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理论考试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074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理论考试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理论考试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理论考试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理论考试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理论考试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理论考试提纲.docx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理论考试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理论考试提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理论考试提纲.docx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理论考试提纲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国际贸易的结构

◆国际贸易的结果(利益分配)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

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三、重商主义的局限性

⏹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

⏹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亚当斯密:

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

绝对利益理论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

贸易产生的基础

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以至商品价格的不同。

这就是贸易产生的基础。

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假定:

p16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生产要素、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资源转移机会成本不变、要素不能国际流动、商品自由流动、没有运输成本、物物交换、两国相互出口值相等。

结论:

A国产品2劳动生产率高,价格低,有出口优势,A生产产品2;

B国产品1劳动生产率高,价格低,有出口优势,B生产产品1;

绝对技术差异论四个特点:

P21

Ø将劳动分工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国际分工也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

Ø机会成本不变(亚当斯密)

Ø简单直观

Ø不能解释一国两产品劳动生产率均高另一国两产品劳动生产率均低的国家间的国际贸易

进步性: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局限性:

⏹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

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通过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从中取得利益。

大卫·李嘉图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

绝对技术差异论

基本思想:

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国必需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绝对不利地位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

相对技术差异论

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形成专业性分工和相互贸易。

即遵循“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

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理论

假定: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要素、劳动生产率不变、充分就业、完全竞争、要素不能国际流动、物物交换、没有技术进步、没有运输成本

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

p23

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交换比率

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论

进步性

⏹论证了各国无论生产力水平高低,都可按“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

局限性

◆缺乏动态分析

◆通过分工获得的比较利益不一定体现一国的长远利益。

◆未能揭示支配国际交换的规律。

第三章:

一般均衡(GeneralEquilibrium):

◆是指市场机制运行的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无数微观决策者追求最优化的行为可以协调并存,形成社会最优化,各个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能够同时实现。

◆一般均衡论就是对一般均衡状态能否实现的一种论证和解释。

其理论创始者是瓦尔拉斯。

机会成本OC

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就是这一产品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递增: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加,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本递增,此时PPF为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MRS(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放弃Y的数量。

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表示。

边际转换率MRT

X对Y的边际转换率就是多生产一单位X而少生产Y的数量。

用该点的斜率表示。

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均衡:

(预算线的斜率为价格比率)

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一般均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E。

在E点,两条曲线拥有共同的切线,该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X的相对价格p。

也就是说,这两条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消费

国际贸易的起因:

⏹生产技术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消费偏好不同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

贸易条件(TheTermsofTrade)

(1)贸易条件的定义

贸易条件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又叫国际交换价格、相对价格、物物交换比例。

(2)贸易条件的用途

Ø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理论模式中,贸易条件解释国际贸易条件发生的原因。

Ø贸易条件衡量一国(或地区)贸易利益的变化,它说明贸易利益的相对变动趋势。

Ø贸易条件是一国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系纯物物交换条件,不牵涉货币和物价因素。

Ø以价格来表示贸易条件,就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

其中,出口/进口价格指数是由出口/进口价格平均数除以基期的出口/进口价格平均数从而得到的。

Ø

1)两种商品时的计算公式:

T=Px/Pm

T:

贸易条件;Px: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2)多种商品时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指数为加权平均指数)

⏹xi和mi:

基年第i种商品的出口额或进口额与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的比重;

⏹Pxi和Pmi:

第i种出口或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

单纯考虑贸易条件,不能全面反映贸易利益

1)贸易条件仅说明单位出口产品能换回多少进口商品,不能反映总量的变化;

2)贸易条件的变动方向和贸易利益的变动方向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如某国采用新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虽T变小,但由于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仍可获利。

提供曲线(Offercurve)和米德技巧

⏹由英国经济学家Marshall设计并引入国际贸易。

⏹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它表明一国进出口的贸易随着商品的相对价格(交换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米德(J·E·Meade)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供给,并且和无差异曲线相结合,推导出提供曲线,得出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米德技巧(Meade’sTechnique)

提供曲线的特点:

⏹将供给、需求、机会成本递增、边际效用递减、价格差异、贸易优势、贸易条件、福利水平、偏好差异等因素结合起来,集中表现促进和制约国际贸易的因素;

⏹提供曲线在x象限I的空间中,表现了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对一种商品的出口意愿和对另一种商品的进口意愿。

因此具有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特点。

提供曲线凸向的轴表示出口商品,凹向的轴表示进口商品;

⏹提供曲线上任意一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表达了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贸易条件)。

点的坐标是在这一贸易条件下愿意出口和进口商品的数量;

⏹提供曲线有向后弯曲的特点:

X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厂商增加对X商品的投入,由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X商品的边际成本上升,由于贸易,I国消费较少的X商品,而消费较多的Y商品,Y商品的边际效用下降,I国只愿意用较少的X商品交换更多的Y商品。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由于X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使得X商品的生产增加,消费减少,人们增加消费Y商品,以替代对X商品的消费。

⏹收入效应:

贸易的利益和专业化生产,人们收入提高,增加对X,Y商品的消费,此时X消费数量较少,边际效用上升,Y的消费数量较多,边际效用下降。

在替代效用大于收入效用时,I国愿意提供更多的X商品,当收入效用大于替代效用时,I国愿意提供较少的X商品。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定前提:

假设1:

只有两个国家(1国和2国),两种生产要素(K和L);两种商品(X和Y);

假设2:

两国在同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面临着相同的生产函数,但不同产品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

假设3:

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即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收益不变;

假设4:

在两个国家里,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各国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的总量不变;

假设5:

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reversals)的情况,即在任何相对要素价格之下,一种产品相对于另一种产品始终是资本密集(或劳动密集)的;

假设6:

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假设7:

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假设8:

两国在两种产品上的专业化都是不完全的,即贸易后两国仍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

假设9:

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同。

即两国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假设10:

没有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也没有任何限制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假设11: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要素密集度:

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要素丰裕度:

也称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s),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

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保罗·萨谬尔森)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将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也即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工资相等,也会使各国利率相等。

由于这一命题是H-O定理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定理。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要素密集度逆转

贸易壁垒

技能和人力资源不同

其他自然资源不同

第五章: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是指企业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愿意接受的价格与实际得到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贸易使一国消费者福利改善,但对生产者则有不同的影响

对出口产业生产者的影响:

贸易使出口产业生产者受益

对进口竞争产业生产者的影响:

贸易使进口竞争行业生产者受损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价格等于其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边际产品价值)。

生产要素价格=产品价格(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MP)

一般来说,当一种要素不变时,另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会随着其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边际要素生产率递减”

边际产品价值(VMP)

W=P×MPL

R=P×MPK

短期影响

在短期,我们假设生产要素不会在各部门流动。

由于各行业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都没有改变,因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工资和利率的变动主要由产品价格的变动决定。

那么很显然,在短期内,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而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行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

中期影响

我们假设在中期,劳动力可以在行业间流动,而资本还来不及流动。

出口行业产品价格上升,生产会扩大;进口行业产品价格下降,生产会缩减。

因此出口行业劳动需求增加而进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减少。

劳动力会从进口行业向出口行业转移。

那么,进口行业人均资本上升,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下降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上升;而出口行业人均资本下降,资本边际生产率上升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下降。

那么,对于出口行业而言,产品价格上升,而劳动边际生产率下降,工资升降不确定,但实际工资下降,资本边际生产率提高,利率上升。

对于进口行业而言,产品价格下降,而劳动边际生产率上升,则工资升降不确定,但实际工资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下降,利率下降。

我们可以看出,价格上升行业(出口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继续受益,而价格下降行业(进口行业)的不流动要素进一步受损。

而流动要素收益不确定。

在长期条件下,我们假设生产要素是同质的,由于同质性,不同部门中的生产要素可以互相使用;在长期条件下,厂商所使用的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以自由调整。

长期条件下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完全自由流动。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要素禀赋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长期分析,是在长期条件下,从供给面来探讨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间的关系。

长期影响

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是基于商品要素密度的差异;而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则是因为要素的特定性或不流动性。

在长期,两种要素都可以流动,或者说,资本也可以从进口行业向出口行业转移。

但是,由于进口行业和出口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并不相同,因此必然造成一种要素相对剩余而另一种要素相对短缺。

具体的说,是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相对短缺而进口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相对剩余。

 

▲综合考虑进出口得出以下结论:

随着自由贸易的开展,出口产业的固定要素的报酬提高,实际收入改善;进口竞争产业的固定要素的报酬下降,实际收入恶化;流动要素的收入变化是不确定的,取决于国际交换价格、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斜率以及要素供给者的消费偏好。

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会减少。

无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都是如此。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问:

为什么相对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是“自由贸易者”,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喜欢贸易壁垒。

答:

国际贸易会使相对丰裕要素所有者收入提高,相对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降低.

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

第六章

现代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

两者的区别:

◆从解释对象上看,它们分别解释的是不同的贸易现象,前者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规模经济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增加,每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微观经济学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也称规模经济(scaleofeconomies)。

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机会成本递减的情形,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规模报酬不变:

在最佳的生产规模中,产品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成本不会再因为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这一阶段就被称这“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递减:

当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时,平均生产成本会因规模过大、管理和合作效率下降等原因而上升。

这种在最后阶段出现的现象被称为“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

(一)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

(二)共同生产要素供应的市场化(相互借用)

(三)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利用:

技术外溢

外部规模经济下国际分工的确定

1.取决于“先行优势”的获得——“先行优势”(firstmoveradvantage)即较早实现了规模经济,获得的优势。

2.实行“协议性分工”

3.政策扶持

动态外部规模经济(动态收益递增)

◆当某个厂商通过经验积累而提高其产品质量或生产技术时,其他厂商就有可能对该技术加以模仿并从中受益。

◆后起步的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也能学习某些特定的知识,加上某种外力的作用,会积累起整个行业逐步达到规模经济的条件,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果。

◆这个积累知识、积累行业实现规模经济条件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动态收益递增或动态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与动态外部规模经济的区别:

◆在具备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成本依赖于当前产量。

◆在动态外部规模经济情形下,生产成本取决于以该行业迄今为止的累积产量来衡量的经验。

学习曲线

描述成本减少与特定行业累积产出规模不断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

由于通过生产获得的经验对成本的影响,学习曲线向下倾斜,随着时间的流逝,累积产量不断增加,平均成本也因而下降。

这种成本随着累积产量而非当前产量下降的情形就是所谓的动态收益递增。

学习曲线的理论意义

第一,揭示了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除了资源禀赋差异外,规模经济也是重要的基础之一。

第二,证明了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同传统的比较优势的重要区别,前者是一种后天的获得性优势,后者是先天性的固有优势。

第三,揭示了专业化分工和低成本之间存在两种不同的关系。

重叠需求理论

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同产业贸易或称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定义为在同一时期内既进口又出口属于同一产业的产品。

产业内贸易指数:

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理论意义和政策价值

1.产业内贸易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自由竞争、机会成本不变或递增的经济基础,以规模经济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为基础,标志着现代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产业内贸易理论破解了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现实与“对对外贸易依赖递减规律”的悖论。

3.产业内贸易理论揭示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没有比较优势时可以通过创造竞争优(如规模经济)来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4.产业内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5.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国家干预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是指垄断和竞争两种对立的力量同时存在。

两种具体市场形态常常成为不完全竞争理论研究的对象: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产量竞争与古诺均衡:

在模型中,两个厂商中的任何一个厂商在做出产量决策时,都把竞争对手的产量视为既定的。

产量竞争与古诺均衡:

在Cournot模型里参加博弈的双方以产量作为决策的变量

价格竞争与波特兰均衡:

在Bertrand模型中参加该博弈的双方都以价格作为决策变量。

它是关于双寡头厂商价格竞争的一种模型,会导致每个厂商的定价采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的价格,即所谓的边际成本定价法(marginalcostpricing)。

倾销的定义:

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的行为。

倾销是一种价格歧视。

“正常价格”可用以下三种方式确定:

Ø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

Ø出口到第三国的价格;

Ø结构价格,即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行政费用及合理利润之和。

倾销的条件:

⒈产品的生产者在国内处于寡头垄断地位;

⒉国内外市场是分割的。

⒊国内外市场需求弹性不同。

所谓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条件:

(1)市场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从而排除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获利的情况。

相互倾销的福利效果分析:

⒈相互倾销国际贸易使不完全竞争企业能够扩大产量,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

⒉相互倾销国际贸易增加了贸易国参加国国内的竞争,能使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产品,从而提高了消费者的真实收入水平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非恶意的相互倾销能够提高出口国和进口国(世界)的福利水平。

第八章:

技术差距理论的主要内容

⏹先进国家利用对新产品的技术控制,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

⏹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

产品生命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递受到限制

1.周期理论的假设

2.生产函数是可变的

3.产品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所表现的要素密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4.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需求和消费结构有差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本观点

雁形模式理论

雁形产业发展形态说是指通过国外引进——国内生产——产品出口的循环使后起国实现产业结构工业化,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学说。

恩格尔定律说明:

国际贸易越来越有利于工业制成品出口国,而不利于初级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出口国。

示范效应: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示范效应”。

消费示范效应是收入水平较高国家的消费模式及其演变,对收入水平较低国家消费模式产生的引导作用。

对国际贸易影响

1.为发达国家即将换代的工业消费品提供源源不断的出口市场

2.对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平均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不利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当商品劳务输出时,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随之增加,从而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多、收入增加。

如此反复下去,收入增加将为出口增加的若干倍。

⏹当商品劳务输入时,向国外支付货币,使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国内生产缩减、收入减少。

⏹因此,只有当对外贸易为顺差时,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收入。

此时,国民收入增加将为投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

有了对外贸易以后,主要是考虑到进口因素以后,一国支出的增减变动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变动的乘数仍然大于1,但是小于封闭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增减的乘数。

外国收入的影响:

考虑外国收入影响时的乘数大于不考虑该因素时的乘数

运用国际贸易稳定宏观经济的局限性

⏹可能会将经济危机转嫁给邻国(如:

相互倾销,以邻为壑)

⏹度比较难把握(如:

顺差不是越大越好,若顺差过大,利率过低,投资过旺盛,会导致通货膨胀,破环内部平衡目标)

第九章:

经济增长:

一国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变化。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表示。

它是两个不同时期的GDP的对比。

经济增长的源泉:

要素投入的增长、科技进步

 

第十章:

一、贸易政策的定义

1.定义:

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是各国总的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2.核心要素:

▪政策理论

▪政策目标

▪政策措施

▪政策效果

贸易政策的目的

Ø1.保护本国的市场;

Ø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Ø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Ø4.积累资本或资金;

Ø5.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

贸易政策的内容

▪对外贸易总政策。

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进出口商品政策。

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经济结构、国内市场状况而分别制定的政策。

如纺织品贸易政策、轻工业品贸易政策等。

▪国别对外贸易政策。

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区政策。

如对美贸易政策、对日贸易政策、对台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