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792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docx

《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docx

地理

《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

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设置

教师:

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

学生:

(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

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讲授新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

教师: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

气温和降水。

教师: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次怎么不冷呢?

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

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预设: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教师:

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得出刚才的结论,让我们从地图上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发现。

出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地图要首先读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

先读图名,左边这幅图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分布,右边的图为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的分布。

教师:

读图的第二步是读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

读图例。

教师:

通过读图例,我们可以知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范围。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读图的第三步──根据问题,提取信息。

教师:

请同学们依次完成PPT上的提示问题。

(问题1)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

每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

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预设:

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教师:

请大家找到一条特殊的等温线──0℃等温线,它有着重要意义:

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

让我们来看一下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学生回答预设:

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教师:

(问题2)1月的最低平均气温是多少?

分布在哪?

最高平均气温是多少?

分布在哪?

学生回答预设:

最低气温为-28℃以下,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

最高气温大概是16℃以上,分布在海南岛及台湾岛南部。

教师:

(问题3)1月南北温差是多少?

学生回答预设:

50℃左右

教师:

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我国7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分布。

【设计意图:

带领学生读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

问题1:

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

除了28℃等温线外,以8℃为间隔的等温线有几条?

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

──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问题2:

7月的最高气温是多少?

分布在哪?

──温度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最大的低温区在哪呢?

──青藏高原。

问题3: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读图任务。

讲授新课──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知道我国的温度带

教师:

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

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

(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

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学生回答预设:

根据看到的每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教师:

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相近呢?

学生回答预设:

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

既然农业生产是我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和代表性农产品。

学生:

为不同温度带选择适当熟制,识别水果产地。

【设计意图: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地理与教材中的地理联系起来。

教师:

我们特别容易把温度带和热量带(地球上的五带)混在一起,请大家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预设:

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度来划分;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作物品种、作物的熟制相关。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

我们国家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相当于25个多日本,如此广阔的地区,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

国家为了方便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划。

现实生活中,不少同学的家长都喜欢在网上购物,那么商家如何才能把货物准确送到你的家中呢?

这就需要家长按要求准确填写出收件人的具体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快递邮寄物品还是大有学问的,它反映了我国采用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行政区划。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

除此之外,国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目前,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省级行政区域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那么我们如何记忆和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和名称呢?

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口诀记忆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

内重台海福吉安,

还有港澳好河山。

(1)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北省(武汉)、湖南省(长沙)、广东省(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河南省(郑州)、河北省(石家庄)、山东省(济南)、山西省(太原)。

(括号内是该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

(2)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江苏省(南京)、浙江省(杭州)、江西省(南昌)、黑龙江省(哈尔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辽宁省(沈阳)、青海省(西宁)、陕西省(西安)、甘肃省(兰州)。

(3)云贵西四北上天:

云南省(昆明)、贵州省(贵阳)、西藏自治区(拉萨)、四川省(成都)、北京市(北京)、上海市(上海)、天津市(天津)。

(4)内重台海福吉安: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重庆市(重庆)、台湾省(台北)、海南省(海口)、福建省(福州)、吉林省(长春)、安徽省(合肥)。

(5)还有港澳好河山: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

2.沿重要线路记忆

(1)沿海岸线:

共有14个省级行政区域。

(2)沿国界线:

共有9个省级行政区域。

(3)沿黄河干流:

共有9个省级行政区域。

(4)沿长江干流:

共有11个省级行政区域。

 3.联想记忆

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轮廓像牛头,黑龙江省的轮廓像天鹅,云南省的轮廓像孔雀,广东省的轮廓像大象头,陕西省的轮廓像跪俑,湖南省、江西省的轮廓像兄妹头像等。

 4.以一省为中心,记忆相邻省区

例如,与山东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是河北、河南、安徽、江苏。

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都有简称。

对于简称的记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其简称的由来分别记忆

(1)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作简称,如京、津、内蒙古等。

(2)用主要河流名或山名作简称,如闽(福建有闽江)、湘(湖南有湘江)、皖(安徽有皖山)等。

(3)用省级行政区域的历史名称作简称,如“鲁”是山东省的简称,春秋时期的鲁国在现在山东省内;“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古为冀州地等。

(4)有两个简称的,如四川省(川或蜀)、云南省(云或滇)、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或秦)、贵州省(贵或黔)、上海市(沪或申)等。

2.利用简称“三字经”来记忆

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

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

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

3.联系生活实际记忆

如上海的沪剧、山西的晋剧、河南的豫剧等地方戏剧;湖南的湘绣、江苏的苏绣等传统工艺品;广东的粤语、福建的闽南语等地方方言等。

4.利用成语帮助记忆

如秦晋之好、得陇望蜀、朝秦暮楚、黔驴技穷等。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大致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同学们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提示与方法,灵活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好,这节课就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

3.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2.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2008年奥运会音乐片《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一)相约北京

1.情景创设:

展示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邀请函。

2.下发回复单,组织活动

要求:

就近四人一组为单位,根据回帖内容学生小组限时讨论,并填写自己的回复单。

3.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采用一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间交流。

4.师生总结:

完成分析古城城址变迁的活动,以突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过渡:

同学们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对于参加北京竞赛游肯定有一定的信心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北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吧。

(二)走进北京

1.城市职能:

下列图片,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城市职能?

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古城:

景观判断:

播放图片,学生抢答。

比一比,谁知道的名胜古迹多?

