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316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

第1课歌唱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

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二、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从而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感互动,组织教学:

1、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边听歌曲《歌唱祖国》边做军人行走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

创设欢乐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过程,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

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考考你: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播放课件)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用考考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国歌》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

三、新歌教学,体验快乐:

1、初听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体会音乐情绪。

2、师边弹琴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考考你:

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

曲作者是谁呢?

演唱时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听完后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听学唱《国歌》、了解国歌的故事等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得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

]

4、分析曲调结构,随琴学唱旋律。

5、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6、学唱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

(2)教师重点指导部分:

A、教师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乐句。

﹥﹥﹥﹥

65|23|5305|3231|30||

·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歌词的含义以及重音运用的作用。

·学生运用重音记号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歌曲内涵。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教学法,使学生感受重音记号和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作品奠定基础。

]

B、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课件)

·学生用手势表现这句旋律的走向。

·教师穿插介绍音乐知识“上行”。

·唱一唱:

加入力度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

认识“上行”知识这个环节的时候,挖掘出一些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的感受。

]

C、为什么在“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要多加个进?

并加重音记号?

(课件)

﹥﹥﹥﹥﹥﹥﹥

5.1|5.1|5.1|10||

·学生讨论、回答。

·完整演唱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对比演唱,以动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

7、学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国歌》,教师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验

1、运用不同的表演唱形式进行表现歌曲。

(1)学生讨论自行排练节目。

(2)教师可提示学生用:

绘画、舞蹈、齐唱、合唱、等形式。

2、播放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学生展示表演情况。

4、教师对表演好的学生给以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爱好特长来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之美。

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

五、总结归纳,师生共唱《国歌》: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旗、国歌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雄壮嘹亮的国歌声给我们力量,催我们奋进,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我们要捍卫她,现在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昌盛、更富强。

《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3、通过学唱音准,是学生掌握住唱音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唱音准的方法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教学方法:

视唱法、练习法、赏听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电子琴、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音高。

学生唱出基本音阶(上行、下行)

二、教授新课

1、学习唱音准

怎样唱准音的高低,唱准音的高低是学会识谱的关键

介绍几种练唱音准的方法:

(1)、以词带谱法。

练唱音阶是练唱音准的第一步。

可以从自己唱得较准的歌曲中找出部分曲调,帮助练习。

再如:

《歌唱祖国》中: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通过小节54321的练习,帮助我们将1234567的音阶练唱准。

2、利用电子琴,手风琴,口琴等乐器边奏边唱或先奏后唱来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听自己唱出来的音与乐器奏出的音是否一样高。

3、对于一些跳进的,不容易唱准的旋律可以采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

如《说句心里话》的开始:

说句心里话

3-3的八度,我们可以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即从“3”开始,顺着梯子-456712唱到3,这样反复唱几遍,然后抽掉梯子,直接唱3-3。

第二小节的13可采用下行音阶的梯子。

176543来帮助练习。

2.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主意主体

3、作者简介:

王莘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

青年时期再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到延安鲁艺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

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

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祖国颂歌》、等歌剧《义和团》、《煤店新工人》等。

4.简介作品:

《歌唱祖国》王莘作词作曲,作于1950年9月。

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

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有富于变化,在继承聂耳、冼星海革命群众歌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歌曲有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两者再节奏、结构、音调诸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

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的象征。

5、学唱歌曲

A:

师示范演唱歌曲

B:

生跟琴视唱歌曲

6、视唱旋律:

1.视唱B段旋律:

(1)、每两小节分句听唱一遍

(2)、每小节一句分句听唱一遍

(3)、.整体视唱(师弹琴视唱)有前奏

7、完整演唱歌曲

8、及时纠正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

如:

“祖国”“家乡”“人民”

(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四、小结:

热爱祖国是我们的共同情感。

你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深深的爱,愿感人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力。

《采一束鲜花》教学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

1.唱歌《采一束鲜花》

2.唱歌教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以连贯的气息、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感受歌曲所蕴含的真挚的情感,体验母爱的伟大,并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

唱准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和强拍上的休止。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唱歌教学应以审美情感为主线,通过感受、体验音乐,达到情感性、音乐性、技能性的完美统一”。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歌唱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是对学生浸润美感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采一束鲜花》,歌曲是一首抒发对母亲的热爱,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之情的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节奏运用丰富,多次用到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休止符号以及大跳音程,在增加了歌曲难度的同时,也使歌曲的表现力得了到进一步加强。

教学过程设计中,老师让学生在唱、奏、诵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表达歌曲抒情优美的旋律,在学生充分熟悉旋律并感受歌曲的情感之后,让学生再来学唱歌曲的歌词,这就使歌曲的学唱水到渠成。

而后再对歌唱中出现的难点部分进行歌谱的视唱,从而达到完整演唱全曲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歌曲所抒发的对母亲的热爱,表达对祖国妈妈的赞美

之情。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聆听范唱、歌词朗诵、竖笛吹奏等方法感受歌曲,以达到正确演唱歌曲的

目的。

3、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范唱

二.歌曲教唱

〈一〉感受歌曲

1、分组竖笛吹奏(乐曲两部分:

第一部分2乐句的异同点;第二部分附点节奏)

2、竖笛视谱吹奏(小组展示后,集体视谱吹奏)

A.附点节奏

B.强拍上的休止符

〈二〉歌曲学唱

1.哼唱旋律(用LU或Lv)

2.唱歌词

3.歌曲两部分演唱(第一部分中速、抒情地;第二部分声音响亮、激动地)

4.跟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5.联想到祖国妈妈

三.拓展欣赏

1.爱国歌曲大家唱

2.配乐诗朗诵《母亲的爱》

第2课家乡美

《牧歌》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将学过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运用到新的音乐学习中,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

