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9426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x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x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1、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是:

1) 研究经济-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组合的形成发展条件、特点与规律的科学(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2)研究中国领土范围内的各个经济-产业部门的空间分布及各个产业的地域组合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与规律。

2、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 条件:

 指对全国或各个经济区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有影响的条件和要素。

自然资源与条件、人口—劳动力、产业基础、技术条件等。

 

(2) 结构:

指全国或各个经济区经济—产业部门的地区组合。

Eg.产业结构单一/多样化,产业间的关联性,产业间的相互作用方向,竞争/互补等。

 

(3) 区域:

加强和突出区域观念是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中贯穿始终的主线,具体包括:

 

区域分布——区位、位置、范围(空间感)  

区域特点——经济地位、规模、类型、优势、产业结构现状、空间布局等  

区域差异——比较优势与劣势 区域综合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 

(4) 潜力:

不仅要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还要揭示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业发展的合理性,挖掘优化潜力。

 

(5) 方向:

从全局、长远、宏观的角度,指出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具体途径,包括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3、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任务:

(1)了解我国国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为发展经济地理学服务;

(3)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4、简述协调中国人地关系的目标与途径

答:

(一)优化、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目标

①生态过程的破坏最小

②资源的最大保护

③稳定人口

④要实现协调发展中的最优效益

(二)优化、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途径

①普及环境教育,强化群众的环保意识

②珍惜每一寸土地,提倡精细开发,充分发掘土地活力

③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水土资源优势,发展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大农业”。

④实行环境责任制,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道路

⑤要实施节省资源、适度消费的发展模式。

⑥进一步搞好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

⑦继续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中国生态环境的趋势分析 与对策

(一)中国生态环境的趋势分析 

1)人口压力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持续存在

2)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 

3)中国工业化进入重工业化时期 

4)城市化进程加快 

5)私营企业的大面积发展 

6)科技落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大 

对策: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坚持环境保护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 

4)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

6、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选择/填空)

(1)产业发展的迟缓性

(2)产业发展的对外依赖性 

(3)产业结构的片面性

(4)产业分布的不平衡性

7、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均耕地少,人均占有耕地量呈下降趋势,农业自然资源短缺。

 

2.近10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人口增加和耕地锐减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劳动力过剩。

 

3.投入少,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农业抗灾饱受能力差,农产品产量丰富欠交替,主要农产品参加产量波动较大。

 

4.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农业投入效益不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缓慢。

 

5.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不相适应。

 

6.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缓慢。

 

7.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系统脆弱。

 

8.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之间差距较大,全国仍有相当部分地产贫困区。

 

(二)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

 

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①增加食物生产,注意食物安全。

 

②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

 

③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实现农业高效型、集约性、持续性、多样性,最终达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2.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内涵与具体内容:

 

内涵:

 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

①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

②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③依靠科技,增加资源产出率,

④防止污染,保持农业生态平衡,

⑤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是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

 

内容:

 

①在持续利用多种食物资源基础上,继续调整食物和营养结构,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②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精与吸收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

 ③目前仍以技术密集与劳动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生产体系。

 ④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⑤发展农业经济,并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⑥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建设是一个资本积累过程,而资本积累和投入的主体是农民,只有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积累和投入才会有可靠的保障。

 

⑦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所以要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

 

⑧从不同层次上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乡镇企业与农林牧渔、种养加、贸工农相结合,把农业与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生产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文明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高层次结合。

 

3.中国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①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农业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②建立食物安全与预警系统。

 

③建立实施“种植业三元结构工程”规程。

 

④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监测体系。

 

⑤建立农业生态系统工程和环境保护体系。

 

⑥建立持续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体系。

 

⑦建立可持续农业的知识和技术培训体系。

 

4.实现现代集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①深化体制改革,消除体制障碍。

 

②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制、农产品市场体系,引领农民走向市场。

 

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④保护、培育、集约化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到节地、节水、节能、节约时间。

 

⑤实施科技兴农。

 

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8、简述我国小麦的空间布局及主要产区。

 

我国的小麦主要集中分布在:

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

 

1) 春小麦区  地域范围:

长城以北、六盘山(宁夏、甘肃)以西,岷山(甘肃、四川)、大雪山(四川)以西。

 

主要分布:

以黑龙江的松嫩平原 、甘肃河西走廊最集中,其它在吉林、内蒙古、青海、新疆、四川、河北北部也有分布。

 

2)北方冬小麦区  地域范围:

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主要分布:

黄河下游地区,关中平原,山东半岛,汾河谷地。

另外,近年也在向北部和西部推进。

冬小麦产量较大的省有:

河南,山东,河北等。

 

3)南方冬小麦区  地域范围: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主要分布:

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等地区。

9、经济作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我国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是怎样的?

 

特点:

 

1)商品率高:

经济作物商品性较强,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商品出卖而生产的,因而价值规律对它的影响要比粮食作物大得多。

 

2)投入多、收益高、风险大:

种植经济作物需要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等),较高的技术,较多的劳动力 。

 

3)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强:

不同的经济作物都有其特殊的植物生理性状,对自然条件有较强的选择性。

只有在比较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济作物生产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我国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 

目前,我国大规模种植和利用的经济作物有:

棉花、麻类、油料、糖料、烟草、茶叶、蔬菜、水果等, 播种面积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80%~85%。

其中,油料、棉花、果蔬种植比重较大。

 

我国经济作物以油料作物为主,且品种繁多; 

棉花生产占其次,近年来所占比重缓慢下降; 

糖料作物和烟草种植面积年际波动较大。

 

蔬菜播种面积持续大幅增加。

 

其他各种经济作物的总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但比重相对稳定。

10、我国的三大林业地区

(1)东北林业区 

(2)西南林业地区 (3)南方林业地区

11、我国畜牧业的生产类型

项目/类型

农区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

半农半牧区畜牧业

城郊畜牧业

饲料、饲草来源

粮食、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

天然牧草

种植牧草和饲料为主

与农区差不多,再加工饲料]蔬菜的边叶

经营生产方式

以舍饲为主,生产规模小,集约化高,管理水平高

放牧经营为主,较粗放牧、游牧普遍存在,畜群规模大。

草食性以放牧为主;畜、猪、禽采取舍饲方式

舍饲,经营集约化,专门化程度高,有比较大规模

的饲养场,更趋向于工业化生产。

畜牧业结构特点

以猪、家禽和牛为主

羊为主,牛、马、骆驼、牦牛

 

家禽(鸡)、奶牛、肉牛、猪

在全国的地位

生产能力大,是我国肉类、禽蛋的最大产区

我国重要的羊毛、皮张

等生产基地,肉类、奶类以自给性生产为主,商品牲畜

基地

 

规模总体不大,但肉、

蛋、奶商品率高,受城市影响大

今后的发展

①.积极培养推广优良品种,强化疫病防治,改变养殖方式;②.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扩大配合饲料生产规模,提高饲料质量和饲料报酬率;③.进一步调整畜禽养殖结构,扩大家禽和草食性牲畜养殖规模。

1.抓好草场管理保护和建设,实行“以草定畜”,规定适当的草场载畜量;

2.采取人工措施,逐步

恢复和提高天然草场的生产

能力;3.改变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选择水土条件好的适宜地区,积极发展人工草场,建设草畜产品商品生

产基地;

4.改革传统的饲养经营

方式,合理调整畜群结构,培育推广良种。

 

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提高畜产品质量;

2.发展优质、安全饲料;

3.加强防疫。

 

 

 

 

 

继续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