情、语气)回答道:

“好啊,可以”。

我一听,心想我老汉多久这么好了,这么爽快不会是套路吧!

(心理)

果不其然,我爸“奸笑”着(神情、动作)说:

“给你个老人机够意思了吧!

我怒目圆睁(神情):

“算了吧!

我还要点面子呢!

老人机早就“OUT”了,我宁愿不要,我要智能机。

我爸态度强硬地(神情、语气)回答道:

“我说不行就不行,老人机现在功能也有很多,还挑剔,再说的话老人机都没有。

爸“KO”了我,我挂了,只好去找我妈支援。

我妈看着我那比狗还真诚的眼睛,爱怜地(神情)说:

“好嘛,我去把你爸降伏。

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没想到惊喜来得这么突然!

(心理)

批注:

以上三位同学都对对话人物的神情、动作、心理等作了生动细致的刻画,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表现了孩子“对智能手机的渴望”这一中心。

【感悟点睛】

在围绕中心详尽描写谈话内容之后,如果用一句“点睛句”结尾,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

(链接:

什么是“点睛句”)

下水示范(以学生文本为例)

一个字的判决斩钉截铁,结局实在郁闷!

事后反思,“滚”的结局,完全源自于我的任性妄为的说话方式。

我的说话方式令人汗颜,是典型重庆棒槌的“直来直去”。

和妈妈商量智能手机的使用时,我妈在讲理。

本该态度谦卑语气委婉的我却是“为什么”“为啥子吔”“爬”的质问不屑与咄咄逼人。

是人都会生气,何况还是我妈!

能和妈妈这样说话的我也真堪称“奇葩”了!

“滚”的悲剧,咎由自取!

有人说,说话方式决定说话效果,看来一点不假。

我的说话方式注定了我的悲剧结局!

有话好好说,不只是说话的方式,更是生活的智慧。

学生实践

重庆30中学生“添加点睛句”分享:

生1(杨寒):

其实,我比谁都清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妈妈妈的妥协和让步。

手机是方便人们生活的工具,而不是隔断人与人真情交流的墙壁。

所以当我们手机玩累时,不妨停下来,抬头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生2(骆阳):

其实,只要心平气和地和妈妈讲道理,妈妈还是会理解我的思想的。

所以,有话好好说,就能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生3(王玉铃):

虽说最后我被“KO”了,但我理解了父母的爱。

他们只不过是想我们少走弯路,所以一直在前方为我们铺路。

【课堂小结】

突出中心的方法:

一、题目突出中心二、对话突出中心三、点睛句突出中心

【写作实践】

请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突出中心”的方法,课后完成作文《餐桌前的谈话》。

下水示范

把学生王玲会的《餐桌前的谈话》改写成两个版本

改写版本一:

奇葩棒槌的反思

——《餐桌前的谈话》

老师布置了一个家庭“共读共谈”作业,要我们回家和父母聊聊“该不该使用智能手机”。

饭菜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向妈妈要答案,“我可不可以使用智能手机?

刚刚落座的妈妈瞟了我一眼,看我一本正经的样子,火眼金睛早看出我的意图,语气坚定地拒绝我,“不可以啊!

我气不打一处来,一股无名鬼火像地底的瓦斯直往上冒,“为什么不可以用手机?

学生也要跟着时代走。

“跟着时代走肯定不错,关键要看你跟着时代的什么潮流走!

跟着网络色情走,跟着手机游戏走,我睁眼看着你走向毁灭!

你这个孩子还小,学习才是你的主业,要用啥子手机嘛。

平常把我们的手机给你玩一下就可以了。

”妈妈根本不理会我的无名鬼火,轻描淡写地说。

唉,古董店里爬出的老怪物就是不一样,要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比登天还难!

这都是什么时代了,还这样一根筋思想不开化。

“为啥子吔?

我都上初中了,不小了,而且现在社会,出门不带个手机好不方便嘛。

”我想以“方便”打开智能手机的“方便之门”。

“你说对了,我也觉得现在出门不带一个手机,真还不方便。

那天我去你舅舅家,他们才搬了家,我一下忘记了该乘哪路公交车,准备打电话问你舅舅,一模,手机忘家里了。

这下好了,问了好几个人,才搞清楚乘哪路车。

到了你舅舅的小区,又不知道他们住那栋几楼几号。

借小区保安叔叔的手机准备问,我的天,原来没有舅舅的手机号码。

我瞬间陷入无助,只得在小区守株待兔。

还好,你舅舅买东西回来,我才找到了。

机会来了,我迫不及待,顺水推舟,“是啊是啊,你看没有手机多不方便啊!

我现在出门可以带智能手机了噻!

