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8012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

《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

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

青海省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共4题;共8分)

1.(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芥舟(jiè)  学鸠(jiū)    晦朔(huì)    

B.问棘(jí)   坳堂(āo)     翱翔(áo)    

C.加沮(zǔ)   北冥(mínɡ)   迁徙(xǐ)    

D.齐谐(xié)  莽苍(mǎnɡ)   奚适(xí)    

2.(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全市中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报答,懂得感恩,不说睚眦必报,至少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要铭记于心。

B.现在长江地区的养殖散户不想负担处理死猪的成本,便以邻为壑,把流到别的地界的河当作死猪的掩埋场。

C.宁夏连续几个月降水稀少,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宁夏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3.(2分)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新城分局刑警队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宣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B.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

C.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馆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D.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4.(2分)(2016高二上·青海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_______,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

①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二、名句默写(共1题;共5分)

5.(5分)(2017高三上·贵阳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出箫声的情绪内涵。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之感。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自己不受世俗、公务缠身而倍感轻松的句子是“________”。

三、诗词鉴赏(共1题;共10分)

6.(10分)(2016高二上·清远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术语。

(1)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2)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四、文言文文本阅读(共1题;共11分)

7.(11分)(2017高一下·黑龙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

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

士信年始十四,短而悍,固请自效。

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

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

须陀许之。

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抗。

须陀乘之,大破贼。

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

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

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

炀帝遣使画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

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

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

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

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

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诟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佯悟曰:

“非也,此千金堡耳。

”因散去。

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

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从秦王击刘黑闼洺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贼急攻,溃而出。

王语诸将:

“孰能守此?

”士信曰:

“愿以守。

”乃命之。

士信已入,贼悉众攻之甚急,方雨雪,救军不得进。

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十一》)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B.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C.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D.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B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

一是用于皇帝的庙号,这里指的是唐高祖李渊。

另一层意思是指曾祖父的父亲,而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即曾孙的儿子。

B.秦王:

是指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也就是后来“贞观之治”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而炀帝是指唐朝皇帝杨广。

C.劓:

此处为“割掉”的意思,原指中国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

古代“割裂肌肤,残害肢体”的刑罚手段有墨、劓、刖、宫、醢、焚、刳、剔等。

D.道:

唐贞观元年全国分为十个道,相当于汉代的州,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制。

宋朝时的“路”和今天的省大致相似,如广西路、湖北路、陕西路等。

(3)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士信年轻气盛。

他年仅十四岁就主动请缨,要反击正在攻打齐郡的长白山贼寇,为了向张须陀证实自己的实力,身披双层的铠甲骑上战马。

B.罗士信作战不退缩。

只要是与张须陀一同作战,罗士信便经常做张须陀的副将,冲锋陷阵。

皇帝还派画师将他们作战的场面描画出来并上报给内史省。

C.罗士信为人心胸狭窄。

他在被王世充收降后曾被其重用,但是王世充后来收降了邴元真后便疏远了罗士信,因此罗士信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杀死王世充。

D.罗士信赏罚分明。

他能够将战利品和朝廷的封赏赏赐给手下有功劳的人,也不吝惜于自己的战衣和战马,但是处罚起来也绝不会宽容最亲近的部下。

(4)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

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②士信已入,贼悉众攻之甚急,方雨雪,救军不得进。

五、现代文文本阅读(共2题;共33分)

8.(18分)(2016高二上·冀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维也纳。

在他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老施特劳斯已经是维也纳著名的圆舞曲大师,他的作品和乐队风靡全国。

小施特劳斯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音乐天赋。

6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的钢琴上弹奏出他自己构思的圆舞曲。

他表示长大后也要成为音乐家。

可是想不到,音乐家的父亲却反对孩子学习音乐。

一天父亲发现小约翰把时间“浪费”在了音乐上,一气之下找来一条皮鞭,凶蛮地抽打孩子。

与父亲不同的是,妈妈安娜却为孩子在音乐上的早熟而感到骄傲,她悄悄地记下了孩子的处女作,从菲薄的生活费中省出钱来请教师,指望小约翰有朝一日能超过他的父亲。

小约翰向霍夫曼教授学习对位法,向指挥家德雷施勒学习和声,他的天赋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同样,他在小提琴家安东•科尔曼那里,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他的学习进步很快。

