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9282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

《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

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

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融合教育”开始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兴起,与之相关的理念有特殊教育正常化、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全纳性教育等等。

相关研究表明,轻度残障儿童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中重度残障儿童由于自身能力太弱,在教育针对性不强的普通教育的环境中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而在我国,关于融合教育也就是指随班就读教育这种安置形式。

由于残障儿童自身能力的缺失,普通学校的师资对特殊教育的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上的限制,随班就读往往成了随班混读。

而且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随班就读基本上是轻度残障儿童,中重度残障儿童还是被排斥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之外。

自1995年开展学前特殊教育研究以来,我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特殊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融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为了让不同程度的残障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了缩小残障儿童在普通班级与普通儿童之间的悬殊差异,2006年以来,“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由园长领衔主持,特殊教育班与普通班多位教师共同参与,至今已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研究。

二、研究的实施

1、研究目标的确定:

本课题是以当代先进的学前和特殊教育理论与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实践性研究课题。

我们确定的研究目标为:

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主要解决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原则、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重点在于从实践中总结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形成其科学化、系统化,并完善评价体系。

2、研究内容的确定:

根据研究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

(1)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原则的研究

(2)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模式的研究

(3)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教学方式的研究

(4)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评价方式的研究

3研究过程的概述

根据研究目标,我们将研究内容分解成四个部分实施研究与探索。

在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

(1)我们运用文献研究法,以融合教育教育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园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过程中,运用观察法,对特殊儿童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融合教育状态下发生的行为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以本课题最主要的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反馈、边调整、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相关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三、融合教育研究的成果

(一)理性的思考

1、核心概念的界定

(1)融合教育:

是指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和普通儿童在相同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服务,并和普通儿童共同学习一种方式。

强调的是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合作与融合,在一个共同的教育系统中,提供适性的教育服务给所有的儿童。

(2)学前融合教育:

是指在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让轻度发展障碍和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儿童在普通班中接受保教。

2、融合教育的理论依据

(1)融合教育的理论

融合教育的理论核心内容是“把残疾儿童放在普通学校或普通班中,与健全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以改变以往主要把残疾儿童集中到特殊教育学校、将他们与健全儿童隔离开来的传统教育模式。

”而究其思想实质为“障碍者、精神迟滞者应与普通市民一样,具有同等的生存权利,使他们的生活尽可能地接近普通市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

”这是教育的人本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

(2)个别化教育的理论

个别化教育的理论是基于人是有差异的一种理论。

人,既然有差异,就应实行差异教育。

个别化教育的理论核心内容是“根据每个残障儿童的不同需要制定个别教育计划而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对每个儿童的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高低,通过课程纲要对照评量出某生的发展现状。

”这种发展,当然也是一种差异发展。

个别化教育对于促进残障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极其有用的。

3、融合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基本原则概括如下。

(1)发展性原则

在融合教育过程中以特殊幼儿发展为立足点,始终贯彻发展性原则,设置好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目标,每个阶段的活动都要考虑到特殊幼儿的实际情况,让特殊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丰富经历。

(2)开放性原则

特普融合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注意时空的开放性与融合群体的开放性。

空间可以从教室扩展到操场、资源教室等空间;时间可以从上课扩展到课堂外的一切时间;融合的伙伴也应是开放的。

(3)实践性原则

活动目标主要通过互动形式的各种活动来实现。

因此,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强调实践性原则,强调让儿童在“玩”中“学”,“做”中“学”,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经验、掌握技能和丰富经历。

(4)互助性原则

让特殊儿童不仅要学会乐于接受帮助、主动求助,在接受普通儿童帮助的时候要心存感激;同时还要学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

(5)个别化原则

由于特殊儿童之间尊载着很大的差异,即使是个体各方面的能力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目标的个别化,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使每位特殊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6)合作性原则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各种资源应相互合作,协调一致,按照流程对特殊儿童施加影响,认真做好观察纪录,及时反馈,使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与前一个环节紧紧相扣,从而体现出融合教育的实效性和优越性。

