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530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docx

《古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docx

古代文学

唐代社会的新特点

1、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崛起。

南朝文学成为隋唐五代文学的主要基础。

2、北方民族汉化程度很深,打破“夷夏之别”。

3、爱好外来文化成为社会的时尚。

4、唐代处于士族社会向非士族社会过渡的时期,门阀在政治上的影响依然存在。

5、科举制度的特点。

6、没有建立单一的思想统治。

7、安史乱后的三大问题:

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派之争。

唐代诗歌的重大发展

1、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2、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的扩展。

3、艺术风格与流派的多样化。

4、艺术形式的完善。

隋及初唐诗歌

隋诗:

卢思道、薛道衡——偏向齐梁风格杨素——“雄浑雅健”

杨广及宫庭文学侍臣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杨广

初唐宫廷文人和律诗的完成

虞世南、许敬宗

上官仪

“文章四友”——李嶠、杜审言、崔融、苏味道

宋之问、沈佺期

“雅正”、苍白无力,维持了一种艺术风气,对偶的修辞技巧、调声的技术

规范化、统领风气的作用。

押韵:

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一般只押平声韵。

仄韵:

柳宗元《江雪》

平仄:

声韵美,平声悠扬,没有升降。

仄声短促,并有升降。

交替运用造成起伏回还的节奏。

对仗:

一联的两句句法结构相同。

律诗中间两联须用对仗,排律中间各联须用对仗。

孤平,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必须是平声,否则除韵脚外只剩一个平声字。

三平调,仄仄仄平平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否则最后三字变为平平平。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拗句”:

不符合律句平仄标准的句式。

“仄仄平平仄”可以“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但是如果是“仄仄平仄仄”就需要“救”了。

“初唐四杰”的崛起

唐高宗至武后初年,“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诗人的并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在政治上同是失意之士,“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处在唐诗的开创时期,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有所探索和贡献;又是骈文名手。

王杨卢骆

1、少年天才。

2、仕途不遇。

3、诗文兼长,自觉改革文风,攻击宫廷文学。

“龙朔(661—663)初年,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

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杨炯《王子安集序》)

4、拓新了诗歌的主题和题材,使诗歌摆脱了颂隆盛、助娱乐的虚套,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用现实的人生感受,恢复了诗中清醒而严肃的自我。

(1)、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的贵族社会,否定了贵族社会秩序的永恒价值。

《长安古意》诗中描绘汉代长安的繁华景象和官僚权贵骄奢淫逸,互相倾轧的情景,借汉喻唐,托古咏今。

词采虽未尽脱六朝藻绘余习,但其内容丰富,感情充沛,笔力雄厚,结意冷峻,篇中采用赋法,铺陈适宜,对比生动,顶针自然,韵律回环。

(2)、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为诗歌注入了高情壮思和倜傥意气。

《从军行》

是一首成熟的五律,内容又突破了只叙军旅生活的题旨,是盛唐边塞诗的先声。

笔力雄劲,风格刚健,情调激昂,结构跳跃,对仗工整,语言明快。

王维“岂学书生辈,窗前老一经”高适“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3)、拓宽了诗歌的视野,使之从宫苑台阁走向江山和塞漠,从而便于容纳丰富得多的感情内容。

“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到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

(4)、偏于游戏性和应酬性的题材中,注入人生热情,表现出自我的个性。

《在狱咏蝉》

托蝉起兴,借蝉自况,喻己心迹,抒己怀抱,比兴精确,感情凄婉深沉。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施补华《岘佣说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一反离别的哀婉气息,格调昂扬,气势豪迈,语言质朴,情意真挚,放达中见深情,质朴中有警策,表现了乐观爽朗,积极奋进的时代精神。

5、形式的创新和完善。

“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专攻五律”(《闻一多全集》丙集《四杰》)

闻一多“前乎王杨,尤其应制的作品,五言长律用的还相当多,这是该注意的!

