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案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853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管理会计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管理会计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管理会计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管理会计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案例.docx

《管理会计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案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会计案例.docx

管理会计案例

案例一:

制药厂财务分析案例

2003年3月某医药工业公司财务科长根据本公司各企业的会计年报及有关文字说明,写了一份公司上年度经济效益分析报告送交经理室。

经理阅读后,将财务科长召去,他对报告中提到的两个企业情况颇感困惑:

一是专门生产大输液的甲制药厂,另一个是生产制药原料的乙制药厂。

甲制药厂2001年产品销售不景气,库存大量积压,贷款不断增加,资金频频告急;2002年该厂积极努力,一方面适当生产,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扩大销售,减少库存,取得了显著效果。

但报表上反映去年的利润却比前年大幅下降。

乙制药厂的情况则相反,2002年市场不景气,销售量比2001年有所下降;而年度报告反映,除资金外其他各项经济指标都比前年好。

被经理这么一提,公司财务科长也觉得有问题,于是他将这两个厂交上来的有关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甲制药厂的有关资料:

1、利润表(单位:

元):

项目

2001年

2002年

销售收入

1,855,000

2,597,000

减:

销售成本

1,272,000

2,234,162

销售费用

85,000

108,000

净利润

498,000

254,838

2、存货资料(单位:

瓶):

项目

2001年

2002年

期初存货数

16,000

35,000

本期生产数

72,000

50,400

本期销售数

53,000

74,200

期末存货数

35,000

11,200

3、其他资料(单位:

元/瓶):

项目

2001年

2002年

单位售价

35

35

单位产品成本

24

30.11

其中:

材料

7

7

工资

4

5.71

燃料及动力

3

3

制造费用

10

14.40

其中的工资和制造费用,每年分别为288,000元和720,000元。

销售成本采用“先进先出法”。

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下降的原因时,认为是因为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工资和制造费用等固定费用未能得到充分摊销所致。

(二)乙制药厂的有关资料如下:

1、利润表(单位:

元)

项目

2001年

2002年

销售收入

1,200,000

1,100,000

减:

销售成本

1,080,000

964,700

销售费用

30,000

30,000

净利润

90,000

105,000

2、存货资料(单位:

公斤)

项目

2001年

2002年

期初存货数

100

100

本期生产数

12,000

13,000

本期销售数

12,000

11,000

期末存货数

100

2,100

3、其他资料(单位:

元/公斤)

项目

2001年

2002年

单位售价

100

100

单位产品成本

90

87.70

其中:

材料

50

50

工资

15

13.85

燃料及动力

10

10

制造费用

15

13.85

其中的工资和制造费用,每年均分别为180,000元。

销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

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上升的原因时,认为是他们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为多交利润,全厂职工一条心,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增收节支的结果。

你认为甲制药厂和乙制药厂的分析结论对吗?

为什么?

如果你是财务科长,你将得出什么结论?

应如何向你的经理解释?

案例二:

地毯厂财务分析与生产决策案例

某地毯厂原有手工生产“长城”牌地毯,因质地优良,价格合理而驰名中外,为适应愈来愈大的市场需求,该厂新建了一条机织地毯生产线,去年正式投产,使该厂的固定成本由50万元增加到200万元,该生产线的设计生产能力是年产50,000件左右,但因工人技术尚不熟练,去年只生产了10,000件,该厂手织地毯的生产能力是年产10,000件左右,去年实际产量也是10,000件。

新建的机织生产线投产一年,产量增加了一倍,但工厂却从前年盈利10万元变成亏损25万元。

这项技改工程究竟是功是过?

对企业有利有害?

在今年初的职代会上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有的职工代表指责说:

“技改工程投资几百万,增地、增房、增设备,还增加了不少人,投产的结果是转盈为亏,这样的技改工程是败家子工程,应追究决策人的责任。

还有一些人对“机织”与“手织”地毯的成本作了粗略的比较:

手织地毯每件的材料费大约是100元,机织比之略高(10%左右);手织地毯单件定额工时是100小时,机织只要25小时;两种产品的生产工人都实行计时工资,工资标准都是1元/小时;其他的变动费用数额不大,手织10元/件,机织20/件。

两种产品质量相当,售价均为300元/件,销售税率都为10%。

对比的结果,这些人认为机织地毯虽然费点材料,其他变动费用也高一些,但由于提高了工效,使成本中的工资含量大大降低,总的成本水平仍有明显下降,此次技术改造是成功的,去年工厂亏损是因为手织地毯拖了后腿,应尽快下马。

厂长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他要总会计师及财务科长对“手织”和“机织”的经济效益作一个认真的分析,并提出书面报告,以便在职代会上向代表们交代。

总会计师与财务科长连夜查阅去年的有关资料,加班突击完成了如下分析报告。

(一)去年经营成果

1、产量(件):

手织:

10,000

机织:

10,000

合计:

20,000

2、销售收入(元):

6,000,000

3、税金(元):

600,000

4、销售总成本(元):

5,650,000

5、销售总利润(元):

