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7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846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7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7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7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7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7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73.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7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7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73.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73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

文章阅读(273)

科学包括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体”“用”同一,不可分割。

科学精神是求真、创造、批判和坚持的精神,[a]便具有深刻的人文[b]。

百年来,中国急切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在经济建设中“技术至上”的倾向日益强化。

重“用”轻“体”,科学日益丧失形而上的“道”的地位而走向形而下的“器”。

我不赞同[c]时下[d]中国[e]社会的[f]“科学主义”的批评,中国的科学基础总体上还很薄弱,不能不加分析地将西方社会的非现代化和非科学化思潮引进中国;但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技术至上”的强化、人文精神失落的倾向,也确实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

这种相通并非仅仅工具手段的沟通,更重要的是“体”的沟通,“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存在,人的关怀。

中国社会正努力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这种转变要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实现,更要在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原则、人生取向等思想文化领域中实现。

中国社会不仅要实现现代化,更要追求现代性。

科学与艺术的相通、互动,将为这种转变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1.1.[a][b]处恰当的措辞是()。

A.自身意义

B.自身意味

C.本身意味

D.本身意义

1.2.“对于”应填入第二段的位置是()。

A.[c]

B.[d]

C.[e]

D.[f]

1.3.文末所说的“现代性”是指()。

A.科学与艺术的相通、互动

B.“体”与“用”的统一

C.思想文化方面的“现代化”

D.使科学恢复“道”的地位

1.4.对文中“体”与“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

B.人文精神与科学主义

C.民主思想与科学技术

D.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1.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学”包含“体”和“道”

B.东、西方的“科学主义”不同

C.重“用”轻“体”倾向应引起重视

D.应高度重视科学、艺术的相通互动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

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并且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

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

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

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

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

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

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镜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

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家……

2.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生活中,人生境界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比后者出现得晚

B.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道德境界”中的“自我”已经根本不同于“求知境界”中的“自我”

2.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是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为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

C.“道德境界”中的人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而有意识地不再关注自我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超自然的自由境界

2.4.原文中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是指()。

A.具有动物本能行为的人

B.由于生活原因而缺乏求知欲望的人

C.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

D.低级趣味在所有趣味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人

2.5.下列各项中,对全文理解概括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A.人不仅要生活,而且要活出较高层次的境界来

B.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功用、欲念等世俗的限制

C.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就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

D.在现实的人生中,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我和我在基础物理学界的同事们是爱因斯坦的理性的后继者,乐于自认为我们是在探求美。

有些物理方程丑得让人不愿多看一眼,更不用说把它们写下来了。

毫无疑问,终极设计者只会用美的方程来设计这个宇宙!

我们宣称,如果有两个都可用来描述自然的方程,我们总要选择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感受的那一个。

“让我们先来关心美吧,真用不着我们操心!

”这就是基础物理学家们的呼声。

读者也许会把物理看成一个具有精确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

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

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

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

我希望与你们分享的正是这种奇妙的感受。

“美”一词被赋予了一定的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美的感受是依赖于心理、文化、社会甚至常常是生理等因素的。

物理学显然不会关心这一类的美。

自然在她的定律中向物理学家展示的美是一种设计美。

因强调几何对称,这种美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想到了古典建筑。

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也是从这种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

请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矩形。

快,哪一个图形更能使你愉悦?

按古希腊人的观点,多数人大概会选择圆。

当然,正方形甚至矩形也不会没有热忱的崇拜者。

但存在一个客观的判据,它按圆形、正方形、矩形的次序来排定三种图形的名次,按此次序:

圆具有更高的对称性。

或许我不该问哪一个图形更美,而该问哪一个图形的对称性更高。

但是,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我还是要继续将对称等同于美。

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

如果一个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就说这个图形在这些操作之下具有不变性。

例如,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

作为一个抽象实体,不管我们把它转17度还是转其它角度,这个圆都不会变。

而正方形就不一样,只有绕它的中心转90°、180°、270°和360°时(考虑对几何图形的影响时,转360°和转0°或不转是等价的)才保持不变。

矩形的对称性比正方形的还要低,只有绕它的中心转180°和360°时才保持不变。

3.1.基础物理学家选择探求的美是()。

A.日常生活中依赖心理和文化的直觉认识

B.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是古希腊人的古典建筑美

C.图形的对称性

D.激起审美感受的描述自然的方程

3.2.对“让我们先来关心美吧,真用不着我们操心!