五言八句的五律,到‘王杨’才正式成为定型,同时完整的真正唐音的抒情诗也是这时才出现的。

”(《唐诗杂论·四杰》)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

一生体弱多疾,资褊躁,柔野少威仪。

高人之处:

1、他对前代诗风的批判,不是从教化的角度着眼,而是主要从诗歌本身的审美特征考虑。

“兴寄”

2、作为纠正的方法,也主要不是提倡儒家宗经明道的文学观,而是从诗歌发展的历史中,梳理出“风骨”传统盛衰演变的线索,把建安、正始文学视为典则,鲜明地提出“汉魏风骨”这一口号。

“风骨”

《感遇》第二“兰若生春夏”

特色:

1、善用比兴。

2、风格遒劲。

3、语言朴实无华。

内容:

1、总是以博大的胸襟,注视着时空无限的宇宙,把个人的生存放在这巨大的背景上来观察,表现出对永恒的渴望。

《感遇》十三

 2、颇多玄学意味,由此出发,积极走向社会,要求在短暂的生命中,建立不朽的功业。

《答洛阳主人》

3、在追求功业时,不甘把自己视为君权的附属品,而要求获得相当的尊重,以带有某种平等性的君臣知遇为理想。

《燕昭王》

4、积极干预社会,干预政治,以强烈的不平反抗权贵,揭露时政锢弊。

《感遇》二十九“丁亥岁云暮”

5、怀才不遇、不为世人所知的强烈孤独感。

《登幽州台歌》

盛唐诗歌

张说

1、诗歌主要抒写以王霸大业自许的怀抱。

2、吟咏各种杰出人物。

张九龄

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

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颀而长,峭而瘦”(《韵语阳秋》引张洎题识王维画),平日多居住在涧南园,偶住鹿门山。

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山水诗:

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

诗的意境,由于剔出了一切不必要、不协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

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

田园隐逸诗:

《过故人庄》

山水行旅诗: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人。

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

山水田园诗

1、视觉美

(1)、讲究构图布局、设辞着色,常以彩绘的笔触传达出清丽丰润的美感。

《终南山》、《山居秋暝》

(2)、善于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每每通过一些点睛之笔写出错落有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田园乐》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3)善于敷彩,这些色彩并非单纯的消极的涂饰,而是活跃地晕染着整个画面,清新鲜润,给人以愉悦之感。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辋川别业》

(4)、在动态中捕捉光和色变幻不定的组合。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送邢桂州》

2、善于传达微妙的心理感觉,传达绘画所不可能达到的特殊效果。

《书事》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3、关注着大自然中万物的动、静、生、息,沉潜到自然的幽深之处,感悟到某种不可言喻的内在生命的存在,令人感到其中蕴涵着哲理。

山水田园诗在王维手中,得到一次总结和显著的提高。

1、精细的刻划,完整的意境。

2、明丽的色彩,深长隽永的情味。

3、包涵哲理,避免枯淡无味的表述。

4、风格多变,富于创造性。

王之涣

《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

王昌龄

边塞诗:

其着眼点不在于具体的战事,而是把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各个视角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深刻的内涵,饱满的热情,突破了六朝以来边塞诗主要就乐府旧题加以敷衍的固有程式,使之更富于生气。

闺情诗、宫怨诗:

1、用新起的七绝体式处理传统题材,使人耳目一新。

2、善于提炼情思和物色,并把两者凝聚为鲜明的一点,凝眸注目处言语无多,而神情毕现。

别情诗:

好以“月”、“雨”为主要意象,在迷离幽微的别愁中衬托澄朗晶莹、心心相印的友谊。

《芙蓉楼送辛渐》

李颀

边塞诗:

多用歌行,笔力更加奔放;境界高远,格调悲壮。

送别诗:

好以纵放奇诞的用笔和构想,描写生活中具有豪荡不羁性格的人物。

《别梁鍠》

音乐诗: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崔颢

《黄鹤楼》

边塞诗派——高岑诗派

高适《燕歌行》《使青夷军入居庸》,

1、以沉雄深厚为特色。

殷璠“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严羽:

“(高适)之诗悲壮,读之令人感慨。

2、抱负远大,以“谋略”自许,又长期沉沦社会中下层,使得他热心关切许多现实问题,并表现在诗中。

3、以古体见长,尤擅长七古。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1、以边塞诗著称

2、殷璠:

