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9346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docx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docx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病”范畴,从病症上看,溃疡病有虚、实、寒、热之分,近年来多见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以单纯某个证型出现较为少见,以虚实相兼,寒、热、湿、瘀错杂多见,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度精神压力、生存环境的影响、营养状况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推移,使正虚的发病率下降,而产生湿热、气郁、淤滞、痰浊的机会增多。

  现代医学认为胃黏膜的破坏因素和防御-修复因素的作用出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与中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想吻合。

所以一旦当破坏因素增强和(或)防御因素作用减弱使发生溃疡病。

防御因素中的粘液-粘膜屏障、粘液血流和上皮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及表皮生长因子等,这些大多属于中医学“正气”之范畴,合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破坏因素包括胃酸、胃蛋白酶、Hp、胃泌素、情绪应激、烟、酒、药物的不良作用等,这些因素大多属于中医学之“邪气”。

正如《脾胃论》所云:

“饮食不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

此外,溃疡病是典型的身心疾病,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临床不少病人是因为长期焦虑、忧伤、烦恼、怨恨、紧张等持续而强烈的精神刺激导致本病的。

原来胃溃疡病的病人如果遇到上述不良精神刺激和情绪反应也可以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中医同样认为七情失和、肝气郁结、肝气横逆反胃是造成本病发生主要病因之一。

这些认知说明溃疡病发生非独脾胃虚弱,而是与肝、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以上足以可见,中医对胃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多角度的。

  胃溃疡的诊断须依靠仪器、化验以及病理检查等多层次诊断,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辩证施治,采用多方位综合治疗。

  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溃疡病在中医证候学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脾胃虚寒、肝胃郁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治疗多通过整体辩证、归纳病机,采用相应的温中健胃、调肝清胃、疏肝和胃、理气活血等治法,已取得肯定疗效。

近年来生肌收敛作用的外用类中药内服治疗溃疡病取得良好疗效,如锡类散、、加减生肌散、乌贼骨粉、田七粉、儿茶等,具有敛溃疡、护胃膜、制胃酸、生新肌的作用。

  辨病用药与特异治疗相结合: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出现不少特异治疗的药方,如大黄、枳实、枳壳,有促进肠胃收缩、增加胃动力的作用,用乌贼骨、浙贝母等有机酸治疗作用;白及、滑石等药有修复、保护受损粘膜的治疗作用;黄连、蒲公英、白花蛇草有抗炎、抗Hp、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丹参、莪术、三七等具有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血循环的作用;四逆散具有抗酸性胃溃疡的作用。

辨清分期与辨证施治相结合:

胃溃疡活动期治疗应立足于辨病治疗;以清热化瘀、健脾益气、温络活血为主,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桂枝、蒲公英、川黄连、陈皮等。

愈合期、疤痕期为胃溃疡修复阶段,病情趋于缓解期,治疗以脏腑辩证为主,脾胃虚寒,治宜温中健脾,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以抗胃黏膜损伤,增加胃黏膜血流和PGE2,促进溃疡愈合作用;肝胃不和,治以疏肝和胃为主选用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陈皮、佛手之类,以达肝气条达、胃气自安、气机调畅之效。

治疗与预防相结合:

溃疡病由于病程长,复发率高,若顽固者,常年不愈,反复发作,所以强调调治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着名医学论着《内经》(又称《黄帝内经》)曾记载“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票气下于胃”,“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府……”

中医认为属于内伤七情中“肝郁不舒,肝气横逆犯胃”导致的。

中医认为属于邪气内生。

临床上服用舒肝养胃、和胃的中药,如柴胡舒肝散等中药,效果就是好。

胃溃疡中医的辩证施治

  辩证分型

  1)肝气犯胃症状: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院痛连胁,嗳气则舒,情志不舒时加重,泛吐酸水,胸闷喜太息,食少。

舌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胃脘胀满作痛;气病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疼痛攻撑连胁,暧气则舒;气机不利,胃失和降,可见胸闷喜太息,泛吐酸水,食少;弦脉主肝病、主痛。

  2)肝胃郁热症状: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食入即痛,泛酸嘈杂,口干口音,烦躁易怒,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

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胃郁热,火邪犯胃,胃失和降,可见胃脘灼痛,泛酸嘈杂;肝胆火旺,可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3)胃阴不足症状:

胃痛隐隐,饥饿时加重,口燥咽干,渴不欲饮,五心烦热,似饥而不欲食,或纳呆,时作干呕,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有裂纹,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证候分析:

郁热伤阴,胃络失养,可见胃痛隐隐;阴虚内热津亏,可见口燥咽干,渴不欲饮,五心烦热;胃失和降,可见似饥而不欲食,或纳呆,时作干呕;大肠液耗,可见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均为阴虚胃痛之象。

