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562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试验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试验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试验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试验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验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docx

《试验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验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docx

试验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

 

草地保护学实验指导

草业科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使用

(修订版)

 

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保护研究所编写

2012年3月

目录

目录I

说明II

实验一、草地植物病害症状观察(肉眼直接观察)1

实验二、草地植物病原菌主要类群及其形态观察(借助显微镜观察)4

实验三、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6

实验四、昆虫外部形态、变态和虫态观察(昆虫形态学和生物学)8

实验五、昆虫主要类群观察1(直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昆虫分类学)10

实验六、昆虫主要类群观察2(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双翅目、蛛形纲中的蛛目和蜱螨目)(昆虫分类学)11

实验七、种子健康检验(人工检查、洗涤法、PDA培养)12

实验八、草地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技术和昆虫饲养与鉴定(榆中校区病虫普查)15

实验九、榆中校区草地植物病害调查18

实验十、榆中校区害虫调查20

实验十一、啮齿类动物外部形态观察22

实验十二、啮齿类动物的内部构造解剖观察25

参考文献28

 

说明

一、总体目的:

通过亲自观察,增加对草地有害生物的感性认识,达到认识有害生物的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通过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实验要求:

实验指导每人1份或2人1份;实验前阅读实验指导,熟悉实验内容;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根据实验内容,参考教材或相关资料,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报告。

每班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每组由组长负责统一领取实验器材,实验结束后统一收缴,破坏或丢失责任自负。

严格考勤,缺席者无本次实验成绩,实验成绩统一计入学期总成绩。

不迟到、不早退。

实验台卫生由每组自己完成,实验结束后,将桌面收拾整齐,拔掉显微镜和解剖镜光源,清洗培养皿、烧杯、载玻片、盖玻片等玻璃器材,整齐晾于实验台上,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离开。

实验室地面、超净工作台和水槽等处的卫生由班级统一安排(每次1个组,共5组),完成后请实验室管理员验收。

对于未履行职责的小组,多安排1次卫生清理任务。

三、学时分配:

共12个实验,每实验3学时,总计36学时,其中病虫部分30学时,啮齿类动物6学时。

四、时间安排:

共开设6周(第5周~第10周),每周6学时。

五、指导老师的职责:

实验操作讲解与示范。

六、实验辅助人员的职责:

实验准备、操作示范和学生管理。

 

实验一、草地植物病害症状观察(肉眼直接观察)

一、目的要求

植物病害症状是诊断植物病害的主要依据之一。

诊断病害是病害研究的最基本内容。

植物病害症状要根据病害的发生过程加以全面描述和记载。

认识植物病害的各种症状,为病害诊断打好基础。

二、仪器及用具

解剖镜、扩大镜、镊子

三、实验材料

苜蓿锈病、沙打旺白粉病、红豆草匐柄霉轮纹病(Onobrychisviciifola)、矮柱花草炭疽病(Colletotrichumtuifolii)、苏丹草云纹病(Rhynchosporiumsecalis)、赖草香柱病(Epichloetyphina)、老芒麦秆锈病(Pucciniagraminis)玉米大斑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秆锈病、小麦叶锈病、小麦黄矮病、小麦粒线虫

四、内容与方法

1、用肉眼观察各类植物病害的蜡叶标本,或在体视显微镜下或用放大镜观察,根据症状的特点,描述病害症状。

植物侵染性病害

植物真菌性病害标本(植物病害中90%为真菌性病害):

病状和病征:

所有植物病害均有病状,即植物的异常生长或叶、茎、花、穗、果等器官的变色、斑点、坏死、腐烂等。

真菌性病害也不例外,而且通常可见病征,即病原真菌本事。

病征是鉴定病害最可靠的依据,而病状没有特异性。

真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为:

粉状物(白粉病的无性孢子、锈病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霉状物(各类各色霉层)、颗粒状物(分生孢子器、菌核等)。

苜蓿霜霉病(Peronosporaastivalis)

苜蓿黑茎病(Cerosporadavisii)

苜蓿锈病(UromycesstriatusSchroot)

