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540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docx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docx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1  县民政局把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工作,作为一项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严把选派、激励、管理、考核等关键环节,推动选派工作扎实开展。

在局党组和局领导班子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局“第一书记”严格遵守驻村工作纪律,深入村民中间,在积极宣传中央、省委和州委决策部署的情况下,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了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宣传,严格选派标准。

县委、县政府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进行部署后,县民政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组会研究选派工作,把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选派群体,动员机关干部踊跃报名。

经局班子召开党组会研究,决定选派“第一书记”王国平入住永和乡细口村,实行全天候驻村、蹲点式服务,切实履行“第一书记”职责。

  明确职责,确保作用发挥。

一是县民政局围绕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干部素质、优化党员队伍、解决信访难题、推进项目建设等重点内容,明确了驻村“第一书记”下村工作思路,定下了“扶强一个好书记、建设一支好队伍、谋划一个好思路、完善一套好制度、落实一个好项目、营造一个好环境”的“六个一”职责任务。

二是要求“第一书记”要按照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出工作亮点。

强化与村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协调处理好各种工作之间的关系。

同时,要理清思路,结合村情实际,开动脑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用心用情为老百姓服务,千方百计抓好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整合资源,强化激励保障。

一是成立了“第一书记”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联系贫困村科级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考核和服务,并要求各股室在解决“第一书记”驻村群众大病救助、农村低保、临时救助、救灾救济等民政救助时,给予倾斜和支持,积极为选派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是为确保“第一书记”真正沉下去、干得好。

县民政局在严格“第一书记”工作纪律的同时,为体现人文关怀,不断强化后勤保障,从机关经费中抽调1万余元,按照每天60的补助标准给予“第一书记”生活补助,用于改善驻村“第一书记”生活工作条件,帮助“第一书记”快速适应农村生活,安心驻村开展各项帮扶工作。

三是按照选派“第一书记”的职责分工,要求下派“第一书记”牢记职责,摆正位置,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协助和配合村支部书记开展工作,为所在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强化管理,严格督查考核。

一是要求“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所驻村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解决问题。

同时,对“第一书记”到村工作情况进行考勤,考勤表每月经驻村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签字确认后上报至民政局,局机关“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对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严格“第一书记”工作纪律,按照考勤记录如实拨付生活补助。

二是把“第一书记”的工作实绩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一查资料、二看现场、三听民意”的方式,掌握“第一书记”日常履行职责、推进重点工作、为民办实事等情况,并将“第一书记”考评情况纳入年底综合目标考核。

三是突出考核结果的运用。

通过日常、年度、任期考核,对考核为优秀的,在单位干部调整时优先考虑使用,对考核不称职,不负责任、消极应付、完不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并严格执行“不改变后进面貌,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的规定。

  县民政局将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举措,围绕“强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思路,结合民政职能工作,不断强化帮扶力度,有效推进贫困村经济发展。

截止目前,县民政局通过整合资源、多方筹资等方式,为贫困村积极争取各类资金万元,修建了堡坎、停车坪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累计为细口村贫困户发放农村低保保障金万元,医疗救助金额3421元,临时困难救助8000元;慰问贫困户、五保户等14户,发放慰问金7000元;“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联系贫困村142人次,为村民宣讲《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7场289人次,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对产业调整、农民增收等问题形成调研报告1篇,制定了帮扶规划1篇,为村级经济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2  “**是我的家乡,能为父老乡亲服务,是我的梦想。

”驻村后,他走访群众,座谈党员。

巷道院落,留下他的问候;田间地头,常见他的身影。

他把群众当亲人,大伙也不把他当外人,都喜欢与他谈生活、论发展。

  遍访民情,培根植

  源。

**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进农家院落,与村民促膝谈心;到大街小巷,把脉民俗民风;去田间地头,了解农耕生产。

目前,**已召开村“两委”会议6次,召开党员会议2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3次,走访村民210户720人,座谈党员27人,看望困难群众15户,撰写《民情日志》1万余字、《驻村心得》3篇。

  发挥自身优势,扶智强心。

**发挥自己的业务优势,用知识启迪民智,用文化鼓舞民心。

他购置了3组书橱、1500册图书、100张科技光碟、12种报刊杂志,建起了“第一书记书屋”,自己担任图书管理员和读书辅导员,免费向村民开放。

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图书,可以在村图书室阅读,也可以借阅。

对每一个村民,**都耐心的指导、辅导。

**还利用村远程教育设备,对村民进行远程技术培训,让村民学到了先进的养殖种植技术。

上半年,新发展中药材50亩、蔬菜育种50亩、畜禽养殖户22户。

  **村已规划了900平米的文化广场,但一直未配套。

**积极协调水泥40吨,硬化了场地,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并进行了绿化亮化,还建设了凉亭、石凳,村民休闲、娱乐、健身有了好去处。

丰富党建载体,提升干部党员素质。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

**时刻把党建抓在手上,注重党员干部的素质培养。

  **严格遵守驻村纪律,每周驻勤至少5天。

利用“三会一课”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着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让干部党员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让村干部包片、党员包街;在“学三法倡四德促五进”活动中,让村干部上“讲台”,当“讲师”;在落实群众工作四项制度中,开展了干部与困难群众“一对二”、党员与困难群众“一对一”帮扶活动。

