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意象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4588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意象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美国意象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美国意象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美国意象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美国意象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意象派.docx

《美国意象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意象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意象派.docx

美国意象派

第九章 庞德与中国现代文学

 

庞德是美国以至世界现代诗歌的重要人物,美国现代诗歌的历史是从庞德开始的,而且它的发展一直与庞德联系地一起。

庞德善于吸取异质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中国汉字的独特发现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发现与借鉴,对更新传统诗歌理念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他积极倡导与推进意象主义与漩涡派文学运动,成为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旗手与领袖。

他的长篇巨制《诗章》则成为美国现代派诗歌的丰碑。

美国著名评论家休·肯纳把庞德的评传题为“庞德时代”。

尽管晚年庞德因“叛国罪”人们对他颇多非议,但由于庞德的文论与诗作在英美现代当代文坛体现出的富有开拓性与启示性的意义,西方学者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探讨,迄今不衰,并呈现出日益蓬勃发展之势。

1985年美国学术界为庞德百年诞辰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如梅因大学举行的庞德专题学术报告会,亚拉巴马大学举行的庞德作品研究会等。

正如T·S·艾略特所言:

“庞德是我们时代中国诗的创造者”,中国人民对庞德也是一往情深。

从胡适、闻一多等一些有志于变革图存者留学英美,中国人民首次把目光投向西方文艺理论,接触到庞德及其意象派,成为关注庞德的开始。

在中国新诗现代化构建过程中,施蜇存、杜衡及郑敏、袁可嘉等一批诗人,积极译介与研究庞德,把其诗歌理论作为中国新诗现代化的有力借鉴。

近年来,庞德在现代诗学领域的拓荒作用与意象派诗歌的启示意义越来越得到中国诗人、诗论家与研究者的注意,并从庞德对英诗的现代化,庞德与中国古典文学,庞德与中国文化等各个角度来研究庞德,在中国亦形成持续不衰的“庞德研究热”。

1995年10月庞德——艾略特中国研究会在中国成立,标志着庞德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9年以“庞德与东方”为主题的第18届庞德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则标志着美国庞德研究与中国庞德研究的历史交汇。

 

第一节庞德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一)、建国前庞德在中国的译介

 20世纪20年代,当中国老大帝国的酣梦被帝国主义隆隆炮声所惊醒,在救亡与启蒙二重奏中,人们急切地把目光投向西方。

以胡适、康白情等为代表的白话新诗人在诗歌领域力图打破中国几千年诗歌创作传统,在自由平等精神的引领下,创作白话新诗。

而现代白话新诗的体例如何,胡适、闻一多等留学英美的有识之士正在探索之中。

他们将眼光投向西方现代诗坛。

当胡适等人留学英美之时,正值庞德为首的意象主义诗歌运动蓬勃发展之时。

庞德及其意象主义便成为中国新诗人们首要关注的目标。

胡适在《新潮》第一卷第四期发表的意象派译诗《关不住了》,表现现代中国对庞德及意象派的最初关注。

据胡适在其留美期间的日记《藏晖室札记》中说,他曾经剪贴了1916年《纽约时报书评》转载的庞德关于意象派的“六项原则”的评论,并且在下面加了一条按语:

“此派(意象派)主张与我们主张多有相似之处”。

这是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在中国的第一次侧面亮相。

1922年,刘延陵在《诗》1卷2期上发表《美国的新诗运动》一文,介绍了庞德倡导的意象派的主要创作原则和庞德等代表诗人。

1923年,傅东华、金兆梓翻译了勃利司·潘莱的《诗之研究》一书,书中第六章较详细地评介了庞德为主的意象派。

1925年,郁达夫在《诗论》一文评论庞德为首的意象派诗人“主张完全打破陈腐的格调与死的字句,做诗要以一瞬间所得的影像对于个人的反应为主”。

闻一多在留美其间,也与意象派诗人相交甚好。

这是美国诗人庞德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最初反响。

但由于当时没有正确理解意象派的含义,有时把他译成“幻象派”、“影像派”、“写像派”、“印象派”等,所以当时并未引起诗坛的广泛关注。

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四运动颠覆了古诗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但中国诗歌发展的范式与路径如何,尚处于更进一步的摸索之中。

