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性 生 殖 器 系 统 炎 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5603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 性 生 殖 器 系 统 炎 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女 性 生 殖 器 系 统 炎 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女 性 生 殖 器 系 统 炎 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女 性 生 殖 器 系 统 炎 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女 性 生 殖 器 系 统 炎 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女 性 生 殖 器 系 统 炎 症.docx

《女 性 生 殖 器 系 统 炎 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 性 生 殖 器 系 统 炎 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女 性 生 殖 器 系 统 炎 症.docx

女性生殖器系统炎症

女性生殖器系统炎症

(FemaleGenitalInflammatoryDisorders)

一、概论

外阴炎(Vulvitis)

阴道炎(Vaginitis)

宫颈炎(Cervicitis)

盆腔炎(Pelvicinflammation)

生殖器结核(Genitaltuberculosis)

二、女性生殖系统自然的防御功能:

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

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口闭合,防止外界污染。

阴道自净作用:

阴道上皮增生变厚,上皮含有糖原,分解为乳酸,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pH≤,多在)

宫颈阴道部表面覆以复层鳞状上皮,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粘液栓的作用,防止病原体入侵。

月经使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有利于消除宫内感染。

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防止病原体入侵。

三、正常阴道菌群:

1.需氧菌(棒状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2.兼性厌氧菌(乳杆菌(Lactobacillus)、加德纳尔菌、大肠杆菌)

3.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梭杆菌、动弯杆菌)

4.支原体及念珠菌

阴道与菌群平衡打破,可成为条件致病菌

四、感染途径

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

2.经淋巴系统感染

3.经血液循环传播

4.直接蔓延

五、炎症的发展与转归

1.痊愈

2.扩散与蔓延

3.转为慢性

 

非特异性外阴炎

(Non-specificvulvitis)

一、病因

1.由阴道分泌物增多,如宫颈、阴道的炎性白带,宫颈癌的分泌物,经血或产后恶露的刺激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外阴炎;

2.其他如月经垫、尿瘘患者的尿液浸渍,粪瘘的粪便刺激、

3.糖尿病的糖尿刺激以及化学及物理性的刺激等也可引起外阴炎。

二、临床表现

1.炎症多发生于小阴唇内外侧,严重时整个外阴受累。

2.患者外阴肿胀、充血,自觉灼热感、搔痒或疼痛,排尿时症状加重;重者有糜烂、成片的湿疹,甚至有溃疡形成。

3.慢性炎症时皮肤增厚、粗糙,可有皲裂,伴搔痒。

三,治疗原则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不穿化纤内裤。

2.局部治疗可用1:

5000高锰酸钾液坐盆,每日2~3次。

3.外阴擦干后,局部用抗生素软膏。

前庭大腺炎

(Bartholinitis)

 一、病因

1.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下方,腺管开口于小阴唇内侧靠近处女膜处,因解剖部位的特点,在性交、分娩或其它情况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易于侵入而引起炎症。

2.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

3.急性炎症发作时,因腺管口肿胀或渗处物凝集阻塞,脓液不能外流,积存而形成脓肿称前庭大腺脓肿。

4.而急性炎症消退后,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叫前庭大腺囊肿。

二、临床表现

1.急性炎症发作时,病人感觉外阴一侧疼痛、肿胀。

2.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

3.当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

当脓肿压力增大时,脓肿自行破溃

4.急性炎症消退后,可形成囊肿,常为单侧,此时病人无症状

四、治疗

1.急性炎症时需卧床休息,选用抗菌素。

2.脓肿形成后可切开引流并做造口术。

3.形成巴氏腺囊肿后,也可行造口术。

滴虫性阴道炎

(TrichomonalVaginitis)

一、病因

1.病原体: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适宜生长温度为25℃--40℃,pH为,其滋养体生活力较强。

以下或以上不生长

2.月经前后阴道pH发生变化,经后接近中性,滴虫得以繁殖

3.与泌尿系统相互影响

二、传染途径

1.经性交直接传播

2.经公共场所及用物传播

3.医源性传播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

4—28天

2.白带异常:

