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23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475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123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1123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1123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1123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1123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1123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docx

《51123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123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1123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docx

51123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冬瓜凹煤矿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

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名称:

51123炮采工作面

 

编制人:

2014年2月26日

 

51123炮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

1、工作面位置范围及储量情况

本面位于一采区五分段东翼,南起51123外切眼;北止51123预计停采线(上、下口距51123进风下山5m)以51123西回风巷和51123运输巷为上下边界,走向243—268m,平均走向256m,倾斜长18—71m,平均41m。

上限标高+1339.68m,下限标高+1330m。

工作面特征及储量计算见下表:

走向长

(m)

倾斜长

(m)

煤层顶板倾角

(°)

采高

(m)

容重

(t/m3)

2.3

1.45

243

268

256

18

71

41

15

27.5

25

平均面积

(㎡)

斜面积(㎡)

可采储量(t)

回采率

(%)

预计采出量

(t)

9675

10506

33861

90%

32000

2、邻区开采情况

本面东为10#煤层未开采区域及构造无煤带;南与金河煤矿比邻(留设30m矿界保护煤柱),西为19#层未采动区域,北为井筒保护煤柱;顶为51101工作面采空区,与该面层间距在21-21.5m。

3、对应地表情况

该工作面对应地表为烂泥沟梁子荒坡地带,地表地势陡峭,冲沟发育,无重要建筑物及高压线通过,地表最低标高为+1552m,与本面上限标高之差为212.32m。

4、煤层情况

本面范围内12#煤层基本稳定,由暗淡型及半暗型煤组成,含亮煤条带,条带状结构,阶梯状断口,性脆,碎石呈小块状,煤厚1.9m—3.5m,平均3.2m。

硬度1—3,品种为焦煤,内在灰分29.32%,生产能力3.34t/m2,为易洗选煤。

局部煤层顶部0—1.0m煤体较硬,含矸一层,夹矸厚度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均不稳定,夹矸层厚0—0.5m岩性为褐色粘土岩。

5、顶底板情况

顶板:

浅灰色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粗粒砂岩,含结核,无层理。

底板:

直接底为煤层和灰褐色粘土岩(局部地段),往下为浅灰色泥质粉砂岩和泥质细砂岩,含炭质纹线。

6、地质构造情况

本面回采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及褶曲构造发育;掘进布面期间,揭露断层构造4条,落差在0.2-5m,其中对回采影响较大的是F24断层,该断层为近走向正断层,落差在0-2.2m。

影响范围走向上120m。

7、水文地质情况

本面上覆为10#煤层采空区,10#煤层采空区为该工作面涌水的重要水源,其涌水量大小主要受大气降雨及采区塌陷波及地表,地表水通过导水裂隙补给。

由于是枯水季节,回采期间随着老塘垮落,上覆采空区低洼出积水将顺煤岩层裂隙渗入。

预计掘进期间最大涌水量为0.3m3/h。

8、煤与瓦斯突出及其自燃发火情况

本面所采煤层为12#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本面上覆为10#煤层采空区,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虽经上覆51101工作面保护层开采,瓦斯得到一定泄放,但由于断层构造发育,留设有阶段煤柱,层间距平均21m,回采过程中要加强区域防突管理。

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经打钻本煤层抽放后,预计回采期间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93m3/min。

本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和自然发火倾向性,其煤尘爆炸性指数为40.22%,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

9、其他

(1)、本面地质构造复杂,煤体中裂隙及滑面、褶曲比较发育,对回采时煤质和顶板管理工作均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工作面上口段,顶板破碎,易呈块状垮落,届时须加强顶板管理,加大支护质量。

并制定有效措施作好初次放顶及收面期间的顶板安全管理。

(2)、由于本面煤层产状变化大,回采过程中随时注意跟好层位,并采取调整工作面坡度及回收顶煤等措施,提高煤炭质量。

回采时施工单位必须根据现场揭露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现场顶板、打眼放炮和支护质量管理,严防漏冒顶事故发生,以确保施工(回采)安全。

(3)、加强回采工作面通风、瓦斯管理,特别是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巷,合理配置风量,确保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瓦斯不超限。

做好初次放顶及收面期间的顶板安全管理工作。

二、回采初期工作规定:

(一)、特殊支架及要求:

1、戗柱:

在每循环新的切顶柱内侧,随底板走向戗向采空区方向,“隔一打一”戗柱与切顶柱接口呈20度夹角,槽柱窝不少于10CM,适当加压。

2、密集:

在切顶线上,每两棵切顶柱中加一棵戴木板柱帽的密集柱。

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每隔一棚靠切顶柱增打一棵柱子。

3、端头维护:

上下出口端头支护:

使用特制金属长梁,长度3.2米,每两梁靠成一对,棚距0.5米,每处为四对八架,随工作面推进循环迈步支设,以保持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始终有足够的支护强度,端头梁与上下顺槽原木支护间距不得大于0.5米。

4、超前支护要求:

回风巷下帮、运输巷上帮0——20m增加走向超前托棚,回风巷上帮帮、运输巷下帮帮0——10m增加走向超前托棚,超前托棚随工作面推进及时补齐。

(二)、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兆出现时(预兆有:

