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研究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961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研究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研究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研究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研究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研究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研究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docx

《中考研究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研究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研究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docx

中考研究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答案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选择题

1.【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答案】B

2.【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3.【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答案】C

4.【2018年甘肃省平凉市】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答案】B

5.【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

【答案】B

6.【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个铁离子:

3Fe2+B.1个臭氧分子:

O3

C.锰酸钾的化学式:

KMnO4D.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B

7.【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汨罗长乐甜酒,香醇扑鼻。

我们能闻到甜酒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8.【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H2B.FeC.CO2D.KCl

【答案】B

9.【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值

A.14B.16C.18D.20

【答案】B

10.【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答案】B

11.【2018年江西省】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B.分子质量变小C.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

【答案】A

12.【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下列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是

A.铁B.氯化钠C.水D.硝酸钾

【答案】C

13.【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咏梅诗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诗人间到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轻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体积小D.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B

14.【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

H2B.2个氮分子:

2NC.氧化铁:

FeOD.氯酸钾:

KClO3

【答案】D

15.【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氯化钾C.铜D.氧气

【答案】B

16.【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十分坚硬,则石墨也十分坚硬

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

【答案】D

17.【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答案】B

18.【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4H——4个氢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19.【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铜B.氧气C.水D.氯化钾

【答案】A

20.【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答案】D

21.【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B

22.【2018年湖北黄冈市】小雨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

①3个锌原子;3ZN;②两个氢分子:

2H2;③两个氢氧根离子:

2OH-;④原子结构示意图

对应的粒子:

Mg2+;⑤氯化亚铁的化学式:

FeCl2;⑥-2价的氧元素:

O2-。

其中正确的有

A.②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

【答案】A

23.【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D

2、非选择题

24.【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分别盛有蒸馏水、浓硫酸,放置—段时间。

(1)A中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示数变大,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吸水性

25.【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

“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

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

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

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

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_________中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___。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_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15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

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答案】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推理模型

26、【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内涵决定身份——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用化学符号填空:

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

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__。

水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

土壤中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的元素是____。

(2)按要求填表:

物质所属圈层

物质名称

物质的化学式

用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

物质类别

生物圈

蔗糖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大气圈

氩气

______

______

______

水圈

氢氧化钙

______

______

______

岩石圈

______

______

Na+、SiO32-

______

【答案】AlN2OPC12H22O11C12H22O11有机物ArAr单质Ca(OH)2Ca2+、OH-

碱硅酸钠Na2SiO3盐

27.【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甲烷——小分子,大作为

在图1的四大圈层中,有下列6种物质:

①甲烷;②水;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

⑤氢气;⑥氧气。

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虽然简单,但这些物质有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有的是物质循环关键物质,有的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需的物质。

请回答:

(1)在这6种物质中,元素种类共有____种,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有(填化学式,下同)____,植

物生长必需的物质有____,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物质是____。

(2)甲烷是最重要的基础有机物之一,不仅可做燃料,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在隔绝空气和10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炭黑和氢气;

②在隔绝空气和1500℃

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乙炔和氢气;

③在1400℃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④在800℃和催化剂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试写出上述②~④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①和②中,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条件不同导致________。

③和④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但生成物相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其原因是________。

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③需要按比例控制氧气不能超量,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3H2O、O2CO2、H2O、O2CO、CO22CH4

C2H2+3H22CH4+O2

4H2+2COCH4+CO2

2H2+2CO③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反应物的组成元素相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在1400℃时,超量的氧气能与生成物(或氢气、一氧化碳)反应

28.【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1)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