“嗯,出门可以带手机。

我欣喜若狂,有突然跪下给老妈磕头的冲动。

“老年机。

愉悦之情荡然无存!

我晕!

我又不是老年人,拿个老年机老气横秋暮气沉沉好没面子哦!

我不干!

我不干!

“爬,我带老年机,我吃多了。

口无遮掩的冲口而出,终于换来耐性老妈忍无可忍的怒吼:

“滚!

一个字的判决斩钉截铁,结局实在郁闷!

事后反思,“滚”的结局,完全源自于我的任性妄为的说话方式。

我的说话方式令人汗颜,是典型重庆棒槌的“直来直去”。

和妈妈商量智能手机的使用时,我妈在讲理,本该态度谦卑语气委婉的我却是“为什么”“为啥子吔”“爬”的质问不屑与咄咄逼人。

是人都会生气,何况还是我妈!

能和妈妈这样说话的我也真堪称“奇葩”了!

“滚”的悲剧,咎由自取!

有人说,说话方式决定说话效果,看来一点不假。

我的说话方式注定了我的悲剧结局!

有话好好说,不只是说话的方式,更是生活的智慧。

下水综评:

本文综合运用了“拟题目突出中心”“描写对话突出中心”以及“加点睛句突出中心”三种方法来改写学生王玲会简短的原稿《餐桌前的谈话》,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有话好好说,不只是说话的方式,更是生活的智慧”这一中心。

改写版本二:

资源去哪儿了

——《餐桌前的谈话》

作文课上,老师将我的作文片段作为“模特”,在作文课的“T型台”上晃荡了几个来回。

曾经餐桌前的郁闷渐渐蜕变为红一阵白一阵的羞怯,丢人啊!

老师戏谑我就是一个直来直去毫无说话艺术的棒槌!

还是先回放我这个棒槌与妈妈餐桌前直来直去的“经典对话”。

“为什么不可以用手机?

学生也要跟着时代走。

”我问。

“你们这些孩子都还小,要用啥子手机嘛,平常把大人的手机给你玩一下都不错了”妈妈轻描淡写地说。

“为啥子吔?

我都上初中了,不小了,而且现在社会,出门不带个手机好不方便嘛。

”我反驳道。

“不,出门可以带手机,老年机。

“爬,我带老年机,我吃多了。

“滚”

一“爬”一“滚”,两个人物,悲剧双输。

老师指点迷津,说如果我们都好好地去读一读《初中生该不该使用智能手机》那一组群文,借用群文里的信息“说话”“说理”,就不会毫无见地,信口开河,甚至蛮不讲理了。

老师告诉我们要善于借用生活中的资源去学习、改进、提升自己。

红一阵白一阵的羞怯过后,知耻而后勇的我重读文本后重拟了自己的对话。

和妈再进行了一次餐桌前的谈话。

“妈,跟你分享今天课堂发生的一件事。

我们在录播室上作文课时,我们汤老师居然用手机拍照,并用QQ很快将我们课堂习作片段上传到电脑屏幕上,我们觉得好神奇,原来手机作为终端的功能正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妈,你们读书时教室有多媒体没得哟!

“我们读书时电脑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更不消说什么智能手机、触摸屏这些玩意儿了。

“所以呢,老妈,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

智能手机马上要跨入5G行列。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使用智能手机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了。

现在手机“一键搞定”生活已经成为现实,新闻资讯,美团点餐,外出订票,存款转账,淘宝购物,智能生活几乎就是“一键”搞定的事情。

我看好多中年人一天拿着个智能手机就只知道玩游戏,看八卦,连XX地图,实景导航、手机银行、飞猪购票都不会用。

唉,这样的人迟早都会被时代淘汰哦!

“嘿,你这娃儿还知道得多呢,哪儿学的?

“在同学的智能手机上学的,我们好多课都要使用智能手机。

随着慕课、微课、电子作业、翻转课堂等利用智能手机或平板开展教学的新手段层出不穷,手机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器材。

所以,妈,你不让我使用智能手机不是会把我变成原始人,被这个时代抛弃吗?

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

“嗯,你这家伙讲得头头是道的,我说不过你。

但是你要学会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要让手机帮助学习而不是影响学习哟!

“嗯,好的,妈,相信我吧!

我一定做到!

这也是让我学会自我管理嘛!

我和妈相视而笑!

“哇塞!

老师的话灵验了!

”只要学会利用资源,整合信息,好好说话!

再难搞定的爹妈也会被我们轻松拿下!

所以,朋友们,请好好学习,别再不知道“资源去哪儿了!

下水综评:

本文针对学生不会利用老师课前发的关于“学生能否使用智能手机”的群文资料的内容来提升他们的谈话质量的情况,从学会利用资源的角度对学生王玲会的原稿进行了第二次改写,目的是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