在新诗现代化道路的建构中,美利坚民族自由而民主的呼声及他们没有传统束缚勇敢探索的精神为人神往。

他们对新诗现代化道路的建构令人瞩目,意象派吹来的清新空气尤其使受过多浪漫主义“渲泄、叫嚣”影响的中国读者耳目一新。

于是汇集在施蜇存的《现代》周围,一批有识者大力推介意象主义,庞德作为意象派的领袖赋予尤其多的关注。

他们开始有计划地推出庞德及意象派作家及他们的作品,介绍他们全新的诗歌观念。

《现代》1卷2期首先推出了施蜇存的一组意象抒情诗《桥洞》、《祝英台》、《夏日小景》、《沙利文》、《银鱼》《卫生》五首,[①]可以见出庞德推行意象主义与漩涡主义诗歌运动的“直接呈现”、“客观”“鲜明”的理念在中国已自觉进入诗人创作理念中。

《现代》2卷4期登载了高明译,日本阿部知二作的《英美新兴诗派》[②],从侧面为我们介绍了庞德及其意象派。

虽然英美诗歌近代派的出现在意象派当初所显示的实证精神消失了之后显示着对庞德或H·D·女史之类的所谓意象派反动,但近代派与意象派有着极大的关系与影响,至少近代派的先驱者是如此,如华莱土·斯替文斯(WalliceStevens)爱略特(T·S·Eliot)斯太因(GertrudeStein)。

通过这篇翻译作品,人们对庞德及其意象派在英美诗歌现代化运动得以准确地定位。

接着,《现代》4卷6期上发表了徐迟的《意象派的七个诗人》[③]。

介绍的七个意象派选手中首推庞德。

首次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庞德为首的意象派诗人所信奉的信条六条:

一、采用日常谈吐之间,完全正确而不是装饰的字眼;二,作为新的情感的表现,创造新的旋律;三,许可题材选择的绝对自由;四,表现一个意象;五、产生轮廓鲜明的诗;六,相信思想集中为诗之精要之点。

继而系统阐释了意象诗的美学特征:

风格是坚硬、鲜明,表现手法是“呈现”,是诗的内容的解放。

在对几位意象派诗人进行介绍时,首推依慈拉·旁的小史:

出生、求学经历,他的主要作品第一个诗集《一盏熄灭的灯》(ALumeSpento)的出版,及随后庞德的重要诗集《人物面具》(Personae),时人对他的评价:

“诗的美即情感的美,而不属于文字的美。

”1909年印行《欢庆》(Exultation),1911年的《诗章》(Canoni),他对中国诗的翻译,1914年意象派诗选《意象诗人》(DesImagist)出版。

徐迟以诗人对诗人的理解对庞德进行生动的描绘,肯定了庞德对意象派之兴起的重要作用,与随之而来的漩涡派的功绩,认为他的诗美丽的时候,“也严肃而富有弹性,富有音乐,色彩。

”“雕刻的风格,是可爱的,值得吾人欣赏了”,“所以,人们说旁氏的为人,只要是欠伶俐与怪僻一些,他准是一个出色的诗人哪。

”虽然庞德在1915年就退出了意象派这个团体,其他意象派干将也陆续各奔东西,“意象派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意象派已经是记过不会消失了。

”这样,人们对庞德有了准确而又生动的理解。

《现代》5卷6期专门开辟了美国文学专号,对美国有影响的现代文艺思潮进行系统的译介。

包括徐迟的《哀兹拉·邦德及其同人》[④]、邵洵美《现代英美诗坛概观》[⑤]、《现代美国诗抄》[⑥],《现代美国诗抄》中翻译了部份印象派诗人的诗作,其中有庞德的诗歌《默想》、《一个少女》、《黑拖鞋·裴洛谛小景》三首。

邵洵美在《现代美国诗坛观》中把美国现代诗坛分为乡村诗、城市诗、意像派诗与世界主义的诗等几类。

他充分肯定庞德在在现代美国诗坛中倡导的意像派诗歌运动、诗歌的世界主义的独特作用,在意像派诗歌运动中,“最活动的当然是邦德(Ezrapound)”,而意像派运动,“充分表现了幻想在诗里面的重要:

理想是理知的,而幻想则是灵感的。

我觉得这个运动最大的功绩,不在为我们留下许多透明的雕刻,而在使后来的诗人更明白如何去运用他们的天才。

”从诗歌的本质上肯定庞德对美国现代诗坛的重要作用。

对于庞德等体现出来的“文学上的国际主义(literaryinternationalism)”,认识到他们的作品除了不受国界的限制外,还不受时间的限止,因为字汇、态度、题材、形式、音调,不过是工具;他们所显示,传达,及感动我们的,乃是“情感的性质。