(二)实践探索

1、探索了融合教育的模式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园就读的12名特殊儿童:

5名儿童患有不同程度自闭症,5名儿童患有程度不同的脑部损伤,1名是唐氏综合症患儿,1名是言语障碍儿童。

其中9名是男孩,3名是女孩。

我们将医生、教师的专业评估和家长的评定相结合,根据研究对象的评估结果,我们按儿童的残障类型和残障程度分别安置于全融合(2名)与半融合(10名)两种模式中。

我园特殊儿童的情况分析表:

幼儿姓名

残障类型与残障程度

安置模式

栋栋

自闭症轻度与语言障碍

全融合模式(个训至特教班)

田田

紧张性脑瘫中度、智力正常

全融合模式(个训至特教班)

昊昊

自闭症中度、有语言

半融合模式(融合活动在特教班进行)

宇宇

自闭症中度、有语言

半融合模式(融合活动在特教班进行)

杰杰

自闭症中度、无语言

半融合模式

鸿鸿

自闭症重度、无语言

半融合模式

豪豪

唐氏综合症、中度弱智

半融合模式(融合活动在特教班进行)

威崴

紧张性脑瘫中度、伴有中度弱智

半融合模式(参与正常班集体活动)

莹莹

紧张性脑瘫中度、伴有中度弱智

半融合模式(参与正常班集体活动)

欣欣

软瘫性脑瘫重度、伴有重度弱智

半融合模式

泓泓

紧张性脑瘫中度、伴有极重度弱智

半融合模式

游游

软瘫性脑瘫极重度、伴有极重度弱智

半融合模式

 

图:

融合教育模式操作流程

(1)全融合的教育模式

(A)定义

全融合模式,就是指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儿童园正常班内,与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学习,教师针对其残障类型、程度,在特定时间对其进行个别训练,补偿其缺陷。

(B)形式

安置在全融合模式中特殊幼儿的融合教育渗透于在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我们突出了普通教育中的个别教育,表现为:

①普通班一日活动中的个别化教育。

包括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集体教学和生活活动中个别训练和指导等。

主要由普通班教师教育与训练,保育员与幼儿配合与协助,普通班教室为主要活动场所。

训练指导的时间长短依据每个特殊幼儿具体情况而定。

②有针对性地个别化教育。

由特教班教师教育与训练,特教班教室及各资源教室为主要活动场所。

每周三至四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5分钟

③家园共训的特别化教育。

由特殊幼儿家长教育与训练,特教班教师巡视指导家长,特教班教室及各资源教室为主要活动场所。

每天一次,每次训练时间为30分钟。

当然,安置于全融合模式中的特殊儿童除了日常生活与学习都在融合的环境中进行,他们还要跟随普通班的幼儿一起参与特教班的融合活动。

实例:

栋栋小朋友是一名轻度自闭症儿童,最初时期是被安置在特教班进行教育与训练的,除了每周一和周四的普特融合户外体锻活动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特教班活动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观察,发现他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强,且对美工活动很有兴趣;通过与家长、正常班教师的沟通,决定让他参加正常班的美工集体教学活动。

又过了一个学期左右,我们对杨家栋小朋友重新进行了评估,发现孩子进步很大,且不仅仅表现在美工动手能力方面,其他能力也有了提高和改善,于是将他安置在了正常班进行随班就读。

对于融合活动的方法和内容的制订,我们是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遵循“补偿缺陷、挖掘潜能”的原则进行的。

儿童自身发展状况的反馈始终是制订儿童融合教育的时间和方法最主要的依据。

(特教班老师提供)

(2)半融合的教育模式

(A)定义

半融合模式,就是指普通儿童园内设置特殊班,将特殊儿童安置其中,在特定时间与正常儿童一起活动。

(B)形式

安置在特殊班中儿童,平时接受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渗透于在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融合教育活动对特教班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其融合教育形式突出表现为:

①参加普通班的教学活动,其中包括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由普通班教师教育与训练,特教班教师观察与记录。