“岑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3、用韵节奏也刻意求奇。

李白

1、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

生在盛世的李白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是为了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表现价值的人生愿望。

他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

2、反权贵的思想意识。

(1)、内心的高傲。

(2)、揭示布衣和权贵的对立,并给以嘲讽。

(3)、反权贵与广泛的社会批判相联系。

3、热烈的人生之恋。

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不是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4、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使笔下的山水丘壑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1)、壮美的意境

(2)、秀丽的意境

(3)、抒情性

(4)、隽永的韵味

5、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对在爱情生活中人格尊严的要求,人物交往中的天真情态。

山水诗

葛景春:

“他的阅历之广,胸襟之阔,胆识之高,才学之富,和气度之大,都要比二谢、王孟等人为优。

他将前人由‘清丽居宗’的山水诗,发展为以壮丽为主;从前人的为山水写貌,进而发展到为山水写心。

如果说二谢、王孟的山水诗犹如一幅幅风光秀丽的山水画,那么李白的山水诗就如一曲曲雄浑的山水交响乐。

他的山水诗所呈现出的主要美学风格是雄健的阳刚之美,是清雄壮丽。

边塞诗

《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生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不作精雕细刻,而是以简练的笔墨传边塞风光之神;激励战士、歌颂战士。

女性诗和咏月诗《子夜吴歌》

咏月:

382首,38%,

艺术风貌:

王世贞《艺苑卮言》:

“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

1、对艺术形象的捕捉能力很强,当诗人澎湃诗情无法为寻常的形象所容纳时,就展开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和幻想,以气骋词,来实现艺术的变形。

变形的依据是感情的强度,它使形象突破常轨染上奇幻的色彩。

龚自珍: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写心,自白始。

”(《最录李白集》)

2、壮浪纵恣的抒情方式。

七言歌行,“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者矣。

”(《唐宋诗醇》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语)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语言风格: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想象奇特丰富,语言生动流畅,明朗自然。

杰出诗作大都是雄健奔放的七言古诗和清新隽永的绝句。

被公认为唐代以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

祖父杜审言,膳部员外郎。

父闲,为兖州司马,终奉天县令。

思想内容

1、严肃的写实精神。

2、在忠诚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

3、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

4、对国家与民族名誉的深沉忧念。

类型众多、风格多样的原因:

1、杜甫的诗歌应用范围极广。

2、对前代诗歌的态度比较宽容,主张“转益多师”而不轻易否定。

1、五言古体形式写成的自叙性的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这类诗大都篇幅较长,往往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能够表达相当复杂的内容。

这类诗是从辞赋体变化而来,带有明显的散文成份。

宋代诗歌“以文为诗”的倾向,受到杜甫的影响。

但在杜诗中由于感情浓郁厚重,仍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如此长篇,而不致失去诗的特性。

2、以《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为代表的既有七言古体、又有五言古体的叙事诗。

这一类诗实际是古代乐府民歌的流变,但杜甫打破惯例,不用乐府古题而“即事名篇”(根据所叙事实命名),这样就更能反映现实,更富于生活气息。

从叙事艺术看,这些诗善于描绘人物形象,尤其是运用对话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七律。

声律上推上成熟;

利用七律比五律稍大的篇幅,使之能包含相当大的容量;

在语言节奏上,虽然七律每句只比五律多二字,但经过杜甫的调节,却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

《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

泣血迸空回白头。

地位与成就

语言:

1、凝练概括。

《登高》

2、生动准确。

欧阳修《六一诗话》:

陈从易,《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身轻一鸟□”,“疾”“落”“起”“下”,“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中唐诗坛

韩孟诗派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师说》《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遂宿岳寺题门楼》《张中丞传后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柳州罗池庙诗》

风格特色

1、奇特雄伟,光怪陆离

《卢郎中云夫寄示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写太行山瀑布: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

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

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答张彻》写华山绝径:

“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

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

日驾此回辖,全神所司刑。

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

磴藓澾拳跼,梯飙飐伶俜。

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

2、平易清新、朴素无华、天然去饰。

《山石》

“一往清切,愈朴愈真,耐人吟讽”(方东树《昭昧詹言》)