”字汇、态度、题材、形式、音调,均会变换;但是情感的性质是千古不易的,他们发现了诗的唯一的要素了。

又从诗的唯一要素的角度充分肯定庞德有别于同时代诗人的重要意义。

“全历史是他们的经验,全宇宙是他们的眼光”,有些作品中也许有情感不自觉的流露,但是他们却可以意识地去运用,表现庞德诗歌的非个人性特征及他的超强的表现力,中肯地评价庞德的用典与用外国文,为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他们的表现:

是一种发展技巧的工作,他们采用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梵文,中文、德文,法文。

他们能在我们未曾查明典故及认识文字之前,能使我们直觉地感到他意义的传达。

这样不仅对庞德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而且从庞德对世界文化的借鉴、他的有力的表达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

徐迟在《哀慈拉·邦德及其同人》中生动地刻画了庞德的形象,肯定了庞德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庞德的诗在短短的几年间,即是定局了似的得了公认”,同时也注意到庞德的非凡的领导才能。

“他生就是一个文艺集团的主人”,“保姆一样地看护着这婴孩期的意象派”,忠诚地帮助着乔伊斯与爱略特等有才华的年轻人。

围绕着庞德的文学沙龙成为20世纪初期人美国的美丽的文学风景。

1942年15期《诗创作》开辟了一个诗论专号,刊载了詹姆逊女士著,宗玮译的《二十世纪英美诗人论》[⑦]。

庞德等印象主义者(Imagist)出于对维多利亚“陈腐、古旧、怪僻的字句”和“修辞学方面的矫揉做作,文句位置的颠倒”的反动,他们要让自己写出来的每一个字,能够表达一件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的东西的印象。

他们要求高度的准确和明朗。

对庞德的生平与简历用“注八”做了个简单的介绍,他的杰作是《人物》(Personae)《欢庆》(Exultation)。

认为庞德是典型的近代美国诗人,他的诗作记录日常对话里面的冷嘲与豪语,而且不留情面。

庞德等作者积极向新兴的、用最大部份篇幅登载“新的,坦白地实验着的”倾向的孟罗小姐的《诗刊》撰稿,也为《诗刊》在海外约稿,使这个刊物成为美国诗歌史上诗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可以见出,为了对我国新诗现代化建设增加理论支撑,诗人与诗论家开始从各个不同角度介绍与研究庞德。

(二)、新时期庞德译介

建国后头27年,由于中国的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文艺与外国的绝缘,庞德的译介也基本中断,只在《现代英美资产阶级文艺理论文选》中选译了庞德的《严肃的艺术家》[⑧]一文。

新时期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来,在对外国文学如饥似渴的渴求中,又一次掀起了庞德热潮。

与现代文学时期对庞德的译介相比,庞德研究显得更加深入。

首先,庞德的诗作进入各种西方现代派诗歌选集中,庞德诗论也进入了各种文学理论集,成为西方现代派文论中首要一章。

申奥选译的《美国现代六诗人选集》[⑨]在对庞德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收入了庞德的诗《致敬》、《委托》、《合同》、《邂逅》等55首,这是新时期以来对庞德的一次大规模的译介。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随后,裘小龙翻译了彼得·琼斯主编《意象派诗选》[⑩],庞德作为“意象派形成时期”的重要诗人,选入了其包括《仿屈原》、《刘彻》、《题扇诗》、《地铁车站》等经典诗作十三首;施蜇存选译的《域外诗抄》中选入了庞德的诗《默想》、《一个少女》、《黑拖鞋·裴洛谛小景》、《阁楼》、《纽约》五首;《现代主义代表作100种 现代主义小说佳作99种提要》,庞德的《毛伯利》[11]作为现代主义代表作之一被选入此选本;李维屏的《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12]第三章《现代主义诗歌》中,第一节首当其冲介绍的就是庞德:

庞德的生平传略与创作思想,前期《一盏熄灭的灯》、《人物》、《休·塞尔温·莫伯利》实验性诗歌,庞德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诗章》;袁可嘉的《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13]第七章《意象主义文学》中对庞德早期的意象派诗、庞德对中国古诗的改编、及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诗作现代派诗《诗章》、《休·塞尔温·莫伯利》的介绍及简短的评价。