”的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基础物理学的研究者认为只要把握“美”的内涵,会用美的方程设计这个宇宙就获得了开启当代物理学的金钥匙

B.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

C.终极设计者只会用美的方程来设计这个宇宙

D.自然在她的定律中向物理学家展示的美是一种设计美

3.3.作者没有肯定的观点是()。

A.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

B.物理学家研究自然定律中展示的一种设计美

C.物理学家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是从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

D.物理学是具有精确的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

3.4.按原文的意思,作者将对称等同于美是因为()。

A.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

B.圆具有更高的对称性

C.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

D.对称性图形更能让人愉悦

3.5.下列推断与作者本意相悖的是()。

A.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

B.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性,这个几何图形就具有对称性

C.正方形的对称性比圆的高

D.矩形的对称性比正方形的还要低

申城首家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近年来对近500名体质监测者体质监测数据比对发现,约80%被监测者的体质年龄大于实际生理年龄。

另一项研究表明,目前中国高收入人群的过速老化趋势已经超过欧美国家水平。

据上海社科院亚健康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申城健康人群占16%,非健康人群占14%,亚健康人群占70%(其中轻度患者约占40%,慢性患者约占30%),而亚健康人群中又以男性为众,知识分子和企业管理者的比例最高,约达七成左右。

据该中心徐迎肃主任介绍,目前许多中老年疾病患病人群普遍年轻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结石的发病提前了10年。

在亚健康检查中,常发现20多岁的年轻人就有脂肪肝,30多岁的人尿酸增高,40多岁的人患慢性前列腺炎。

在30至40岁的男性中,30%至40%存在脂肪高、血脂升高的现象。

一般来说,男性的亚健康症状倾向比女性多,在20至30岁的男性中,超过10%有脂肪肝、血脂高的症状。

年轻女性中,乳房小叶增生、子宫肌瘤是常见的亚健康症状。

在白领中常见的腰酸背痛、脊椎病,与空调环境里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

调查发现,在不同职业的人群中,亚健康发生率较高的依次是干部19.34%,大学生10.95%,中小学和幼儿教师9.33%,中学生9.02%,工人8.98%、军人7.60%、工程技术人员7.14%、企业经营人员5.36%、医生3.60%。

专家建议,如果有亚健康症状,而且通过自我调节无法减轻时,可去医院检查并到专门的亚健康治疗机构去治疗。

目前较常用的体质亚健康检测方式是“末梢”检查,即从手指上提取一滴血,制成涂片,在超高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通过这种检查可以初步看出病人的细胞活力状态,比如,细胞有否缺损、胆固醇斑块多不多、血脂高不高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专家推荐以下科学健身方法:

一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后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壮健操,使人体组织器官充满活力,推迟衰老进程;四是点穴按摩,通过自我点穴疗法和按摩,对体表适当刺激,激发机体抗病潜能。

4.1.据上海社科院亚健康研究中心调查表明,上海市民中亚健康的轻度患者和慢性患者比例分别为()。

A.28%,21%

B.41%,30%

C.40%,14%

D.16%,14%

4.2.下列不属于中老年疾病的是()。

A.高血压

B.胆囊结石

C.脂肪肝

D.脊椎病

4.3.对“末梢”检查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末梢”检查是一种较常用的体质亚健康检测方式。

B.“末梢”检查可以完全检测出病人的细胞活力状态。

C.“末梢”检查通过手指采血,制成涂片,并借助仪器观察而得。

D.“末梢”检查结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4.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是()。

A.亚健康人群中以男性为众,约七成男性处于亚健康症状。

B.市民体质监测表明,绝大部分市民体质年龄大于实际生理年龄。

C.干部亚健康发生率高于学生亚健康发生率。

D.在20~30岁的男性中,超过10%的人有脂肪肝、血脂高的症状。

4.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是()。

A.申城市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B.学生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

