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制度化建设的思路及工作步骤.doc
《关于公司制度化建设的思路及工作步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公司制度化建设的思路及工作步骤.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公司制度化建设的思路及工作步骤
企业实行制度化建设实际意义在于:
让企业经营模式、企业发展方向、管理思路等能够固化成文字信息,从而脱离人不稳定的主观因素,保证公司全体员工照此执行,确保企业既定目标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制度化建设核心在于:
1、制度规划;
2、制度执行;
3、制度完善。
制度化建设整个过程强调制度必须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必须是实用的,否则,制度作用仅能“上墙”对外宣传,其它方面没有实际用途。
所以,围绕制度化建设的核心,我们的实际工作步骤是:
1、制度规划:
制度规划是一个“高屋建瓴”的制度制定过程,正常情况下应由高层制定。
制度规划主要内容为:
(1)、人员安排。
其中包括:
a、部门定位;b、岗位设置(岗位名称、人员数量、上下级关系等);c、工作内容;d、岗位职责;e、岗位权限;f、工资、福利标准;g、考核标准。
(2)、工作要求。
其中包括:
a、制度(工作要求、工作安全、奖惩等);b、流程(工作标准规范);c、表单(如何执行)。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工作步骤):
(1)了解企业经营模式、企业发展方向、管理思路等;
(2)规划其它部门人员安排及制度的框架结构;
(3)制度制定的规范化要求;
(4)其它部门负责人配合制定本部门制度的具体内容、具体工作流程,具体执行表单。
其中,其它部门具体的“人员安排”中的岗位设置、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岗位权限、工资/福利标准、考核标准等,如果其部门负责人不能确定,经由人事行政部归纳整理,企业高层也应最终确定。
人事行政部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并不能对其它部门直接规划其具体的“人员安排”和“工作要求”,否则人事行政部就不是平行部门,而是上级决策部门。
如果必须由人事行政部制定其它部门制度、流程,有两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
一是由人事行政部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制定初稿,相关部门进行修改,二是亲自到相关部门熟悉工作,然后汇总材料,制定制度、流程初稿,相关部门负责人修改后报上级确认。
显然,后者更为耗时。
这两种办法无论哪一种,这个部门负责人实际上的管理能力并没因此得到提高,也会给后面制度的执行带来问题。
2、制度执行:
制度规划完后,应由企业高层带头遵守执行。
制度重在执行,没有执行的制度是无用的。
制度的执行,人事行政部门起到的作用是日常监督,具体的执行应是具体部门具体负责人。
制度不能执行的主要原因为:
(1)、制度本身规划设计不合理(比如:
缺乏管理权限、无标准、不符合实际情况等);
(2)、缺乏具有相应管理能力的执行者。
(3)、管理者私心等。
其中,制度本身规划设计合理性可由“制度规划”解决,但是,制度制定完后,若缺乏具有相应管理能力的执行者或者因管理者私心导致事故瞒报漏报,制度仍然是一纸空文。
而培养具有相应管理能力且心态正常的执行者。
一是需要培养时间,二是需要其本身具有学习能力,三是需要其本身具有基本素质。
只有具备管理能力且心态正常的管理者,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制度、流程,才能让整个工作过程符合制度规划的设计初衷,达到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
3、制度完善: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或者其它需要进行修改的,应进行制度完善。
制度的完善可有高层提出,也可由中层提出,也可由执行层提出。
制度完善的过程可与制度规划过程相同,也可从下至上进行,但考虑重点在制度细节上面,是对制度规划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