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889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docx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docx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

备战2021中考语文精选考点专练:

古诗文阅读训练

[甲]

楚王绝缨①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

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

“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趣②火来上,视绝缨者。

”王曰:

“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乃命左右曰:

“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

”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节选自《说苑·复恩》)

[乙]

醉吐相茵③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

为人深厚,不伐善。

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

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

“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

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遂不去也。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释】①缨:

系在领下的帽带。

②趣:

cù通“促”。

③茵:

垫子。

 

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属引凄异(《三峡》)

B.不绝缨者不欢/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C.不伐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2.断句题

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粗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参考答案

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属引凄异(《三峡》)

B.不绝缨者不欢/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C.不伐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A项的“引”解释为:

拉/延长;B项的“绝”解释为:

断,断绝;C项的“善”解释为:

善事,好事/擅长;D项的“白”解释为:

下对上告诉,陈述/白色。

故选B。

 

2.断句题

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翻译为:

刚才蜡烛灭后,有人调戏我,我把他的帽缨弄下来了。

故可断句为:

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丙吉的车夫非常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有一次)喝醉吐在了丞相的车上。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嗜”,喜欢;“尝”,曾经;“从”,跟从。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粗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乎”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士”受辱的坚决态度。

“耳”是“罢了”的意思,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

两者都表现了人物宽宏大量的特点。

 

要求学生结合“乎”“耳”两个语气词分析人物的形象。

“乎”,如何。

表示疑问,反问语气,放在是非问句句尾时,译作“吗”。

结合“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

”分析,在“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中“乎”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士”受辱的坚决态度。

“耳”是“罢了”的意思,结合“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

”分析,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

从两人对事件的处理分析得出:

二者都表现了人物宽宏大量的特点。

参考译文:

(甲)楚庄王有次宴请群臣,直喝到天都黑了,就点上蜡烛接着喝,这时蜡烛突然灭了,这时候楚庄王的一个宠妃正在大臣席上敬酒,有个大臣喝高了,就趁黑灯瞎火的当口调戏这位美人,这样美人一伸手把这个人的帽缨扯下来了。

美人摸黑跑到楚庄王那儿对他说:

“刚才蜡烛灭后,有人调戏我,我把他的帽缨弄下来了,你赶紧命人点灯,一看就知道是谁了。

”楚庄王说:

“是我让他们喝酒的,醉后失礼是人之常情,怎么能因此侮辱大臣呢?

”马上命令群臣说:

“大家都把帽缨扯下来,一醉方休。

”大臣们都把帽缨扯掉,然后点灯接着喝酒,尽欢而散。

(乙)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

他为人能周密地考虑问题,不外露自己的感情,不夸耀自己做过的好事。

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

过了几个月,升为御史大夫。

五年以后,接替魏相(人名)担任丞相。

丙吉的车夫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喝醉吐在丞相的车上,有关部门(西曹)主管官吏报告丙吉想开除这个车夫。

丙吉说,“为喝醉的缘故就赶走人才,让这个人将再到什么地方容身?

有关部门(西曹)还是容忍他一下吧!

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车上的草席罢了。

”就没有驱赶这名车夫。

 

跋李庄简公①家书

〔南宋〕陆游

  李丈②参政罢政归里时,某③年二十矣。

时时来访先君,剧④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曰咸阳⑤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一日平旦来,共饭。

谓先君曰:

“闻赵相⑥过岭,悲忧出涕。

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

”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

虽徙海表⑦,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李庄简公:

即李光,抗金领袖之一。

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因坚持抗金和反对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

后遭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

死后,赐谥庄简。

②丈:

对长辈的尊称。

李丈,指李光。

③某:

自称的谦辞。

下面的“仆”也是自称的谦辞。

④剧:

激烈,热烈。

⑤咸阳:

此处用来影射秦桧。

⑥赵相:

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

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崖县。

⑦海表:

指海南岛。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 (    )

(2)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 (        )

(3)虽徙海表,气不少衰 (       )

2.断句题

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3.上文是如何表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的?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请你根据上文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诗词简述陆游受到的影响。

 

参考答案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 (眼泪)

(2)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 (怎么)

(3)虽徙海表,气不少衰 (虽然)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涕”,眼泪;“虽”,虽然。

 

2.断句题

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翻译为:

每每提及奸臣秦桧时,总以贬词“咸阳”借代,愤恨痛切、慷慨激昂的情绪溢于言表。

3.上文是如何表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的?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选取最能表现李光性格的生活细节。

一是李光罢政归乡,言及秦桧,“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二是否定赵鼎被贬时“悲忧出涕”的情状,认为“青鞋布袜”而行就是了。

三是写李光远徙海南后“气不少衰”,对家人仍“丁宁训戒”。

第二突出情态,传达精神,如当李光言及赵鼎被贬谪之事时,目如炬,声如钟”,既有对赵鼎的不屑,又含对秦桧等人的义愤。

第三,对比烘托,增其光辉。

作者把李光与赵鼎对待贬谪的态度出作对比,突出他的刚毅。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

根据“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

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林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

”“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尽翻范世,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等句子分析,李光在生活细节表现出“英伟刚毅之气”;根据“方言此时,目如矩,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分析,表现出李光既有对赵鼎的不屑,又含对秦桧等人的义愤,从神情和动作等方面表现“英伟刚毅之气”;根据“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

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林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

”分析,通过对比烘托,把李光与赵鼎对待贬谪的态度出作对比,突出他的刚毅。

4.请你根据上文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诗词简述陆游受到的影响。

示例

(1):

内容:

要有气节(正气)。

影响:

李光不畏权佞,英伟刚毅,表现出浩然正气。

陆游年轻时就对“愤切慨慷”的李光非常崇敬,四十年后还想见他“青鞋布袜”的样子,可见影响很深。

这种影响也在《卜算子•咏梅》中体现出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就表现出陆游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铁骨。

 

示例

(2):

内容:

爱国,抗金。

影响:

李光是抗金领袖之一,力主抗金,到老了,还对他的子孙“丁宁训诫”,陆游一生也是抗金之志不灭,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信念始终如一,就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所表现的,到了晚年仍想杀敌报国。

陆游对祖国真诚的热爱,对抗金事业的深切关注,是从小就在李光等长辈的熏陶下培养起来的。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李光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等诗词分析阐述训诫内容及影响即可。

如:

训诫内容:

爱国,抗金。

根据注释①分析,李光是抗金领袖之一,力主抗金,到老了,还对他的子孙“丁宁训”,陆游一生也是抗金之志不灭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信念始终如一。

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诗句所表现的,到了晚年仍想杀敌报国,至死不忘。

陆游对祖国的热爱,对抗金事业的深切关注,是从小就在李光等长辈的熏陶下培养起来。

【参考译文】

  参知政事李光前辈被罢职回家时我二十岁了。

他常常来拜访我父亲,俩人在一起整天畅谈朝政。

每每提及奸臣秦桧时总以贬词“咸阳”借代,愤恨痛切、慷慨激昂的情绪溢于言表。

有一天清早到我们家一起吃饭,对我父亲说:

“听说宰相赵鼎遭秦桧陷害被贬谪到岭南海岛,路过南岭时伤心忧愁地哭了。

我是不会这个样子的,假如朝廷贬谪的命令一下达,青鞋布袜一穿就上路,怎能表现出小孩子哭哭啼啼的架势呢!

”说这番话的时候,两眼明亮如炬,声音洪亮如钟,那英烈刚毅的气度让人振作奋发。

  此后过了四十年,偶然看阅老前辈的家信,发现他当年虽然被贬到偏远的海岛,但英烈刚毅的气节仍然丝毫未减,叮嘱训导家人的话语句句都是可以世代流传,作为典范的。

字里行间可以让人想见他穿起青鞋布袜、毅然决然离京上路的情景啊。

  淳熙戊申年五月己未祖籍太湖之滨的陆游题跋作记。

 

与子俨等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

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

《诗》曰:

“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

汝其慎哉!

吾复何言。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

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

指寿命;③役:

从事。

④班荆:

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

⑤同财:

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

⑥高山:

比喻崇高的道德。

⑦景行:

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

⑧至心:

至诚之心。

 

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2.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

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参考答案

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无猜:

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没齿:

终身,一辈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无猜:

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2.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

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

点睛: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

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C项理解分析错误,“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要团结有爱。

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是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

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并联系陶渊明的主要作品来分析。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

【解析】选自:

《与子俨等疏》作者:

陶渊明年代:

东晋

参考译文:

  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

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

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呢!

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

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

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

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

颖川的韩元长,是汉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

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

《诗经》上说:

“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

”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

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