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841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docx

《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docx

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

2018衡水名师原创化学专题卷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化学用语

考点0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4题26题)考点02化学用语

(5-18题27-29题)考点03分散系(19-25)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说明:

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Cu-64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来源】安徽省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四校2017届高三10月联考化学试题易考点01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中,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

盐酸、漂白粉、氯水、水玻璃②化合物:

CaCl2、NaOH、HCl、HD

③电解质:

明矾、生石膏、冰醋酸、氨水④酸性氧化物:

SiO2、Mn2O7、N2O5、Cl2O7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③

2.【来源】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中难考点0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冰、液态氯化氢都是电解质

B.Na2O2晶体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C.Na2O、Fe2O3、Al2O3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

D.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3.【来源】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化学试卷中难考点01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发生化学反应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⑤石墨和C60是同素异形体

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A.③⑤⑥B.①②C.③⑤D.①③④

4.【来源】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化学试卷中难考点0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混合物、分散系、胶体有从属关系

B.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C.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D.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5.【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易考点02

正确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H、D、T互为同素异形体B.H2O2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和极性共价键

C.NH4Cl的电子式为:

D.CO2分子的比例模型图:

6.【来源】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易考点0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医用“钡餐”的化学式:

BaCO3B.C1-的结构示意图:

C.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Na++H++CO32-

D.N2的电子式:

7.【来源】安徽省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四校2017届高三10月联考化学试题易考点0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醇的分子式:

C2H5OH

B.C60和C80互称为同位素

C.氯化铵的电子式:

D.CS2分子比例(填充)模型:

8.【来源】安徽省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四校2017届高三10月联考化学试题中难考点0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4.0g14CO2与14N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22NA

B.标准状况下,2.24L甲醛所含δ键数目为0.3NA

C.常温常压下,4.5gH2O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5NA

D.50mL18mol/L硫酸与足量Cu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9NA

9.【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中难考点0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中共价键数目为4NA

B.1molNa2O2与足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足量MnO2与含4molHCl的浓盐酸反应生成的Cl2分子数为NA

D.1.0L0.1mol/L的NaAlO2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NA

10.【来源】江西省2016年高考理综化学预测题中难考点02在一定条件下活性铁粉与氨气反应合成半导体材料:

8Fe(s)+2NH3(g)

2Fe4N(s)+3H2(g)

下列有关NH3、H2的推断正确的是()

A.上述参加反应的NH3和生成H2的体积之比为3∶2

B.同温同压下,NH3、H2的密度之比为2∶17

C.相同质量的NH3、H2分子数之比为17∶2

D.同温同体积下,相同质量NH3、H2的压强之比为2∶17

11.【来源】山东省潍坊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中难考点0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NaCl中含有NA个NaCl分子

B.常温常压下,22.4LCl2与足量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一定条件下,2.3gNa与足量O2完全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D.28g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3NA

12.【来源】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正式版)易考点0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3115P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

13.【来源】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正式版)易考点02

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14.【来源】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全国3卷正式版)易考点0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15.【来源】河南省十二所省级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中难考点0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L0.1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B.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生成4.48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C.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5mol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的分子数为NA

D.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电路中每通过NA个电子,阳极溶解铜32g

16.【来源】广西南宁二中、柳州高中、玉林高中2017届高三8月联考化学试题中难考点0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mol明矾晶体完全溶于水制成胶体,其中所含胶体粒子数目为NA

B.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C.0.1mol·Lˉ1CaCl2溶液中含有Clˉ离子的数目为0.2NA

D.136g熔融的KHSO4中含有2NA个阳离子

17.【来源】山西省三区八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暑期检测化学试卷中难考点02设NA为阿伏伽德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H2O含有10NA个质子

B.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18.【来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6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2月份)中难考点0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可以用来淡化海水

B.患有胃溃疡的病人的胃酸过多,可以用小苏打医治

C.生活中常用的铝制品与不锈钢制品不易腐蚀,其原理不同

D.食品包装袋中常有硅胶、生石灰、还原铁粉等,其作用完全相同

19.【来源】河南省洛阳一中2016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易考点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B.焰色反应是物质燃烧时火焰呈现的颜色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剂