猫尾草霜霉病(Sclerophthoramacrospora)

猫尾草长蠕孢叶斑病(Helininthosporumsativum)

草木樨夏季黑茎病(Cercosporadavisii)

草木樨白粉病(Erysiphepolygoni)

红豆草匐柄霉轮纹病(Onobrychisviciifola)

老芒麦秆锈病(Pucciniagraminis)

矮柱花草炭疽病(Colletotrichumtuifolii)

苏丹草云纹病(Rhynchosporiumsecalis)

赖草香柱病(Epichloetyphina)

植物细菌性病害标本:

病征为菌脓、菌溢、菌痂,病状为萎蔫、叶斑等。

植物病毒病害标本:

无病征,病状为花叶、矮化、黄化等

寄生性种子植物:

病征即为寄生性种子植物本身,病状为:

寄主植物生长不良,叶片变黄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缺素症、沤根、冻害等

害虫造成的为害称为害状,不属于病害,区别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造成的害状。

人为和动物造成的伤害也不属于病害。

观察并掌握各种病害标本的病状类型的特点。

1、病状类型

1.1变色chlorosis,病毒病

1.2坏死necrosis,各类叶斑病

1.3腐烂rot,各类根腐病

1.4萎蔫wilt,沙打旺黄矮病

1.5畸形distoration,包括丛枝、矮化、徒长、肿瘤、叶片畸形

2、病征类型

2.1絮状物腐霉

2.2霉状物如青霉、灰霉、赤霉、霜霉等,主要有真菌的菌丝体和孢子梗组成。

霜霉病

2.3粉状物白粉病

2.4锈状物锈病、白锈病

2.5点粒状物白粉病的有性阶段闭囊壳、菌核、

2.6脓状物细菌性病害

2、植物病害的描述与记载常识

症状描述和记载根据:

发病部位、病斑大小、病斑颜色等。

采集的病害标本要压制成蜡叶标本,并注明:

寄主、病害名、病原、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等。

 

五、实验作业

分别列出5种病害的病征和病状

受害植物-寄主

病害名称

发病部位

症状类型

症状特点(病状,有病征则写出病征特点)

病害1

病害2

病害3

病害4

病害5

实验三准备:

实验接受后每组清洗培养皿30套、200~250ml三角瓶4个,晾于桌面,待下次使用。

实验辅助人员准备马铃薯3斤。

实验二、草地植物病原菌主要类群及其形态观察(借助显微镜观察)

一、目的要求

了解植物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以及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种类。

重点观察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

二、仪器及用具

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解剖刀、扩大镜、镊子、纱布、单面刀片及记载用具

三、实验材料

1真菌性病害:

1.1霜霉病:

16猫尾草霜霉病、25小麦霜霉病、39黄瓜霜霉病、大豆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甘蓝霜霉病、萝卜白锈病、莴苣霜霉病

1.2子囊菌病害:

6沙打旺白粉病、34梨树白粉病、35苹果白粉病、41黄瓜白粉病、小麦全蚀病

1.3担子菌病害:

2披碱草黑穗病、17玉米丝黑穗、玉米瘤黑粉病、谷子黑穗病、高梁散黑穗病、高梁坚黑穗病、20小麦散黑穗病、21小麦秆黑粉病、22玉米黑粉病、23燕麦坚黑穗病、12苜蓿锈病、15老芒麦秆锈病(Pucciniagraminis)、19小麦秆锈病、50小麦叶锈病、小麦条锈病

1.4半知菌病害:

1草木樨夏季黑茎病、3矮柱花草炭疽病(Colletotrichumtuifolii)、4苏丹草云纹病(Rhynchosporiumsecalis)、5赖草香柱病(Epichloetyphina)、7蚕豆赤斑病、8猫尾草长蠕孢病害、9蚕豆轮纹病、10蚕豆褐斑病、11红豆草匍柄霉轮纹病、14苜蓿黑茎病18玉米小斑病、24小麦黄矮病、26小麦根腐病、27莴苣霜霉病、28谷子白发病、29莴苣锈病、30赖草褐斑病、31高梁坚黑穗病、32杨树白粉病、33苹果腐烂病、37苹果褐斑病、40番茄叶霉病、42西葫芦黄萎病、43茄子早疫病、44芹菜斑枯病、45甜菜褐斑病、46番茄早疫病、49玉米大斑病、51红豆草轮纹病(Onobrychisviciifola)、