普通班教室为主要活动场所,每周特定时间,具体训练时间与长短依据每个特殊幼儿评估情况而定。

②普通班儿童轮班来特教班。

普通班儿童定期轮流与特教班儿童一起活动,由特教班教师教育与训练,普通班教师配合与协助。

特教班教室及各资源教室为主要活动场所。

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

③全园性普特融合大活动,全园师生共同参与。

礼堂及操场为主要活动场所,平均每月一至两次,每次活动时间为60分钟。

④志愿者参与家园共训融合活动。

由特殊幼儿家长教育与训练,高校志愿者配合与协助,特教班教师巡视指导。

特教班教室及各资源教室为主要活动场所。

每月两次,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

安置于半融合模式中的特殊幼儿除了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需要个别训练与指导外,他们比安置于全融合模式中的特殊幼儿更需要有针对性地个别训练和家园共训这两种训练形式了,因此他们个别训练的时间比安置于全融合模式中的特殊幼儿更长。

实例:

栋栋和昊昊都是自闭症儿童。

但是栋栋的自闭程度轻,昊昊的自闭程度比较严重。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栋栋安置在全融合模式,昊昊则安置在半融合模式中。

在融合活动中,由于栋栋的言语语言能力是弱项,我们主要在这一方面多加引导、训练;而昊昊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有严重障碍,我们就延长这方面能力的训练时间。

又如,被安置于在半融合模式中的崴崴是一名脑瘫患儿,他的言语语言能力尚可,社会交往能力也不错,但是他在运动能力方面存在较大障碍,尤其是大动作能力,这样,在融合活动中,我们主要是训练他如何走得更稳,而前两方面能力训练基本不做要求。

在个别训练时间,有些儿童一周内在语训室训练1至2次,而有些儿童一周内在语训室则要训练3至4次;在家园共训时间,有些家长在个别训练室训练儿童颜色与形状配对,而有些家长则在感觉统合室训练儿童跳羊角球;在参加普通班教学活动时,有些儿童是上午9点多参加小班的音乐活动,每周3次,而有些儿童则是上午10点多参加中班的游戏活动,每周只有1至2次,还有儿童每天都去参加大班的集体教学活动……

(特教班老师提供)

这都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自身发展状况而安排的。

2、尝试了融合教育的教学方式

(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在一个由2—6名幼儿组成的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任务。

其实质为在伙伴之间建立积极相互依存关系。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通过教师指导或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会表现出潜在的发展水平。

融合教育中我们为特殊儿童安排几名固定的伙伴(一般选择大班幼儿),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如用绘画、粘贴等方式完成一幅作品等。

通过合作学习,让特殊儿童在正常儿童的支持下,获得成功的体验。

(2)游戏活动

游戏时儿童最基本的活动,它最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及发展的需要。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也是如此,特殊儿童通过游戏获得快乐、经验、技能,从而发展了能力。

在融合教育中,我们根据儿童的不同能力安排不同游戏,如自闭症儿童有严重的沟通障碍,我们安排他们参与角色游戏,让正常儿童在游戏情境中主动与他们交流,让自闭症儿童体验如何与人交往。

脑瘫儿童在肢体动作方面有障碍,我们安排他们更多地参与户外体育游戏,让正常儿童帮助他们参与游戏,体验参与游戏活动的快乐。

(3)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比如在中班主题“好吃的水果”中,普通班教师带着班里的孩子和参加集体教学活动的特殊儿童一起去水果店买水果,在真实情境活动的过程中,特殊幼儿不但认识了各种常见的水果,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相信以后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水果时更能体现出其主动的一面。

3、确立了融合教育的评价方法

(1)日常活动评价

每日评测一次,测评内容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每一环节。

安置于全融合模式的幼儿由普通班教师测评,安置于半融合模式的幼儿由特教班教师测评。

(2)融合活动评价

每周测评一次,以描述性语言为主。

跟据一周特殊幼儿参加融合活动的观察与记录,做出最终的测评分析,为下一步融合活动计划的制订作参考。

(3)综合能力评估

每学期末测评一次,对幼儿的感知、运动、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六方面的能力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情况,分析其取得得进步的方面,运用的训练方法,还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如何调整下一阶段的教育方案。