-250,000

(二)变动成本分析

变动成本项目

单位

手织地毯

机织地毯

直接材料费

元/件

100

110

直接工资

元/件

100

25

其他变动费用

元/件

10

20

合计

元/件

210

155

(三)固定成本分摊:

1、固定成本总额(元):

2,000,000

2、总有效工时(小时):

1,250,000

3、小时费用率(元/小时):

1.6

4、平均固定成本(元/件):

手织:

160

机织:

40

(四)盈亏分析:

项目

单位

手织

机织

(1)产量

10,000

10,000

(2)单价

元/件

300

300

(3)单位税金

元/件

30

30

(4)平均变动成本

元/件

210

155

(5)平均固定成本

元/件

160

40

(6)平均利润

元/件

-100

75

(7)产品总利润

-1,000,000

750,000

(8)全厂总利润

-250,000

(五)结论与建议:

1、从“平均利润”可以看出,“机织”产品的创利能力强,比“手织”优。

2、从“产品总利润”分析,去年工厂亏损的原因是“手织”地毯亏。

3、厂长领导的技改工程是完全成功的,应尽快培训工人,扩大机织产量,淘汰手织产品。

厂长看了财务科的分析报告很受鼓舞,因为让“数据”说了话,所以它的说服力应该特别强。

他马上向职代会代表们发放了财务科的分析报告,并依此作为统一认识的有利武器,向大会提出了“逐步淘汰手织,三年实现转移”的行动目标以及今、明、后三年的产量规划,还预测了相应的利润水平。

(见下表):

年限

产量规划(件)

预测利润

(元)

合计

手织

机织

今年

20,000

5,000

15,000

625,000

明年

20,000

0

20,000

1,500,000

后年

50,000

0

50,000

3,750,000

对于厂长的决策,大部分职工代表表示满意。

但“手织”的干部和职工却想不通,他们认为多年来靠自己的一双手开发了产品,发展了生产,改善了生活,同时还为国家创收了不少外汇,怎么一上“机织”我们反倒亏了本?

你认为财务科的分析报告是否有说服力?

厂长的决策是否正确?

请做出你认为正确的分析报告并帮助厂长决策。

案例三:

电器厂生产决策案例

某电器厂生产甲、乙、丙三大类电器产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重点”地位,2003年市场对电器产品的需求增长很快。

该电器厂的产品品种新,质量好,服务周到,前几年又做了大量的市场开发工作,因此更是顾客盈门,用户不断,争先订货,甚至出现了买方竞争。

但由于企业自身的“能力不足”,工厂的销售人员不但不敢外出推销产品,就连主动上门的订货也不敢大胆承接,眼看着送上门的钱赚不到手,真让人心里急,嘴里搀。

该厂的“能力”也很不平衡,从整体上看仍然是设备有余,开工不足,厂房宽敞,人员偏多,但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卡住了企业的脖子,一个是产品直接设计人员严重不足,另一个是具有特殊技术要求的A工种人员不足。

这两个问题,在近两年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使得整个企业“吃不进,吐不出”。

2003年在制订2004年生产经营计划时,它们就成了主要矛盾。

该厂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单位与产品

项目

单位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产品价格

元/台

14,000

5,500

4,100

单位变动成本

元/台

7,798

3,184

2,763

直接设计定额工时

H

62

40

40

A工种定额工时

H

900

477

380

2004年预测需求量

150

200

500

已订货量

100

100

300

直接设计人数

8

A工种直接生产人数

120

您认为该厂应如何确定2004年的生产计划?

案例四:

乐器厂生产决策案例

某乐器厂设置甲、乙两个车间,分别生产小提琴和中提琴。

生产费用都能按车间划分,企业管理费按固定比例分配给两个车间,生产工人可按生产任务在车间之间调动。

每加工一把小提琴需要30小时,中提琴需要60小时。

一般年销售量为小提琴1,000把,中提琴600把。

2002年该厂有关生产和销售的资料如下:

项目

小提琴

中提琴

合计

生产和销售量(把)

800

500

销售收入(元)

600,000

600,000

1,200,000

销售成本(元)

424,000

440,000

864,000

其中:

原材料

280,000

200,000

480,000

工资

72,000

90,000

162,000

其他费用

72,000

150,000

222,000

利润(元)

176,000

160,000

336,000

销售利润率

29.33%

26.67%

28%

厂长认为生产小提琴销售利润率比较高,2003年就安排小提琴多生产100把,中提琴少生产100把,将乙车间的工人调一部分支援甲车间。

年终有关生产和销售的资料如下:

项目

小提琴

中提琴

合计

生产和销售量(把)

900

400

销售收入(元)

675,000

480,000

1,155,000

销售成本(元)

474,000

385,000

854,000

其中:

原材料

315,000

160,000

475,000

工资

81,000

81,000

162,000

其他费用

78,000

144,000

222,000

利润(元)

201,000

95,000

296,000

销售利润率

29.77%

19.79%

25.63%

对于这一结果,厂长大为吃惊,这两年费用的耗费水平并没有变化,为什么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