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608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内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内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内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内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四川省内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内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四川省内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内江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检测题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单项选择题(1、2、3、4、7、10、11、12、17、18、19)涂在机读卡的对应题号上。

其余试题答在答题卷的对应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

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

我们承认韵律是普遍存在的,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西方艺术总是到女性人体那里寻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韵律,把女性当作灵感的来源。

而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则通常满足于高兴地赏玩一只蜻蜓、一只青蛙、一只蚱蜢或一块嶙峋的怪石。

由此看来,西方艺术的精神较为耽于声色,较为热情,较为充满艺术家的自我;而中国艺术的精神则较为高雅,较为含蓄,较为和谐于自然。

很奇怪,这种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

  人们面对一幅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沉思冥想,并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

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种快感,就非懂得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不可。

学习书法艺术,实则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由此可见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甚至可以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

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比方说,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来源于某种中国的书法风格。

这样,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十分独特的。

毛笔使用起来比钢笔更为精妙,更为敏感。

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

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合称为“书画”,几乎构成一个单独的概念,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

假如要问二者之中哪一个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回答毫无疑问是书法。

于是,书法成了一门艺术。

它丰富的传统,与得到的尊崇,以及人们对之投以的满腔热忱和献身精神,都丝毫不亚于绘画。

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或天文学的关系。

欣赏中国书法,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

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韵律都得到了尝试,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得到了探索。

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

而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划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干变万化的结构问题。

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

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由于它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

迅捷稳重的一笔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为它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

不能摹仿,不能更改,因为任何更改都会带来不和谐。

这也是为什么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非常难学的原因。

它最为明显的特征,不是努力抚慰我们的心灵,而是竭力刺激我们的感官,由于这一原因,对中国书法及其万物有灵原则的研究,归根结底也就是在万物有灵或韵律活力的原则指导下,对自然界韵律所进行的再研究,它会为现代艺术开辟广阔的前景。

(节选自林语堂《书法、绘画、建筑与中国人的艺术生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有一项是

A.要弄懂中国的艺术,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之所以这

么说,是因为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

B.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艺术常常把女性作为灵感的来源,而中国艺术家则满足于赏玩一物一虫。

C.书法给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美学概念和理念,中国人通过书法才学会了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

D.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它表达的是一种动态美,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与

形式上的和谐匀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有一项是

A.中国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在赏玩一幅顽石图时会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这种

快感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密不可分。

B.要想谈中国的艺术,必须得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因为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

C.中国的建筑也是艺术的体现,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它们的和谐感与

形式美,都是来源于某种中国的书法风格。

D.因为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意识,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学习它就是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人们把绘画和书法相提并论,但由于书法有着丰富的传统,得到了人们

对它的尊崇,也就获得了高于绘画的地位。

B.由于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所以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仅仅

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就能够领略其艺术美。

C.中国书法中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等美感,实际是书法家在解决汉字笔画的结构问题时创造出来的。

D.和谐、匀称、对比、平衡等这些书法艺术中的美学观念,可以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也同样运用于其他艺术欣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12分)

王振义:

让癌细胞改邪归正

1985年,年仅5岁的小静患上了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住进医院时出血严重,家人已经绝望了。

关键时刻,医生给孩子用上了王振义教授研制成功的一种全新疗法: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

7天后,奇迹出现了:

小静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

20多年过去了,小静依然健康地生活着。

“小静是我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第一个病人。

在首批治疗的24例病人中,完全缓解率达到九成多。

这是我最感欣慰的。

”王振义教授回忆道。

治疗白血病一般有两条研究途径:

一是化疗,杀死白血病细胞。

另一途径是诱导分化,将恶性的白血病细胞转变为良性细胞。

在儒家“改邪归正”思想的影响下,王振义率领的研究组选择了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的途径。

他的研究组证明全反式维甲酸在体内可使新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成熟细胞分化。

王振义从1982年就开始指导研究生开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研究,以后又开展肝素对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刺激作用的研究。

1997年应邀与沈志祥合写了《巨核细胞与血小板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一文,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被邀在国际刊物上撰写有关血液学的论文。

他与李家增、阮长耿等合作编写的《血栓与止血》,经过多次修订,已成为我国在这领域中的代表性专著。

2002年,王教授指导的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有一个抗白血病药物的水溶性差,实验效果很不理想,课题组陷入了停滞。

听说郑州大学的教授在这方面有深入研究,当时已78岁高龄的王教授执意要亲自上门请教。

郑州大学接待的同志听了随行人员的介绍,怎么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位朴素和蔼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院士。

这么一位著名的医学家怎么可能这么虚心地上门求教呢?