支柱明显下沉,顶板下沉急剧增加,支柱普遍向一个方向倾斜,顶板出现裂缝,煤壁片帮严重,顶板沿煤壁线切断等),必须立即对工作面加强支护,如增设木垛、戗柱等措施来提高工作面支护强度。

若工作面顶板来压急剧,危及施工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把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待压力稳定后方准进行维护,待维护处理好,确认安全后施工人员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三)、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加强支护措施:

a)加强工作面质量管理,工作面支护必须完整、齐全、牢固保证支柱初撑力,提高支护强度。

b)坚持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爆破崩倒或变形的支柱要重新支设牢固,攉煤时及时挂梁支护。

c)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每隔一棚紧靠切顶柱增打一棵柱子。

压力集中处在原顶梁间加挂梁,一次至少挂两梁,禁止出现单梁单柱。

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工作面上、下出口各架设一个木垛,木垛要层层对线,且底层不得架设在浮煤(矸)上,木垛四角必须用木楔加紧。

中间切顶排基本支柱补加戗柱加强支护,戗柱要向老塘迎10—15°。

同时保证有0.1m深的柱窝深度。

d)工作面上、中、下巷要备足支护材料,加强上、下安全出口维护,确保安全出口畅通。

e)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矿管理干部现场跟班指挥,及时处理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四)、支护用品管理要求:

工作面上、下巷必须备足一定数量备用支护材料,其中每巷:

柱梁各50棵,放置地点:

距工作面不超过50m范围之内。

各种备用支护材料必须挂牌管理,对材料名称、规格、数量均需注明。

(五)、第一排回采不准打顶眼,只准打底眼装药放炮,但装药量不得超过2节,以后可视工作面情况进行打眼放炮,每次放炮长度不超过10m。

(六)、当采面推进两排后,若出现悬顶,应及时打贴帮柱。

推进时,工作面支柱必须全部承载,不准出现失效柱,坚持多次补液,支柱初撑力必须达到90KN。

(七)、初放期间,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要求,在切顶排支设好密集柱及戗柱,并对支柱多次补液加压,各排柱子初撑力必须达到90KN,而且一定要迎山有力,泵站压力不得低于18MPa。

(八)、如果直接顶悬顶面积超过倾向2×5㎡,即超过10㎡时,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

三、初次放顶措施:

1、初次放顶期间,工作面控顶方式仍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即工作面按“三.四”排管理,见四回一,排距1m,柱距0.6m,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放顶步距1.0m。

2、回采期间,不能出现空顶、空帮现象,帮顶必须接实背严,采高控制在2.1~2.3m。

3、工作面挂梁时一定要快,尽量缩短空顶及出现最大控顶距时间,挂梁时要逐棚进行,挂梁后及时打齐贴帮柱。

4、放炮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放炮时工作面严禁有人,炮后及时挂梁。

5、在初次放顶期间必须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具体要求为:

①工作面净高控制在2.1~2.2m,以增加支架稳定性;

②支柱迎山要有力,初撑力不得低于90KN,并且支柱要加强班中多次补液,每班不得低于两次;

③必须用双竹笆护顶;

④工作面柱距不得大于600mm,严禁出现柱距过大情况;

⑤工作面压力表必须灵敏精确,班中对支柱进行检查;

⑥底板松软时,支柱下必须穿大木鞋;

⑦出现空顶时,在挂梁支护前顶部必须用坑木接实背紧。

6、工作面严禁出现片帮、漏顶,必须打好贴帮柱,片帮必须用竹笆护严。

初次放顶期间回柱时,任何地段严禁出现攉煤工序平行作业。

7、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特别是要维护好顶板,设置好挡矸设施,防止大块矸石滚落伤人。

放炮时崩倒的支柱及时扶正后才能继续放炮,否则不准放炮。

8、回采时,工作面要沿底推进,时刻注意煤层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9、接班后,跟班队长、组长、安监员及现场跟班人员,要详细检查老塘跨落情况、支架受力情况、顶板情况及煤壁情况,检查棚子是否超高,是否空顶,发现异常时要现场研究确定现场处理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10、初放期间,必须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

四、组织管理措施:

1、初放期间,各有关部门和采煤队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执行现场跟班制度,把好现场安全关。

2、矿成立工作面初次放顶领导小组。

组长:

李鲲

副组长:

余廷勇秦明祥高波徐闯南

成员:

宋邦祥王东升张加友张克友陈昌林

3、初次放顶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初采工作的指挥和协调,并负责督促初采安全技术措施在现场的兑现工作,安排处理出现的安全问题。

4、当工作面推进一排或两排后,回撤整个工作面一排或两排柱子,即为初次放顶。

初次放顶期间,领导小组必须有人现场值班指挥生产,并亲自检查工作面顶板及支护情况,发现顶板来压,必须及时组织撤人到安全地点,待顶板稳定,并经过工作面加强支护确保安全后方可进入。

4、解除初放管理,必须有初放领导小组现场验收,确认采空区充填实,且顶板冒落高度达到采高的1.5背倍后方可解除,然后进行正常回采。

6、工作面每班必须安排专职安全员值班,负责检查安全隐患,督促措施落实,发现不安全隐患,立即停止作业,处理好后,方可进行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