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3550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市xx区xx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1.1.2项目承担单位

xx省xx市xx区环境保护局xx省xx市xx区农业局

1.1.3拟建地点

xx区xx镇xx村

1.1.4建设内容与规模

xx水库库区及集雨面积内生态环境的优劣,取决于其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的力度。

为了切实采取措施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减少和控制水源地区域的面源污染至关重要。

本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内容主要包括:

退耕还林工程、茶园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和流域生态拦截系统工程。

1.1.5项目进度

本工程建设计划总用时间xx年。

1.1.6项目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xx万元,资金来源:

申请中央专项资金600万元,地方及

社会投入资金180万元。

1.2项目由来

xx水库位于xx市xx区xx镇xx村境内,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和旅游于一体的大型水库。

xx水库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落闸蓄水。

水库设计总库容294万m3,正常库容277万m3,死库容13.7万m3,正常蓄水位178.2m,死水位145m,97%保证率时年可供水厂水量为623万m3。

供水工程水厂位于xx

镇xx村11组,设计供水规模2.4万t/d,于2013年9月正式供水,实际取水规模

1.1-1.2万t/d。

显然,xx水库已是xx镇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但是,根据现今环境情况,xx水库区附近特别是上游区域的乡镇由于面源污染面积范围较大,其造成的污染往往较为严重。

其中,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多样性,本项目面源污染主要包括茶园面源污染、喷药和农田农药、化肥的流失造成的地表水污染。

由于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等特征,同时又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人们对面源污染认识不足,特别是农业生产者没有防治意识,致使xx水库区乡镇面源污染持续发展。

xx水库属于浅水水库。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一个流域生态功能一旦退化,由于系统的结构难以在短期内恢复,要恢复水环境功能,需要长期的过程,付出成倍的代价。

目前,xx水库水环境质量比较稳定,但随着流域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对xx水库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xx库区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将减轻区域对xx水库生态环境的污染,维系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护xx水库作为引用水源的水质。

为保护xx水库的水质及生态安全,科学指导xx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

根据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一湖一策”的原则,xx区人民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意见》(xx发[2013]8号)和《xx区xx水库饮用水源地治理与保护工作方案》(xx办发[2014]49号)重要文件,并且组织技术支持单位编制了《xx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2015-2025),以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项目总体规划要求,受项目建设单位xx省xx市xx区环境保护局、农业局和林业局的委托,xx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的编制工作。

我院技术人员在对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

《xx市xx区xx水库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水库区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将减轻区域对xx水库生态环境的污染,维系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证水库的水质。

1.3报告编制依据及规范标准

1.3.1编制依据

(1)国家及省有关政策、法规、规定;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要求;

(3)国家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1]464)文件。

(4)xx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意见》(xx发

[2013]8号)。

(5)xx区人民政府《xx区xx水库饮用水源地治理与保护工作方案》

(xx办发[2014]49号)。

(6)《xx省xx市xx区xx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2015-2025)。

(7)项目承担单位委托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8)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

1.3.2规范与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

(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

(8)《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年);

(9)《xx省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修正);

(10)《xx省xx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2年修正);

(11)《xx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年);

(12)《xx省水功能区划》(2005年);

(13)《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2006.5)

(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48-92)

(16)《农田排水工程技术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1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8978-1996)

(1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9)《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25173-2010)

2.1水源地概况

2区域概况

xx水库位于xx省xx市xx区xx镇xx村,地处xx中下游,xx年经xx省人民政府同意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xx函[2015]203号),是一处新建的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xx市xx区饮用水水源,同时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如表2.1-1和图2-1所示。

xx水库是一座小一型水库,2019年11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落闸蓄水,总库容为294万m3,正常库容277万m3,死库容13.7万m3,正常蓄水位178.2m,死水位145m,97%保证率时年可供水厂水量为623万m3。

可满足xx区直至2020年的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要求。

坝型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高53.80m,坝顶高程179.80m。

xx水厂与xx水库同时建成,供水规模为2.4万m3/d,占地12.75亩,原水为重力或压力输水,至xx水库输水管道长度约160米,管径为DN1000、DN600。

2013年9月建成供水,现为xx区城市供水厂,供水水质及水量稳定。

xx水库未修建前,xx区以xx湖水库和xx水库为水源为第一水厂、第二水厂供水,第一、第二水厂供水规模分别为0.3万m3/d、0.7万m3/d,完全不能满足日常需求。

xx水库修建后,经省人民政府同意,考虑xx湖水库因地处xx风景区入口水质已不能满足供水要求,将其调整为景观娱乐用水。

目前,xx区的饮用水主要由xx水厂提供,xx水库作为备用水源。

xx水库目前供应xx区6.24万常住人口和年均800万余人次的旅游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

