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92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1.docx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1.docx

第八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1

第八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  第八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设计意图]

  本章是在学习了弹力、重力和摩擦力,对力有初步认识后,对力学知识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力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章知识包括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浮力的知识。

虽然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涉及的知识点减少得多,增加得少,使学生学习的分化点淡化,台阶降低,计算的要求和难度也大幅下降,但由于本章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日常生活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是若明若暗有些是错误的,本节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较高,这些都增加学习的难度。

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有待进一步的总结、巩固和提高。

  本节的复习和总结首先引导学生系统地回顾这一章的知识内容,形成本章的知识网络,再结合知识网络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采用提问、强化练习、过程回顾等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各知识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各个知识点内容、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知识的应用。

  [复习目标]

  .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了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和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浮力,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巩固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和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复习重点]

  压强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方法、过程及结论

  [复习难点]

  压强概念的掌握及浮力大小的判断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构建本章知识网络(10分钟)

  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可构建好框架,学生根据框架填空,也可学生一步步引导师生共同完成框架内容,知识网络可见苏科版8年级下册教材p78内容。

  投影知识网络的内容。

  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构建好本章的知识网络,了解本章所包含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板书或投影的内容,掌握知识网络图表的内容,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的方法。

  不主张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背下网络内容,教学中应体现交给学生对知识归纳、整理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复习的能力。

  二、各个知识点的巩固与掌握(10分钟)

  通过网络图中各个知识点的超链接,进行提问,完成对各个知识点的复习。

  压力

  压力:

  

  的力。

  压强的物理意义:

是反映

  物理量。

  压强

  压强的定义:

  叫做压强。

  公式:

  各个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p表示

  ,单位

  符号

  ;

  F表示

  ,单位

  符号

  ;

  S表示

  ,单位

  符号

  ;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例如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例如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方法来减小压强的。

例如

  液体压强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

  浮力的定义:

  

  。

  阿基米德原理:

  

  

  。

  公式:

  。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

  产生的,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

  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测量气体压强的仪器叫

  。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

  根据提出的问题,回忆、思考、交流、查阅资料回答提出的问题。

  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强的物理意义:

是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的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

p=

  各个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p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符号Pa;

  F表示压力,单位牛符号N;

  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符号m2;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例如压路机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例如短道速滑运动员冰鞋上的冰刀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

例如越野汽车的轮胎

  液体压强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浮力的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产生的,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马得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测量气体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结合网络图中的各个知识点,采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回顾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容。

帮助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内容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的应用应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应要求掌握这些基本内容,为知识的应用做好准备。

  三、实验过程、方法、结论复习小结(10分钟)

  投影练习1—2,提问,点评学生回答。

  根据练习内容回答。

  通过过程的回顾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分析总结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投影练习3—4,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提问、点评学生回答。

  练习、回答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附:

投影练习1-4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1

  表2

  表3

  实验

  序号

  压力

  /N

  受力面积/cm2

  实验

  序号

  压力

  /N

  受力面积/cm2

  实验

  序号

  压力

  /N

  受力面积/cm2

  6.0

  0

  4

  3.0

  0

  7

  3.0

  20

  2

  9.0

  5

  5

  4.5

  5

  8

  4.5

  30

  3

  2

  20

  6

  6.0

  20

  9

  6.0

  4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1、6或1、9或4、7或6、9或5、8(3)(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b)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

  2.如图甲所示,此装置叫

  ,其用途是可以测量

  。

  小明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如图乙所示下表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水

  3

  朝上

  86

  214

  28

  2

  3

  朝下

  86

  214

  28

  3

  3

  朝侧面

  86

  214

  28

  4

  6

  71

  229

  58

  5

  9

  58

  242

  84

  6

  盐水

  9

  54

  246

  92

  

(1)小明根据上述数据记录,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和论证认为,

  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比较序号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答案:

(1)1、4、5

  ,

(2)1、2、3,(3)5、6]

  3.某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制作了一张方格纸,每边长为cm,站在方格纸上并描下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

他的质量为50kg,则他站立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9B-8甲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录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0

  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重为

  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

  (4)图9B-9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是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

  [答案]

(1)6.75

  .50

(2)未浸没时,物体浸入液体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3)物体浸没液体后,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4)B

  [教学评析]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基础。

因此对压强的复习应是重点和关键。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的。

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努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探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与创新也应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为一节复习课,通过采用单元知识网络框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体系结构,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物理属性变化规律的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