由于他父亲的巨大影响和势力,几乎没有任何剧院提供给小约翰演出的合约。

小施特劳斯第一次的演出是在城郊的一家咖啡馆的花园里举行的。

老施特劳斯宣布,在同一天晚上他也将举行一场音乐会。

但到后来,他得知自己的音乐会票在黑市上还不如他儿子的票吃香,则又取消了举行音乐会的计划。

老施特劳斯狂怒不已,终于病倒了。

老施特劳斯忠心的经纪人赫希深为圆舞曲之父的健康担忧,居然想出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计划。

他组织了一些人准备去小施特劳斯的音乐会捣乱。

和他父亲在巴黎的首场音乐会一样,小施特劳斯这天的第一个节目也是法国作曲家奥柏的一首歌剧序曲,这似乎是遵循一种家庭的传统。

一开始,听众的掌声稀稀落落,他并没有感到沮丧,接下来演奏的是他创作的一支圆舞曲《母亲的心》,这是小施特劳斯献给他妈妈的一曲颂歌。

美妙的乐曲使得听众欣喜若狂,他们爬上椅子,挥舞帽子,高声地喝彩欢呼。

而另一支圆舞曲《理性的诗篇》,在如痴似醉的听众们一再要求之下,竟然反复演奏了十几次之多。

使帮手们困惑不解的是,连赫希也兴高采烈地鼓掌欢呼起来了。

诚然,赫希是老施特劳斯的朋友,而且还与之有着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但是他更忠实于音乐艺术,对于任何真正的艺术家,他不能不表示衷心的欢迎。

最后,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小施特劳斯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地示意,请大家安静下来,乐队重又奏起柔和的乐章。

当轻柔的乐声在夜空中回荡时,听众们面面相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这不是老施特劳斯最负盛名的那首圆舞曲《莱茵河畔的迷人歌声》吗?

在这首乐曲的抒情部分,小施特劳斯又加入了这么一种柔情蜜意……随着乐曲的展开,听众逐渐明白了这段插曲的深意。

小施特劳斯演奏他父亲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作为子女对父辈的敬意,也是作为一种祈求,请求他父亲的宽恕。

这使听众们不由得热泪盈眶,甚至男人也不例外。

1848年3月,维也纳爆发了革命。

小施特劳斯积极响应,站到了起义者一边。

他穿起革命近卫军队长的制服,上街指挥演奏《马赛曲》。

他还创作了许多赋有革命的标题音乐,如《自由进行曲》《革命进行曲》《街垒之歌》等作品,鼓舞人心。

战争末期,为鼓舞士气,振作人民精神,他谱写了一首赞美祖国山河的大合唱歌曲《蓝色的多瑙河》。

作品在初次与听众见面时,却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

之后不久,小施特劳斯应邀赴巴黎参加国际博览会,他把《蓝色的多瑙河》改编为管弦乐曲,并在巴黎首演,这成了这届博览会一大轰动事件。

五年后,美国以十万美元的特高报酬邀请小约翰,那一次他在波士顿指挥了十四场音乐会,演出的规模是空前绝后的。

每场观众多达十万人,演奏者多达两万人,有一百多名副指挥用望远镜注视着他,协助他指挥。

连演奏的开始都是用大炮的轰鸣来宣告的。

演出轰动了全美国。

小施特劳斯曾说过:

“假如我真是天才,我首先将它归功于我心爱的城市维也纳,我全部的力量扎根于维也纳的土壤。

维也纳的空气中飘着美妙的音乐,我的耳朵听到了,我的心陶醉了,我的手就把它写了下来。

1899年6月3日早上伟大的音乐家死于肺病。

享年74岁。

他给世界留下来大量作品。

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蓝色多瑙河》等脍炙人口的圆舞曲,以及《蝙蝠》《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吉普赛男爵》等轻歌剧。

他在音乐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令人永远怀念。

(选自《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有删节)

(1)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施特劳斯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想长大后做个音乐家,但是父亲却不愿意让他学习音乐,只有母亲支持他,并希望他将来超过父亲。

