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982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docx

《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docx

卫生院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

卫生院污水处理站

前言

医院污水含有很多病原菌。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含有多种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见表1)。

这些病毒、病菌和寄生虫卵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有的在污水中存活时间较长(见表2)。

当人们使用或接触被其污染的水和蔬菜时,就会使人致病或引起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证明,国内外历次大规模的传染病爆发流行,几乎都与饮用或接触被污染的水有关。

表1医院污水中的人类肠道病毒

病毒

型数

疾病或症候群

脊髓灰质类病毒

3

瘫痪、脑膜炎、发热

ECHO

34

脑膜炎、呼吸道疾病、发疹、腹泻、发热

柯萨奇病毒A

4

疱疹性咽喉炎、呼吸道疾病、脑膜炎、发热

柯萨奇病毒B

6

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畸形、发疹、发热

甲型肝炎病毒

1

病毒性肝炎

新肠道病毒

4

脑膜炎、脑炎、呼吸道疾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表2病原性细菌在污水中存活天数

菌种

蒸馏水

无菌水

污染水

自来水

河水

井水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甲副伤寒杆菌

乙副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霍乱弧菌

布氏杆菌

钩端螺旋体

结核杆菌

21~72

3~81

73~88

27~150

3~39

0.5~214

8~365

6~383

22~55

29~167

2~72

3~392

6~168

16

2~42

2~42

2~4

1~213

7~77

8~10

14个月

2~262

2~93

27~37

15~27

4~28

5~85

21~183

4~183

12~92

0.5~92

<150

<107

1~92

4~45

7~75

可见,医院污水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如果一个地区没有对医院污水进行处理就直接排入地面水域,那么,这个地区的介水传染病机率必定会增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排放含病原体的污水,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准排放。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第六章121条也明确规定,排入市政管道的污水,“对病原体(如伤寒、痢疾、炭疸、结核、肝炎等)必须严格消毒灭除。

”因此,制定出一套合乎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方案

1.设计依据

1.《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

2.《医疗污水排放设计规范》(CECSO7:

88)

3.《“SARS”病毒污染的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2003.04)

4.《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2003.12.10)

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6.《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1992)

7.《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1992)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修订(GBJ14-1987)

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1988)

10.《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1984)

11.《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1986)

1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1990)

13.《积水排水设计手册》(1-11册)

14.《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JB2932-86)

15.《给水排水设计基础术语标准》(GBJ125-89)

1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17.《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86-97

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20.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要求和基础资料

2.设计及施工范围

3.1污水处理站工艺、设备;

3.2从调节池出水口开始,至污水排放口为止;

3.3设备设计及选型、电气及自控设计、给排水设计、设备安装、操作人员培训等;

3.4根据设计进行设备安装工程施工;

3.5《卫生院污水处理工程竞争性磋商文件》要求的有关施工内容。

3.设计原则

4.1本设计方案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各项规定,污水处理首先必须确保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稳定达标;

4.2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用简单、成熟、稳定、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以达到节省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的目的;

4.3处理系统运行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4.4管理、运行、维修方便,尽量考虑操作自动化,减少操作劳动强度。

设备选型采用通用产品,选购的产品在国内应是技术先进、质量保证、性能稳定、可靠,工作效率高,管理方便、维修维护工作量少,价格适中及售后服务好;

4.5在保证处理效率的同时工程设计紧凑合理,以节省占地,节省工程费用,考虑使用环境要求,处理设施采用全地埋设置方式,基本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4.6设计美观、布局合理。

4.设计指标

4.1设计水量

医疗废水设计处理规模30m³/天。

4.2设计进水水质指标

医院污水的水质不同于生活污水,其成分较复杂,含有消毒剂、重金属、有机或无机试剂、各种病毒、细菌等。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CODcr按150g/床•d计,总排放量:

360mg/l

BOD5按60g/床•d计,总排放量:

144mg/l

SS按100g/床•d计,总排放量:

240mg/l

为保证设计安全,依据公司从业人员经验,并结合各地类似医院,拟定如下主要原水水质指标,见下表:

原水水质表1

污染指标

污染物浓度

PH

6~9

CODcr(mg/L)

400

BOD5(mg/L)

200

SS(mg/L)

300

氨氮(mg/L)

40

粪大肠菌群(个/L)

1.0×105~3.0×10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20

挥发酚(mg/L)

3

4.3设计出水水质指标

处理后排放水质标准

出水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标准,

具体如下:

序号

控制项目

排放标准

序号

控制项目

排放标准

1

粪大肠菌群数(MPN/L)

500

13

挥发酚(mg/L)