还先后成立了“党员科技服务队”、“党员助困志愿队”、“党员防汛抗旱应急队”等。

  “七一”前夕,组织24名党员到省党员教育基地“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

全体党员瞻仰了焦裕禄纪念馆、缅怀了焦裕禄的光辉一生,重温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最后全体党员在焦裕禄塑像庄严地举起右手,用响亮的声音重温了入党誓词。

  巧抓机遇,借势发展。

**村是市级贫困村,**抓住上级扶贫机遇,争取到了“万亩节水灌溉项目”,有区财政扶持,进行农田水利设施改造。

将地上管道改为地下管网,有漫灌改为滴管。

改造后滴管管网覆盖850亩粮田,可节水50%,使粮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亩增产20%。

  **村是肉食兔养殖专业村,现有养殖场2处,养殖户120户。

**和村“两委”经过研究,根据村民意愿,通过与山东海达食品有限公司洽谈,年内新建一处标准化肉食兔养殖场,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标准和质量,把**打造成肉食兔养殖基地。

年出栏成品肉食兔6万只,年可增收30多万元。

  **和村“两委”经过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土地流转可得到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

农户即可坐收土地租金,又能进企业上班,有工资收入,还能享受企业分红,村集体也增加了积累。

真正实现了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

为了让群众认识和接受土地流转,**将相关政策打印成明白纸,发放到户,并用高音喇叭反复宣传。

经过充分酝酿,本着自愿、有序、分步实施的原则,首批将50亩土地流转给了安信有机农庄。

  “我一定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职责,尽心竭力为乡亲们办实事、办好事,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

”谈起今后发展,**充满着信心和决心。

第一书记帮扶群众事迹材料3  “黄泥书记”

  XX年2月3日,**县**镇团结村9组村民胡天君搬进了新建的砖瓦房。

妻子精神障碍,养母常年多病,自己文化少、没门路,胡天君一家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户。

“两间破房子,一身旧衣裳”,胡天君就这样过了10年,住新房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去年8月,由**县委组织部派出的“第一书记”**带领的脱贫攻坚工作组进驻团结村。

半年多的时间,在**的帮助下,胡天君找到了种茶增收的路子,建起了三间砖瓦房。

十年梦想一朝成真,“感谢党组织,感谢‘黄泥书记’”,胡天君的感慨脱口而出。

与胡天君一起,在今年摘掉贫困户帽子的还有11户,“脱贫要靠组织帮,希望就在党支部”,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一名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组工干部,在“第一书记”的工作实践中,坚持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地位,用产业发展、基础巩固、精确扶贫的实效赢得了各方认可,用满身泥尘赢得“黄泥书记”称号。

  组织发动——团结力量决战脱贫攻坚

  团结村是典型的川西丘陵农业村,XX年,因产业单一、设施落后、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

面对村民行路难、饮水难、党员管理难、群众致富难等诸多问题,**没有急于修路搭桥、治渠引水、发展经济,他深知:

“团结就是力量,组织就是核心”,“要发展必先强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

他首先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着力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在班子建设上,**坚持干部日常坐班值班,建立干部考勤和服务群众工作台账,明确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责任分工。

在队伍管理上,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实行党员奉献积分管理,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事务管理上,他实行党建工作、扶贫帮困、日常事务干部领办项目制,推行“周一例会”,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在民主管理上,他注重规范村组财务,邀请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扶贫项目,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加强民主监督。

在社会管理上,结合“晒目标、晒承诺、晒党恩、晒成效”“四晒工作法”,及时将党的关怀、上级政策、扶贫思路、具体措施向党员群众公开,动员团结在外成功人士、驻村企业共谋脱贫规划,获取各方支持。

  “黄书记经常给党员讲党课,带着我们一起想办法。

‘书记领着党员上,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彼此信任,党群同心,这样的局面,不怕团结甩不掉贫困帽子!

