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经典试题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760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经典试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经典试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经典试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经典试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经典试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经典试题集.docx

《高中地理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经典试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经典试题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经典试题集.docx

高中地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经典试题集

地表形态的塑造经典试题集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4.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5.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7.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

10.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11.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12.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3.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15.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16.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17.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2~3题。

18.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19.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1.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22.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北向西南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

23.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

C.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

24.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拆除水电站B.上游城市化进程加快

C.下游修建跨河大桥D.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

25.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26.图中新月形沙丘(  )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B.1~4月移动速度快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7.依据如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28.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29.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

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

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30.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31.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32.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出现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

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

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6分)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8分)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6分)

33.指出G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8分)

 

【答案】

1.D

2.B

1.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

随着距离海岸的距离增加,海水深度增加。

根据图中1975~2004年的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化,1975年至1990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1990至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减小,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先淤积、后侵蚀,故选D。

2.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下降,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泥沙淤积减轻。

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水深加大,B正确;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导致河流的冲刷作用加强,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加重,河口处水深减小,A错误;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重,河口处水深变浅,C错误;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流流量增加,流速变快,泥沙淤积增大,河口处水深变浅,D错误。

故选B项。

【答案】

3.C

4.B

5.D

3.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

选C。

4.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

选B。

5.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选D。

【答案】

6.C

7.B

8.B

6.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结合图可以看出洪积扇集中分布在贺兰山东麓,贺兰山山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从上游带来的泥沙众多,在山麓处地势降低,泥沙沉积,因此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

故选C。

7.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河流流程较长,而且流域内地势起伏小,这样,水流速度和缓。

流水在上游侵蚀、搬运、在甲地的堆积作用不够旺盛,②③正确。

故选B。

8.由材料信息可知,这里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这就说明冲积扇坡度较大,流水较急,不利于小颗粒物质堆积,造成土层浅薄,不利于耕地分布。

故选B。

【答案】

9.A

10.A

11.D

9.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

其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

故选A。

10.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

故选A。

11.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

故选D。

【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

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

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答案】

12.D

13.D

14.D

12.由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主要是河道不同部位冲淤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河槽中的水流散乱,从而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

与黄河下游河段相比,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水量并不大,排除A、B选项;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加上该地区地势落差较小,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黄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受大气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该河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综上可排除C选项,D选项正确。

故选D。

1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小北干流流经峡谷地带,且河流中段东侧摆动范围与河道基本一致,可推测该河段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①④正确。

根据图示可知,该河道中段没有河流汇入,说明支流对河道摆动范围的影响不大,②错误。

黄河小北干流位于黄河中游,各段水量相差不大,③错误。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读图可知,渭河在黄河小北干流下游,对上游河流的含沙量影响不大,A错误。

渭河在黄河小北干流南端的潼关自西向东汇入黄河,而黄河小北干流的流向在潼关由向南转为向东。

渭河主汛期来水量大,阻碍了黄河小北干流河流的流动,导致黄河小北干流水位上升,同时受到下游河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缓,淤积增强,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答案】

15.B

16.C

17.C

15.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是流水,B对;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A错;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错;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D错。

16.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A错;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B错;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D错。

17.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

【答案】

18.D

19.D

18.读图可知,岩层①是页岩,属于沉积岩,D项正确;①岩层有明显的受侵蚀痕迹,而②岩层较完整,故①岩层比②岩层易受侵蚀,C项错误;岩层没有弯曲变形,A项错误;断层处不适宜修建水库,B项错误.故选D.

19.读图可知,水位上升时,河流径流量增大,流速快,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减弱,A、C项错误;水位下降时,流速减慢,河流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含沙量减少,B项错误;比较初期、中期、后期三幅图,此次洪水过程中,因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加深,河流侵蚀作用增强,D项正确.故选D.

【答案】

20.D

21.C

20.

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

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1.

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

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

【答案】

22.A

23.C

24.D

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2.该图为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结合指向标,河流流向与剖面线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东南岸是左岸,该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故选A。

23.图中东南岸的岩层没有错动和位移,阶地是流水侵蚀形成,A错;图中岩层不是同一时期形成,不能判断颗粒大小变化,B错;图中M阶地覆盖在②岩层上,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C对;图中M阶地丰水期时被淹没,不适宜聚落分布,D错。

故选C。

24.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上游建设水电站,调蓄径流,A错;上游城市化进程加快,植被破坏,可能径流增大,B错;下游修建跨河大桥,不影响上游径流量,C错;下游整治疏通河道,径流下泄通畅,流速快,沉积少,D对。

故选D。

【答案】

25.D

26.A

25.A、“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巴西暖流和南赤道暖流),A错误;

B、“千湖沙漠”位于赤道附近,不受副高压控制,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B错误;

C沙漠地处河口位置,应该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不是信风吹蚀的结果,C错误;

D、“千湖沙漠”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由于地势减缓,流水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沉积。

由于“千湖沙漠”所在地区纬度较低,终年高温,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水顶托作用强,海风携带着河口附近的泥沙被吹向陆地,形成“千湖沙漠”,D正确。

故选D。

26.A、因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该地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因此新月形的缓坡大致朝向东,A正确;

B、1-4月赤道低压带在南半球,是这里的雨季,风的影响较小,沙丘移动速度慢,B错误;C、缓坡是迎风坡,风在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并堆积,缓坡的风力应大于陡坡,C错误;

D、该地雨季时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均匀,信风影响时为少雨季节;且沙丘面积较小,缓坡和陡坡降水差异不大,缓坡的降水不会大于陡坡的,D错误。

故选A。

【答案】

27.D

28.A

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综合应用。

通过图例读出地貌岩石的差异,图示显示出河流阶地的特征和组成物的不同,推知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的,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所学分析出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解答关键。

27.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C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

选D。

28.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

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

【答案】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

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

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

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

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

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1)注意审题,空间关键词“图示区域”,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

根据板块构造说理论可知,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

(2)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

(3)读材料“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

(4)由上题分析可知,河谷出露的岩层中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

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首先是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作用岩石风化侵蚀破碎,矿石掉入到比降大的金沙江,随急流搬运,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随后河流流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河水挟带的金将在河床不断沉积,逐渐累积而形成沙金。

30.【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

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

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

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

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详解】

(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且调查发现:

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并进一步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

(2)注意审题清楚,题干提示“根据侵蚀程度”进行判断,判断各种微地貌构成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而不是微地貌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先后顺序。

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

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

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说明尖顶山地貌侵蚀最严重,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

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31.【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