D.“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但加入明矾不能使海水淡化

20.【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易考点03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的聚沉是化学变化

B.含有0.01molFeCl3的溶液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1个

C.胶体的介稳性与胶体带有电荷有关

D.NaCl晶体既可制成溶液又可制成胶体

21.【来源】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中难考点03科学家发现了利用泪液来检测糖尿病的方法,其原理是用氯金酸钠(NaAuCl4)溶液与溶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生成纳米金单质颖粒(直径为20﹣60nm),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氯金酸钠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3

B.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C.检测时,NaAuCl4发生氧化反应

D.纳米金单质颗粒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2.【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2月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中难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考点03

选项

古文或谚语

化学解释

A

日照香炉生紫烟

碘的升华

B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置换反应

C

煮豆燃豆萁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雷雨肥庄稼

自然固氮

23.【来源】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中难考点03下列关于FeCl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都带电荷

B.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产物都是三氧化二铁

C.FeCl2、FeCl3溶液能稳定存在,而Fe(OH)3胶体不能稳定存在

D.一定条件下可完成转化:

FeCl2溶液→FeCl3溶液→Fe(OH)3胶体

24.【来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中难考点03下列相关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

Fe(OH)3悬浊液

B.饱和氯水中含有大量Cl-、NO3-、Na+、SO32-等离子

C.已知Ksp(AgCl)>Ksp(AgI),由此可以判断AgCl(s)+I-(aq)===AgI(s)+Cl-(aq)能够发生

D.分子数为NA的C2H4气体体积约为22.4L,其质量为28g(NA—阿伏加德罗常数)

25.【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中难考点03将淀粉﹣KI混合溶液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杯中液体进行实验,不能证明半透膜袋有破损的是(  )

A.加入碘水变蓝

B.加入氯化铁溶液变蓝

C.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D.加入氯水变蓝色

26.【来源】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中难

(14分)学习化学要准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01

(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

CaO

CO2

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SO3

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F2

Al2O3

SO2

找出上述三组分类中的错误,错误物质的化学式为。

考点01

(2)下列2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

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lmolNa2O2生成gO2;

②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杂质,要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可向滤液中加入X溶液,X可以是(填代号)

A.NaOHB.AgNO3C.HClD.Na2SO4

考点01(3)配平下面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C+K2Cr2O7+H2SO4=K2SO4+CO2↑+Cr2(SO4)3+H2O

①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填选项编号)。

A.氧化性B.氧化性和酸性C.酸性D.还原性和酸性

②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8mol,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L。

考点0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Q物质的作用为。

27.【来源】山东省齐鲁名校协作体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难考点02(12分)硼酸(H3BO3)大量应用于玻璃制造行业,以硼镁矿(H3BO3·H2O、SiO2及少量Fe3O4、CaCO3,Al2O3)为原料生产硼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

(1)由于矿粉中含CaCO3,“浸取”时容易产生大量泡沫使物料从反应器中溢出,故应分批加入稀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浸出液”显酸性,含H3BO3和Mg2+和SO42-,还含有Fe2+、Fe3+、Ca2+、Al3+等杂质。

“除杂”时向浸出液中依次加入适量H2O2和MgO,除去的杂质离子是。

H2O2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已知H3BO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OH)4],试写出H3B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

(4)B2H6气体与水反应也可以得到硼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单质硼可用于生成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

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

28.【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易考点02

(14分)现有A、B、C、D、E、F、G七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其中前六种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

A与B可构成三核10电子的分子;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B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的2倍;C、D、F同周期,且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G的一种氧化物常作红色油漆的颜料。

⑴G在元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E形成的单核阴离子的结构简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X是由B、C按原子个数为1︰1组成的化合物,而Y是由A、B、C组成的常见化合物。

则X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Y中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⑶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的单质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化合物DF3溶液通过蒸发并灼烧得到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9.【来源】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2016年高考化学六模试卷难考点02(10分)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甲、乙、丙、丁为常见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B是具有磁性的氧化物,D和丁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乙在丙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H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I2.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

(有些反应的条件和部分产物为注明)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B  ,F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H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I,该过程的实验现象是  ;

