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8028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ocx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ocx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锻炼成长4

在土地革命的风暴中走向成熟5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7

争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8

新中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0

在“文化大革命”曲折的十年中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1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发生于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使机器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劳动,使机械化大工厂逐步代替了手工工场,使社会财富和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增长。

不仅如此,产业革命还使生产关系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恩格斯指出:

“产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的阶级,但是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产业工人阶级。

”资本家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贪得无厌地剥削工人;工人由于一无所有,为了活命只得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到工厂去做工。

资本家用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罚款、抬高物价等办法极其残酷地榨取工人的血汗,把无产阶级推向日益贫困的深渊。

而自19世纪20年代开始,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又引起了周期性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危机期间,商业萧条,工厂停工,工人被大批解雇,劳动人民的生活难以维持。

工人们对自身遭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深为不满。

法国里昂纺织工人1834年爆发了两次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从1836年起先后爆发了三次请愿游行,并且在局部地区转变为武装起义,为争取实现包括普选权在内的人民宪章而斗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也于1844年发动了武装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要求。

法、英、德三国工人运动虽然都遭到失败,但在这三次大的运动中,无产阶级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充分显示了自己伟大力量和历史作用。

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社会造成的日益尖锐的矛盾,要求人们对这种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说明,并且找到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而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又迫切要求科学的理论为之指明正确的方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内核,在继承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了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领域能量守恒和转化学说、细胞学说及进化论这三大发现的思想成果,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宇宙观和最彻底的社会革命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并证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新兴社会力量,是彻底革命和最有前途的伟大阶级。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完整的革命学说,它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崭新的思想理论体系,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欧洲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努力把自己的理论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建立这样的党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1847年6月,工人团体正义者同盟举行了改组大会,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大会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议,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以他们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从此,共产主义者同盟便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崭新面貌和战斗姿态,出现在国际阶级斗争的政治舞台上。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就迎来了1848年欧洲革命,共产主义者同盟在革命烈火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

19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振兴,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

1864年成立了第一国际,并在十几个国家建立了支部,逐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在第一国际影响下,1871年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为无产阶级初步掌握国家政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也就是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垄断资本主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更加尖锐。

这时候,革命的中心逐步由西欧转向东欧。

当时,俄国工人运动十分高涨。

1897年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多数派),联合各国党的左派,进行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发动人民投入了反沙皇统治的斗争。

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在占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伟大成果,它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它震撼了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战争。

中国是一个具有三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大国,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列强为了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用大炮和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并没有能够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统治中国的“太上皇”。

他们接连以武力打败中国,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侵吞了中国大片领土,勒索了大量的赔款,控制了中国政府,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军事和文化。

而清政为首的封建专制政权,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压迫和剥削人民。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

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在世界上是少见的。

事实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将近八十年的英勇斗争,这些斗争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

但是所有这些斗争,包括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太平天国革命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先后失败了。

事实说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寻找民族的出路,中国先进的民主主义者,曾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求真理。

但是,中国真正的出路在哪里?

直到十月革命以前也没有得到解决。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俄国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曾经发表过两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时代与中国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主张援助中华民族的独立运动。

这一切使中国人民受到了极大鼓舞,激发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斗争的热情。

尤其重要的是,十月革命引起了中国先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思想大变化,给正在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和拥护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青年极大的震动和影响,使他们看到了中国的新出路,使他们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于是从学习欧美转向学习俄国,接受并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得马列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与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的同时,中国也出现了新兴的阶级--中国工人阶级,为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生根开花培植了肥沃的土壤。

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而产生的。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

随后,清政府创办军事工业,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使中国工人阶级的人数迅速增加,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已发展到200万左右。

中国的工人阶级高度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和大企业中,容易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因此在革命斗争中最坚决最彻底。

另外,中国工人阶级大多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容易同农民结成联盟。

正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具有这些特殊的优点,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进步、最革命和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

因此,从它诞生以来,就不断地进行着反抗压迫者的斗争,而且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也随着斗争的发展而迅速提高。

例如,1858年,为反对英法侵略军占领广州,香港两万多工人举行了罢工。

辛亥革命期间,中国工人阶级曾多次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工人罢工的次数逐年增多。

据统计,从1912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全国共发生130多次罢工,不仅如此,这时工人的斗争开始由经济斗争转向有组织的政治斗争。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日益发展,就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阶级基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1919年5月4日,北京各大中学学生为抗议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要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举行了示威游行,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从6月3日开始,运动的主力开始由学生转向工人,中心由北京转向上海。

6月5日,上海工人首先起来支援学生,六七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使上海的工业生产陷于瘫痪、商业停顿、交通断绝,给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上海工人的罢工,推动了全国各地工人的斗争,唐山、九江、长沙、武汉、天律、济南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工人斗争很快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

在广大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强大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终于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被迫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使五四运动所提出的直接政治斗争目标基本上实现。

觉悟了的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出了强大无比的威力,成为争取这次斗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使得五四运动成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特别是使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大,他们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促进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就开始在北京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

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来华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

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1920年8月,陈独秀等人首先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肩负着发起、组织全国性党的重任。

从1920年秋至1921年上半年,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毛泽东等在湖南、董必武等在湖北、潭平山等在广东、王尽美等在山东、周恩来等在法国、周佛海等在日本,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多方面的活动,特别是加强了在工人中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和组织工作,使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建议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等12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和工作决议。