小结:

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3.现代都市:

播放视频《一条商业街的沉浮》

提问:

北京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你能从视频里发现北京城市建设在哪些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或者取得成就呢?

学生回答:

城市面积和功能区、面貌、交通、产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读图:

读课本图6.48北京的重点功能区。

提问:

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

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

归纳:

北京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区不断完善。

播放视频:

《北京地铁》

读图提问:

读《北京的市区交通图》思考:

北京市内交通的特点是什么?

北京对外交通有什么优势?

小结:

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三)建设北京

过渡:

表面上北京是现代大都市,但内心却有抹不去的古朴和怀旧。

闲庭信步在逐渐逝去的胡同里,走进那热气腾腾的涮肉店,仿佛那才是真正的北京城。

1.北京风情:

配乐播放北京胡同素描图,让学生感受北京古朴的民风。

小组讨论:

在北京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传统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

2.宜居城市

案例分析:

“首钢”迁出北京

材料一:

2005年2月28日,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作出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材料二:

首钢搬迁示意图。

(1)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2)北京容易发生雾霾天气,这一现象从自然原因分析是哪类天气活动造成的?

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曹妃甸位于唐沽新港和秦皇岛港之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厂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具有哪些区位优势?

小结:

北京市关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建设宜居城市的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北京城市建设的做法及其达到的目的,培养学生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以及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四)畅谈收获,感悟提升(结构化和思想式板书展示,老师上课时也可以自己创造有特色的板书)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长江的文字、图片资料,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

3.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探究长江的开发利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及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长江的源流状况;主要支流及湖泊;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2.难点:

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三、课前预习

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如报纸、杂志、因特网等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导入

教师:

播放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图片,配以歌曲《长江之歌》。

学生:

欣赏,聆听。

教师: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

这就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学生展示预习情况

学生:

各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江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教师:

给予表扬、鼓励。

(三)新课的学习

1.长江万里行──长江概况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说明长江的概况。

(1)阅读课文和长江流域水系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源头、注入的海洋和长江之最。

(2)在中国政区图上,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级行政区域。

(3)阅读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及所在的省区,同时找到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及洞庭湖、鄱阳湖。

学生:

各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交流,并填绘在板图上。

教师:

介绍长江各河段的名称。

2.“长江寻宝”──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1)教师:

要求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

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会把水电站建在长江的哪些河段,为什么?

学生:

各小组讨论,选派代表上台交流。

(2)教师:

指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找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

教师提问:

宜宾以上河段水能最为丰富,建设大型水电站时需要重点考虑哪些方面?

学生: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了解水电站的建设,不仅与水能资源蕴藏量的大小有关,还与地质构造、工程复杂程度、投资大小等因素有关。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

指导学生从通航里程、货运量等方面了解长江航运的重要价值,理解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3.群策群力,各抒己见──治理长江的措施

(1)提出问题:

导致长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讨论、分析导致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

各小组总结,汇报分析结果。

(2)教师: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学生: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巨大的内河航运价值,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自古以来,长江就是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为了让长江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合理开发利用,让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4.长话短说──总结本节内容

要求学生用几句话,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该视频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

你了解这个地区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二、新授内容

(一)自然地理概况

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64、8-65,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请一学生指图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通过读图了解,我们知道,黄土高原和本章我们学过的省区不同,它是一个跨省的地理区域,那么这个区域跨了哪几个省区呢?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小组内活动并展示。

在黄土高原上,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地表结构。

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了解这三种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而这种地表形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有严重的水土流失呢?

展示对比实验(三组),引导学生分析。

通过三组对比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黄土的质地、地形、气候和植被等,请各小组讨论总结一下。

(生回答)在这些自然因素中,你认为我们人类能够干预的是哪一项?

(植被)人类的哪些活动会破坏植被?

(生回答: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开矿采矿等)那么,水土流失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农业、河流、环境带来的危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了解黄土高原有哪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的居民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请同学们再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内容。

1、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有质量问题,请投诉该资料。

您的投诉经核实如情况属实,会补偿您下载此资料而需要的点数(本网慎重提示您,如果诬告受到的处罚会很重)。

2、下载资料前请注意看资料页面中的下载等级、需要储值、需要点数,并检查您是否有相应的权限以及足够的储值与点数以正常的下载到资料。

同时注意看资料页面中的其它信息以及会员对此资料的评论,以在下载前对资料有个初步的了解,资料下载遇到的问题可以参阅[客服中心]。

3、每个资料提供有多个地址供下载,可以点击不同的地址下载,不会重复扣除点数。

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临时关闭防火墙,特别是诺顿防火墙,再进行下载。

若依然不能下载请通过页面的[投诉该资料]或者发表评论来进行反映。

4、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和本网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5、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

6、如果没有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请到本网论坛[教师帮]里提出,本网会尽力满足您的要求。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很多的生活爱好和习惯也遗留了下来,如很多居民有吃醋的习惯,特别是山西,据说这里“无醋不吃饭,无醋不成席”。

想一想:

山西人喜食醋与当地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

黄土高原的气候适合酿醋,这里盛产酿醋的原料高粱等。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主要民居,不管是过去的传统窑洞还是现代的新窑居,都是当地居民喜欢居住的地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一下:

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除了这些之外,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

学生做跟踪练习。

前面我们了解到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

黄土高原区域不断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能源开发和城市化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小组展示,教师评价

学生做课堂练习。

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任何地理区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