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8306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docx

《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docx

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

2000年以后,我国逐步进入了资源消费的上升期。

以住宅、汽车、家电等消费需求为主的消费升级,对资源消耗增大,依赖性强,而重工业的比重明显提升,也带动了资源消费的增长。

无论是消费升级的驱动,还是工业化进程的拉动,我国对资源的需求都已进入持续

上升阶段。

资源的供给和节约利用,已成为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

■资料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经济增长阶段,汽车、高档电器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逐步走入家庭,由于消费结构的升级和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费量呈现出大幅上升的趋势,而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将导致经济滞缓甚至逆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上游产品的供求关系和格局

发生了较大变化,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世界第二消费大国。

2003年末以来全国性的电荒,就充分警示各级政府必须重视人均GDP过1000美元后的能源需求。

依照目前的能源供给状况和居民对能源消费的刚性需求,能源对经济还能支撑多久?

我们应如何应对能源的瓶颈?

这些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能源约束经济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对能源和运输的需求持续强劲增长,使已增长较快的煤电油运供给仍赶不上增长更快的需求。

尽管国家加大了对能源和交

通等薄弱环节的投入,但建设需要有一个周期,难以在短时期间内完全解决。

总体上看,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的约束,能源问题对已高速行进多年的中国经济列车的瓶颈作用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

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许多资源都处于短缺状态。

例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

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相对不足已经成为经济

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制约因素。

2、能源增长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近几年,受需求扩张的影响,能源增长迅猛,其增速已经超过了当年GDP的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电力消费比上年增长9.5%,快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2001年电力消费比GDP快1.1个百分点,2002年能源消费和电力消费分别比GDP快1.6和3.3个百分点,2003年能源消费和电力消费分别比GDP快

3.9和7.2个百分点。

3、国内市场能源供应紧缺,出现了“电荒”、“煤荒”、“油荒”

近两年,钢铁、水泥、汽车、建筑等资源高消耗产业高速增长,导致电力、煤炭特别是石油的供求缺口剧增,能源供应出现了历史少有的全面紧绷局面。

2004年的电荒、煤荒、油荒、运力紧张,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制约“瓶颈”。

2004年,煤电油运的供需关系绷得较紧。

进入冬季以后,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据介绍,去年12月份,缺电问题更加严重,全国拉闸限电的省份由11月的16个上升到20个。

与此相应,在需求大幅增长的推动下,煤炭紧张的矛盾也更为突出,部分电厂供煤不足,存煤下降较快。

2004年12月末,直供电厂存煤仅有1099万吨,比上月末减少112万吨。

“电荒”的出现已经有近两年了,直接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特点是持续的时间长、缺电的范围大。

2004年的"电荒"达到了历史最强的程度,表明我国电力供应短缺已经告别局部性和季节性,成为全局性和全年性的问题。

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缺电省份达19个,出现了1996年来首次大范围的电力短缺现象。

2004年,缺电情况加重,缺电省份增加到24个,最大的电力缺口达到3000万千瓦。

专家估计,2004年,中国因电力短缺而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降低0.5个百分点。

4、居民对能源的消费比重不断提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人口的递增,对能源的消费也快速成长。

据统计,2002年我国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中,生活消费量达到17033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4%。

石油消费量中,生活消费的比重由1990年的2.4%上升到2002年的6%;电力生活消费比重由1990年的7.7%上升到2002年的12.3%。

可以看出,生活消费比重大幅度上升,导致对资源的需求量扩大。

2005年及今后几年的能源约束

2005年,我国GDP的增长目标为8%,随着经济增长幅度的适度减缓,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也将略微放慢。

但总体上,能源投资的带动和最终需求的提高,将推动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持续增长。

预计全年能源生产总量将超过1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左右。

在工业快速增长且重化工趋势不改的情况下,我国能源供求关系总体上仍然偏紧,能源供需仍然面临很大压力。

煤炭、原油的供需缺口仍然较大,瓶颈现象不会得到根本性缓解,但电

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有所缓解。

1、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将继续加大对能源的需求。

2005年,在高油价滞后影响、全球进入加息周期以及非传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可能出现适度回调。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所做的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5%左右,比2004年降低0.4个百分点。

但总体上看,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

对全球能源需求依然旺盛。

2、按照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2005年我国GDP预计增长8%,尽管增长幅度低于2004年的水平,但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意味着能源的需求仍将持续升温,能源领域仍将承受较大的供给压力。

据此,按照目前的弹性系数计算,今后几年工业方面的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5%左右。

但是,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逐步提高,主要的耗油产业所占比重逐步减少,以及整个工业消费

所占比重的减少,工业石油消费年增长率会越来越小,但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

3、我国将继续加大能源投资和开发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和利用能源。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能源产业发展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2004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抑制高能耗产业的过度扩张,减少能源产业的压力,推动其持续稳定增长。

面对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持续上升的严峻局面,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将集中在开发替代能源和新能源、节能降耗以及改革能源生产和流通体制、激发企业

生产活力等方面。

4、人口因素仍将增加资源的需求量。

如从水资源方面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丰富,但人均拥?