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兼有细菌感染,则呈脓性,可有臭味

3.外阴瘙痒,或有灼痛、性交痛

4.可致不孕

5.合并泌感可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6.无症状带虫者

7.阴道粘膜充血,重者有散在出血点

四、诊断

1.临床表现,特征性白带性状

2.实验室检查:

悬滴法查阴道分泌物可确诊

五、防治

1.消灭传染源,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 酸液冲洗阴道,改善阴道内环境 

五.治疗

1.全身用药:

甲硝唑(Metronidazole)2g,400mgBid×7天,性伴同治

2.局部用药:

甲硝唑200g加洗剂

3.妊娠期滴虫阴道炎治疗:

甲硝唑2g

4.性伴侣治疗,避免重复感染

5.治愈标准:

每次月经后查白带,3次病原体均阴性为治愈

6.顽固病例的治疗

念珠菌阴道炎

(CandidalVaginitis)

一、病因

病原体:

念珠菌,适宜的阴道

当阴道内糖原增加、酸度增高、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局部温度及湿度增加,适合念珠菌生长繁殖

二、传染方式

1.自身传染:

阴道--口--肠(内原性传染)

2.直接传染:

性生活

3.间接传染:

共用感染的衣物等

三、临床表现

1.外阴瘙痒、灼痛,可见抓痕及浅表溃疡

2.白带异常:

白色稠厚呈凝乳状白带增多

3.外阴可见地图样红斑,水肿,抓痕

4.阴道黏膜水肿,红斑,糜烂

四、诊断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悬滴法或培养法查阴道分泌物,找到孢子及假菌丝可确诊

3.阴道pH值〈

4.病因检查:

顽固病例应查尿糖、血糖;询问用药史

五、治疗

1. 消除诱因

2.局部用药:

(1)2--4%碳酸氢钠液冲洗阴道;

(2)阴道内给药:

咪康唑栓、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氟康唑栓等,QN×7-10天

(3)1%龙胆紫液涂擦阴道

3.全身用药:

氟康唑150mg顿服,酮康唑200—400mg,Qd×5天,有肝病者禁用,用药前后须监测肝功能

4复发病例的治疗:

5—10%复发,检查原因,消除诱因,性伴同治,加大全身用药剂量及应用时间

5性伴侣治疗

6妊娠合并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治疗:

局部治疗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Vaginosis)

一、特征

阴道内有大量细菌,临床及病理特征无炎症改变,并非阴道炎

二、病因

1.阴道内菌群失调

2.乳酸杆菌减少,其他细菌大量繁殖,如加德纳尔菌

三、临床表现

1.10—40%无症状,可出现白带增多,有臭味,外阴瘙痒等

2.匀质、稀薄的阴道分泌物

3.阴道无充血

四、诊断

1. 阴道

2. 匀质、稀薄的阴道分泌物

3. 胺臭味试验阳性

4.线索细胞>20%;或乳杆菌≤5,两种或以上细菌≥6(每高倍光镜下)

•以上4条中有3条阳性即可临床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的鉴别

症状:

阴道黏膜、分泌物的特点;阴道PH

胺试验:

取阴道分泌物少许放玻片上,加入10%氢氧化钾液1~2滴,产生一种烂鱼样腥臭气味即为阳性。

显微镜检查:

线索细胞(cluecell)阳性,线索细胞即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于细胞边缘贴附大量颗粒状物即加德纳尔菌,细胞边缘不清。

五、治疗

1.全身用药:

甲硝唑400mg,Tid×7天;克林霉素300mg,Bid×7天

2.阴道用药:

阴道冲洗,甲硝唑400mg阴道上药七天,2%克林霉素软膏涂七天

3.性伴侣的治疗

4.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

老年性阴道炎

(SenileVaginitis)

一、病因

雌激素水平降低

二、临床表现

1.阴道分泌物增多,稀薄或脓血样

2.阴道粘膜充血、出血点或浅表溃疡

3.外阴瘙痒、灼热感

三、诊断

根椐年龄及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疾病可诊断

四、治疗

1.酸性液冲洗阴道,增加阴道酸度

2.甲硝唑或氧氟沙星阴道上药,7-10天一疗程

3.雌激素局部或全身用药,乳癌及子宫内膜癌者禁用

 