其次,许多庞德文论的原始资料也相继问世,为新时期以来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广大读者理解庞德及其意象派是一个重大的满足。

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14]中《意象派》一章对庞德的生平与著作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且介绍了庞德的主要诗论,如关于意象派的理论及关于《严肃的艺术家》的主要观点,还选取了庞德在1913的写的《严肃的艺术家》一文。

裘小龙译的《意象派诗选》[15]除登载庞德的诗歌以外,附录上附有庞德等意象派诗人的小传、庞德有关“意象派”的重要材料如1913年的《诗刊》上发表的意象派诗人弗林特与庞德以对话形式出现的《意象主义》、庞德意象派理论的重要作品《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艾兹拉·庞德致哈莉特·芒罗的信》等,及《原编者导论》中对庞德及意象派及庞德后来的漩涡派的重要介绍和评价:

从意象派兴起的历史背景,到庞德的生活经历到意象派美学原则的初步形成及其发展。

如对最初意象主义三原则,及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的介绍,庞德对象征与意象的理解及区别,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那在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感情的复合物的东西”,意象的“主观”与“客观”两种形态等。

最后作者译诗时又加上《译者附记》表达自己对这些诗的看法与体会。

可以说这个译本是至今为止对庞德及意象主义研究的第一部最完全的第一手材料的译本,使读者能根据第一手材料,独立思考,对庞德及其意象派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程代熙,程红编选的《西方现代派作家谈创作》[16]登载了多纳尔·霍尔在庞德晚年对庞德的采访(申奥译)。

这篇访谈录同样被收入台北市汕头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单德兴等译的《英美名作家访谈录》[17]中。

1994年《诗探索》第3期的“外国诗论译丛”栏目全文登载了赵毅衡先生翻译庞德整理的费诺罗萨笔记上对今后诗歌及影视艺术产生了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作为诗歌手段的中国文字》[18],包括庞德整理时加的按语和庞德的跋。

随后又在同期刊载了赵毅衡对这篇论文的解读及深化的论文《为庞德/费诺罗萨一辩》[19]。

在这篇论文中,赵先生指出:

“庞德是20世纪诗歌和诗学影响最大的人物(很多论者认为不应加‘之一’)。

他以此文为基础,提出的‘表意文字法’(IdeogrammicMethod),成为20世纪诗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现当代诗歌实践(写作、阅读)的原则性立场。

”作者系统地解答了费诺罗萨的论文立论似乎非常荒谬,但庞德以此为基础的诗学理论却成为“现代诗的圣经”的问题。

赵先生的深入研究否定传统比较文学论文由于误读的喜剧的观点,为庞德/费诺罗萨一辩:

不同于受欧洲“中世纪逻辑暴政”产物的欧洲文学(以及一切拼音文字),汉字从未失去表现事物复杂功能及事物之间自然关联的能力,这样的文字,容易“到达事物本身”,它是诗性的。

庞德与费诺罗萨在汉字的会意字当中发现汉字展示了一种“动势”,指出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庞德1912年在接触费诺罗萨前的意象派运动的主张:

“直接处理任何主观或客观的事物”,“绝对不用任何无助于表现的词”。

1915年发起漩涡主义时更要求意象具有动势:

“一个放射的节点,或一串结节……思想不断地奔涌,从它里面射出,或穿过,或进入”吻合,庞德找到费诺罗萨论文与现代诗学的结合点。

黄晋凯,张重真、杨恒达主编的《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象征主义 意象派》[20]对庞德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也我们全面理解提供了有价值的重要材料。

包括艾略特写的《艾兹拉庞德:

他的诗韵与诗(节选)》(孙建庆译,杨恒达校,伦敦法布尔与法布尔有限出版公司1975《艾略特散文选》),庞德《论文书信选》(庞德著,郑敏、张文锋,裘小龙译)中庞德的一些诗学见解,包括《回顾》、《几条禁例》、《语言》、《韵律与韵》《诗刊·前言》《信条》、《自由诗》、《只有感情长存》等几个部份。

发表于1915年1月28日《新世纪》庞德所作的《关于意象主义》(张文锋译,杨恒达校,伦敦法布尔与法布尔有限出版公司1975《艾兹拉庞德散文选》),《意象主义》、《艾兹拉·庞德致哈莉特·芒罗的信》等。

另外,PETERWILSON的《庞德导读:

英国文学名家导读丛书》[21](影印本)与IraB.Nadel的《剑桥文学指南:

埃兹拉.庞德》[22]在中国的出版又为国内学者全面了解庞德、研究庞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证。

第三,多家杂志开始关注与推介庞德。

1985年10月《读书》在文楚安所写的《伊·庞德与索罗西·莎士比亚书信集(1909-1914)》[23]中为中国读者介绍了不久前在美国出版的正在热恋中的庞德与索罗西在1909-1914年的书信集。

首次指出庞德形成准确、鲜明、含蓄、凝炼的诗风与意象主义诗歌理念,除了得益于叶芝的指教与影响外,多罗西对庞德诗歌的评价与建议起着重要作用。

登载于1986第2期《外国文学欣赏》《20世纪外国名作家简介:

伊兹拉·庞德》[24],表现出新时期以来中国诗坛对庞德的密切关注。

郭为的《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汤》[25]介绍庞德在误译、误解基础上大刀阔斧地进行创作,尽管闹出了很多笑话,但却烹制出了具有庞德特色的“中国汤”。

他译的《神州集》在西方没有任何一部中国诗歌英译集能超过它的影响,也被认为是庞德本人对文学“最持久的贡献”。

当代著名诗人西川曾以充满诗性的抒情笔调深情地抒写庞德称颂他以毕生的精力建造诗歌的圣殿,而他自己的创作只是这圣殿中的长明灯。

他能“像夕阳一样回忆,像朝阳一样预言”,他“从过去出发,穿过过去,走向未来”,所以庞德精神就是“荷马的精神、维吉尔的精神、但丁的精神”,他以哲人的先知奖掖后学,以“日日新”的勇气,代表着人类向绝对的理想迈进。

[26]代表着一位中国诗人对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美国诗人的智勇气的无限崇敬和最高评价。

2003年《诗探索》第1-2辑(320-326)又刊载了蒋洪新译,美国著名诗人罗森堡(JeromeRothenberg)的文章《庞德、叶维廉和在美国的中国诗》[27]。

庞德被认为是“中国诗的发明者”,在中国诗领域,他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功。

他在中国诗中发明了意象主义原则、抒情诗的原则等重要诗歌创作原则。

在翻译理论上,庞德的“翻译原则即写作原则”,“归化手段”,“通过一系列词来创造诗的途径,”已被美国许多诗人采用,甚至被表克·罗称之为“核心原则”。

在诗歌的语言风格方面,他确立了最接近电报简洁风格的诗风。

叶维廉作为一名诗人和学者在是中国诗领域做了许多庞德未做到的东西,他用他自己“特别的观点”来重现中国诗的真意或者在庞德之后时代如何发明中国诗的问题,如“蒙太奇原则”是基于对中国诗的了解和运用,在后期美国诗人的作品观察上,包括庞德本人与《诗章》的研究上,为打开了有关中国诗的合理观点,还提供了有关翻译本质的深刻把握,以及诗从具体实践中所迸发出来的诗的可能性,从而为庞德研究作了纵深的拓展。

《泰戈尔·叶芝·庞德》[28]一文写出了庞德与叶芝对泰戈尔的不遗余力的推举,使泰戈尔在西方诗坛获得极大的声誉,也使西方读者在长久以来机器的喧嚣声中获得宗教般的肃穆与宁静,他们之间的友谊成为文坛的一段不朽佳话。

(三)、关于庞德对中国古典诗的译介

在美国诗歌美国化,摆脱英国母文化的影响,形成美国自己的诗歌传统这一点上,庞德与他的同学威廉斯·C·威廉斯不一样。

威廉斯强调的是美国本土特色,所以坚持保持“蛙皮的湿润”,庞德则站在世界文化的角度,主张借鉴外来文化使美国诗歌美国化。

美国是一个历史不长的国家,不像中国等文明古国一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但另一个方面也使他较少传统的束缚,以兼容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传统来完善自己民族的文化,进一步影响其母文化——整个欧洲文明,从而达到世界性的影响。

庞德在费诺罗萨的手稿中,找到了中国汉字的独特构形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而这正好契合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内在趋势。

对英诗现代化,英美诗歌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内在推动力,中国诗则成为外在的契机,庞德则是伟大的“助产士”。

赵毅衡先生的发表于《外国文学研究》1979年第4期的《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29]认为意象派深深受惠于中国古典诗歌,而“开风气之先的期意象派前期主将埃兹拉·庞德”,他的《华夏集》“被认为是庞德对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是‘英语诗歌的经典作品’”,庞德依照美国诗歌历史发展规律“按中国风格写诗,是被当时追求美的直觉所引导的自由诗运动中注定要探索的方向”。