  4)胃络瘀血症状:

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甚者呕血、便血。

舌紫黯,有瘀斑、瘀点,脉涩。

  证候分析:

气滞而致血瘀,胃痛有定处而拒按,如刺如割;舌紫黯,有瘀斑瘀点,脉涩均为瘀血阻滞,血行不畅之征。

  5)中焦虚寒症状:

胃痛隐隐,喜按喜暖,纳食减少,呕吐清涎,大便稀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

舌淡胖,脉沉细或迟。

证候分析:

脾胃虚寒,脉络失于温养,可见胃痛隐隐;虚则喜按,寒则喜暖;脾失健运,水饮停胃,可见纳食减少,呕吐清涎,大便稀薄;脾主肌肉四肢,脾阳不振故见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或迟,为脾阳不振,中焦虚寒之象。

  诊断要点

  1)中上腹疼痛,呈反复性、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

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位置在中上腹稍偏右处,或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发生在两餐之间,位置多出现在中上腹,或略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

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和饥饿样痛。

  2)其他症状、体征:

可有泛酸、嘈杂、腹胀、嗳气、反胃、恶心、呕吐等症状。

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

  3)内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

  4)x线钡餐检查:

消化性溃疡的x线主要征象是壁龛和龛影,也可见到十二指肠畸形、激惹。

  5)胃液分析可发现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基础酸排出量(bao)增加。

  6)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

阳性者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施治原则

  1)肝气犯胃治则:

疏肝理气。

  2)肝胃郁热治则:

和胃泄热。

  3)胃阴不足治则:

益胃养阴。

  4)胃络瘀血治则:

和胃化瘀。

  5)中焦虚寒冶则:

健脾温中。

  注意事项

  1)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宜食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定时进食;不宜饱食、暴食;忌食生冷粗硬、冷饮沸汤、辛辣酸甜之品;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慢性胃炎巧选中成药

慢性胃炎发病率高,中药治疗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中成药因服用方便而更受青睐,但中成药须辨证使用才有好效果。

◆脾胃虚弱证:

可见胃脘痞满胀痛,纳差,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宜选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

◆脾胃虚寒证:

可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肢冷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细或迟。

宜选附子理中丸、良附丸、温胃舒冲剂(胶囊、口服液)等。

◆饮食停滞证:

可见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食、恶食,食后甚,空腹、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大便泄泻臭秽或不爽,舌苔厚或黄腻,脉滑或实。

宜选山楂丸、保和丸(口服液)、枳实导滞丸、沉香化滞丸、健胃消食片等。

◆胃阴不足证:

可见胃痛隐隐,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数。

宜选胃安胶囊、玉竹冲剂等。

◆肝气犯胃证:

可见胸脘胀闷,攻撑作痛,胃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且诸证与情绪因素相关,或有咽部异物感。

舌苔薄白,脉弦。

宜选逍遥丸、舒肝健胃丸、胃苏冲剂、气滞胃痛冲剂(片)、三九胃泰等。

◆肝胃郁热证:

可见胃脘灼痛,痛势较急,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宜选丹栀逍遥丸、清胃黄连丸、胃炎康胶囊、加味左金丸等。

◆湿困脾胃证:

可见胃脘痞满不舒,食少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重身困,怠惰嗜卧,多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弦滑。

宜选香砂平胃颗粒(丸)、藿香正气丸(水、胶囊)、参苓白术散等。

◆湿热互结证:

可见胃脘灼热胀痛,痞闷,口苦尿黄,舌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

宜选甘露消毒丹、胃痛宁片等。

◆瘀血内阻证:

可见胃脘刺痛或割痛,痛处固定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舌暗或有瘀斑点,脉涩。

可选金佛止痛丸、沉香舒气丸、元胡止痛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当上述各证型兼杂出现时,中成药应合用。

【舒肝和胃丸】香附(醋制),白芍,佛手,木香,郁金,白术(炒),陈皮,柴胡,广藿香,炙甘草,莱菔子,槟榔(炒焦),乌药。

方中香附、木香、陈皮、槟榔、佛手、乌药行气,其中乌药兼能止痛;柴胡、郁金解郁,郁金兼能行气活血止痛;藿香化湿止呕;白术、炙甘草补益脾气;莱菔子消食。

诸药合用,共奏舒肝解郁,和胃止痛之功。

【舒肝健胃丸】柴胡(醋制)、香附(醋制)、香橼、槟榔、牵牛子(炒)、青皮(醋炒)、陈皮、枳壳、厚朴(姜制)、檀香、豆浆、延胡索(醋炒)、白芍(麸炒)、鸡内金(炒)、五灵脂(醋制)。