C.亚健康症状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减轻。

D.科学健身方法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在大多数人眼里,电子传播媒介的崛起通常被视为一种进步的标志。

这不仅因为电影、广播、电视或者互联网相继为大众的日常现实制造了巨大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

历史证明,媒介的垄断时常导致符号的垄断;反之,符号的解放必然吁求媒介的解放。

相对于报纸,电视显然提供了一个较为广泛的公共空间。

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抱怨电视是一种单向的发射。

它仍然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

因此,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度震动了人们。

许多人看到,计算机互联网正在将这些权力归还大众。

互联网是无中心、无权威的。

它不仅最大限度地敞开了门户,而且,它的特征是大众与传播媒介的互动。

所以,人们对于解放之中所包含的另一些新型的隐蔽枷锁不易察觉。

人们往往忽略了电子传播媒介的强大功能中存在着强大的控制。

如果说电视发射台的部分权威来自机械的力量,那么,互联网的无中心网终结构——互联网的进出路径是分散的——同样得到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网络似乎是一个自由出入的空间,传统的空间栅栏正在被漫不经心地跨越。

然而,技术知识和语种突然显示了比地理位置更为重要的意义。

没有一定软件知识和技术的人无法在网络之中自如地驰聘,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者已经事先指定了人们所能驰骋的范围;另一方面,英语是网络空间的通行语种,不谙英语的人进入网络之后常常空手而归。

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提供的自由是以享有某些社会条件为前提的。

这即是另一种新型的限制。

电子传播媒介的解放和控制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并均与电子传播媒介的技术特征联系在一起。

如果电视台没有如此强大的发射功率,电视又怎么能如此大规模地包揽文化权力,裁定电视节目的趣味,甚至充当惟一的裁决?

5.1.不能证明“电子媒介的崛起通常被视为一种进步的标志”的一项是()。

A.电影、广播、电视或互联网给人们带来快乐

B.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民主,更开放

C.电视仍然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

D.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阶层的人,都可能围绕电视形成某种共同体

5.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媒介的运行会给人们带来不便,而不便又会引发新型媒介的产生

B.电视的弊端导致互联网的出现

C.电视垄断了信息的处理,观众的需求促使互联网的产生

D.大众与传播媒介是一种互动关系

5.3.下面不属于电子媒介“解放之中所包含的另一些新型的隐蔽枷锁”的一项是()。

A.互联网的进出路径是分散的

B.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者已经事先指定了人们所能驰骋的范围

C.英语是网络空间的通行语种

D.电视台的运行费用很高

5.4.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互联网把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权力归还大众

B.电视发射台的权威来自机械的力量

C.网络提供的自由是有限制的

D.广告商对电视台的运行起了重要作用

1.1.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

“自身”是指亲自、自己,强调非别人或别的事物;“本身”是说以自己为本位,强调事物在表述中的本体地位。

文章主要讲述的是科学精神,第一个空格内应选择“本身”。

“意味”指的是含蓄的意思,也可指情调、兴趣或趣味;“意义”指价值、作用。

此处的“科学精神”应具有人文方面的价值,而非人文趣味,所以第二个空格应选“意义”。

故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

由后文的“西方社会的非现代化和非科学化思潮”可知,前文中的应该是“中国社会的‘科学主义’”,由此才能形成对应。

所以,“对于”应该放在“中国社会”之前,即[d]处。

故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

定位原文,“中国社会正努力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这种转变要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实现,更要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实现。

中国社会不仅要实现现代化,更要追求现代性。

”其中的“现代化”指的是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现代化,而“现代性”则指的是思维方式、价值原则、人生取向等思想文化领域的现代化。

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体”是指事物的根本,“用”说的是事物的具体措施,两者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A项正确,文章第一句话“科学包括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体’‘用’同一,不可分割”明确点出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其他三项中说的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无法体现“体用”的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B项说法错误,根据“我不赞同时下对中国社会的‘科学主义’的批评……将西方社会的非现代化和非科学化思潮引进中国”说明东西方的“科学主义”是相同的。