(4)家长问卷测评

每月评测一次,以问卷形式为主。

特教班教师和普通班教师共同编制问卷,提问形式以半开放为主,问卷内容主要以家庭训练的效果、反馈及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主。

四、融合教育的初步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效,主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明显地促进了特殊儿童身心各方面地发展;二是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可以说这是一个获取了师生“双赢”结果的科研课题。

(一)融合教育的开展,明显地促进了特殊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1、融合教育为特殊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对于尚未社会化的特殊儿童来说,在其以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适应社会时会遇到很大的障碍,特殊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在与周围人群的交往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过程是日益完善的过程,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特殊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

融合教育作为特殊儿童一日活动重要的教育形式,发展、开拓与人交流手段的重要功能,使特殊儿童能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更多的“交流”,建立感情上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特殊儿童社会性更好地发展。

2、融合教育为实现特殊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我们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殊孩子经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安置,进步较明显。

实例:

玲玲小朋友是一名脑瘫并伴有轻度智力残疾儿童。

最初,她是被安置在特教班进行教育与训练的。

除了每周一和周四的普特融合户外体锻活动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特教班活动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观察,发现他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同年龄的正常儿童相差无几,对美工活动、角色游戏很有兴趣。

我们与家长、正常班教师的沟通后,决定让他参加正常班的美工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过了一个学期左右,我们对玲玲小朋友重新进行了评估,发现孩子进步很大。

她不仅仅表现在美工动手能力方面、游戏活动,其他能力也有了提高和改善。

于是我们将她安置到正常班进行融合教育。

(特教班老师提供)

对于融合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的制订,我们是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遵循“补偿缺陷、挖掘潜能”的原则进行的。

儿童自身发展状况的反馈始终是制订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时间和方法最主要的依据。

(二)融合教育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1、以专业学习、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

融合教育需要普通班教师和特教班教师共同的参与。

为此,幼儿园每学期对全园教师(包括普通班教师、特教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现代特殊教育理论特别是与融合教育有关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培训方法灵活多样,主要有:

课题研究;邀请华师大特教系教授来园指导及培训;幼儿园组织普通班教师和特教班教师相互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区际间教育教学的交流与互动。

形式多样化的学习与培训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2、以融合教育为主线,促进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倡导教师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原有的教学经验与当前融合教育实际三者结合起来,对自己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评估与总结,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

3、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特殊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教育科研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和知识面不断扩大的过程。

在科研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意识得到增强,,使我们的工作始终走在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前列。

(三)融合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各方人员对融合教育工作的认识

为了了解融合教育资源的现状,我们先后两次在普通班教师、普通班幼儿、特教班家长、某高校志愿人员等各人群随机抽样10位调查对象,对学校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作出了调查,了解教育资源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认识、态度、帮助等种种可以利用的现状。

表一:

反映在普通班教师方面

调查项目

一般

不是

清楚地认识到开展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60%

80%

30%

20%

10%

对接纳特殊幼儿到普通班进行融合活动表示欢迎

70%

100%

30%

对特殊幼儿到普通班进行融合活动提出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要求

60%

70%

30%

30%

10%

提倡普通幼儿和特殊幼儿互相关心和帮助

80%

90%

20%

10%

从上述调查来看,普通班的教师,通过融合教育活动,能清楚地认识到开展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热情欢迎特殊儿童到普通班进行融合活动,热情支持普特融合教育工作,初步懂得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相互关心和帮助,形成尊重理解、平等相待的良好氛围。

表二:

反映在普通班儿童方面(大班儿童)

调查项目

一般

不是

愿意和特殊幼儿成为好朋友,把自己带来的玩具和他们一起玩

60%

100%

30%

10%

愿意教会特殊幼儿各种本领:

如念儿歌、画画等

60%

80%

20%

20%

20%

愿意对身体不适的特殊幼儿表示关心

70%

90%

20%

10%

10%

从上述调查来看,在融合教育中普通班的儿童乐于帮助和关心特殊儿童,教师可以通过伙伴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帮助特殊幼儿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积极愉快参与融合活动,体验成功,取得进步。