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城市普遍供水不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

其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加剧了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

从城镇化对水资源的需求看,城镇化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则有1200万人进入城镇生活,将使工业用水和城镇用水增加大约15亿吨。

到20年,考虑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届时城镇化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增加大约45亿吨。

5、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能源需求仍会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成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同时也是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亿吨,比上年增长34.8%。

原油对外依赖度将接近40%。

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的增长,2010年中国的石油总需求规模将达到3.5-3.8亿吨,石油进口规模将达到1.8-2亿吨,进口依存度也将随之突破50%。

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国际油价的波动将会对我国国内油价产生较大冲击,而石油价格的异常波动将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

响。

6、我国的能源资源还能支撑多久。

据分析,2005年,我国煤炭资源可供开发的储量仅为256亿吨,实际投资需求却达到550亿吨,缺口294亿吨。

至2010年,这一缺口将高达440亿吨。

煤炭后备储量不足导致供给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迫切需

求,保障煤炭稳定供应面临严峻挑战。

综上所述,我国的能源资源的现状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利用效率低造成的能源

紧张因素近期也不会得到根本改变,能源供给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本文系个人研究成果,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

四大因素导致能源供求矛盾加剧

1、新增人口的消费量增加

人口对资源、能源消耗的影响,主要是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多消耗资源和能源。

我国每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0.9%,速度虽然不算快,但因基数大,总量仍很可观。

1997-2003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1.2%,每年新增人口约700万人左右。

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2003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0.5%。

从趋势判断。

今后几年,我国将进入城市化加速提高阶段。

新增城市人口不仅给城市经济发展增添劳动力,还将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测算,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目前,粗放式发展的"高投入、高消耗",使人口与资源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同时又是资源贫国。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缺水比较严重的有110个。

总体上看,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主要矿产资源还不足一半。

而未来几十年,我国仍面临人口总量高峰,人口对资源承载的压力将加大。

中国的人均资源远不及美国,将来中国发展起来了,老百姓也只能过精致一点的集约化的生活。

如若每家一辆小汽车,全世界的汽油也不够我们用。

2、家用电器快速进入家庭,使居民生活用电大幅增长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是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尤其是城镇居民用电量猛增。

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各类家用电器快速进入家庭:

1990年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洗衣机78台,2004年95.9台,增长22.9%;1990年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彩电59台,1999年超过百台,为111.6台,2004达到133.4台,比1990年增长1.3倍;1990年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电冰箱42.3台,2004年达90.2台,增长1.1倍。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新兴家电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百姓家庭:

1990年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空调不足1台,2000年达30.8台,2004年达69.8台;1990年代初淋浴热水器开始在部分家庭使用,1995年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淋浴热水器30.1台,1999年为45.5台,2004年达69.4台;1990年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排油烟机34.5台,1999年达48.6台,2004年达到65.6台。

家用电器的普及使用,使居民用电量大幅增加,在很大程

度上加剧了能源的供需矛盾。

另一个能源消耗巨大的耐用消费品是汽车,近几年加速快步进入城市居民家庭。

调查资料显示,1995年以前,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还不到1辆,1999年仅为

0.34辆,到2004年已达到2.2辆。

一些大城市的汽车销售量以年均30%以上速度递增,其速度不亚于一些家用电器的普及速度。

汽车化社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环保和能源问题。

在能源方面,2003年我国汽车用油约7600万吨,占整个石油消费量的28%,有关专家预计2005年和2010年,我国汽车耗油量将分别达到9000万吨和

1.3亿吨,占整个石油消费量的比重上升到29.3%和30.8%。

从汽车耗能占终端消费的比例看,日本、德国和美国分别是23%、24%和31%,OECD国家平均是27%,我国目前是6.2%,因此,我国这一比例将继续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尽管国家已开始重视汽车环保和能源问题,但却没有一部专门的法规鼓励省油、污染小、占地少的小排量微型车的发展。

