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4307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低年段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

中年段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识别常见动物类别,描迷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四年级下册《昆虫的一生》)

3.学习和比较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四年级下册《繁殖》)

高年段

认识微生物,了解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显微

镜下的生命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从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这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按照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3.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4.能列举出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

观察与描述仍然是这一组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的探究方法。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学生多种形式的观察对象。

如:

活体动物、标本、视频、图片等。

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

体内有脊椎,鳃盖下有鳃等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可以提供相关图片、标本、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和交流,让学生用较为清晰的语言有条理的描述动物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概括出共同特征。

动物学中关于几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描述高度概括且比较抽象,其中有些表述方式中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

以鳃呼吸、用鳍运动和以颌取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这样的表述方式显然不适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所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时也要注意表述的科学性。

如“鱼有鳃有鳍”、“鱼生活在水里”、“用可以上下开合的嘴巴吃东西”、“鱼类的体温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等。

课时安排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重要意义

1.运动无处不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当中

2.生命在于运动,形容运动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要性

3.运动是科学家研究物质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4.运动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同一物体相对于自身而言,各部分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互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的区分运动的形式。

片面认识电梯上的人或是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地球上的房屋与树木是静止的。

编写理念

主题涵盖了物体运动的位置与状态、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形式这三个主要概念,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测量、排序等活动,关注学生比较、归纳、分析等科学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是运动的”这个朴素的世界观。

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

内容要求

4.1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4.2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4.3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1.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2.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6.6.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知识

1.描述物体的运动。

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

低年段

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二年级上册《天空中的星体》)

中年段

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从运动与位置、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形式等方面对运动进行研究,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高年段

认识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

认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运动与位置》:

从相对位置描述运动状态;

《不同的运动》:

从运动形式描述运动特征;

《运动的快慢》:

从运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

单元活动框架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够简单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

3.尝试用图画、文字描述运动特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运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4.认识到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初步建立世间万物都在运动的意识。

课时安排

本单元各课内容分析

第5课《运动与位置》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认识物体运动的第一课,主要是认识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一是可以用距离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该物体是否处于运动当中,二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观察教材呈现的四组图片,交流各种各样的运动,这是学生己有知识经验的归纳,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都可以运动,自然物在运动,人造物也可以在运动。

第二个活动区别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然后归纳出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给出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

第三个活动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认识到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人们对于运动是否在运动的状态的描述也就不一样,通过网约车的生活实践,认识到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最后一个活动是拓展活动,交流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初步建立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3.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4.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第6课《不同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绘制物体的运动轨迹,辨别物体的运动方式:

直线运动或是曲线运动。

第二个活动是认识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它们不同的特征。

这不仅仅是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区分,更主要的是描述更多的运动形式,用图示或文字举例说出不同的运动特征。

第三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的反向活动,给出运动特征图式,要求选择合适的物体做各种形式的运动,通过动手做来进一步认识不同形式运动的特征。

第四个活动是拓展活动,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分析其运动形式,暗含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种运动包含多种运动形式的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

2.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特点。

3.能够通过做出某些形式的运动,更好地了解其运动特征。

4.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并分析其运动形式。

第7课《运动的快慢》

教材分析

本节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快慢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设置运动员比赛的情境,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提出距离与时间,这实际上就是影响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最后揭示出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二部分从实际操作层面去感知速度,包括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测量走路的速度,在这个活动里面学会测量距离与时间,然后运用前面所到的知识去计算速度;第二个活动是给运动速度排序,教材有结构的给出四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冲击力暗示速度快的物体能量大。

这部分的学习除了比速度还要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第三部分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身边出发,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第四部分阅读运动速度快的物体和运动速度慢的物体,最后回应第一节课的内容,如何判别运动速度慢的物体是否在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3.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4.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重要意义

自然界中,力与运动一样,普遍存在,只要有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就会有力的存在。

力的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应用非常广泛。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主要从施力方向上认识了推力和拉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中年级继续学习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如摩擦力、弹力、浮力,不仅继续关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使用简单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同时将力对物体的作用体现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与方向。

高年级将继续学习不直接接触物体而施加影响的力,如地球引力。

编写理念

关注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力,是施力物体直接施加在受力物体上的力,这样的主题从生活中来,从学生身边的经验或是经历开始,接着再科学的学习深入的探究,最后又回归到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或是分析解释生活现象。

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

内容要求

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

上。

2.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3.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

4.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运动起动或停止。

科学知识

1.认识力的作用。

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3.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

低年段

认识推力和拉力,研究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可以使

体启动或停止(二年级上册《用力以后》)

中年段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高年段

认识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对物体施加影响的力,如地球引力(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单元活动框架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力,能够举例说出弹力、摩擦力以及浮力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利用结构性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方向和快慢。

3.结合力的测量,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影响弹力、摩擦力以及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4.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必要时要收集一定的数据。

单元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力与运动

1

2

弹力

2

3

摩擦力

2

4

浮力

2

总课时

7

单元各课内容分析

第8课《力与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常见的力的单元第一课,紧承上一单元学习内容物体的运动,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运动,交流物体运动的状态与哪些力有关,从而提示出力与运动的关系,在这里实际也让让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常见的力,如摩擦力、弹力、浮力、磁力等,这也是第一个单元的总起。

第二个方面是做探究活动,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铁质玩具小汽车的运动方向。

这两个活动一个指向力可以改变运动速度,另一个方面指向力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一个是定量的研究,另一个是定性的观察。

