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687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教材说明

1、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寄寓在平凡的自然景物之中;《古诗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下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角度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课文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它主要有三个要义:

一是打开想象,将所读内容还原成画面,能身临其境的去阅读体验;二是由所读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三是由此及彼,由课文内容产生相似的联想。

本单元的课文都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教学的落脚点应放在作者是如何借助事物展开联想、以“景语”表现“情语”的。

3、习作

本单元的习作是“发挥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要求学生将自己“变形”为一种事物,运用“想开去”的策略,把奇妙的经历写的详细一些。

2、教学目标

1、会写22个生字、3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词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景色,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领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4、根据习作要求和提示,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5、交流由文章内容想开去的方法;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体会分号的用法;初步了解地名和人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三、课时安排

约11——15课时

1、草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一碧千里、渲染、勾勒”等词语。

2、想象草原美景,品味语言精妙,学习写景中抒情的表达方法。

3、感受内蒙古的民族风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谈话激趣

(1)背诵描写草原的古诗《敕勒川》,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

(2)课件播放草原图片。

(3)引入课题

1961年的夏天,老舍等20余名作家、艺术家。

应邀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的陈巴尔虎旗参观访问,老舍先生记下了进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2、整体把握

(1)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去写草原的?

(2)词语认读,理解“一碧千里、渲染、勾勒”等词语

第一组:

描写草原风光的

一碧千里绿毯翠色欲流渲染勾勒奇丽迂回境界

第二组:

描写人物活动的

衣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摔跤

第三组:

参观后的感受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梳理文章脉络

课文从草原美、人情美两个方面去写草原的。

3、还原想象,欣赏画面

1、还原想象

(1)默读第1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的景物。

想一:

如果你是个小小的摄影师,你会从哪些角度去选景?

把相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来,试着给画面取个题目。

(要点:

蓝天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2)交流选取的画面

草原----一碧千里图

羊群----悠闲散步图

小丘----柔美翠色图

骏马、大牛---静立图

2、体味表达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除了描写草原的优美风光,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要点:

作者初入草原,极目远眺,天地相连,浑然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所以不禁想高歌,想低吟,欲坐、欲立,由此景而产生的热爱草原之情跃然纸上。

写景不仅要描写目之所见、耳之所听,更要关注心灵的内在体验。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能使情与景融为一体,更能表达作者内心的独到的感受。

(2)再从课文中找到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朗读。

3、抒发感受

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呢?

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写出来。

四、作业

1、练习背诵第1自然段。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1、聚焦场面,体味风情

1、提要概括

草原风光美,草原人情美。

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要点:

远迎、会见、款待、话别)

2、体味感情

作者亲身经历了这次在草原的参观访问,他不由得赞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

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蒙汉情深”?

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要点:

(1)远迎人多、盛装、心情急切

(2)会见“热乎乎的握着”

(3)款待载歌载舞

(4)话别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什么?

假如你是主人,你会说什么?

3、联系生活

“蒙汉情深”,这是多么生动的画面!

生活中你也有过与别人惜别的经历吧,说清惜别时的情景,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2、拓展阅读

1、学生阅读老舍《内蒙风光》中的相关内容。

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

多么优美呀!

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的迷人。

它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有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

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

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却看不见牧童。

也许有,恐怕是藏在柳荫下钓鱼呢。

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

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

这种绿色使人在梦中也忘不了,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2、交流:

以“我读出了景色美”,“我读出了语言美”,“我读出了情感美”为话题欣赏上述段落。

三、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2、丁香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经验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感受丁香的形象美;理解、感悟作者寄寓在丁香中的人生态度,分享作者的人生体验。

3、品味、积累文中富有新鲜感的语言,增强语感,受到审美熏陶。

第一课时

1、解题导入,整体感知

1、解题导入,初识丁香

(1)出示花草树木及其象征意义图片:

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是否会浮想联翩?

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去文中看一看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怎样的象征意义。

(2)课文是怎么描写“丁香结”的?

(相机学习生字“蕾”“襟”,理解“丁香结”指的是丁香花的花蕾。

(3)看一看:

出示“丁香结”和“盘花扣”图片。

(通过对照,体会比喻之贴切。

2、默读全文,思考:

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丁香结”的,除了“丁香结”,还写了什么?

3、交流:

(1)梳理出文章脉络:

前半部分写丁香花,后半部分写丁香结,大致是按“赏花---悟花”的思路展开的。

街旁丁香图、校园丁香图、斗室丁香图、雨中丁香图---雨中丁香结:

不解、恍然、感叹

(2)你认为哪些字的音节、书写需要提醒同学呢?