目前全国有60多个城市对小排量汽车进行限制,限制理由多数都不是环保问题,(因为汽车环保的法规并不专门针对小型车,而且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小排量汽车的尾气排放也小于大排量汽车。

)主要是城市形象或保护本地产车,这实际上反映了不少地方政府官员贪大求洋和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许多城市采取措施淘汰微型车,鼓励发展大排量汽车,与国家环保政策、节能政策和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政策相

矛盾。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我国能源、土地、水、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的事实。

在我国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

面对严峻的事实,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材料刻不容缓。

3、资源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

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

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千克标准煤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0.36美元,而日本为5.58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6美元。

例如:

我国火电厂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404克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高出27.4%。

我国的工业锅炉,平均能耗效率为60%,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过于粗放,并存在较严重的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成为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

11.5倍。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同比增长了40多倍。

我们创造了世界GDP总量的4%的同时,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则分别是世界消耗总量的7.4%、31%、30%、27%、25%和40%。

4、片面追求速度导致能耗增加

世界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人均能源消费量呈现出大幅上升的趋势。

日本1980年的能源消耗量为1953年的7.4倍,年平均增长6.4%。

1977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人均耗电量627千瓦小时、10年后的1987年为1525千瓦小时;1988年泰国人均达到1000美元时人均能耗618公斤油当量,10年后的1998年人均能耗1112公斤油当量。

其他国家也呈现出类似情况。

对这一变化,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

能耗少而产值高的产业。

相比之下,我国主要是靠原材料的大量消耗来支撑经济增长,不仅难以为继,而且环境也是难以承受的。

我国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资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无序、无度的消耗,宝贵的资源已严重透支,付出了巨大资源环境代价。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地方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不注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沙化,草原面积减少;过度采伐树木,造成森林面积下降,水土严重流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江河断流,地面沉降;过度排放污染物质,造成江河湖海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因此,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能降耗,全面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

对策:

尽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分析表明,一方面是高速增长的经济对资源的“渴求”

,一方面是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和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状,使得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约束的矛盾更加突出。

经济运行中的这些信号显示,必须尽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

从增长方式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带来十分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和资源消耗不断增加,矛盾还会进一步发展。

这种情况如不尽快扭转,不仅现在难以承受,而且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最终也无法实现。

因此,能否正确处理资源、能源约束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关系,保障居民生活需要,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

发展速度和社会的稳定。

众所周知,为了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而限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如合理控制和调节人口的增长,促进技术进步、引

导居民消费观念更新等,达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的目的。

1、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季用窀孪压

居民消费习惯受社会文化和价格变化的影响,而这两个因素都是可调节的。

一是通过宣传改变消费观念,如同样是汽车,在我国买汽车追求大排量,就是因为汽车在中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大排量的汽车给人气派的感觉。

如果改变人们的这种观念,采用中小排量的汽车,则同样数量的汽车,可以大幅降低能耗,冰箱、彩电消费也是同样道理;二是利用价格、税收等手段引导消费,随着能源消耗费用的提高,居民会通过改变消费习惯和

消费方式等途径,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达到降低费用的目的。

2、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节约能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首要的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从当前看,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节约资源的当务之急,必须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认真清理在建项目特别是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从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方面严格行业市场准入,有效控制固定资产

投资“大干快上”的势头。

目前的电荒是推行节能的最好时期,要法律、国策、政策、体制、技术多管齐下,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节约能源。

对高耗能产业要采取急刹车,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

要进一步推广节能技术,支持采用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鼓励企业单位及居民选用节能设备,并采取减免税、直接补偿等政策,激励企业自觉节能。

发展汽车工业,不应只考虑其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拉动,还

要顾及能源的供给、大气污染、城市交通的承载能力。

3、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竞争性的电力市场

频繁出现的电荒,除电力建设投资不足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电价由国家严格控制的,电力企业不能把燃料成本完全转移出去,煤炭企业又不肯让利。

因此出现了煤炭企业有煤不愿意卖,电力企业无煤却不愿意买,造成煤电"顶牛",电力危机。

解决煤电困境难题最根本是走市场调节之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强计划、强管制的能源发展机制,放松经

济性管制而加强社会性管制,鼓励各种投资者进入电力建设中来。

4、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技术进步从两个方面来影响资源、能源消耗。

一是通过开发节能产品(如节能冰箱、空调和灯具等)和推广应用节能技术降低能耗;二是开发替代性资源、能源降低现有资源、能

源的压力。

要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产业,依靠国内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基本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先进可再生能源,初步形成结构多元的能源消费格局,

使优质能源比例明显提高。

-------------------------------------------

为促进xx节能事业发展而努力!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