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420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写在括号内)

1.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

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

马克思这段话评论的是()

A.鸦片战争B.普法战争C.日俄战争D.甲午战争

2. 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

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 

起中国人民的愤慨。

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D.宣统帝

3.下列表述中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所共有的内容是()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允许在中国设厂

C.外国人可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开放通商口岸

4.校徽不仅是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志,有的还铭刻着诞生的记忆。

右图是 

中国某著名大学的校徽,它所留存的诞生时的记忆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D.五四运动

5.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法令,改称谓,废跪拜,提倡鞠躬、握手 

礼等。

这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

A.推翻满洲贵族统治B.提倡民主科学

C.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D.提倡平等意识

6.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资本主义内容的先后顺序是()

A.器物---制度---思想       B.思想---制度---器物

C.制度---器物---思想       D.制度---思想---器物

7. 1919年春夏之交,上海各界民众积极参与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

马生意随之萧条,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

跑马。

”其中“亡羊”喻指

()

A.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

一条”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D.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8.1963年12月,董必武应邀为南湖纪念馆书写楹联: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

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楹联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    C.中共一大 D.八七会议

9. 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被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

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实现国共合作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0.“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

于()

A.五四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1.从内容和背景判断,出现在“一二·九运动”中的口号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打倒土豪,分田地”D.“停止内

战,一致对外”

12.“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

“雄关漫道

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3.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

“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

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14.在今天彼得格勒的涅瓦河上,停泊着发出十月革命炮声的一艘

军舰,供人们瞻仰。

它是()

A.克莱蒙号 B.密苏里号

C.贝格尔号 D.阿芙乐尔号

15.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②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③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这种局面不能持久④都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16.下图是反映世界现代史某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

漫画中“大合唱”的主题应该是()

A.德国割占苏台德区   

B.盟国分区占领德国

 C.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D.限制各国海军军备

17.美国罗斯福首次竞选总统和德国希特勒竞选总理大约在同一时期。

面对同一背景,两

人面临的共同难题是()

A.政党轮替执政   B.实行民主政治

C.解决经济危机        D.建立集权政治

18.右图左侧两人的想法是“让他去进攻苏联”,右侧大步前进

的人

脚下踩踏的是“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他进攻的

下一个目标是()

A.法国  B.荷兰C.波兰   D.英国

19.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协约国联军司令福煦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下面哪一事件应了这一预言?

()

 A.“一战”的全面爆发   B.“二战”的全面爆发

 C.苏德战争爆发       D.太平洋战争爆发

20.右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瞬间,它应该拍摄于()

 A.诺曼底登陆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攻克柏林          

D.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视角的转换(9分)

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但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则可以是变化和多样的。

视角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把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原则。

视角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

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视角一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事件作出较高评价?

请举3例。

(3分)

 

(2)按照视角二,结合所学知识,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6分)

 

22.红色摇篮之旅(9分)

江西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发源地。

在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中,5月14日奥运火炬在江西启动“红色摇篮之旅”。

从14日至16日,火炬分别在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三地接力传递(如图),奥林匹克精神与革命老区精神交相生辉。

请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发生在这三个地区的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及意义。

⑴南昌:

 

 

⑵井冈山:

 

⑶瑞金:

 

23.两个不同的“时代”(11分)

1933年5月10日午夜,成千上万名青年学生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手举火炬走上街头。

在柏林市中心的广场,火炬被投入数万本书籍中。

这些书中有各国的文、史、哲与自然科学名著。

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宣称:

“在这火光下,不仅一个旧时代结束了,这火光还照亮了一个新时代。

(1)戈培尔所说的“新时代”其实是怎样的时代?

简述该时代的特征及后果(5分)

 

(2)与戈培尔宣称这是一个“新时代”几乎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经历了一场“新时代”,请用具体史实评述一下美国的这个新时代。

(6分)

 

24.反法西斯战争(13分)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

民所

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件及其发表时间。

(2分)

 

⑵“三大盟国”指哪三个国家?

(1分)

 

⑶日本是怎样窃取“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的?

东北地区和台湾是如何回到中国怀抱的?

(6分)

 

⑷简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及其对战争的影响(4分)

 

25.中国20世纪第二个十年(18分)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作了这样的评价: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自民国成立后,政权皆操之反革命派手内……”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辛亥革命其实有两个:

一个是历史上的辛亥革命,它改变了中国的政治走向,另一个则存在于人们心里,它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已融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材料四:

1913-1920年华资企业增长表:

时间

厂家数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

1759

500620000

557622

材料五:

“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⑴列举民国初年“政治上社会上的黑暗”的三个事例。

(3分)

 

⑵列举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历史事件(2分)

 

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为题,写一篇读史心得。

(13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迹端正,4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