辅料为滑石粉、桃胶。

肝气犯胃中医治疗秘方

肝气犯胃又名肝胃不和证、肝胃气滞证。

是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现的症候。

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寒邪内犯肝胃而发病。

临床以胸胁胃脘胀满疼痛为主要表现。

常见于胃脘痛、呕吐、呃逆、胁痛,以及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1病因病机

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脾胃的运化功能又有助于肝的疏泄,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协调。

疾病情况下,两者亦相互影响,如抑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引起肝气犯胃证;若胃气先虚,肝气相对偏盛,乘之于脾胃,也可引起肝气犯胃证。

前者为木旺乘土,后者为土虚木乘。

2临床表现

主要有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

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则见情志郁闷,善叹息,或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肝气横逆,气滞于胃,胃气上逆,则表现为胃脘胀痛,呃逆嗳气;气郁胃中而生热,可见吞酸嘈杂。

因气郁化火与否的差别,舌苔可为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若肝郁日久,气郁化火,则可表现为胸胁胃脘疼痛剧烈,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若火气灼伤肝阴,耗伤胃津,则常有胁肋隐隐作痛,胃脘胀痛,饥不欲食,口干,大便干,舌红少苔或中有裂纹等阴虚表现。

若肝气犯胃,气滞不行,日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则表现为胁肋胃脘疼痛固定,痛如针刺,甚则损伤脉络,而见呕血黑便。

3鉴别诊断

肝气犯胃与肝胃不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肝气犯胃属于肝胃不和的范畴,而肝胃不和涵义较广,凡是肝与胃之间生理联系失调,临床上同时出现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及胃受纳腐熟功能异常者,均为肝胃不和证。

肝气犯胃证与肝脾不和证都是肝气横逆侵犯中焦所致,两者均可出现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等临床表现。

但脾主运化,其气主升;胃主受纳,其气主降,因此,肝气犯胃证,多兼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呕吐等胃气上逆的表现;而肝脾不和证,多兼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之症。

4辨证施治

1.肝气犯胃

(1)证候呕吐或干呕,吞酸嗳气频作,郁闷不舒,烦躁易怒或悲伤欲泣,胸胁胀满,胃脘不适,每遇刺激或情绪波动则症情加剧,舌淡苔薄或薄腻,脉弦。

(2)治法舒肝理气,和胃降逆。

(3)主方半夏厚朴汤加四逆散加减。

如肝郁化火者加左金丸;如肝阳偏亢者加钩藤、石决明、天麻;呕吐剧烈,加旋复代赭汤;气滞血瘀,加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剧者可加血府逐瘀汤。

2.脾胃虚弱

(1)证候呕吐时作时止,厌食,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肌体消瘦,口淡,食后腹胀,舌淡苔白,脉濡缓。

(2)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3)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3.邪浊扰胃

(1)证候情志不畅,突然呕吐量多且猛烈,吐后胃脘轻度不适,胸脘满闷,可伴发热恶风,头身酸痛,舌淡,苔薄白腻,脉浮滑。

(2)治法芳香化浊,和胃降逆。

(3)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如秽浊较重,呕吐不止,可加服玉枢丹(以辟秽止呕),如挟食滞,加谷麦芽、神曲、鸡内金。

4.痰饮内停

(1)证候呕吐清水痰涎,脘闷痞塞,不思饮食,肠间漉漉有声,可见身形肥胖,时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夜寐不安,舌淡,苔白腻或水滑,脉弦滑。

(2)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3)主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如吐清水痰涎多者,可用牵牛子、白芥子。

5.肾气亏虚

(1)证候呕吐日久,日渐消瘦,呕吐时作,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疲惫,健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细迟。

(2)治法温补肾阳。

(3)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胃溃疡患者的饮食须知

1、胃溃疡病人宜多吃无渣食物,为避免大便干燥,还需常吃些琼脂、香蕉、蜂密等能润肠的食物。

2、吃易消化、含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菜叶等。

症状基本消失的患者,可正常进餐,但仍要避免吃油煎过的食物以及含精纤维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鱼干等。

同时不应吃生、冷、硬的食物,特别不应吃过热的食物,以免使血管扩张引起胃出血。

3、少吃多餐,避免过饱或过饥。

胃溃疡病人如果吃得过饱,就会使胃窦部过度扩张,胃酸增强,加重病性;反之也是一样。

因此,应根据个人的病情和条件,除每日三餐外,可再加2-3次含糖分较少的糕点或馒头干,尤其可多吃烤馒头干。

因为馒头干经过烘烤后,水分几乎全部蒸发,馒头中的淀粉也变成易消化的糊精,经口腔充分咀嚼后,进入胃里可中和胃酸,减轻胃酸对溃疡里面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这样不但能减轻或消除疼痛,而且还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