B.小施特劳斯在首场音乐会上,因听众的一再要求,他把圆舞曲《理性的诗篇》竟然反复演奏了十几次之多,表现了听众对音乐的极度疯狂和缺失理性。

C.维也纳革命时期,小约翰以音乐支持革命,创作了许多赋有革命的标题音乐鼓舞人心,如《自由进行曲》《革命进行曲》《街垒之歌》《蓝色的多瑙河》等。

D.赫希作为老施特劳斯的经纪人,组织人去小约翰的音乐会上捣乱,但他却为小约翰的演出鼓掌欢呼起来了,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对老约翰并不忠实。

E.小施特劳斯在音乐领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吉普赛男爵》《蝙蝠》《母亲的心》等大量作品,至今令人怀念。

(2)

小施特劳斯在演奏《莱茵河畔的迷人歌声》时,为什么听众们会热泪盈眶,甚至男人也不例外?

(3)

小施特劳斯作为“圆舞曲之王”,备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请概括他受人喜爱和尊重的原因。

(4)

小施特劳斯为世界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成功源于多种因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9.(15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题。

幸福倒计时

搅拌机像一个巨大的蜗牛突突啦啦旋转着,民工三元认真而自然地扳动着离合器,把黏糊糊混凝土倒在了伙伴们的小车里。

三元已经彻底地喜欢上了这个巨大的蜗牛一样的搅拌机,尽管搅拌机的声音尖厉刺耳,尽管搅拌机还常常会把星星点点的灰浆喷溅到三元黑红色的脸膛儿和敞开衣扣的肚皮上,三元还是觉得,搅拌机就像自家喂熟的大黄牛一样听话,让它吃料它就吃料,让它旋转它就旋转,让它停下它就停下。

每天上班的时候,三元总是比伙伴们早到一会儿,看看搅拌机的线路是不是有问题,给轴承和齿轮加些油什么的;每天下班的时候,三元总是晚走一会儿,冲刷一下搅拌机的里里外外,或者是紧一紧螺丝。

三元越发觉得,搅拌机就是自家喂养的那头牛,你只要好好侍候它,它就听你的使唤,卖力的干活。

搅拌机的左侧,有一根柳木柱子。

说它是柱子,其实是不对的,春天工地开工的时候,大家安装搅拌机,随意插了一根柳木,现在已经是夏天了,柳木的梢头居然抽出了几根枝条,生出了翠绿的嫩芽来,应该算是一棵柳树了吧。

柳木上挂着一块黑板,黑板上写着一行醒目的字:

工程离竣工还有120天。

 

在黑板的最下面,还有一行用粉笔写的小字:

离三元结婚还有30天。

这行小字,除了三元之外,工地上其他人可能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在意也看不清楚。

这是三元的秘密,也是三元无法掩饰的幸福,看着这行字,三元常常会无端地发出嘿嘿的笑声,他觉得那个不断变化的数字,像一根根火柴,一次又一次地擦亮了自己的眼睛,映红了自己的脸膛,这样的时候,三元的心里也会像涨潮的海水一样,涌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幸福。

三元的对象叫柳琴,是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媒人介绍的。

有时候,三元使劲地想柳琴的模样,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其实,这也不是三元的错,三元和柳琴,总共才见了三次面,头一回,是三元和柳琴相亲,第一眼,三元就相中了柳琴,他觉得柳琴好看,越是好看,三元越不敢多看,三元越是不敢多看,好看在哪里,三元也说不上来。