”村民小组长、党员牟银祥说。

  项目推动——千方百计筑牢发展基础

  想到说到还要做到。

要想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业绩。

受地理条件影响,团结村南部山区交通不畅,一条主道破烂狭窄,村民出行不方便,经济作物没效益,饮水更是困难,地下水枯竭,地表水污染。

经走访了解,群众最急最盼的事就是解决道路和饮水问题。

  找到了“病因”,**决定把脱贫攻坚“第一针”打在南部山区农村道路建设上。

他一遍又一遍查看山道沟渠,一趟又一趟带着村组干部到镇上、跑部门、访企业,要项目、要政策、要资金,一个月内,穿破2双鞋,行程上千里,终于争取到全县标准化农村道路建设补助24万元,发动企业和集体筹集10万余元,启动了公里村道改造加宽项目建设;争取到100余万元,规划实施团结村安全饮水工程。

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雷打不动每两天到现场查看一次进度,安排9名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工程协调监督,定期邀请交通、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实地检查指导,确保为群众修好放心路,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黄书记经常这样,一双胶鞋,满身黄泥巴。

在工地上总能见到他,吃了不少苦哟!

”团结村群众如是说。

  在**的争取和协调下,团结村共争取到位项目资金312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完工4个,整治沟渠公里,修建生产便道公里,解决了影响团结3组300名村民长达5年的乐雅高速服务区生活污水治理等一批遗留问题。

截至目前,大峨眉旅游西环线建设实现无障碍施工,“寻梦花溪”旅游项目XX年投入资金2亿元,王坪新农村安置点全面建成,入住搬迁户23户。

  党群联动——因户施策落实精准脱贫

  基础设施改善了,32户92名贫困群众的脱贫之路又摆在了**面前。

团结7组王有忠50多岁,仍然一个人生活,因为腿有残疾干不了重活,收入很少,打算种点劳动强度小、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又没资金。

团结9组胡明张71岁,老两口身体都不好,两个儿子三四十岁了还没有成家,一家生活全靠低保„„全村像王有忠和胡明张一样因病、因残、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致贫的群众占90%以上。

  工作很具体。

要克服重重困难,只能整合党组织和社会各方资源,精准到户、因户施策。

**将每户人口、劳动力、产业、住房、贫困原因等,全部记录在册,建立帮扶工作台账,认真研究“五个一批”扶贫政策,逐户想办法、出点子、找路子。

他为每户贫困群众落实1名组工干部直接联系,为21户茶叶种植户落实1名高级农艺师进行技术指导,动员党员干部、种养大户与贫困户结对帮扶。

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筹集资金3万元,带动1名党员贫困户和2名一般贫困户发展鱼腥草种植。

截至目前,全村32户贫困户中,12户新发展茶叶15亩,最多一户达到亩;8户试养山地鸡出栏,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协调10人就近或外出务工,完成3户农房改造,2户异地搬迁安置,5人获得医疗救助万元,5户贫困户新纳入低保补助范围,11户已实现了预脱贫。

  “黄泥书记,这是你送来的鸡,都长大了,我送你一只!

”“黄泥书记,我让儿子叫你干爹吧,感谢你帮我儿子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我们家要有你这样的亲戚,多好啊!

”面对淳朴的贫困乡亲,**感动不已,一度哽咽„„

  产业带动——招大引强促进农民增收

  脱贫只能解决温饱,好日子得靠好产业。

团结村最大产业是种茶,一些村民确实富了,特别是解决了一大批中老年人的收入问题。

但近年来,由于本地缺乏深加工企业和产业品牌,团结茶叶卖不上价,茶农收入并不高。

利用“党群集中活动日”,**经常组织农技专家和党员干部进村下地开展技术培训,说服茶农推进茶叶品改,但收效甚微。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把这个问题问到了县农牧局、川农大和XX。

经过深入学习、思考和了解,**意识到,要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必须走现代化、集约化、品牌化的路子。

  当得知全省茶业龙头四川若水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有意依托团结村万亩茶园打造集生产加工、品种研发、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时,**感到,这是一个提升团结茶叶品牌、促进茶农增收的大好机会。

为了促成企业入住,**带领村组干部多次到若水,了解公司规划意向;到县发革局、农牧局等部门,了解项目立项、审批进展;深入农户宣传,了解群众意愿,提前统一群众思想。

经过多方努力,XX年10月31日,一期投入45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若水茶博园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流转整合土地XX余亩,届时村民每亩土地每年将增收1300元以上。

  “种茶很苦,常常不得已高温下采摘,很多人因此患上腰椎病和眼病,有的人种茶收入还不够看病吃药。

”贫困户王国章说,“现在好了,若水公司来了,以后我把土地流转给他们,有租金;身体好的时候可以打点工,有工资;我还想自己办个小作坊,专门为游客做手工茶,有报酬。

三份收入肯定比以前高。

  “不给组织丢脸、不给村上添乱、不让群众失望。

”这是“黄泥书记”向全村党员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