4、禁吃一切对溃疡面有刺激性的过酸和过甜的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浓缩果汗咖啡、酒、浓茶等。

另外,胃溃汤病人还应戒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改变胃液的酸碱度,扰乱胃幽门正常活动,诱发或加重胃溃疡的症状。

慢性胃炎用药全指南

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很多种,包括:

1、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枸橼酸铋剂等加上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中的二种。

2、单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等。

3、中和胃酸的药物,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

4、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

5、一些中成药物,如快胃片、胃康灵等。

核心提示:

治疗各型胃炎的药物,不外乎2类,1类为胃粘膜保护剂,如乐得胃,胃速乐,胃必治,三九胃泰等。

另1类为胃粘膜攻击因子抑制剂。

下面就各类慢性胃炎的治疗,逐一讨论:

  1、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病人的80%以上。

主要症状为上腹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烧心,食欲减退以及上腹饱胀。

  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区别给药。

如对有胃痉挛性痛、运动亢进的患者,可给予胃舒平2片,每日3次或香砂养胃丸l包,每日2次,口服;加普鲁苯辛30毫克,必要时口服。

反酸明显,或有胃出血者,可给予甲氰咪胍0.2克,每日4次;或雷尼替丁150毫克,12小时1次;法莫替丁20毫克,12小时1次口服。

而对一般腹胀、上腹隐痛患者可口服香砂养胃丸1包,每日2次;三九胃泰1包,每日2次或胃速乐、胃必妥、乐得胃2片,每日3次;麦滋林—S0.67克,每日3次。

有恶心者,临时加服灭吐灵10毫克。

  2、慢性糜烂性胃炎:

经胃镜诊断的慢性糜烂性胃炎,往往提示有发展为胃溃疡的可能。

这时的治疗应以粘膜保护剂为主,另加少量的攻击因子抑制剂。

常用方法为:

白天服胃速乐,或胃必妥、乐得胃、复方甘铋镁6片,分3次服;晚上临睡前服1次甲氰咪胍0.2—0.4克,或雷尼替丁150毫克。

如果病人症状不重,可单用粘膜保护剂。

  3、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

临床常用的药物有胃霉素4片,每日3次;加用六味地黄丸1丸,每日2次;三九胃泰1包,每日2—3次。

其它还有用丙谷胺或胃泌素肌注、前列腺素E治疗的报道。

各药的疗效,各地报告相差较大,可能与胃炎的判定,服药时间的长短不同有关。

对这类病人重要的是随访观察。

萎缩性胃炎一般有胃酸缺乏,所以,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应慎用。

  4、胆汁反流行胃炎:

对胆汁反流行胃炎,我们常用胃肠动力学药物吗叮啉10毫克,或胃复安10毫克,每日3次,口服;一般常规加用一种粘膜保护剂,如胃速乐或者乐得胃2片,每日2次。

需要指出的是,长期口服胃复安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一旦出现手颤、腿麻、走路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而吗叮啉为新一代动力学药物,副作用小。

容易损伤胃粘膜的药物主要有三类:

一是乙酰水杨酸类,如阿斯匹林;

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

三是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

故应尽量避免应用这些药物,如必须服用时,要控制剂量和疗程,最好在饭后服用

常见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等,治疗胃病除要及时服用有关治胃病药物外,还应注意生活、饮食等多种诱因,同时还需禁忌以下四种药物:

  消炎镇痛药:

常见的消炎镇痛药有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炎痛喜康等。

此类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热等疼痛性疾病。

由于它们对胃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损伤,因此胃病患者要避免应用,倘若患者必须服此类药时,要在饭后半小时或与胃粘膜保护剂一同服用;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应该马上停药。

  解热镇痛药:

这类药常在感冒发烧时服用,如扑热息痛、阿斯匹林、水杨酸钠、去痛片等。

这类药物虽然治疗感冒效果好,但它们对胃粘膜却有较强烈的刺激作用。

因此有胃病者在患感冒发烧时,不应服用此类药物,应采用物理降温和服中草药治疗。

  糖皮质激素:

常见的这类药主要有强的松、去炎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常用它们治疗急性关节炎、过敏反应、抗免疫等。

由于它们易引起胃粘膜出血、胃溃疡发生。

所以,胃病患者应禁忌用此类药物。

  抗癌药及抗生素:

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及抗癌药环磷酰胺等,可导致胃粘膜损伤,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必须服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以防加重胃病,出现并发症等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