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大学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426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大学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质大学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质大学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质大学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质大学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大学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汇.docx

《地质大学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大学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大学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汇.docx

地质大学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汇

名词解释

1、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

2、石油:

又称原油,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

3、石油的馏分:

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原油切割成不同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4、石油的相对密度:

在我国和前苏联是指在105Pa下,20℃石油和4℃纯水的密度比值,用

表示之。

欧美各国则以105Pa下,60℉石油与4℃纯水的密度比值。

但在商业上则常以API度为单位,它与60℉石油的相对密度的关系可用下式换算

     

5、粘度:

黏度是反映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的一个物理参数。

黏度值实质上是反映流体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内摩擦力的大小。

6、动力粘度:

又称绝对粘度(μ)。

在国际计量单位SI制中,单位为帕斯卡秒(Pa∙s)。

其定义为:

,即K为1m2,F为1m2,ΔP为1Pa,Q为1m3/s,L为1m时,则μ为1Pa∙s。

1Pa∙s

7、相对粘度:

又称恩氏粘度,指在恩氏粘度计中200ml石油与20℃时的同体积蒸馏水通过直径为2.8mm细管流出时间之比(水流出时间约50s)。

常用Et表示之。

8、凝固点:

石油失去流动能力的最高温度称凝固点,

9、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的特性,即石油的荧光性。

10、旋光性:

大多数石油具有将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能力即石油的旋光性。

11、凝析油:

是指在地下特殊温压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被开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而逆凝结为液态烃即凝析油。

12、天然气:

广义的天然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狭义的天然气,目前仅限于地壳上部存在的各种天然气体,包括烃类气体和非烃类气体。

13、气藏气:

是指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

14、气顶气:

是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15、凝析气:

是一种特殊的气藏气。

它含有一定量的凝析油。

在地下较高温度、压力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或以液态分散在气中,呈单一气相存在,称凝析气。

16、凝析气藏:

这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气藏,称为凝析油气藏,但有时简称为凝析气藏。

17、伴生气:

凡是在油藏范围内与油藏分布有密切关系的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油藏之间或油藏上、下方的气藏气,都称为伴生气。

18、非伴生气:

而那些与油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但没有重要的工业价值,而气藏又十分巨大和重要的气藏气,都称为非伴生气。

19、非常规天然气:

目前主要指煤层气、页岩裂缝中的气、浅层生物气(沼气)和盆地中心气包括深盆气。

20、煤层气指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煤矿中将这种天然气称为瓦斯。

固态气水合物:

固态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的固态似冰状的结晶化合物,又称气水化物或固体气,也叫天然气水合物,还俗称“可燃冰”

21、页岩裂缝中的气指页岩裂缝和孔隙系统中的生物气和热解气,它可以是有机和无机颗粒表面的吸附气,也可以是裂缝和孔隙中的游离气,有时与油伴生。

22、浅层生物气一般指埋深不大于1000米的沉积物和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在未成熟阶段由厌氧菌作用下形成的以生物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有时混有热解气。

23、盆地中心气指发育在盆地浅处和深部的储存在致密砂岩中的热成因气,故有时称深盆气和致密砂岩气。

24、表观分子量天然气是多组分混合气。

因此天然气的分子量称表观分子量。

25、天然气的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气体的质量。

可用ρg=Mg/Vg表示。

26、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一般是指相同温度、压力(如1×105Pa,15.55℃或1×105Pa,20℃)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

27、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指在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液态原油中所溶有的,在温、压降低后析出的气体数量,常用V(气)/V(油)(单位为m3/m3)表示

28、。

天然气的粘度;是测量天然气抵抗流动能力的一种量度。

29、油田水,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30、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

31、边水:

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

32、沉积水系沉积物堆积过程中保存在其中的水。

这种水的盐度和化学组成与堆积沉积物的古海(湖)水的盐度与沉积物有密切关系。

33、渗入水来源于大气降雨时渗入到地下空隙,渗透性岩层中的水。

34、转化水指在沉积成岩作用和烃类生成过程中。

粘土转化脱出的层间水,有机质向烃类转化分解出的水。

35、深成水又称内生水,指岩浆游离出来的初生水(原生水)和变质作用过程的变质水。

36、成岩水:

无论海相或陆相沉积作用都是与水—起发生的,然后由于压实、脱水作用,大部分沉积水被排出,只有少部分水与沉积物—起被埋藏下来,形成岩石中的孔隙水。

称为成岩水。

37、矿化度:

是指单位体积油田水中溶解固体物质的总和。

38、同位素效应在参与生物、化学、物理的作用过程中,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被另一种同位素所取代,从而引起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变化.称为同位素效应。

39、同位素分馏作用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同位素效应的存在,同一种物质或物相中,其同位素丰度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不同物质或物相间,其同位素的丰度则出现差异,引起上述现象的同位素转移和分配作用过程称为同位素分馏作用。

40、同位素交换反应指不发生化学反应,只在不同化学物质、不同相或单个分子之间发生的同位素重新分配,它是一种平衡反应。

41、油气显示:

是指石油、天然气及其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和钻井的人工露头。

42、油气苗液态石油和天然气的地面露头叫油气苗。

它们是最可靠、最直接的油气显示类型之一。

43、含油岩石:

是指被液态原油浸染的岩石含油岩石。

(有多种类型,但以砂岩居多。

含油砂岩按其被浸染的程度可分为:

油砂——全部被原油所饱和浸润;油斑——局部被原油浸染,浸染部位往往是岩石粗粒结构部分或各种缝隙;油迹——岩石被原油局部轻微浸染。

44、含沥青岩石:

是指在岩石孔隙中充填有分散固态沥青的岩石。

45、泥火山地下聚集的高压气体沿断层和裂隙伴随水、粘土、沙粒和岩块一起喷出地表,井形成锥形堆积体,这便是泥火山。

46、油矿物石油氧化或热变质过程所衍生山的一系列有机矿物叫石油沥青矿物,简称油矿物。

而固体沥青矿物包括了油矿物和无机成因的沥青矿物。

47、准油矿物:

变质成因的沥青矿物中有些与石油并没有成因联系,至少没有明确的成因联系,这部分称之为准油矿物。

(准油矿物可以直接来源于腐泥或腐植有机质的变质而未经历过石油阶段)。

48、凝析油:

是指在地下特殊温压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被开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而逆凝结为液态烃即凝析油,

49、储集层: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50、储集层的孔隙性:

是指储集层中孔隙空间的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育程度。

51、含油气层:

储集了油气的储集层可称为含油气层。

52、产油气层:

业已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产油气层。

53、绝对孔隙度:

系指岩石中全部孔隙体积(Vt)与岩石体积(Vb)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有效孔隙度(Φe):

岩石中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总体积(Ve)与岩石总体积(Vt)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流动孔隙度(Φf)是指在一定压差下,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Vf)与

岩石总体积(Vt)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储集层的渗透性:

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换言之,渗透性是指岩石对流体的传导性能。

54、渗透性岩石:

是指在地层条件下,流体能较快地通过其连通孔隙的岩石,如砂岩、砂砾岩、粉砂岩、裂缝灰岩、白云岩等。

55、有效渗透率又称相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

体的渗透率。

56、非渗透性岩石:

如果流体通过的速度很慢,通过的数量有限,就称非渗透性岩石,如泥页岩、石膏、岩盐、致密灰岩等。

57、相对渗透率:

是指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

渗透率之比值。

58、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连通关系。

岩石的孔隙系统由孔隙和喉道两部分组成。

孔隙为系统中的膨大部分,连通孔隙的细小部分称为喉道。

59、排驱(替)压力(Pd) 是指压汞实验中汞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

是非润湿相开始注入岩样中最大的连通喉道的毛细管压力。

60、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 是指非润湿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

与(Pc50)相对应的喉道半径称为饱和度值喉道半径(r50)。

61、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 当注入汞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称为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

62、原生孔隙是指在沉积时期或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61、机械压实是指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岩石逐步致密化的过程。

62、压溶作用是指发生在颗粒接触点上,即压力传递点上有明显的溶解作用,造成颗粒间互相嵌入的凹凸接触和缝合线。

63、胶结作用:

是砂岩中碎屑颗粒相互联接的过程。

64、重结晶作用:

碳酸盐岩被埋藏之后,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岩石矿物成分不变而矿物晶体大小、形状和方位发生了变化的作用,称为重结晶作用。

65、白云石化作用:

是指白云石取代方解石、硬石膏和其他矿物的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发生在沉积物中的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另一类发生在岩石中的成岩后生期白云石化作用。

66、储层模式:

是储层成因结构和形态特征表述的综合,它既反映储层性质和固有的地质特点,又反映出开采后的动态过程,并且在形式上用一个抽象简化的图式表示。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烃类流体向上逸散的岩层

67、区域盖层稳定覆盖在油气田上方的区域性非渗透岩层。

68、圈闭盖层直接位于圈闭储集层上面的非渗透岩层。

它对圈闭中的油气起着直接封盖的作用。

圈闭盖层又称局部盖层,简称盖层。

69、隔层指存在于圈闭内,对油气有封隔作用的非渗透岩层。

70、圈闭:

储集层中被油气高势区或与非渗性遮挡(屏蔽)联合封闭的油气低势区。

71、油气藏:

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

系统和油水界面。

72、圈闭的度量:

是指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73、溢出点:

是指圈闭容纳油气最大限度的位置。

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要向储集层上倾方向溢出。

74闭合度是指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75、闭合面积:

一指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封闭区的面积,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是指在一定压差下,具有工业性产油(气)能力的那一部分储集层的厚度。

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是指储集层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

76、油(气)柱高度:

油(气)藏顶点到油(气)水界面的垂直距离。

显然它小于或等于闭合高度。

77、含油(气)边界:

圈闭内油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的交线。

78、含油(气)面积:

含油边界所围限的面积。

79、油环:

油气藏中含气边界与含油边界所围限的环状区域。

80、气顶:

油气藏中气位于顶部,该气藏或聚集体称为气顶。

背斜油气藏储集层顶面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四周倾伏的背斜,其上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而底面和下倾方向是被具有高油气势面的水体或其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的闭合低势区。

81、断层圈闭:

凡是储集层上倾或各个方向由断层封闭而形成的圈闭称断层圈闭。

83、裂缝性背斜圈闭在背斜构造控制下,裂缝性储集层(体)被非渗透岩层和高油气势面联合封闭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

85、刺穿圈闭地下岩体刺穿沉积岩层时,使储集层发生变形,并直接以刺穿岩体遮挡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86、隐刺穿的背斜和断层圈闭:

至于那些受岩体侵入影响,使储集层上拱发生变形、变位(断裂)形成的圈闭,称为隐刺穿的背斜和断层圈闭。

87、岩性圈闭:

凡是储集层因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其四周或上倾方向和顶、底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89、不整合圈闭:

是指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并被封闭所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礁型圈闭是指具有良好孔、渗性的储集岩体———礁体(或礁组合),上方和四周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91、水动力油气藏:

凡是因水动力形成倾斜或弯曲的等油气势面,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形成的闭合低势区,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新的油气圈闭

92、水动力,可以看作是使储层中地下水发生流动的力。

93、复合油气藏;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层和水动力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94、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凡是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由任一种构造和地层因素联合封闭所形成的圈闭和油气藏称为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和油气藏。

95、干酪根:

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未熟-低熟油:

是指在生物化学和(或)低温化学反应作用下,在有机质成岩作用阶段和(或)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早期形成和排出的原油,生油母岩具有低的热演化程度和不同于成熟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成因气:

生物成因气是有机质在还原环境下主要由微生物降解、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有时也包括(或混有)部分早期低温降解作用形成的甲烷气和数量不等的重烃气。

油型气:

指成油有机质(腐泥型和混合型干酪根)在热力作用下以及石油热裂解形成的各种天然气。

主要包括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热裂解干气。

97、煤型气:

指煤系有机质(腐植型干酪根和腐植煤)在变质作用阶段形成的天然气。

98、煤系:

又称含煤岩系,它是指以含有煤层和煤线为特征的沉积岩系。

99、烃源岩:

在天然条件下曾经产生并排出了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之烃类的细粒沉积。

100、烃源岩系:

指在相同的地质背景下和一定的地史阶段中所形成的生油岩与非生油岩的组合。

101、镜质体反射率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

油气运移:

地壳内的石油、天然气在自然因素所引起的某些动力作用下发生的位置迁移。

油气初次运移:

是指油气在烃岩源中的运移以及向运载层(carrierbed)或储集层中的运移。

其为油气脱离烃岩源的过程,是烃岩源内的运移,又称为排烃

油气二次运移:

是指引起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以后的一切运移

压实作用:

随着上覆沉积负荷的不断增加,下伏先期沉积物逐渐被压实的现象

102、扩散作用由于浓度差而引起的物质分子的移动叫做扩散作用。

103、有效通道空间运载层中真正发生了运移作用的通道

104、分子溶液也称水溶液或真溶液。

即石油或天然气分子完全溶解于孔隙水中成为溶液状态进行初次运移。

105、胶体溶液是指溶质分散粒子直径介于10-9m和10-7m之间的溶液。

胶体溶液的分散粒子不是单分子,而是分子聚合体。

106、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圈闭中的聚集并形成油气藏的过程。

油气聚集包括单一圈闭和系列圈闭的油气聚集。

10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在实际地质条件中,圈闭常成带、成群、呈系列分布。

不同系列,甚至同一系列的不同圈闭,由于与生烃区的相对位置、圈闭形成条件和历史存在差异,使各个圈闭聚集油气的机会是不相同的。

对于发育于区域倾斜背景上(即与烃源区垂直或斜交)的系列圈闭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

108、成烃坳陷:

是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的深坳陷区。

应具有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环境;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较长的持续沉积时间,有利于有机质在较短的时间内成熟,并排出油气。

109、成烃潜量:

是指该类烃源岩的最大生烃量。

110、产烃率:

是指演化到某一阶段的单位质量(吨)有机质所生成烃类的质量或体积。

对液态油一般用kg/t,对天然气一般用m3/t。

111、产烃丰度:

是指单位面积(km2)内烃源岩的产烃量。

这个参数主要取决于该面积之下烃源岩的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

112、聚集系数,也称运聚系数,是指地质储量和生油量的比值。

113、生、储、盖组合,系指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的组合型式。

114、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指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三者本身具有良好的性能,同时它们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匹配,有利于油气的高效输导、富集和保存,形成大油气藏,有利于勘探和开发。

115、最佳的组合型式,就是输导能力和效率最高的组合型式,表现为生储盖的时空跨距和生运聚作用的连续性。

116、最佳生储比率是指烃源岩与储集层在地层单元中厚度的最佳比率

117、复合型油气运移:

是指成藏过程中油气不是以某种型式为主导,而是综合前述二种以上基本型式,才能完成的运移。

118、有效圈闭:

是指曾经聚集并保存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藏的圈闭。

119、距烃源区近,是指圈闭不仅在空间位置上距源区近,更重要的是与烃源层之间有良好的通道(即输导层),圈闭位于油气运移的路线上。

只有在上述意义上的距源区近的圈闭,才具有优先聚集油气的能力。

120、形成时间早,是指圈闭形成的时间下限应与大规模生烃、排烃期同步。

121、化变质作用石油的氧化变质作用是指油气藏中的石油在低温压条件下,因蒸发、氧化和微生物降解(也有人称之为物理、化学和微生物降解),轻组分大量消耗,重组分特别是含硫氧氮杂原子的重组分不断增加,成为稠油和沥青类矿物的演化过程。

122、原油热演化变质作用,系指油气藏中原油在热力作用下向降低自由能,具有更高化学稳定性方向变化,其结果是使原油中高分子组成通过聚合形成沥青类矿物(即储层沥青),而较大部分烃类向低碳数烷烃和甲烷方向演化。

123、油气聚集单元:

而受一定区域地质条件(包括构造和沉积)控制的油气田带(群)又称为油气聚集带,是更高一级的油气聚集单元。

124、含油气盆地:

是具备成烃要素、有成烃过程并已经发现有工业价值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125、当大陆完全被拉开,形成以洋壳为基底的新生盆地时称为新生洋盆