2细菌性病害:

47柑桔溃疡病、玉米茎基腐病

3病毒性病害:

36苹果花叶病、38辣椒花叶病、玉米病毒病、大豆花叶病

4线虫病:

48小麦粒线虫、

5寄生性种子植物:

13苜蓿菟丝子、

四、内容与方法

做水装片,观察以下病害的病原特征

1黑粉菌的观察-高龄黑穗病

2锈菌的观察-小麦锈病,蚕豆锈病

3白粉菌的观察-梨白粉病

4霜霉菌的观察-黄瓜霜霉病,莴苣霜霉病

5半知菌的观察-芹菜斑枯病(分生孢子器)、番茄早疫病(分生孢子丛)

6子囊菌的观察-白粉病的有性阶段

6线虫的观察-小麦粒线虫

7寄生性种子植物的观察-苜蓿菟丝子

8细菌菌落和形态观察

五、实验作业

绘出5种真菌性病害的病原特征图

实验三准备:

实验开始时同时准备下次实验,每组派2名同学,全班制作PDA培养基3000ml,准备无灭菌水2000ml。

实验三、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某些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一般的植病技术,为进一步鉴定病原,从事植物病理研究和生产微生物农药打基础。

二、仪器及用具

1灭菌室、超净工作台、培养箱、电炉、天平、烧杯、量筒、培养皿、高压灭菌器、试管、三角瓶、漏斗、接种针、接种环、解剖刀、镊子、解剖剪、载玻片、盖玻片、挑针、纱布、瓶塞用的棉花、玻璃铅笔、酒精灯、滴管、滤纸

2马铃薯、琼脂、牛肉浸膏、蛋白胨、葡萄糖或蔗糖

3酒精、蒸馏水、升汞或漂白粉

4分离用的真菌和细菌病害标本,供接种试验用的盆栽幼苗、菌种和病菌孢子粉、滑石粉

三、实验材料

真菌性病害-九转梅枝枯病(立枯丝核菌Rhzoctoniasolania)(新鲜标本)

沙打旺黄矮根腐病侵染的茎秆(沙打旺埃里砖格孢Embellisiaastragali)(腊叶标本)

红豆草黑秆病(校园采集的新鲜标本)

葱紫斑病(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腊叶标本)

细菌性病害-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细菌)(腊叶标本)

种子分离-沙打旺种子(多种种带真菌)

四、内容与方法

1玻璃器皿洗涤与灭菌

2载玻片、盖玻片的洗涤

3培养基的配制

3.1培养真菌常用的PDA配方:

马铃薯200g削皮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30min,纱布过滤

加葡萄糖20g,琼脂17~20g,加足水总量至1000ml

分装在三角瓶试管中封口灭菌(121℃,30min)

分装在培养皿中,每皿10ml

3.2培养细菌常用的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配方:

牛肉浸膏5g蛋白胨5~10g食盐5g溶于1000ml水中

调节酸碱度到中性

加琼脂17~20g,融化后分装在试管或三角瓶中灭菌

分装在培养皿中

3.3分离培养

组织分离法(分离真菌常用方法)

病原材料的选择(非专性寄生菌,病健交接处)

组织表面消毒(70%酒精数秒,1%的NaClO2~5分钟,无菌水冲洗3~4遍)

用滤纸吸干无菌水

切成小块(2~3mm的组织块每皿5块)

置培养皿中,22~25度下的培养箱中培养

稀释划线分离法(分离细菌常用方法)

1ml的培养皿中加入1接种环从病组织中挤压出的细菌悬浮液,先用接种环蘸菌液在培养皿中划平行的5条线,再与此5条线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