急性宫颈炎

(AcuteCervicitis)

一、病因

主要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急性炎症变化:

宫颈充血、水肿、糜烂;有粘液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可引起外阴瘙痒,伴有腰酸及下腹坠痛

三、治疗

治疗上针对病原体用药,原则是及时、足量、规范、彻底,性伴同治

 

慢性宫颈炎

(ChronicCervicitis)

一、概论:

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

病原体:

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等

二、病理

1.宫颈糜烂(cervicalerosion):

(1)单纯性:

糜烂面为单层柱状上皮覆盖,表面平坦

(2)颗粒性:

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间质增生表面不平呈颗粒状

(3)乳突性:

间质增生显著,表面不平呈乳头状

分度:

I,II,III度(轻,中,重)

2.宫颈肥大(cervicalhypertrophy):

表面光滑,腺体和间质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宫颈硬度增加

3.宫颈息肉(cervicalpolyp):

宫颈管局部粘膜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多发、色红、质脆、易出血、易复发.

4宫颈腺囊肿(Nabothcyst):

腺管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

检查见宫颈表面多个白色小囊泡.

5.宫颈管炎

三、临床表现

1.阴道分泌物增多,可出现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坠痛;不孕。

2.妇检:

宫颈糜烂、肥大、息肉、裂伤、外翻及宫颈腺囊肿等

四、诊断

1.临床表现

2.宫颈刮片、宫颈管吸片、阴道镜检、宫颈活检

3.宫颈糜烂分度和分型:

同时表示糜烂的面积和深浅

五、防治

1.物理治疗:

(1)原理:

物理方法→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坏死脱落→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宫颈光滑。

方法有激光、微波、冷冻、红外线凝结疗法等。

(2)方法:

电熨、激光、冷冻、红外线、微波等

(3)注意事项

2.药物治疗:

①奥平栓阴道上药,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

②根据药敏选择抗菌药全身治疗

3.手术治疗:

①息肉摘除②宫颈锥切

急性盆腔炎

(AcutePelvitis)

一、概论

1.主要病原体及特点

(1)厌氧菌G—脆弱类杆菌,脓液有粪臭并有气泡,易形成脓肿

(2)淋病奈氏菌G—双球菌,起病急,高热,对青霉素、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等敏感

(3)支原体、沙眼衣原体

2.感染途径

(1)经生殖器粘膜蔓延:

病原体多为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及葡萄球菌

(2)经血循环传播:

为结核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3)经淋巴系统蔓延:

多见于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及宫腔手术后感染,病原体多为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

(4)直接蔓延:

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二、病因

1.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2.经期卫生不良

3.感染性传播疾病

4.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5.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6.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7.宫内节育器

三、病理

1.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

2.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4.急性盆腔腹膜炎

5.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6.Fitz—Hugh-Curtis综合征

四、临床表现

1.腹痛

2.发热

3.阴道分泌物增多

4.腹膜刺激征、膀胱刺激征、直肠刺激征

5.盆腔检查:

阴道充血、脓性分泌物、宫颈摇举痛、穹窿触痛、宫体稍大压痛、宫旁压痛、片状增厚、盆腔肿块等。

五、诊断

1.诊断同时具备以下三项

① 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

② 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

③ 附件区压痛

2.下列标准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

①宫颈分泌物涂片或培养阳性

②体温超过38℃

③血WBC总数>10×109/L

④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性液体

⑤盆腔脓肿或炎性包块

3.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六、鉴别诊断

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急症相鉴别

七、防治

1.卫生宣教,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及时、彻底治疗慢性盆腔炎

2.支持治疗

3.药物治疗联合应用抗生素,足量、有效、低毒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指征

(1)药物治疗无效

(2)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

(3)脓肿破裂

切除病灶为原则,手术方式及范围依具体情况决定

5.中药治疗: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慢性盆腔炎

(Chronic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

一、病因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但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常会急性发作。