一种力是直接接触的力——拉力,一种力是不直接接触的力——磁力。

两者结合起来,有力的用实践活动诠释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速度与方向;

2.能够与同伴合作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快慢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4.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

第9课《弹力》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具有弹性,而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小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在孩子们身边就有许多的弹性材料和玩具,本课就是从认识弹性开始。

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认识什么是弹性、弹力,通过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去掉外力后物体恢复原样,从而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在此基础上玩握力器与拉力器,体验到弹力的存在。

第二个活动是一个探究活动,研究拉力与弹簧伸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具体的数值,从而发现弹簧的伸长是随着重量的增加而作出规律性的变化,这也正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第三个活动紧承第二个活动,学习使用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品所需要的力,即物体受到的重力,达到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基本测量工作的要求。

最后一个活动是一个总结应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性玩具,既要对物体的弹性性能有一个了解,同时也需要恰当利用物体的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当发生形状改变时会产生弹力。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的感受弹性与弹力。

第10课《摩擦力》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摩擦力这个内容安排五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观察生活中哪里存在摩擦现象,引导学生说清楚是哪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摩擦,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必须要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并采用实际感受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如搓手、推重物等。

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测量摩擦力,在此之前先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明白拉力方向与摩擦力方向,发生在水平方向上,两者力的方向相反,然后引导学生多次练习测量摩擦力,做到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观看测力计读数。

第三个活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探究实验,实验要求按照对比实验的原则,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保证完全相同。

实验前可以让学生作出多种假设,不一定非得按着教材的假设来做,教材只是提供了一种范例。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认为影响的因素作出各自的研究。

第四个活动通过实验探究减小液体的阻力,认识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当中,流线型的物体下沉的速度最快,所以球和水滴形的物体下沉速度最快。

第五个活动认识到摩擦力的好处和坏处,懂得摩擦力的好处:

可以产生人们需要的反作用力,如鞋子与地面摩擦,使人前进,轮胎与地面摩擦,汽车开动;固定物体,防止物体在受其他力的影响时产生的运动,如筷子夹起食物,游戏机的机械臂夹起娃娃。

摩擦力的坏处:

增大运动时的阻力,如游泳时遇到的阻力,造成物体的磨损,如鞋底、车胎的磨损。

在此基础上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2.知道摩擦力的好处与坏处,并能够分析现实中的行为是否是增大或是减小摩擦力。

3.能够用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水平运动时的摩擦力。

4.能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影响。

5.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知道流线型是减小空气或是液体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11课《浮力》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浮力这个内容安排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研究生活中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将一些物品放入水中,观察他们的沉浮。

先预测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用箭头表示沉浮状态,然后再实验,实验过后说说哪些是和预想的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当时为什么会这么想,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呢,让学生用手指去按压浮在水面的泡沫,能够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那就是浮力,从而揭示浮力概念。

第二个活动研究沉在水里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先作出猜想:

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不受浮力,那么测力计的读数是什么样的?

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受到浮力,读数会发生变化吗?

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

做完石块的实验可以再用其它下沉的物品来试一试,更有利于结论的得出。

第三个活动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

先对问题一作出假设:

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体积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

再对问题二作出假设:

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质量的物体,体积小的沉,体积大的浮,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

最后得出结论: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有关,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越轻的越容易浮。

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浮。

第四个活动想办法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再联系船在水面漂浮的状况明白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们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2.能够根据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3.能够做A4纸承载硬币的实验,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教材分析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电荷运动所带来的现象,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是一种基于现象的直观学习,它涉及到的是最简单的电路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

本单元以“简单电路”这个概念为主题,通过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来落实主题,并介绍有关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电与电路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接触过生活中的很多用电器,也可能尝试操作过用干电池做电源的一些电动玩具,知道用电器必须通电才能工作,开关可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

不足之处

1.没有形成对电路的科学认识

2.不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电路才能工作

3.不太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

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简单电路的学习,指导学生认识电路的组成,知道形成电路的条件,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积累经验、做好铺垫。

概念落实

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是一种基于现象的直观学习,它涉及到的是最简单的电路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

本单元以“简单电路”这个概念为主题,通过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来落实主题,并介绍有关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事物发生的现象。

2.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4.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2.乐于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6.4电可以在特殊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有的材料容易导电,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道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及控制电路的方法。

2.能够利用简易的检测装置识别导体与绝缘体。

3.能运用所学电的知识和解暗箱的方法,探究电路暗箱的秘密。

4.知道电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能源,能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活动框架

本单元各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12课《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

1.通过将小灯泡点亮的探究活动,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正确方法,并画出简单的电路示意图。

2.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用电器,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用常见物品制作一个简易开关,理解开关对电路的断开和闭合所起到的控制作用。

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

1.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判定依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3.借助验电球、ED发光器等材料作为检测工具,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

第14课《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解暗箱。

2.学会利用检测工具进行检测和并用表格进行记录。

3.能根据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明暗等情况,对暗箱进行合理的推断。

第15课《生活中的电》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用电器采用不同的供电方式,生活中的电可以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知道电对人可能造成伤害,懂得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3.通过制作水果电池的活动,认识到人类为获得电所作出的持续探索和大胆创新。

单元课时建议

序号

课题

课时

1

点亮小灯泡

1

2

导体和绝缘体

1

3

电路暗箱

1

4

生活中的电

1

总课时

4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岩石与矿物一直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材料和工具。

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