(4)将足量的CO2通入E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是  。

(5)将G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得红褐色液体,该液体具有的性质有  。

A.具有丁达尔现象

B.红褐色液体可用过滤的方法纯化

C.液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

D.取适量液体加入K2SO4溶液会产生红褐色沉淀

答案

1.A

【解答】解:

①盐酸、漂白粉、氯水、水玻璃均属于混合物,故①正确;②HD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故②错误;③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③错误;④SiO2、Mn2O7、N2O5、Cl2O7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都是酸性氧化物,故④正确;故选A。

2.B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化学键。

【分析】A.干冰不属于电解质;

B.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以离子键结合,过氧根离子中氧和氧以非极性键结合;

C.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D.根据分散质颗粒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解答】解:

A.干冰不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以离子键结合,过氧根离子中氧和氧以非极性键结合,故B正确;

C.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根据分散质颗粒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3.C

【考点】焰色反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同素异形体;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①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不能生成新核素;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发生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为物理变化;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⑥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糖有单糖、低聚糖、多糖。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解:

①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同位素原子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故①错误;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是由于原子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②错误;

③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③正确;

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故④错误;

⑤石墨和C60是由同一碳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称同素异形体,故⑤正确;

⑥油脂、糖中单糖、低聚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⑥错误;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③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实质、焰色反应、碱性氧化物、纯净物、同素异形体、高分子化合物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油脂、糖中单糖、低聚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题目难度不大。

4.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A.Mn2O7为酸性氧化物,混合物包含分散系、分散系包含胶体;

B.2H2S+SO2=3S↓+2H2O中,H2S中的S元素失去电子生成S单质,SO2中的S元素得到电子生成S单质;

C.氧化性与得电子多少无关,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D.碱中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

A.Mn2O7为酸性氧化物,则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混合物包含分散系、分散系包含胶体,则混合物、分散系、胶体有从属关系,故A错误;

B.2H2S+SO2=3S↓+2H2O中,H2S中的S元素失去电子生成S单质,SO2中的S元素得到电子生成S单质,可知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故B正确;

C.氧化性与得电子多少无关,与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如碳酸,故C错误;

D.碱中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则烧碱、熟石灰均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均属于碱,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氢氧化亚铁与硝酸反应,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等,注重高频考点的考查,把握相关概念及常见实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基础知识的夯实,题目难度不大。

5.B

【解答】解:

A.同素异形体研究对象是单质,而H、D、T属于原子,三者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B.H2O2的结构式为H-O-O-H,含有非极性键和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Cl-没有表示出最外层电子,故C错误;D.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C的半径大于O,故D错误;故选B。

6.D

【解答】解:

A.医用“钡餐”为硫酸钡,化学式为BaSO4,故A错误;B.从Cl原子到C1-,质子数不变,所以C1-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B错误;C.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HCO3-

H++CO32-,故C错误;D.N2的电子式正确,故D正确;故选D。

7.D

试题分析:

A.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故A错误;B.C60和C8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故C错误;D.CS2分子比例(填充)模型为

,故D正确,故选D。

8.B

【解答】解:

【点评】要准确把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一要认真理清知识的联系,关注状况条件和物质状态、准确运用物质结构计算、电离和水解知识的融入、留心特殊的化学反应,如本题中Na2O2与H2O的反应、浓硫酸与铜的反应、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化学平衡的应用。

避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做题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要学会留心关键字词,做题时谨慎细致,避免急于求成而忽略问题的本质。

必须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础点进行辐射,将相关知识总结归纳,在准确把握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关系的前提下,着重关注易错点,并通过练习加强理解掌握,这样才能通过复习切实提高得分率。

9.B

二氯甲烷为液体,A不符合题意;Na2O2与CO2和H2O(g)的反应都是Na2O2中氧元素之间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MnO2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当浓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变成稀盐酸时,反应停止,生成的Cl2少于1mol,Cl2分子数小于NA,C不符合题意;溶液中有大量水中氧,D不符合题意。

10.D

【解答】解:

A.同温同压下,参加反应的NH3和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故A错误;B.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例,NH3、H2的密度之比为17∶2,故B错误;C.气体质量相等,气体分子数与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例,故分子数之比为2∶17,故C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