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概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768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概要.docx

《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概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概要.docx

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概要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

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

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

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

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

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

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

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

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然后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当作帝都的护城河,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

(他)脐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合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

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

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

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通假字

约从离衡“衡”通“横”

威振四海“振”通“震”(粤教版已直接用所通假的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缉察盘问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粤教版已直接用所通假的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没”通“殁”

锄櫌棘矝“櫌”通“耰”(粤教版已直接用所通假的字)

一词多义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

(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原为动词,在此用作名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动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

在此用作名词:

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使动用法。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形作名)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形容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理位置形作名)

固守以窥周室/自以为关中之固(牢固地,牢牢地)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内对国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彩那样像回声那样像影子那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

2.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相斗

会盟而谋弱秦使(秦)衰弱

约从离衡使(秦国的连横策略)离散

流血漂橹使(盾牌)漂浮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百姓力量)愚蠢

以弱天下之民使(天下百姓)衰弱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控制、统治  朝,使(同列)来朝拜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诸侯国)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匈奴)退却

3.名词作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做帝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瓮做用绳子系)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敲,引申为“奴役”)

将数百之众(率领,带领)

过秦论(指出过失)

4.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看重)

5.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士卒(溃败的军队)

6.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方)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尊贤而重士(贤德的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豪杰)

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

黄河今:

河流)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古:

继承今:

受)

3.西举巴蜀(古:

攻取今:

向上抬)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

吝惜今: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5.以致天下之士(古:

来,招纳今:

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6.九国之师(古:

军队今:

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7.流血漂橹(古义:

盾牌今:

划船工具)

8.以为桂林、象郡(古:

把……作为。

“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今:

认为)

9.迁徙之徒也(古:

征发今:

迁移,搬家)

10.斩木为兵(古:

兵器今:

士兵)

11.赢粮而景从(古:

担负,背负;今:

胜,获胜)

12.山东豪俊遂并起(古: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

指山东省)

13.皆明智而忠信(古:

聪明智慧;今:

通达事理)

14.国家无事(古:

诸侯和大夫封地;今:

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15.才能不及中人(古:

一般人;今: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重点虚词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助词相当于“的”)

振长策而御宇内(连词表修饰关系)

尊贤而重士(连词表并列关系)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连词表转折关系)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连词表因果关系)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表修饰相当于:

“地”)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伏尸百万

铸以为金人十二

金城千里

2、宾语前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崤函之固,自若也

3、介词短语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余威震于殊俗

省略句

委命(于)下吏

身死(于)人手

威振(于)四海

士不敢弯弓(射箭)而报怨

聚之(于)咸阳

以(之)为桂林、象郡

蹑足(于)行伍之间

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被动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廉颇是赵国的一名杰出的将军。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将领,率兵攻打齐国,打败齐军,攻占了阳晋,于是被封为上卿,凭借勇猛善战在各诸侯国闻名。

蔺相如是赵国人。

他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请求交换和氏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

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是白白地受骗;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会出兵攻打赵国。

拿不定主意,寻求一个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

“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

“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

”缪贤回答说:

“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

‘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呢?

’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赵国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我就凭这个知道他了,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赤身伏在砧板上请罪,那么也许侥幸能够免罪。

’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幸好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

“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

”相如说:

“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

”赵王说:

“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

”相如说:

“秦王请求用城换璧,(如果)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如果)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就是秦国理亏。

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他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

“可以派谁去呢?

”相如说:

“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出使秦国。

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

”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相如捧璧献给秦王。

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群臣高呼“万岁”。

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要把城邑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

“和氏璧上有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

“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说:

‘秦国贪婪,倚仗他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恐怕得不到给我们的城邑。

’打算不将和氏璧给秦国。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触犯强大秦国的欢心,也是不应该的。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

为什么要这样呢?

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修饰礼仪表示敬意呀。

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来和弄臣们嬉戏。

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邑,所以又把璧取回来。

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向柱子上撞去。

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用和氏璧撞柱子,并召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明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这些城邑的,他就对秦王说: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

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

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估量此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馆舍里住宿。

相如估计秦王即使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给赵国城邑,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麻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

“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一个是坚守约定的。

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秘密地已经到达赵国了。

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

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考虑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

侍从中有人想要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置。

秦王说:

“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还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

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相如,完成礼节后,让他回赵国去了。

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秦国也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了石城。

第二年秦军再次攻赵,杀了赵国两万人。

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

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

廉颇、蔺相如商量说:

“大王如果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胆小。

”赵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

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辞别说:

“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

如果大王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的念头。

”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到酒兴正浓时说:

“我私下里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

”赵王不好推辞,就弹起瑟来。

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让赵王弹瑟。

”蔺相如走向前去说:

“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借此互相娱乐吧!

”秦王发怒,不答应。

这时相如向前递上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演奏。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说:

“在这五步之内,蔺相如要让秦王血溅堂前!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退却了。

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只好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相如回头召赵国史官写道: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众臣说:

“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给秦王献礼。

”蔺相如也说:

“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献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

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军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

“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

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

扬言说:

“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碰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

过了些时候,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

“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节义啊。

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

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

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门客回答说:

“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相如说:

“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

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只是因为害怕廉将军(才躲避他)吗?

只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

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说:

“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字词句整理

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4.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

5.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8.为一击缻。

“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9.详为予赵城。

“详”通“佯”,假装。

一词多义

  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琴声(演奏)

②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④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作为)

⑤拜为上卿(担当)

  负

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在)

②君幸于赵王(被)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和)

④归璧于赵(到)

⑤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引出对象,无意义)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因跪请秦王(于是,就)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①且庸人尚羞之(即便)

②北山有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①怒发上冲冠(向上)

②臣乃敢上璧(献上)

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

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

古义指忧虑,担心。

今义指害病;灾祸)

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寿:

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

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

古义指离开。

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

古义指父母兄弟。

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⑸请指示王(指示:

古义指给……看。

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

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⑺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

古义指扬言,到处说。

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⑻布衣之交(布衣:

古义指平民。

今义指麻布衣服)

⑼左右欲刃(左右:

古义指左右的侍从。

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⑽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

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

今义指鄙视,轻视)

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

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⑿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

姬妾今义:

美女)

⒀明年复攻赵(明年:

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⒁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

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⒂茤计欲亡走燕(窃:

古义私下里今义指偷东西走:

古义指逃走今义指走路)

⒃不如因而厚遇之(厚遇:

古义好好招待今义优厚的待遇)

⒄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古义:

门客今义:

客人)

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乃前曰;蔺相如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前:

走上前)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③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④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⑤怀其璧(怀,怀揣着)

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臣语曰(语,告诉)

⑨赵王鼓瑟(鼓:

弹奏)

⑩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

惊怒时发出的声音,这里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廷斥之(廷:

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怒发上冲冠(上:

向上)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以绝秦望(以:

用……来;绝,断绝)

⑥归璧与赵(归:

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宏大量)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使……急)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