人们从这件事中看到了一名科学家虚怀若谷、诚实谦逊的大家风范和品格。

王振义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也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家。

60多年来,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血液学专家。

陈竺、陈赛娟夫妇不会忘记,是王教授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进行血液病理生理的实验,耐心为他俩补习专业外语,后来又一起撰写论文。

王教授每一次都坚持把他们列为论文的第一、第二作者,而把自己排在了最后!

这为当时年仅31岁的陈竺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984年,王教授力荐陈竺夫妇赴法留学。

1989年,陈竺、陈赛娟夫妇俩学成回国,继续在导师指导下工作,并最终开辟出一块令人瞩目的基因研究新天地。

在学生们的眼中,王振义是一位谦逊、豁达的长者,是一位严谨求实的学者,是一位爱才惜才的大师。

王教授的客厅里挂着一幅《清贫的牡丹》,他说:

“我相信做人最本质的东西:

胸膺填壮志,荣华视流水。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记者:

前不久您被评为“感动上海”的十大人物之一,您有何感想?

王振义:

我获评的原因之一应该是在我处理“豆瓣奖”(500万元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被王振义院士笑称为“豆瓣奖”——编辑注)的问题上,得奖后我把450万元捐给了医院,用做学科发展,还有50万元按照贡献的大小分配给了我和我团队中的研究人员,这种做法得到大家的肯定。

我没有把钱放在第一位,如果我把钱放第一位的话,很多事情都可能会发生偏离。

我认为钱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感情和人的爱心是无限的。

当你生命终了的时候,上帝不会问你有多少钱。

(选自人民日报主办的《健康时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是王振义研制成功的一种全新疗法,用来治疗白血病,7天后症状

明显好转,一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

B.在儒家“改邪归正”思想的影响下,王振义率领的研究组选择了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

的途径,将恶性的白血病细胞转变为良性细胞。

C.王振义执意亲自到郑州大学请教,当时,他已经是78岁高龄,接待的同志都不敢相信

眼前的事实,这一事件反映了王振义教授虚怀若谷、诚实谦逊的品德。

D.本文分别从医学和教育两个方面突出了王振义教授所取得的成绩及做出的贡献,结尾的

那幅《清贫的牡丹》对王振义的人格起着很好的映衬作用。

5.王振义教授为医学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

请简要概括。

(4分)

6.王振义说“我相信做人最本质的东西:

胸膺填壮志,荣华视流水。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

谈你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14分)

一根绳子

  今天是镇上赶集的日子。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

“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

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

他问道:

“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

”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

“在。

”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

“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

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马朗丹先生,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

这个乡巴佬!

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

”他从口袋里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搜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搜着。

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

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乌勒布雷克大爷。

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

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又立即四处讲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

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

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

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

他朝一位庄稼汉走过去。

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

“老滑头,滚开!

”然后扭身就走。

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

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

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

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

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

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

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

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

“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节选自《外国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7.下列关于小说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绳子”为线索,布置全局,结构全文。

全文围绕一根小小的绳子,描写一个

老实人的悲剧,故事娓娓道来,不露痕迹,使精巧、奇特出于自然。

B.小说以一根绳子为题,反映荒唐混乱的世风,揭示重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如果以“老

实人的故事”为题,过于直白,无法增强小说意蕴的深刻性。

C.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

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D.小说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把一根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

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做违反常理的畸形社会道德观念。

 C.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

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

的必然结果。

D.这场悲剧乡政府是发难者,官方的压制,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的是众人的嘲笑和奚落。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9.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炤,字光伯,毗陵人。

登咸淳乙丑进士及第,年四十六,调丹阳尉。

炤以功业自许,乐仕边郡,举者满数。

改官知朐山县。

岁甲戌,大元大兵渡江,江东西守者皆已降。

大兵自沙武口冒雪夜渡至马洲,将攻常州。

明年,宋命故参知政事蜀人姚希德之子訔知其州,以炤知兵,起复添差①,通判常州以佐之。

訔、炤心知常无险,不可守,去临安近,而不敢以苟免求生,同起治郡事。

率羸惫就尽之卒,以抗全胜日进之师,厉士气以守。

缮城郭,备粮糗,治甲兵。

炤输私财以给用,不敢以私丧失国事。

身当矢石者四十余日,心力罄焉。

及兵至城下,拥壕而阵,矢尽不降。

城且破,訔死之,炤犹调兵巷战。

从者进马于庭曰:

“城东北门围缺,可从常熟塘弛赴行在。

”炤曰:

“孤城力尽援绝而死,职分也。

去此一步,无死所矣!

”遣子出城求生,曰:

“存吾宗之血食,勿回顾!