并且把庞德等意象派诗人从中国古典诗歌学到的技巧归纳为三点:

全意象、脱节与“意象迭加”,使文学史对意象派名之为“意象主义这条中国龙”,来与“象征主义这条法国蛇”并称,作为现代美国诗歌国外影响的两个主要来源之一。

赵毅衡先生的《关于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影响的几点刍议》[30],从影响学的角度,论述了庞德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为美国诗摆脱英语文学正统的压力,松动欧洲文化正统的束缚,使美国诗歌美国化所起的巨大作用。

庞德十分看重中国,认为“中国之于新诗运动,就象希腊之于文艺复兴”(Poetry Feb.1915,227)。

庞德利用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简约、明朗、开放的诗风来反对学院派,反对保守形式主义。

中国古典诗歌的“简约美学”、“零度风格”,以其细节的具体性直接呈现物象,中国古典诗学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依赖语言再现物象与物象的意蕴的能力,最终促成庞德意象主义诗歌理论:

“智性与感性的复合体”的出现,以推进美国诗对19世纪维多利亚“感伤”和“做作”的反拨与对象征构成的最重要途径――语言的“余义”的象征主义诗学的反正,这一现象在美国现代诗歌史一再出现,成为美国现代诗固有的传统。

袁若娟《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31]认为庞德的诗作吸收了中国古典诗的一些影响,具有一定的东方风格,因而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词有某些相通之处。

从诗歌理论与诗歌实践的角度,具体从意象与意境,“找对应物”与比兴手法两个方面展开比较与分析。

意象接受前期象征派的主张并且受柏格森直觉主义美学观的影响,意在表达“一种一去不复返的心境”,庞德的理论“一个意象是表现一种在一瞬间中的理智和感情的混合体,这种瞬间的混合体表达一种突然自由的感觉,一种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脱出来的感觉,一种突发力量的感觉”,一首“一个意象的诗”表现“当一件事物外部的和客观的自我变化时的准确无误的瞬间,或急速地进入一件事物的内部和主观”,与中国古典诗论“思与境谐”说相通。

中国古典诗论的比兴手法近似于庞德的找“对应物”的表现手法。

王贵明的《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32]阐明了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美学的互通性。

中国古典诗歌潜藏的现代意蕴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精神相契合,汉语古诗的“意象迭加”技法加强和改变了庞德意象主义诗学意蕴。

《华夏集》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

蒋洪新先生的《美国大诗人埃兹拉·庞德与中国》[33]系统梳理了庞德与中国文学的因缘,中国古典文学以及思想是如何影响庞德及至整个英美新诗运动。

在这篇论文中,蒋洪新先生详细叙述了庞德获得费诺罗萨手稿的过程,及研究过程的欣喜之情,与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崇高评价,认为中国诗是“一个宝库,今后一个世纪将从中寻找推动力。

”厘清意象主义与中国诗的关系——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原则决定了他对中国诗的兴趣、了解和翻译,而翻译在某种意义上又进步对庞德的诗学理论与创作起着促进作用。

在接受费氏遗稿之前已发表意象派宣言《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与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地铁车站》及完成他的第一部意象派诗歌选集《意象派诗人》的编选工作——费氏手稿与意象派诗歌理论的不谋而合。

庞德对费氏手稿的中国诗的选择与鉴别是与时代的应和。

《华夏集》中庞德选译的古诗大多表现哀愁离恨、厌战愁时的主题是当时欧洲人心灵的最好写照。

中国诗注重意象,使庞德在翻译《华夏集》后意象并置几乎成为庞德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并进而影响当时许多英美诗人。

蓝峰的《“维护说”析——庞德的诗歌理论及其与孔子思想的关系》[34]中认为庞德按照费洛罗萨的观点拆解汉字,再按自己的理解将孔子维护中国封建社会伦理秩序“正名说”与“诚意说”理解为语言表达的精确(precise),如“名不正”译为:

“ifwordsarenotprecise”,“诚意”则译为“soughtpreciseverbaldefinitionoftheirarticulatethoughts”。

他将按自己理解的孔子学说引入自己的诗学理念,形成与传统的“教诲说”与“享乐说”不同的诗歌功用论——“维护说”。

从而将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