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5910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docx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docx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五单元

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1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形:

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

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政策:

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农2、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

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

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

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1-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3、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

农业地域类型

代表性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分类

特点

种水稻植业

中国秦淮以南

亚热带东亚的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雨亚的热带南林区

密集劳动型自给农业

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

的潘帕阿根廷斯草原

澳、新西兰、美、阿根廷、南非

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优良的天然牧场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广阔的市场需求

商品谷物农业

大平美国中央原

阿根廷、美、加、澳、俄、乌克兰

商品农业种植业密集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

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先进农业科技

农混合业

利澳大亚的墨达令盆地-累(背风坡;灌溉业发成为农牧限展的制性条件;东水西调)

欧洲、北美、南非、澳、新西兰

商品农业密集农业

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市场广大交通便利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4、

、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经济方面:

原料、动力(燃料)

(1)会方面:

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社

(2)环境:

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3)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相关特点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

所需原料丰富地区;

-2-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原料不便运输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

地费产品消接近区;产品不便运输

动力指向型工业

、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炼铝)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制伞、电子装配、包带、普通服装、制鞋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工5、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

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1()

——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例:

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2)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3)(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4)(例:

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家政策变化的影响:

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国(5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国防的需要:

如我国20(6)

人偏好:

如华侨回乡投资个(7)业惯性的影响工(8)环境保护的影响:

(9)

原则:

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

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

气污、水污:

化工厂

气污:

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

水污: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

噪污:

交通线、车站、飞机场

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6、

业联系:

)工(1-产出联系生产上联系:

投入A如:

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B如:

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信息联系:

计算机联网C-3-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工业集聚

(2)好处: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类型:

-产出联系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

投入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

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

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7、

形成类型:

产出关系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有投入-1)自(-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有投入(2发展特点:

(1)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

(2)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

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

汽车城十堰

发达国家

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国家

新兴工业区

代表工业区早(工业革命)起步时间高(城市化水平

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部区晚(二战后)低(30-40%)70%以上)

美硅谷;中关村

主要区位因素先快后慢城市化速度

原料、廉价劳力先慢后快

人才、环境、交通

主要部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化城市和经济发果展之间的关系

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电子、航天、生物工程

工业地域特点后期;出现逆城市所处城市化阶段化现象

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发展集聚而成初期、中期

分散为主

产品特点

重、厚、长、大

轻、薄、短、小

生产规模

科技人员比例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研发费用

发展类型

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价劳力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

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

-4-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第六单元

1、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2()农业技术创新,出现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促进了城市出现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3)共性:

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发达;但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

、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

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自然地理因素:

形:

(1)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气候:

(2)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河流:

3)(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宜宾——长江与岷江汇合处;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武汉——长江与汉江汇合处上海、广州——河口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煤矿城市:

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石油城市:

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

铁矿城市:

鞍山、包头、攀枝花

金矿城市:

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2)交通:

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汇合处

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

铁路枢纽城市:

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京沪线——蚌埠;陇海线——宝鸡

运河城市:

扬州、济宁

-5-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政治3)(古希腊——雅典;古罗马——罗马;古都——西安、洛阳、杭州76%为省级行政中心,如合肥的发展我国100万人口大城市中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

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事)军(4教)宗(5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我国拉萨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

交通、自然资源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新的因素出现:

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因素等

3、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4、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问题

解决途径

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污染严重):

1、大气污染水污染2、声污染3、噪4、固体废弃物污染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如上海浦东新区,北京周边14个卫星城华盛顿等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1)治理污染

(2)加强绿化建设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6-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大纲要求:

1.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2.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城市区位特点,理解这些城市的形成原因。

3.理解城市化的标志。

4.结合实例,了解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6.1聚落的形成

聚落概念——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是人们居住、生活、生产、教育、休息、娱乐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1.村落的形成,要了解

(1)聚落形成的演变:

乡村的形成:

聚居→分散的乡村聚落→固定的乡村

最初的穴居或逐水草而居:

随着畜牧业与农业的起源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生产刚起步,耕作方式落后,属于迁移式农业,所以乡村形成时,只能是半固定的原始棚舍。