0.5

2

肠道致病菌

不得检出

14

总氰化物(mg/L)

0.5

3

肠道病毒

不得检出

15

总汞(mg/L)

0.05

4

pH

6-9

16

总镉(mg/L)

0.1

5

化学需氧量(COD)

浓度(mg/L)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

60

60

17

总铬(mg/L)

1.5

6

生化需氧量(BOD)

浓度(mg/L)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

20

20

18

六价铬(mg/L)

0.5

7

悬浮物(SS)

浓度(mg/L)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

20

20

19

总砷(mg/L)

0.5

8

氨氮(mg/L)

15

20

总铅(mg/L)

1.0

9

动植物油(mg/L)

5

21

总银(mg/L)

0.5

10

石油类(mg/L)

5

22

总Α(Bq/L)

1

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5

23

总Β(Bq/L)

10

12

色度(稀释倍数)

30

注:

1)采用消毒液投加的消毒工艺。

4.4水质分析

根据上述进出水水质指标表可看出,医院污水主要处理污染控制指标为BOD5、CODcr、SS、粪大肠菌群数、氨氮等。

依据排放标准,污水处理采用二级处理工艺,即生化、消毒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站处理。

5.方案设计

5.1工艺选择

5.1.1处理难点

医院污水从广义上讲属于生活污水,从技术上处理难度不大,医院污水的特点是含有病原菌。

因此,医院污水治理的重点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把好消毒关。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的要求,本方案首选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然后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5.1.2工艺比选

(1)生化处理工艺比选

医院污水采用生物处理,一方面是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可保障消毒效果。

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和简易生化处理等。

现将各种工艺用于医院污水处理的特点、适用范围与投资水平等汇总见(表5)。

表5不同生物处理工艺的综合比较

工艺类型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基建投资

活性污泥AO法

对不同水质的污水适应性强,兼具脱氮除磷。

低温生物活性降低,有时分离效果不够理想。

处理水量大小皆宜,一体化设备集成化模块化。

较低

生物接触

氧化工艺

抗冲击负荷能力高,运行稳定;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

部分脱落的生物膜造成出水中悬浮固体浓度稍高。

500床以下的中下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

适用于场地小、水量小、水质波动较大和微生物不易培养等情况。

膜生物

反应器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优质稳定,有效去除SS和病原体,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量低甚至无。

气水比较高,膜处理效果好。

300床以下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医院面积小,水质要求高等情况。

曝气生物

滤池

出水水质好;运行可靠性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无污泥膨胀问题;容积负荷高且省去二沉池和污泥回流,占地面积小。

需反冲洗,运行较为复杂;反冲洗水量较大。

300床以下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

较高

简易生化

处理工艺

造价低,动力消耗低,管理简单。

出水COD、BOD等理化指标不能保证达标。

作为对于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的过渡措施,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强化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根据上述工艺比较,结合医院实际,最终优选生化法加消毒工艺,即AO工艺+消毒工艺处理医院污水。

(2)消毒方式比选

医院污水消毒是医院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过程,其目的是杀灭污水中的各种致病菌。

医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艺有氯消毒(如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氧化剂消毒(如臭氧、过氧乙酸)、辐射消毒(如紫外线、γ射线)。

现列举常用的5种消毒方式比较如下(表6)。

表6常用消毒方式比较

消毒剂

优点

缺点

消毒效果

氯Cl2

具有持续消毒作用,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

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THMS);处理水中有氯或氯酚味;氯气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

能有效杀菌,但杀灭病毒效果较差。

次氯酸钠NaOCl

无毒,运行、管理无危险性。

具有一定毒性;过量影响水的PH值。

与Cl2杀菌效果相同。

二氧化氯ClO2

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不产生有机氯化物(THMS);投放简单方便;不受PH影响。

只能就地生产就地使用;运行管理有一定危险性。

较Cl2杀菌效果好,是液氯的2.63倍,是次氯酸钠的9倍。

臭氧O3

有强氧化能力,接触时间短;不产生有机氯化物(THMS);不受PH影响;能增加水中溶解氧。

运行管理有一定危险性;操作复杂;制取臭氧产率低;电耗大、基建投资高、运行成本高。

杀菌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均好。

紫外线

无有害残余物质,无臭味;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运行管理和维修费用低。

电耗大;紫外灯管与石英套管需定期更换;对处理水的水质要求较高;无后续杀菌作用。

效果好,但对悬浮物浓度有要求。

综合比较各种消毒方式,设计最终考虑次氯酸钠投加器定期投加消毒剂进行消毒,与Cl2杀菌效果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