126、前陆盆地(forelandbasin)是指位于线性收缩造山带前缘和相邻稳定克拉通间的狭长盆地

127、山间盆地指周围被碰撞造山带包围或位于造山带内部的以陆壳为基底的压陷盆地,

128、弧前盆地位于岛弧与海沟之间,其基底性质取决于岛弧与海沟间地壳的性质,可以是陆壳,也可以是洋壳或过渡壳

129、残留洋盆洋壳板块消减末期,陆壳板块发生碰撞,碰撞缝合线走向上结合的时间不一致,使部分地带残存老洋盆

130、拉分盆地(pull-apartbasin)发育于区域性走滑断裂带附近,由于两侧断块的相向运动而形成

131、盆地是指地壳上具有相同或相似发育特征(包括沉积特征、应力环境、发育时间和过程)的统一的沉陷单元

132、裂谷是指由区域性断裂所控制的地壳或岩石圈上的纵长形沉降谷。

断裂常作为该沉降谷的边界。

133、新生洋盆:

当大陆完全被拉开,形成以洋壳为基底的新生盆地称为新生洋盆。

134、含油气系统定义为“一个自然的系统,它包含有效的烃源岩及与其有关的油气,以及形成油气聚集所必需的地质要素和作用”。

135、有效烃源岩是正在大量生、排烃或在过去某一地质时期曾经大量生、排过烃的源岩

136、油气聚集带是指受一定区域地质条件(包括构造和沉积)控制的油气田带(群),其中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或相似的沉积条件和油气藏形成条件。

137、背斜型油气聚集带,系指该油气田带(群)在构造上为一背斜带(群),其中油气藏形成很大程度上受背斜构造所控制。

138、长垣,系指巨大而狭长的不对称背斜构造带。

139、油气田是指一定产油气面积内油气藏的总和;这一定的产油气面积是受一定的构造或地层因素所控制的地质单位。

140、一定的产油气面积,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141、构造型油气田,系指产油气面积上受单一的构造因素所控制的,如褶皱和断层。

在通常情况下,褶皱常伴生断层,但以褶皱为主称为背斜油气田;有时则主要受断层控制,称断层或断块油气田。

142、断层(断块)油气田,系指在区域均斜背景上,其上倾方向,或各个方向都由断层控制所形成的油气田。

143、地层型油气田,系指在区域均斜或单斜构造背景上,由地层(不整合和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含油气面积。

144、复合型油气田,系指在油气田范围内不同层位和深度的油气藏是受构造、地层和水动力诸因素中两种或多种因素控制的油气田。

145、油气资源是指蕴藏在地壳中的石油与天然气。

根据对地壳中油气赋存状态的了解程度以及进行开发的经济技术条件,人们把油气资源分为油气储量和油气资源量两大级别

146、油气储量是指已经探明或基本为人们所了解控制的、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进行开采的那部分油气数量

147、油气资源量则是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和石油地质理论,推测地下可能存在的、总的油气数量。

148、探明地质储量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149、控制地质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

150、预测地质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价值的、可能存在的油(气)藏(田),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151、二次成烃,是指烃源岩在二次沉降过程中,时、温效应达到的成熟度超过一次沉降最大埋深时曾达到的成熟度,由递增成熟度所生成的烃类。

152、原生油气藏,是指烃源岩及相邻近或一定距离内储集层中,油气第一次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153、一个油气藏遭到破坏发生的再运移没有到达地表,那么再运移中的油气遇到新的圈闭还可以再次成藏形成的油气藏,即所谓的“次生”油气藏。

154、生物标志化合物:

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155、TTI:

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Temperature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156、CPI:

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157、排烃效率是指烃源岩排出烃的质量与生成烃的质量百分比。

158、沉积有机质:

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159、门限温度: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开始大量生烃,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160、门限深度:

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门限深度。

161、CPI值:

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162、有机碳:

指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即岩石中有机碳链化合物的总称,以单位重量岩石中有机碳的重量百分数表示。

163、有机质成熟度:

指在有机质所经历的埋藏时间内,由于增温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变化。

盆地中烃源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164、氯仿沥青“A”:

岩样未经稀酸(HCI)处理,用氯仿抽提出的产物,称为游离沥青或氯仿沥青“A”。

165、

166、盆地模拟,简言之就是对沉积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