表2.1-1xx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览表

水源地名称

保护区级别

水域保护区范围

陆域保护区范围

水域执行标准

一级保护区

正常水位线以下的水域

正常水位线以上

200米的陆域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的Ⅱ类标准

xx水库

山的分水岭和大坝为界,包括上游及水库的流域(除

一级保护区外)

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面积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中

的Ⅲ类标准

图2-1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

2.2xx水库自然概况

2.2.1地理位置

xx水库位于xx省xx市xx区xx镇xx村,水库大坝坝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0′,北纬27°15′。

坝址距107国道1.9km,距xx镇2.8km,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水库所在xx区1984年划归为xx市辖区,该区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位于xx省中部偏东南,xx之西北的湘中丘陵山区,地处东经112°45′-112°50′,北纬27°12′-27°40′之间,北至xx省省会长沙136公里。

区境东西长15.60公里,南北宽10.05公里,以xx镇为中心,北、东、南三面被xx县环绕,西面与xx县毗连。

xx区因xx而得名,xx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一起被尊称“中华五岳”,xx风景区面积达100.7平方公里,xx水库紧邻xx风景区,位于其南侧。

其位置见图2-2、2-3:

图2-2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地理位置图

 

2.2.2地质地貌

图2-3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与xx区位置关系

xx区地貌类型多样而以山地丘岗为主,其中山地占64.5%,丘岗占23.3%;阶梯层状结构明显,境内地势中高周低,由海拔1000米以上、700-800米、400-500米、150-200米分别构成四级阶梯状;断层地貌发育,山体两侧皆有断层,凡两级阶梯交界处都有悬谷存在,若有水流,则形成瀑布;地表破碎,岩洞石蛋遍布。

因境内降水丰富,各种形式的流水作用活跃,对地表冲刷能力强,使地表分割破碎,河谷发育,河网冲沟密度为2.5千米/平方千米。

xx水库位于xx七十二峰之华盖峰东麓xx村沟内。

该沟处于xx山边缘,被侵蚀剥蚀冲刷形成的树枝状小冲沟。

在工程区段,该沟自西向东,平面上呈不规则的U型,两侧山体雄厚亦呈东西向展布,较为陡峻。

山岭标高均在300m以上。

山坡坡度多在20°以上。

除部分山体岩石裸露外,其余各处植被良好。

冲沟坡降近10%,底宽一般50m。

其中水溪最大宽度15m左右,水深一般浅于0.5m。

因冲沟源头极短,除沟内见有大量的滚石和碎块石外,未见有大量的粘性土等冲积物构成的堆积阶地。

冲沟两侧零星分布的坡积堆积物部分被平整为田土。

区域出露的地层岩性极为简单,基底岩石为燕山期中粗粒斑状花岗岩(Υ52-a)、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黑色矿物有角闪石、黑云母等,具斑状结构,长石斑晶最大可达5cm,坚硬、致密,后期有少量花岗岩类细脉沿构造线侵入,接触良好。

在部分山坡上,被第四系坡积(Qdl)所覆盖,其物质组成主要为花岗岩风化砂和碎块石,厚度0.4-3.8m。

在山坡坡脚和沟底堆积有大量的花岗岩风化砂土、碎块石和少量粘性土,属坡积和洪积形成的混合物。

该区东侧(Υ52-b)花岗岩与本区(Υ52-a)(二长)花岗岩呈侵入接触。

区内见有新华夏系和北西向两构造体系,表现为花岗岩体内有岩脉穿插和节理,未见有大的构造迹象。

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大气降水或迳流部分渗入残坡积物等松散体内成潜水,其水位基本出现在松散堆积物的下部,少量渗入基岩裂隙之中,沿冲沟低洼地段排泄。

2.2.3气象气候

图2-4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数字高程图

xx水库所在xx区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特征:

四季变化明显,冬长夏短;平均气温低,冬冷夏凉;降雪早、积雪多、冰冻期长;云雾多、湿度大、天气多变,常有山下骄阳、山腰雾满、山顶风雨的所谓“三重天”奇观现象形成;气候垂直分异现象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明显降低。

山上、山中、山下气候变化较大。

山上(海拔831米广济寺地段):

历年平均温度为11.2℃,年平均降雨量为2153.4mm,最高气温32.4℃,最低气温-16.8℃,相对湿度90%。

山中(山麓桃源林场):

历年平均温度为14.0℃,年平均降雨量为2000.0mm,最高气温35.0℃,最低气温-10.0℃,相对湿度84%。

山下(xx镇):