(读音:

参差、单薄、拙;书写:

薄、幽)

二、想象画面,品味语言

1、评一评:

朗读第1自然段“街旁丁香图”:

体会课文语言之妙,通过朗读表现想象到的画面意境。

要点:

(1)“呈出两片雪白”,不仅写出了颜色,还表现出盛放的姿态。

(2)“探”写出了半树丁香动人的姿态,和“窥”连用,赋予丁香人的情感。

(3)“星星般的小花”,简洁的比喻既写出花小的特点,又写出了花密,和“缀满”呼应。

2、品一品:

自读其他四幅丁香图,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你认为生动有新鲜感的词句旁做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用词精准、贴切、丰富)

3、说一说:

纵观几幅画面,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要点:

颜色、姿态、形状、香味

第二课时

一、再读画面,体会情感

1、读一读:

再读几幅“丁香图”,用心感受,你从中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要点:

(1)丁香给作者带来欢愉,作者对附近的丁香产生了很深的情感;

(2)古诗词以及微雨中的丁香独特的美,让作者觉得丁香应该和微雨联系在一起的;(3)丁香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

2、悟一悟: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要点:

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开的烦恼、愁怨。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这是人生的常态,要坦然面对。

如果人生没有任何困难,反而缺少起伏,太平坦无味了。

3、比一比:

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你发现在古人的诗词中,“丁香结”都和什么联系在一起?

将古人的感叹与作者的感叹进行对比,你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印象?

要点:

古人惯常借丁香喻愁怨;作者反其道而行之,新颖的立意体现出作者开阔的胸襟,积极的人生态度。

4、认识作者宗璞。

2、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练一练:

自读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由内容想开去。

任务:

(1)边读边想象“眼前的紫藤萝”和“十几年前的紫藤萝”两幅画面,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感受。

(2)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

紫藤萝引发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要点:

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他非常悲痛。

眼前紫藤萝的繁盛、茂密和十几年前紫藤萝的稀疏、伶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作者从花儿自衰到盛的现象,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她认为生命是充满希望的。

人生中遭遇各种不幸,应以积极、奋勇向前的乐观态度面对。

(4)比较《紫藤萝瀑布》和《丁香结》,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要点:

作者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细腻,饱含情感,由景物自然引起抒情议论。

两篇文章都借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表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结:

在宗璞的散文中,那些傲然开放的丁香、紫藤萝等平凡之物,她擅长以这些看似平凡而卑微的生命阐释深刻的人生领悟。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阐述一定的哲理,这种写作方法叫借景物抒情明理法。

2、小练笔:

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没有联想到生活中一些事物?

它们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你学习借景抒情明理法写一个片段,注意要抒发内心情感,阐述一定的道理。

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3、由所读的作品想开去,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初读诗词。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祖国的山川湖海、自然风光常常让人诗兴大发,这一类的诗词佳作有多少,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一组诗。

2、初读作品,读正确都熟练。

(1)自读古诗词三首,要求:

都准字音,正确断句。

(2)指读,正音、识字,指导停顿、节奏。

要点:

①识字:

记住字形----德、鹊、蝉,读准字音---“见”同“现”。

②正确停顿,读准节奏;读正确、熟练。

③知道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了解词牌名。

2、了解文意,体会诗情

1、学习《宿建德江》

(1)听朗读,学生想象画面;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要点:

诗人所做---天色将晚,烟雾迷蒙,诗人无奈夜宿;诗人所思---诗人满腹愁绪,无心入眠;诗人所见---天低树、月近人。

(2)品读新“愁”:

诗中哪个字眼最能打动我们、感染我们?

①由“愁”字想开去。

结合已有积累和已有体验想开去。

感受孟浩然的羁旅之苦,“愁新”即“新愁”,此刻孟浩然的“新愁”是什么?

从“客”字看出是“思乡之愁”。

联系其他作者的类似作品,体会孟浩然的思乡之愁。

②走近“月”的意象

诗人孤身一人,只有谁陪伴他?

他的满腹愁绪又只能向谁诉说?

了解“月亮”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①尝试带着体会到的诗人的愁绪,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朗诵全诗。

②借助插图,练习背诵。

③借助板书,练习背诵:

诗人所做---所思---所见

(4)小结学法:

回顾学习过程,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