随农业水平提高,出现稳定的乡村聚落的同时,农业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这就是说,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2)村落的分布与形态(通过读图6-2,6-3分析得出表)

分布平在原

地形特征

村落形态

河流较少,地形完整、开阔、平坦

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河网密度大,村落沿河道伸展

带状

2.城市的起源[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包含三个问题:

(1)城市出现需要的两个条件;

(2)首批城市出现在哪里;

(3)古代城市发展有何特点。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劳动分工加深的产物。

第一个条件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剩余产品——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乡村可以提供非农业人口生活所需的粮食、副食品,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在经济上才有可能。

所以,剩余农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第二个条件是,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由于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二者劳动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于是,剩余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就需要进行商品交换。

在交易的场所,形成集市,集市进一步演变变为城市。

必须指出非农业人口是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后出现的。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历史上早期城市多分布在灌溉农业发达、利于农业生产、便于向周围集散农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地带,即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

早期城市因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不稳定、发展水平低。

故城市多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也就是人类古文明起源的地区。

概念释义:

[城市的概念],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个-7-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点,又是一个面。

城市本身在地球表面占据着一部分土地,它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周围广大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逐渐成为组织地区生产、交换、服务的核心。

6.2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

城市区位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城市的位置,二是城市的分布。

影响城市布局选址的因素很复杂,有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重点:

分析总结河流、气候、地形等因素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1.地形与城市区位

阅读图6-6和图6-7,分析地形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得出表:

城市选址

有利影响

举例

一般多在平原地区(100—200米沿河、湖、海平原地带)

一平(地形平坦),二土(土壤深厚、肥沃),三利于(利于农耕、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美国东部城市带,我国东部城市,印度平原上的城市如加尔各达等。

高原也有城市分布

热带低地闷热,高原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

山区也有城市分布

沿河谷低地,地势开阔

太原、西安、拉萨

2.气候与城市区位

阅读图6-6和图6-7分析气候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得出表:

城市选址

气候有利、不利影响

举例

中低纬度(沿海比内陆城市多)

气温适中、降水适度

多数城市,如北京、上海、纽约、巴黎

荒漠地区高纬、高山地区热带雨林地区

干旱严寒闷热

城市很少

3.河流与城市区位:

我国和世界大部分城市是沿河道、沿江、沿湖建设起来的,沿河设城有两大优势——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河流为城市提供了①水源、②交通运输、③在古代还有军事防卫作用

(1)沿江湖河道设城

①水运优势:

河流水运起点、终点,货物在此集散。

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人流物流集散。

过河点位置,陆上交通线过河处。

河口位置,在河口海岸建沿海城市。

②水源优势:

供应城市工业用水、生活用水。

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

一是城市用水的来源之一是河水,二是某些没有大河的城市面临严重缺水,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生活用水——每人每天的较低用水量时0.05吨,较高用水量时0.5吨。

水量可用来衡量人的生活水平,若按人均150升/天~300升/天计算,100万人口的城市,每年需水量则为0。

5亿吨~1亿吨。

工业用水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工业用水至少需要1。

5亿吨。

郊区农业(菜地)用水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至少需要用水3亿吨。

(2)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建城;在河流小岛上建城。

河流可作为防御的屏障,有利于安全保卫。

例如:

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

图6-6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

-8-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1.读图目的:

认识城市区位与地形、气候条件的关系,是阅读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分布图的目的。

该图以案例式(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从宏观上表示了我国城市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回顾图中所涉及的地理分界线:

地势三级阶梯界限(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区(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3.比较各区面积的大小统计其范围内的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数量。

地势三大阶梯城市的分布统计表

地势

地形特征

在总面积中的比重

城市数量及其比重

特大城

市数量

第一级阶梯

4000-5000海拔米的青藏高原

以上25%

6个,1%

0个

第二级阶梯

海拔1000-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40%以上

125个,32%

9个

第三级阶梯

500海拔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5%以上

336个,67%

28个

三大气候区城市的分布统计表

气候区

年降水量(毫米)

在总面积中的比重

城市数量及其比重

特大城市

数量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400<

2/5

43个,2%9.