表三:

反映在特教班家长方面

调查项目

一般

不是

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工作对特殊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70%

90%

20%

10%

10%

愿意参加幼儿园组织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

70%

100%

30%

愿意每天抽出时间参加家园共训活动

60%

90%

20%

10%

20%

愿意每天回家对子女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与训练

50%

100%

50%

愿意利用社区资源,经常带子女外出参与社会融合活动

40%

80%

40%

20%

20%

从上述调查来看,特教班家长了解自己子女的特点,有承担教育与训练子女的责任意识,但是他们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方法,这就需要幼儿园与特殊儿童家长加强沟通,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传授训练技巧,使家长成为特殊儿童教育与训练的参与者、支持者。

表四:

反映在某高校志愿人员方面

调查项目

一般

不是

知道融合教育对特殊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70%

90%

20%

10%

10%

愿意组织一些外出实践活动,帮助特殊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

60%

80%

30%

20%

10%

愿意无报酬劳动

90%

100%

10%

从上述调查来看,志愿人员能正确认识特殊儿童的特点,愿意无报酬地帮助他们,说明支持帮助残疾人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社会大部分人自愿为残疾人服务。

综上所述,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特殊幼儿的发展需要。

五、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1.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采用合理的安置形式。

由于特殊儿童差异很大,因此针对不同情况采用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安置形式,主要有全融合和半融合的形式,在全融合形式中,要关注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训练,在半融合形式中,要注意针对不同障碍儿童安排合适的融合时间、次数和活动。

2.采用的教育方法与形式要有利于开展融合教育活动。

由于特殊儿童的基本情况各不相同,在确保其发展的过程中,可采用的教育方法也是多样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必须有利于融合活动的开展。

大多数残障儿童今后都要走上社会,越早开始培养其融合能力越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研究也表明融合教育不仅有利于特殊儿童的发展,也有利于普通儿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因而我们不必担心融合教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应该以此为基础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所有儿童的健康成长。

3.各方人员的通力合作是融合教育开展的有力保障。

(1)普通班教师与特教班教师的默契配合,形成具有专业水平的教育团队。

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特殊儿童在融合活动中的表现、与正常儿童之间的交流、参加融合教育活动前后的变化与差异等等,正常班教师是亲历者,是重要的见证人之一,有时没有特殊班教师的陪同,正常班教师更有资格对特殊儿童参加融合活动的情况做出评价。

(2)家长的积极参与,家长在特殊幼儿的教育与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自己子女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家长参与对幼儿的训练,能为我们提供幼儿在家庭中的一些特定表现的信息,使我们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更为了解,因而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3)志愿者成为联系幼儿园、家庭、社会的纽带。

某高校党支部的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我园的融合教育工作,在活动中,他们渐渐认识特殊幼儿的特点,了解特殊幼儿存在的问题,有些志愿者和特殊幼儿还生活在同一个社区里,熟悉幼儿的生活环境,对他们抱有同情之心,愿意无私地帮助特殊幼儿。

特殊幼儿家长也愿意和这些志愿人员一起训练孩子,甚至谈谈心里话。

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二)思考

1.由于社会对特殊儿童的认识与接纳还不够,为特殊儿童提供支持服务系统还不完善。

如何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发挥融合教育优势,逐步形成以幼儿园为主导作用,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为辅助作用的三位一体的学前特殊教育支持系统。

2.教师在融合教育中要避免过分关注融合的形式,而要注重活动对所有儿童发展的益处,也就是发挥融合教育对普通儿童的发展,通过“融合”使普通儿童同样有提高、有发展。

3.进一步探究更为有效的融合活动教学方式

面对严重残疾的儿童,融合教育如何更好的、更完善的为我们的儿童提供一些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来促使这些儿童的缺陷在融合教育中最大程度上得到最好的补偿。

4、进一步落实个案研究

如何使我们的特殊儿童将来能成为一名社会人,能回归主流社会,是需要我们每一位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者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这也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