”驱之,号泣以去。

兵至,炤遂死。

炤死时,有仆杨立者,守之不去,北兵见而义之,缚之以归。

它日将以畀人立曰吾从子得生愿终身焉若以畀人则死耳从之燕得不死。

往来求常州人,得僧璘者,具以炤死时事告其子孙乃已。

炤孙陈管曰:

“城破时,兵至天庆观,观主不肯降,曰:

‘吾为吾主死耳,不知其他’。

遂屠其观。

”一时节义所激如此。

炤之友邵焕曰:

“宋之亡,守藩方、擐甲胄而死国难者,百不一二;儒者知兵,小臣仓卒任郡吏而死,千百人中一二耳。

若炤者,不亦悲乎!

史官曰:

伯颜②之取江南,国朝《经世大典》尝次第而书之,若炤之死事,可以参考其岁月矣!

(节选自《道园学古录》)

【注】①添差:

增加一项差遣。

②伯颜:

率元军南下灭宋的主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它日将以畀人立/曰/吾从子/得生/愿终身焉/若以畀人/则死耳/从之燕/得不死。

B.它日/将以畀人立/曰/吾从子得生/愿终身焉/若以畀人则死耳/从之/燕得不死。

C.它日将以畀人/立曰/吾从子得生/愿终身焉/若以畀人/则死耳/从之燕/得不死。

D.它日将以畀人/立曰/吾从子/得生/愿终身焉/若以畀人则死耳/从之燕/得不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咸淳”是宋度宗赵禥的年号。

所谓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

B.“血食”指用于祭祀的食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

古代常以“血食”“不血食”指代国家的延续和破灭。

“存吾宗之血食”,就是指保存宗族的祭品。

C.“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陈炤除了用到正面描写,还用到了侧面描写,如文末借炤之友邵

焕语抒发感慨,进一步表彰其忠义无私。

B.本文文笔简洁精练,用较少的文字就刻画出了主人公陈炤的从容和勇烈。

C.常州城破之日,元兵到天庆观时,观主不肯投降,说:

“我为我的主子陈炤而死,不知道有其他主子。

”于是他把观里的人全部杀光了。

D.陈炤把自己的财产给了官府,并亲身经历战争四十多天,最后战死。

他的

行为很激励人心,都记在《经世大典》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炤曰:

“孤城力尽援绝而死,职分也。

去此一步,无死所矣!

”(5分)

(2)炤死时,有仆杨立者,守之不去,北兵见而义之,缚之以归。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用“嗟”字起笔,足见叹息之意,“此别”“谪居”点出题中的“送”和“贬”。

B.颔联由实转虚,想象到二人将要去的地方。

“数行泪”和“几封书”,看似淡然,实则寄寓了作者真挚的深情。

C.颈联写青枫江畔高远的秋天,白帝城边疏朗的古木,组成了一幅阔大、优美的画面,这是典型的以乐写悲的手法。

D.颈联中的青枫江是针对李少府而言、白帝城是针对王少府所说。

E.全诗首尾总写,中间两联交错分写,结构对称,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实为构思精巧的典范之作。

15.简要分析本诗复杂的思想情感。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空1分)

(1)可以借来表现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的杜甫《登高》中的诗句: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只能听到“         ”。

(3)荀子在《劝学》中,用一步步积累来达到长远距离、并改变自己的句子: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现在一些大学生制作简历时,多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不惜工本,然而那些华而不实的简历即使投到用人单位也不过是泥牛入海,起不到实际的求职作用。

 

②史有所载,天理昭然,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行径,是对13亿中国人的挑衅,是对国际法的践踏,是对《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的公然对抗。

随着家长观念的改变,已经出现了孩子暑期报班从趋之若鹜到以兴趣为主的情况,培训班的负责人反复提醒,应该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

据悉,奥运冠军孙杨出席一次商业活动要100多万,想想当年菲尔普斯的出场费也就10万元人民币,一般的娱乐圈明星就更是鞭长莫及了。

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电影《湄公河行动》凭借创新的艺术表达、精彩的视觉呈现、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实现了口碑和市场的双赢,是一部不落窠臼的佳作。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

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

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近10年来,新加坡成为中国留学生选择出国深造的热门之地,毕业后也选择留在新加

坡,成为中新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

D.针对琼瑶提出的侵权桥段,于正的律师称这些都属于特定场景、公有素材或有限表达,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强调于正的《宫锁连城》是独立创作。

19.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直以来,中国古典美学都讲究和谐。

            ,可简单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②和谐不是重复的统一,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③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④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⑤“中”,恰当之谓也

A.④③②⑤①       B.①③⑤②④C. 

D.②④③⑤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

每处不超过16个字。

(5分)

这个世界上,智慧的人很多,愚蠢的人也不少。

这智慧的人与愚蠢的人的区别, ①  。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智慧与愚蠢的区别更接近于聪明和糊涂的区别,而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区别。

聪明和糊涂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知识,  ② 。

没有知识只是无知,无知可以通过从各处获取知识来改变。

但是,即使有知识,如果不明事理,那么积累再多的专门知识,  ③ 。

21.下图是一幅学院企业协作共同办学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成图写成一段话,要

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