历年平均温度为17.5℃,年平均降雨量为1439.1mm,最高气温40.0℃,最低气温-8.9℃,相对湿度80%。

年日照时间1310-1663.5小时,无霜期280-295天。

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

图2-5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遥感影像图

图2-6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高程图

2.2.4水文

图2-7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形坡度图

xx区位于xx中游西侧,地形总趋势从xx山脉中部向东南和西北两翼逐渐放缓变平,形成中部高、四周低的“帽状”地形。

由于此独特的地形条件,境内河流也就形成了以xx山脉为分水岭的辐射状水系,均发源于山脉,汇入xx。

境内溪流短小,没有过境河流,且大多坡陡流急,跌水瀑布众多,境内大小河流共有16条,其中xx一级支流2条,二级支流4条,三级支流10条,地表径流量大,多年平均径流深度363.5mm,总容量为1.912亿立方米。

降雨是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

区域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以裂隙水为主,地下水平均补给模数为15-2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总量约为2730-3640万立方米。

区域内无大中型水利工程,且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在前山,全区有小型水库9座,正常库容488

万立方米,山塘1700口,蓄水量210万立方米。

水库和山塘复蓄系数较大,年

总蓄水量约为926.55万立方米。

xx水库依托水源为xx一级支流龙荫港源头的xx溪。

该溪水源充足,坝址控制集水面积10.092km2,干流长度4.96km,干流平均坡降10.7%,水库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35万m3。

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0.36m3/s,最枯流量约0.03m3/s。

xx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表详见表2.1-1。

表2.1-1xx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表(104m3)

项目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全年

降雨量(mm)

75.9

95.6

149.1

198.5

237.8

208.9

142.6

172.6

140.6

130.2

88.6

57.8

1698.2

径流深

(mm)/km2

34.16

47.8

104.37

148.88

178.35

156.68

99.82

120.82

98.42

78.12

39.87

17.34

1124.64

多年平均径流量

(104m3)

 

34.47

 

48.24

 

105.33

 

150.25

 

180.0

 

158.12

 

100.74

 

121.93

 

99.33

 

78.84

 

40.24

 

17.50

 

1135

2.2.5土壤植被

图2-8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系图

xx区土壤类型有:

(1)水稻土--除山区一部分淹育水稻土外,多为潲性水稻土,分布于溪谷平原,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地下水位60-100cm;

(2)红壤

--分布于海拔150-500m的丘岗地,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土质为红色,呈酸性反应;(3)红黄壤--分布于海拔500-700m2的低山区,成土母质亦为花岗岩,土层较深厚,土质呈红黄色;(4)山地黄壤--分布于海拔700-800m的中低山,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土壤疏松肥沃,呈酸性反应;(5)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m以上的中山区,成土母质为花岗岩,腐殖质层厚;(6)草旬王--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土壤肥沃,层次不明显。

区内植

被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典型中亚热带代表性植物科属共约197科,1443种,其中主要有苔鲜植物约78种,蕨类植物约45种,裸子植物约17种,被子植物约

1063种,有二级保护植物4种,三级保护植物7种,按等级分,高等植物1500

种,有经济价值的低等植物40余种,按种类分,名贵珍稀树种100余种,果用植

物70余种,中草药450余种,经作类植物15种80余个品种,栽培植物粮油类

20余种70余个品种,享有“植物天然基因库”、“植物王国的”的美誉。

野生动物哺

乳类有穿山甲等9种,鸟类有锦鸡等14种,爬行类有大头平胸龟等10种,两栖

类有石蛙等4种。

人工饲养动物有牛、羊、兔、鸽等11种,水产有草鱼、鲢鱼、青鱼、鲤鱼等。

xx水库库区土坡主要有红壤、黄壤,由花岗岩风化而成,水田以黄壤为主,宜于作物生长,PH值介于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2-3%,村民在梯田梯土上耕作。

库内山坡上陡下缓,高程300m以上坡角70度-45度,300m以下为45度-16度。

图2-9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图

2.3社会经济概况

2.3.1行政区划

xx古属楚地,原名潭州,据《湖广通志》记载:

隋文帝诏定xx为xx,亦称岳市。

三国后地方行政一直隶属xx县,并随xx县异动。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2月设xx特别区,隶属省民政厅,为县级行政建置,同年7月撤销,

仍属xx县。

1963年5月又设xx县,隶属xx地区,1966年2月撤销,辖区仍归xx县。

1984年5月22日,经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县级xx区,将xx县所属的xx镇、xx乡和望峰乡的红旗、龙凤、青水3个