3、气象开阔。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风华旖旎:

“银烛未消窗送曙,金钗半堕座添春”

司空图“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撑扶于天地之间。

宋人“虽杜子美亦不及”。

赵秉文“昌黎以古文浑灏,溢而为诗,而古今之变尽。

”(《与李孟书》)

叶燮: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为鼻祖。

”(《原诗》)

“以文为诗”:

运用古文的篇章结构、句式、虚词以及直叙的方法写诗,使诗体散文化。

好处是:

比较自由流畅,扩大了诗歌的表达功能。

缺点:

有时过多地把散文的虚词引进诗中,缺少诗味。

《山石》,“只是一篇游记,而叙写简妙,犹是古文手笔。

”(《昭昧詹言》)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一篇古文章法”(《昭昧詹言》)

《寄崔二十六立之》“叙崔如小传,自叙如尺牍”(朱彝尊)

“以议论为诗”:

《荐士》(《送孟东野序》)

“以赋为诗”:

以赋家铺张雕绘的手法为诗。

好处:

光怪陆离、雄奇纵肆

缺点:

累赘堆砌、晦涩呆钝。

《南山诗》,“似《子虚》、《上林》赋”(洪兴祖)

韩、孟《城南联句》,“铺叙结构,全模《子虚》、《两都》等赋”(朱彝尊)

惠洪《冷斋夜话》沈括:

“退之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

诗歌特点:

1、以气势见长。

2、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3、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

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反映民间疾苦。

《织女词》:

如何织纨素,反著蓝缕衣?

2、表现骨肉深情。

《游子吟》

《杏觞》之一:

零落小花乳,斓斑昔婴衣。

拾之不盈把,日暮空悲归。

3、刻画山水风景。

《峡哀》

峡隙仄险:

“三峡一线天,三峡万绳泉。

上仄碎日月,一掣狂漪涟。

4、仕途失意、世道险恶。

《峡哀》

之十“枭鸱作人语,蛟虬吸水波。

能于白日间,谄欲晴风和。

5、自诉穷愁、叹老嗟病。

“贫孟”“穷老”“病叟”;“寒酸”“诗囚”“寒虫号”

《秋怀十五首》之四: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艺术风格:

1、明白淡素。

《游子吟》

2、“钩章棘句,掐擢胃肾”,雕刻奇险。

贾岛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绝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司空图“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

”(《与李生论诗书》)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寄朱锡珪》)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暮过山村》)“柴门掩寒雨,虫响出秋蔬。

”(《酬姚少府》)“马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江亭晚望》)

清深幽峭的诗风对失意文人影响很大:

李洞“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

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

人有喜岛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

’”(《唐才子传·李洞传》)

李贺(790—816),字长吉,父李晋肃,陕县令,生于河南福昌县(今河南宜阳)昌谷,

《李凭箜篌引》《致酒行》《老夫采玉歌》

内容:

1、怀才不遇。

《致酒行》

2、神鬼世界。

《梦天》《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艺术: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1、诗歌意象有很大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秦王饮酒》“羲和敲日玻璃声”

《马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梦天》“玉轮轧露湿团光”

2、诗歌的构思不拘常法。

《长歌续短歌》:

3、语言追求峭奇。

王思任《昌谷诗解序》“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

《雁门太守行》

陆游“贺词为百家锦衲,五色眩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缺点:

缺乏完整性,有的诗过于晦涩。

《珊瑚钩诗话》“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过。

《麓堂诗话》“李长吉诗,字字句句欲传世,顾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

有山节藻棁,无梁栋,知非大厦也。

元白诗派

元稹(779—831),字微之,先世本鲜卑拓跋部。

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称河南洛阳人。

诗歌内容

1、乐府诗。

元和四年(809),新乐府十二首和诗。

指斥时弊,哀叹民生。

《织妇词》《连昌宫词》

愤世嫉俗,壮怀激烈。

《放言》

2、艳诗、悼亡诗。

《梦游春七十韵》

3、首创次韵排律。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一百韵〉》

艺术特色

1、浓墨重彩。

2、曲尽其情的铺叙。

3、细节刻画。

《哭子十首》之五:

鞭朴较多怜较少。

4、比兴。

《有鸟十二章》

5、酣畅淋漓的自由抒写。

歌行体诗。

白居易的影响:

1、他对诗歌创作有一套系统的看法。

2、他的新乐府不仅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广,在内容上表现得更深入,而且在语言上也形成了独特的平易浅近、自然生动的风格。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祖上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生于新郑县。

祖父滑台节度使参谋,父亲彭城县令、徐州别驾、襄州别驾等官。

《观刈麦》《长恨歌》《琵琶行》《与元九书》

强调诗歌的政治与社会功能,借此帮助国君实现良善的政治秩序与良善的社会风俗。

消极意义:

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使之处于从属性和工具性的地位,忽视了诗歌自由抒情的意义,以及它的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对诗歌加上了严厉的限制。

其不可避免的弊病在于引发出源于政治理念的创作。

积极意义:

呼吁诗人正视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再度扩展诗歌题材的作用。

在这种呼吁下,不少诗人写下了反映社会面貌和民生疾苦的诗篇,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社会的弊病;而其中的一些具有真实感受的优秀之作,还表现了人对人应有的同情和友爱。

讽谕诗:

1、常以儒家正统道德的维护者自居,批判他所不满的习俗败坏现象。

《井底引银瓶》

2、广泛涉及了社会的不公正和民众生活的艰难,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1)、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

《卖炭翁》

(2)、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

《新丰折臂翁》

在抨击现实的尖锐性方面,比杜甫并不逊色。

从诗歌艺术上,杜甫的诗大都是实际生活体验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白诗则有明确的服务于政治的目的。

当这种目的与他的实际生活感受能够密切结合而蕴涵着热情时,一部分作品写得很感人,甚至是很优秀的。

但也有一部分作品说教气味很重,读起来索然无味。

讽谕诗的语言: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缺陷:

过于直露,有时颇为罗嗦,少了精练和含蓄。

优点:

通俗易懂,意绪流畅,节奏明快,形象生动。

闲适诗:

虽然也追求自然淡泊、悠远平和的风格,但不象陶诗那么古朴,倒有些跳荡的明丽与亮色。

也不象陶诗那么浑厚,倒有些悠长的理趣,语言也更显得浅切流畅。

《钱塘湖春行》

感伤诗:

1、在叙事抒情中,往往采用精致生动、音声色彩与气氛相和谐的意象来勾勒一个个鲜明的画面,烘托出浓重的情绪氛围。

2、很善于掌握节奏,以变化的节奏把画面连缀起来,造成各种不同的气氛。

3、意脉流畅而不呆板,明晰而不晦涩,抒情叙事结合得天衣无缝,语言也明白易懂。

张籍

《酬朱庆余》:

《节妇吟》(805)

1、律诗。

张洎《项斯集序》:

“元和中,张水部为格律诗,尤工于匠物,字清意远,不法旧体,天下莫能窥其奥。

”《秋思》

2、乐府诗、古风。

张洎《张司业集序》:

“贞元以前,作者间出,大抵互相祖尚,拘于常态;迨公一变,而章句之妙,冠于流品矣!

”《野老歌》《江南曲》

王建(766—831?

)字忠初,祖籍颖川(今河南许昌),

《自伤》《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张王乐府与元白乐府

1、在题材内容上,张王所取主要是平民的社会生活,既有社会弊端,也有民俗民情,甚至有劳动场面、山水风光。

因而更具有泥土气息、生活情韵;元白虽也反映民瘼民情,但主要立足于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纯驳,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多于日常生活的内容。

因而具有政治色彩、说教意味。

2、在叙事抒情的主体上,张王主要立足于广大平民,以平民为视点;元白则主要立足于诗人自己,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事论世,甚至在诗中点出自己的姓名。

(“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

”《七德舞》)

3、在表现上,张王表现的是“风歌”式的含蓄蕴藉,故多用寓主观于客观和卒章深化、开拓题旨的手法;元白追求的是“老妪能解”的“启奏”效果,故多用叙述、议论,并效法《诗经》体例在诗前加小序点名主题。

4、在语言上,张王多用口语、俚语;虽能化俗为雅,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