第二回,三元去柳琴家送彩礼,带去了一台大彩电,和一堆花花绿绿的衣服,记得当时柳琴说,这么多衣服,啥时候才穿得完啊,三元直搓手,不知道说啥好。

第三回,三元来城里打工,柳琴送他去车站,那天是正月十六,天冷得厉害,柳琴的手冻得通红,有几回,三元都想拉住柳琴的手,这样一是给她暖暖手,二就是两人牵牵手。

三元只是这样想,却没有拉住柳琴的手,现在三元想起来多后悔呀,他真的想不出拉住柳琴的手是什么样的滋味,他想等结婚以后,天天都要拉住柳琴的手……

工地的对面有一个超市,休息的时候,三元常到里面看,三元看中了超市里的一条毛巾被,粉红色,带点暗花,上面有鸳鸯戏水的图案。

三元不止一次地看那条毛巾被,他想柳琴一定会喜欢的,想着想着,三元的脸就红了。

三元还想,城里的东西就是好,城里的东西也很贵,一条毛巾被二百多块钱,顶两只山羊呢,顶好几袋玉米呢。

但是,三元还是拿定了主意,等到回家结婚那一天,一定要带回这条毛巾被。

工地上,每天都要用一袋又一袋的水泥,这些水泥,是三元一袋又一袋从仓库搬到搅拌机前的,用过了水泥,三元就把一条又一条的水泥袋收藏起来,隔上三五天,就有收废品的小贩上门收一次,三元计算着,到了临走的时候,卖水泥袋的钱差不多也能买一条毛巾被了。

黑板下方的数字在三元的期盼中一天比一天变小了,三元结婚的日子也来临了。

那天,三元怀揣着水泥袋换来的二百块钱,一阵风催着一阵雨地朝对面的超市赶去,就要推开超市的玻璃门时,三元禁不住回头望了一眼,三元看见,搅拌机还在像蜗牛一样旋转着,伙伴们还像过年一样装着石子推着沙子;三元听见,搅拌机还呼呼啦啦地响着,伙伴们还嘿嘿呀呀地喊着号子……

从超市走出来的时候,三元左手拎着一只烧鸡两只板鸭三条炸鱼,右手拎着四瓶高梁酒。

其实三元是在看到超市门前那个巨大的酒瓶才改变主意的,三元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一样涨红了脸,他在想,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请兄弟们喝杯酒呢?

那天晚上,高梁酒的香味在整个工地上荡漾着,伙伴们呼天喊地的猜拳声也响彻了整个工地,大家都说喜酒不醉人,实际上大家都喝醉了。

喝醉了伙伴们说就稠了,有人问三元你媳妇好看不好看,三元说好看,有人说三元你媳妇好看带过来让大伙也看看呀,三元说这回俺请了半个月的假,结婚后,就把媳妇带到工地上来,让大家好好地看两天……

第二天,三元在伙伴们的簇拥下乘上了火车。

三元还不知道,自己的行李包里,多了一条粉红色暗花的毛巾被;三元更不知道,工地上黑板下面的那行小字,此刻已经变成了醒目的大字:

离三元回工地还有15天。

(选自《百花园》)

(1)

小说中的“三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说在刻画三元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请举一例简要说明。

(2)

小说多次写到“搅拌机”这一劳动工具,试分析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

小说的题目是“幸福倒计时”,请结合全文说明“幸福”的含义。

六、语文文字运用(共1题;共3分)

10.(3分)(2017高三下·林州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远比今人喜爱扇子,他们亲切地称扇子为“凉友”。

对扇子“救人于酷暑”感恩仅是原因之一,①________,才是更重要的理由。

《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芭蕉扇让人联想到神仙的法力;拜《三国演义》所赐,②________;因仕女贵妇的把玩,团扇则散发着贵气和脂粉香;而这一把折扇、衣袂飘飘,构成了今人对古人“风流才子”的想象。

芭蕉扇、团扇、折扇……虽材质与工艺有别,趣味和风格各异,③________,此“凉友”真“良友”也,待人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所挥之处,身清爽,心安宁。

七、写作题(共1题;共5分)

11.(5分)(2019高一下·尚志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8岁时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作为领唱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并斩获两枚金牌;大四时携笔从戎,经过严格训练成为海军陆战队一员,作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最近,一位名叫宋玺的退伍兵火了。

在不少人还处于迷茫的年纪时,年仅24岁的她,一次又一次树立新目标并不断进发,用奋斗书写了与众不同的青春。

这令许多网友赞叹:

“活出了中国年轻人应该有的模样”“这才是真正的90后”。

请围绕宋玺的经历,联系现实,选择恰当的写作方向,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名句默写(共1题;共5分)

5-1、

5-2、

5-3、

三、诗词鉴赏(共1题;共10分)

6-1、

6-2、

四、文言文文本阅读(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五、现代文文本阅读(共2题;共33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六、语文文字运用(共1题;共3分)

10-1、

七、写作题(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