村,东湖乡的杉湾、岳林、莲塘、石山4个村,马迹乡的拜殿、龙潭、观音3个

村析出为xx区的行政区划,xx区重新划定4乡1镇。

1987年xx乡与xx镇合并,形成三乡一镇格局。

1990年5月,xx区被批准为革命老区。

1998年7月成立祝融街道办事处,形成三乡一镇一街道格局。

xx年将岳林乡、拜殿乡和龙凤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寿岳乡,形成一乡一镇一街道格局。

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地为xx镇xx村。

图2-10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村组分布示意图

2.3.2社会环境

xx系中国五岳名山之一,位于xx省中南部,为国家一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享有“五岳独秀”、“文明奥区”、“宗教圣地”之美誉。

境内群峰巍峨,林壑幽深,风光旖旎。

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堪称xx“四绝”,佛道两教长期共存于一山,生息共荣,五岳独有。

107国道穿境而过,京广铁路xx站距xx仅15km,是中华五岳唯一居长江以南,离港、澳最近的风景名胜区。

从古至今,xx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店铺林立,改革开

放以来,撤镇设区,辟为旅游开发区,现属xx市一特别行政区,辖xx镇、寿岳乡和祝融街道,共有27个行政村和9个居委会。

xx年末常住人口数为6.27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4.32万人,农村人口1.95万人,城市化率68.9%。

xx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2.1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

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34亿元、3.17亿元、25.59亿元,分别增长4.1%、5.8%、10.8%;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95元,同比增长9.0%;完成财政总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13.36%;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794.98万人次,同比增长

12.6%;实现旅游总收入63.45亿元,同比增长10.6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6

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0.1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5千公顷年。

xx镇位于xx南麓,辖21个行政村,面积72km2,旅游资源丰富,镇中心的xx大庙和祝圣寺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麻石、石英是该镇的主要矿产资源,山上盛产天然优质蘑菇和诸多名贵中药材,自产的魔灯镜、紫砂陶、竹木根雕丰富了旅游市场。

该镇中心为xx区城区,是xx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xx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内涉及xx镇xx村1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00

余人,房屋270余栋,耕地面积约550亩;现有农家乐12家;规模养殖户3户,区域内沿溪流修建了一条公路,现有村民房屋大部分沿溪流而建。

表2.3-1xx水库集雨范围内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人口(人)耕地面积(亩)牲畜(头)

区域

总户数总人口水田旱地大牲畜小牲畜合计

一级保护区28134150200148148

二级保护区2469113503030965995

2.3.3产业发展

xx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xx,是经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06年2月,xx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xx风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xx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境内七十二群峰,层峦迭嶂,气势磅礴。

千百年来,xx素以“五岳独秀”、“文明奥区”、“佛道胜地”、“中华寿岳”等美誉著称于世。

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有xx独秀之美称。

清人魏源《衡

岳吟》中说:

“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xx独如飞。

”“历史悠久名气大,五岳独秀风光好,佛道并存影响广,交通便利客源多”为xx的四大特色。

建区以来,xx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优势。

旅游业是xx区的立区之本。

xx年xx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0.4:

9.9:

79.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6.4%、89.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0.6、8.6个百分点,呈明显的“三、二、一”结构,第三产业仍是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农业:

xx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34亿元,粮食播种面积2.56千公顷,油料

种植面积0.1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5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4953吨,油

料产量212吨,蔬菜产量38438吨。

全年出栏生猪6.96万头、肉牛0.08万头、

肉羊0.25万只、家禽38.8万羽。

肉类总产量达5973吨、水产品产量616吨。

工业:

xx年工业增加值3.17亿元。

旅游业:

xx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内现有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别是xx大庙、忠烈祠和xx摩崖石刻。

区内有一级景观单元18个如祝融峰、天柱峰、石廪峰、翠鹫峰、会仙桥、观音岩、狮子岩、旷家溪、龙凤潭、水帘洞、百斗岭瀑布、藏经殿天然次生林、忠烈祠、南台寺、福严寺、祝圣寺、祝融殿、xx大庙,二级景观单元30个,三级景观单元50个,四级景观单元24个。

区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794.98万人次,增长12.6%,其中:

团队游客76.11万人

次,增长8.03%;实现旅游总收入63.45亿元,增长10.68%;实现门票收入3.163

亿元,增长3.85%。

目前,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xx村因紧邻xx,三产发展也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为主要的产业发展方向。

图2-11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与xx位置关系图

2.4水环境质量

根据xx函[2015]203号文,xx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的陆域和正常水位线以下的水域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山的分水岭和大坝为界,包括上游及水库的流域(除一级保护区外),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面积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