党纲明确规定:

“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

”选举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深远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坚强的战斗司令部,同时也使中国革命有了英明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提出的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纲领,为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和每个中共党员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奋斗目标。

从此,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先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明确指出当前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基本任务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人民面前,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派和领导者,能够认清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都没有提出过真正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我们党在成立不到一年就提出了这样的纲领,它充分表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领导者,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能走向胜利。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锻炼成长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立即投身于工人运动中去,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经过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直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彻底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提高了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信。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从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中看到:

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广泛的同盟军和革命武装力量,就无法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势力。

工人阶级只有同广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革命统一战线,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才能使革命取得胜利。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而这时的孙中山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也有联俄、联共的愿望。

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中共“三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被改组成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使党能够在更大的群众斗争中进行锻炼。

以1925年五川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

这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它发展到600多个城镇,形成了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军阀的群众性巨大浪潮。

党领导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时间最长的省港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北伐战争揭开序幕。

它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当时统治着中国并作为帝国主义代理人的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的兵力比北伐军大7倍以上,但它极端不得民心,又处在分裂状态。

北伐军的战略思想是集中力量先击破其中最弱的控制两湖等地区的吴佩孚部,再转而进攻盘踞东南五省的孙传芳部,最后再消灭北方的张作霖部,最后统一全中国。

在北伐进军过程中,所经各省的工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动和领导下迅速高涨,对北伐战争起了巨大的支持作用。

10月上旬,北伐军攻取武汉,l1月北伐军占领了江西大部,12月占领福建全省。

1927年初开始向长江下游进军。

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3月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解放了上海,北伐军进入上海。

北伐军从广东出师,只经过8个月时间,就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占领了两湖和东南五省,基本上摧毁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影响、推动下,有着明确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各革命阶级,特别是广大工农群众的有力支援。

再加上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战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这场战争迅速取得了胜利。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革命的干涉,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也加紧了对革命的进攻。

早在北伐之前,蒋介石就通过“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垄断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

由于当时北伐尚未进行,革命形势仍在高涨,蒋介石还需要共产党的帮助,所以才没有公开叛变革命。

他在北伐进军中,沿途扩充自己的实力,到达上海以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量搜捕并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并自行建立南京政府。

7月15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宣布分共,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全面破裂,大革命至此失败了。

这次大革命,在中国掀起了以工农为主体的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予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只有两年多,到大革命失败也只有6年。

这样年轻的党,在成立后的短时间内就能推动这样大的革命高潮,创造如此壮观的历史场面,是极不寻常的,也是中国过去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得到了锻炼,并日益坚强。

大革命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客观上,主要由于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等反动力量过于强大;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叛变;而中共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太弱小,还不能战胜强大敌人的联合进攻。

主观上,则是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革命经验。

列宁逝世后的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有右倾错误。

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因此第一次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在土地革命的风暴中走向成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反革命集团的血腥镇压和残酷屠杀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他们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揩干净身上的血迹,又投入了战斗。

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创建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土地革命。

不仅使革命力量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也使得党在土地革命的风暴里逐步走向成熟,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新军阀统治,仍然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它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压迫和剥削工农阶级。

因此,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面对反动派的屠刀,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决定以武装斗争来挽救中国革命。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等人领导下举行了南昌起义,一度占领南昌城,在孤军南下途中,于10月初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而失败。

但是,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时期。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提出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起义的计划。

会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赴湖南,于9月组织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的情况下,毛泽东及时召开前委会议,分析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应该再攻打敌人力量雄厚的中心城市,而应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去。

随后他率领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于10月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最新型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先后举行了10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不可战胜的。

党在黑暗的中国高高举起了继续革命的光辉旗帜。

第二,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革命进人低潮的情况下,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敢不敢继续坚持革命?

另一个是怎样坚持革命,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前进?

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各地的武装起义等斗争,都鲜明地回答了敢于革命的问题。

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是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典范。

一方面保存了革命力量,另一方面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但是党内一些同志怀疑根据地的前途,看不到它的重大意义。

为此,在1928年10月、l1月,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以及稍后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从理论上阐述了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问题。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革命力量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30年,全国红军发展到13个军,约10万人,开辟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燃烧。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主要是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反对照搬外国的经验和模式,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实践,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新鲜经验,才能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出革命的首创精神,显示出极大的理论勇气,解决了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起来。

第三,中国共产党敢于同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使党的路线重新回到马列主义正确轨道上来。

从1927年11月至1934年间,党内先后出现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革命力量遭到极大损失。

特别是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错误,他们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提出了一系列错误主张,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大搞冒险主义,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对待不同意见的同志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削弱了党的组织,极其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革命,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的全国出现的有利于革命的大好形势,并使党在白区的力量几乎损失100%。

在根据地的最大恶果是致使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和红军被迫转移时继续遭受了惨重损失,根据地丧失了90%。

胜利和失败的鲜明对比,深深地教育了全党同志和红军广大指战员,充分证明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路线的正确性。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总结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原因,肯定了毛泽东等人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从而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能力,找到并确切地把握往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这次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召开的,不仅没有迷信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而且对其军事战略战术的错误开展了尖锐的批评。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是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变。

正是这-转变,使党和红军能够打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并且克服了张图焘右倾分裂主义的错误,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