3个

北方半湿润区

400~1000

1/3

212个,4%45.

34个

南方湿润区

1000

1/5

个,2124%45.

4.分析归纳我国城市区位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图6.7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区示意

这是一幅表示世界城市分布的示意图,图中又将美国的三大城市带用特写的形式给以重点显示。

该图是学习城市分布规律的核心图,安排在这一课主要是从自然因素考虑的,但实际上可不拘于自然因素的分析。

图中标注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世界城市密集区。

城市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生产力)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读图过程中,需首先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方面层层分析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从人口的分布、生产力的分布分析其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通过分析得出:

从自然条件看,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和平原地带;从社会经济发展看,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

其次,在图中找出世界的三大城市密集地区,即大约北纬60度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即中央大平原地区。

并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世界城市密集区的成因。

城市群和城市带,又称为城市密集区和大都市连绵区,是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即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体,成为国家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率最高的地区,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美国三大城市带分布图的阅读,不仅要了解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还要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了解城市群和-9-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城市带的出现,是当代世界城市分布的新特点之一。

三大城市带的区位和气中心城市的分布,宜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指导学生掌握。

如自东而西了解三大城市带的分布,自北向南明确波士顿—华盛顿城市带四大中心城市(波、纽、费、华)的分布。

图6-8我国南方内河航运和主要的城市分布

图中显示的信息:

一是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河段的通航能力;二是主要城市的分布。

据以上信息,分析沿河城市的不同类型。

图中反映出我国内河航运与南方主要河流分布的关系

(1)水运的端点水运的起点和终点往往是城市选址的条件,水运的起点和终点是货物的集散地和水、陆交通的要道。

如江西省赣州市就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

(2)两条河的汇合处通航支流与干流汇合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良好区位,因为有三个航运方向,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腹地广阔。

长江沿岸有通航支流汇合处,历史上都是较大城市,且延续至今,如宜宾(岷江)、泸州(沱江)重庆(嘉陵江)、武汉(汉江)、九江(鄱阳湖水系)、芜湖(青弋江)、镇江和扬州(大运河)等。

西江上有梧州(桂江)等。

(3)河口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在河口处转运、河口因而成为全流域物资的吐纳之口,拥有广大的腹地,许多的城市是在河口港的位置上发展起来的。

如上海、广州、福州、天津等。

6.3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

本节主要讲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教材用了五幅图来展示资源、交通、科学技术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重点:

1.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教材第一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要受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工业革命后,随着对矿产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内容是重点,它是下列众多工矿城市出现的依据。

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讲解:

(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城市布局:

自然资源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必须通过一定的生产力来起作用,也就是说,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位于荒无人烟地区的资源也有能力开发利用,城市布局随之而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一批新城市。

(2)自然资源是一部分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着以工矿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矿城市的规模和发展前景,即工矿业的发展与工矿城市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求发展。

例如:

门头沟煤矿资源的减少使得人口的减少。

东北森林城市——伊春内蒙古草原城市——锡林郭勒等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矿产与城市区位

主导矿产主要城市

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中国煤矿大同、阳泉、抚顺、开滦。

英国阿伯丁,中国大庆、玉门、东胜石油

中国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铁矿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2.交通运输与城市区位

(1)从城市分布趋势上分析——沿交通线设城(如株洲市),这主要是从交通运输的基本性质和作用上说的,它-10-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是联系工业与农业、乡村与城市、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在促进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株洲市是京广线、湘黔线、浙赣线开通后形成的城市,故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2)历史进程中考察——交通工具的革新、交通线路的改变,引起城市分布局的变化。

例如:

古代城市多建在河流、大道的交点上,演变到现代的铁路、公路沿线出现一批城市。

(3)一个地区来考察,因交通线的变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的衰落或新城市的迅速发展。

例如石家庄的发展

交通运输与城市区位

运输方式

选择

实例

南船北马

南方城市沿江河发展北方大多在大道汇合处

宜宾、重庆、武汉、邯郸

公路、铁路运输

公路、铁路枢纽公路、铁路沿线

株洲、石家庄、郑州

海洋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