A项表述正确,由文章第2段“重‘用’轻‘体’,科学日益丧失形而上的‘道’的地位而走向形而下的‘器’”这句话可以推断得出;C项说法正确,在“但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技术至上’的强化、人文精神失落的倾向,也确实应引起我们的警惕”这句话中可以找到依据;D项表述正确,由文章最后一句话可以推断得出。

故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C选项符合文本第一句和文段最后一句“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故正确答案选C。

选项A具有较高欺骗性,原文第一句为: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可以看到,“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之后用的是顿号,与“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为并列关系,而A项却把“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当作了“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状语,这是种偷换概念的做法。

另外,“人生境界”应是体现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而不应表述为“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我们通常说体现某种境界而非存在某种境界,用“存在”一词不妥。

B项的错误点在“都要”二字上,无中生有,绝对化,扩大范围,于人情事理亦显然不通。

D项错误点在“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一句,“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2.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中的细节。

B项中“创造了条件”属无中生有的命题陷阱。

依据文本,“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

故正确答案选B。

2.3.答案:

B

解析:

本题也考查文章中具体细节判断。

A项的错误点是“极力排斥”的表述。

依据文本,“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属无中生有。

C项的错误点是“‘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的表述,依据文本,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

属偷换概念。

D项的错误点“摒弃其他三种境界”的表述。

依据文本,“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同样偷换概念。

故正确答案选B。

2.4.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中的具体语句定义。

文章第二段中对低级境界做了进一步阐释——“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也许没有一个成人......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所以低级境界是指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

故正确答案为C。

A在文中并没有点明,属于发散臆断。

B求知欲望并非低级境界,按文中所属,应属高级。

D答非所问,属于无效信息。

2.5.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整个文章材料的表面主旨。

文章只是客观分析了四种境界,并加以界定,并没有给出指导意见,所以A项错误。

B选项只涉及了最高境界,对整个文段的概括并不足够,所以错误。

文章看不出四种境界由低到高逐级的演变,并且它们之间相互交织,所以C也不正确。

D选项符合文章阐释四种境界,并体现出交织混杂的特点,所以正确答案选D。

3.1.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提到“我们宣称,如果有两个都可用来描述自然的方程,我们总要选择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感受的那一个。

这就是基础物理学家们的呼声”,由此可见,基础物理学家选择探求的美是激起审美感受的描述自然的方程。

故正确答案为D。

3.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文段意思,设计宇宙的只能是“终极设计者”,即自然,人类是无法设计宇宙的,A项解释不符合原文。

从第二段中的“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可知B项正确。

从“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

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可知自然在设计这个宇宙的时候还是一“美”为出发点的,故C正确。

D项为第四段第一句的原话,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3.3.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态度理解。

文中第二段提到“读者也许会把物理看成一个具有精确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

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否定了D选项的说法。

A项从第二段中“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

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能得出为正确。

B项从第四段第一句可以得出是正确的。

C项为第四段原文“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也是从这种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为作者肯定的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D。

3.4.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第五段中“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我还是要继续将对称等同于美”这一句可知C项正确。

A、B项的主体词都为“圆”,A项解释圆为什么是对称图形,B项解释为什么圆会被认为最美,均不是本题“对称等同于美”的解释。

D项主观性太强,且在文中未得到体现,所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文中提到“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作为一个抽象实体,不管我们把它转17度还是转其他角度,这个圆都不会变。

而正方形就不一样,只有绕它的中心转90度、180度、270度和360度时才保持不变”,由此可知,正方形对称性的保持要比圆的要求苛刻,故圆比正方形对称性高,C项与作者本意相悖。

A项为最后一段第一句,正确。

文中提到“如果一个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就说这个图形在这些操作之下具有不变性”,而“对称性涉及到不变形”,故“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性,这个几何图形就具有对称性”,B项正确。

D项从最后一段末句可得出。

故正确答案为C。

4.1.答案:

B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