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441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docx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docx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

导语:

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

以下为大家介绍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1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座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

主要有五组建筑群,分别是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

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

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

而在乾隆年间,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

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

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

在1918年元旦那天,天坛正式对外开放。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天坛为北京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日的天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坛内的祈年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

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

圜丘外围有两道坛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

两道坛墙的四个正位设棂星门。

从东面依次是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

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天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这是因为古代以左为尊;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这四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

“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

这四个字本用来赞美天的本质,也称为天之“四德”。

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

来到圜丘坛上,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

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块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

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

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

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

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

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和燎炉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

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

在这个典礼上,皇帝站在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上恭读祝文。

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人间偶语,天闻若雷,说的就是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皇天上帝就能清楚的听到,所以皇帝会站在天心石上恭读祝文。

天心石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

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

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

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殿宇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东南西三个方向各一出陛,在南向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

殿顶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

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

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

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

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故称之为九龙柏。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

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

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

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

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

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

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

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

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

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

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

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

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

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

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

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

大家看,这里明明就有八块石头,但是为什么会命名为七星石呢?

现在我告诉大家。

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

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

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

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现在的我们已经走过了中轴线,接下来我们往西走,去看神乐署建筑群和斋宫建筑群。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斋宫。

斋宫占地四公顷,建成于永乐十八年,现在我们看到的斋宫是清乾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

皇帝祭天之前,要到天坛斋宫斋戒三天,三天以内不能做任何事。

应为斋宫是皇帝的住所,所以建筑等级较高,建筑物精美,素有“小故宫”之称。

再向前走就是神乐署了。

神乐署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原名“神乐观”,清乾隆八年改为“神乐所”,乾隆二十年又改为“神乐署”。

神乐署是专门演习神乐舞的场所,最重要的曲子是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

我们已经看完了五大建筑群中的四组,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最后一组——牺牲所。

牺牲所是用来饲养祭祀牺牲的场所。

牺牲所坐北朝南,有北方十一间,中间三间供奉牺牲之神。

中国封建统治延续了两千多年,天坛的规划、设计思想,体现了它的合理性。

祭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凝结了古代匠师智慧和血汗的神坛将作为世界遗产永久保护传世。

它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永远发挥着史料、借鉴和教育三大作用。

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这么多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的去公园里看看,请大家注意安全,半个小时后我们在东门集合。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2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

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

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

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

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

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

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

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

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

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

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

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

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

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

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

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

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

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

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

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

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

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

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

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

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

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

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

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

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

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

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

()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

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