二、病理

1.慢性子宫内膜炎

2.慢性输卵管炎与积水

3.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

4.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三、临床表现

1.  症状

1)慢性盆腔痛

2)不孕及异位妊娠

3)低热、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

4)月经失调,经量增多

2.体征

子宫常后倾后屈,活动受限,子宫一侧或两侧有增厚或包块,压痛或触痛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依病史、症状、体征多可诊断

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卵巢癌相鉴别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提高机体免疫力

2.中药治疗: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3.物理疗法:

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常用短波、超短波、微波激光等

4.药物治疗:

抗炎,分解粘连

5.手术治疗:

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应手术;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急性发作应手术

 

生殖器结核

(TuberculousPelvicInflammation)

一、定义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女性生殖器炎症称生殖器结核,又称结核性盆腔炎.

二、传染途径

1.血行传播为主要途径,侵犯顺序为输卵管、子宫内膜、卵巢,侵犯宫颈阴道外阴者较少

2.直接传播腹膜结核、肠结核可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

3.淋巴传播少见。

消化道结核可通过淋巴管传播

4.性交传播罕见

三、病理

1.输卵管结核多见,双侧。

表现为浆膜面粟粒结节;干酪样物质;结核结节

2.子宫内膜结核内膜破坏被瘢痕取代,宫腔粘连、缩小

3.卵巢结核卵巢周围炎,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脓肿

4.宫颈结核少见,乳头状增生或溃疡

5.盆腔腹膜结核

①渗出型:

腹膜面粟粒样结节,腹水,粘连,包裹性囊肿

②粘连型:

腹膜增厚,邻近器官紧密粘连,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瘘管

四、临床表现

1.不孕输卵管粘连、堵塞、僵硬,子宫内膜破坏均可致不孕

2.月经失调早期经量增多,病程长则月经稀少或闭经

3.下腹坠胀

4.全身症状发热、盗汗、消瘦等,重则出现结核中毒症状

5.全身及妇科检查

①腹部柔韧感或腹水征

②边界不清的囊性包块,不活动

③子宫较小,活动受限

五、诊断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以下辅助诊断

1.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经前1周或月经来潮后6小时内作刮宫术,术前3—4天肌注链霉素,Qd。

阳性可确诊,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结核

2.X线检查

①胸部X线摄片,消化道或泌尿系统X线检查,发现原发灶

②盆腔X线摄片

③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宫腔窄、变形,边缘呈锯齿状;输卵管管腔狭窄,呈典型串珠状;盆腔钙化灶;碘油进入子宫一侧或两侧静脉丛应考虑子宫内膜结核的可能

3.结核菌培养与动物接种

4.其他:

血常规,血沉,旧结核菌素试验等非特异性检查

5.腹腔镜检查

六、鉴别诊断

1.非特异性盆腔炎

2.子宫内膜异位症

3.卵巢肿瘤

4.宫颈癌

七、防治

1增强体质,预防接种,积极治疗肺结核、淋巴结核和肠结核

2支持治疗

 3.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

一般疗程6—9个月

(1)常用药物

①利福平(R):

杀菌药,每天早饭前顿服450-600mg,有肝损坏,孕妇禁用

②异烟肼(H):

杀菌药,效强,用量小,副反应小,价廉,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每天顿服300mg

③链霉素(S):

抑菌药,易耐药,副反应(颅神经Ⅷ受损),肌肉注射750mg,Qd

④乙胺丁醇(E):

抑菌药,副反应球后视神经炎,500—750mg,Qd,口服

⑤吡嗪酰胺(Z):

抑菌药,毒性大,易耐药,疗效一般,500mg,Tid,口服

(2)治疗方案

2SHRZ/4HR;2SHRZ/4HRE;2SHRZ/6H3R3E3;2SHRE/4H3R3

4.手术治疗

(1)探查手术,明确诊断

(2)治疗性手术,适宜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术前抗痨1—2个月,术后继续抗痨,术中避免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