了解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加深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意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学生的“学”——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

他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课以歌曲为载体,学生为教学主体,引领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学习歌曲。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牧歌》不但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声乐体裁。

本课我没有更多地介绍欧洲的牧歌,而是把精力放在了中国牧歌的特点介绍上。

我以歌曲为载体,通过聆听、演唱、听辨、比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长音表现出的悠长曲调;抛物线式的旋律进行(一个乐句或乐节的高点常常位于中部)以及大跳音程是形成蒙古族民歌开阔、稳健、骠悍性格的重要特点,另外宫调式的运用,这些都是最具长调特点的元素。

(二)学生情况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接触过蒙古族民歌,但是以舞蹈和表演唱的形式出现的。

在教学中老师并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关注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以及调性特点。

随着学生年龄以及音乐知识积累的增长,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从“牧歌”题材、蒙古族长调特点以及民族五声调式出发,从演唱、欣赏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牧歌”这一音乐体裁来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感受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从而了解蒙古族音乐的三个特点,让学生的认知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课教学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设置,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欣赏、比较、判断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牧歌“的音乐体裁以及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采用演唱、感受、对比欣赏加深对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的理解,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歌曲的学习。

(四)技术准备

将歌曲图形谱、范唱、以及用打谱软件和绘图工具制作成的乐谱,用PPT软件制作成课件,使音乐、图片、乐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直观、简单的呈现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清晰

明了。

(五)学前教学状况、问题及其对策

学生曾经通过舞蹈和表演唱的形式接触过蒙古族风格的乐曲,但只注重于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并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关注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从“牧歌”题材、蒙古族长调特点以及民族五声调式出发,从演唱、欣赏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牧歌”的起源,感受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唱歌曲,了解蒙古族长调音乐的特点,加深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歌曲为切入点,从演唱、欣赏入手,通过演唱、对比欣赏、讨论、分析判断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国“牧歌”的起源,感受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感受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民族调式、大跳音程、悠长的旋律、自由的节奏特点。

2、体会“7”对刻画音乐形象,抒发情感的作用。

3、感受“无伴奏合唱”传达出的安静中孕育波澜壮阔的意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牧歌”和无伴奏合唱的小知识。

教学难点:

感受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五、教学过程

唱旋律

【阶段目标:

能够看着图形谱演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

将发声训练与歌曲旋律学习有机的结合,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1、看着柯达伊手势构唱音程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视唱旋律做准备】

方法:

学生看着教师出示的柯达伊手势构唱音程

35;73;51;26;61;31

2、视唱旋律

1)看着图形谱视唱旋律

【设计意图: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旋律的演唱做准备】

方法:

学生观察老师所指的音高,进行视唱(每个音一拍)

要求:

速度要慢,让学生看着图谱因高的变化,尽量将唱名唱准

2)在图形谱上标记出旋律,指图演唱

【设计意图:

降低试谱教学的难度,为后面歌曲学习做好铺垫】

要求:

按照节拍演唱旋律,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用手势提示学生的呼吸。

听歌曲

【阶段目标:

熟悉歌曲,区分歌曲的两个乐句,为演唱、分析歌曲做好铺垫】

1、欣赏歌曲范唱

思考:

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用一个词语表达歌曲带给你的感受。

2、复听范唱,从题目入手,理解歌曲

1)思考:

你怎样理解“牧歌”这个题目

预设:

学生能够说出字面意思——放牧时人们唱的歌

歌曲的意境——美丽的,描绘放牧情景的风景画

2)介绍“牧歌”这一题材的来历

公元7世纪,蒙古族先祖跨出额尔古纳河流域,迁徙至蒙古高原。

在这里,他们基本放弃了原有的狩猎生产方式,改为以畜牧业劳动为主的生产形式,随之产生了反映游牧生活的牧歌题材。

蒙古族民歌的主要题材有:

狩猎歌、牧歌、赞歌、礼俗歌、叙事歌、儿歌等

3、听老师范唱

要求:

区分歌曲的两个乐句

唱歌曲

【阶段目标:

演唱歌曲,感受内蒙古长调的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谱例与歌词的演唱,感受内蒙古长调的特点,感受“7”在歌曲中的作用,用正确的呼吸演唱歌曲】

1、看谱例演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

通过旋律的演唱,感受内蒙古长调的特点】

1)演唱歌曲旋律

要求:

注意音准以及换气的位置

2)感受旋律特点

思考:

看图形谱表示两个乐句的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进行的特点。

讨论:

旋律的特点——抛物线——弧线——先高后低——大跳音程

长音的运用——优美、抒情、悠长、高亢

节奏的特点——舒展、悠长

3)从音乐特点和风格上分类为长调和短调

介绍:

介绍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

长调:

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短调:

曲调紧凑,节奏正气、篇幅短小

4)判断学生判断本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可以对比欣赏一首短调歌曲《草原赞歌》

2、演唱歌词

【设计意图:

通过歌词的演唱,感受歌曲刻画的音乐形象,加深对内蒙古长调特点的理解,用正确的呼吸演唱歌曲】

1)演唱歌曲

要求:

注意将音符时值唱满,提示换气的位置,用急吸缓呼、缓吸缓呼的气息演唱歌曲。

2)感受音乐形象:

上句:

旋律上行——音区较高——以“5”为中心上下回旋,旋律做波浪形进行

——高高的天空、洁白的云彩——渐强

下句:

旋律下行——音区降低(下方五度模进)——以“1”为主音——旋律低

回婉转——草原上的群群羊儿——渐弱

旋律进行给人弱起的感觉,使旋律更流畅,更具流动性

3)用自然的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3、讲解调式,感受“7”的作用

【设计意图:

了解蒙古族音乐常用的调式,通过比较的方式,感受“7”在歌曲中的作用。

1)思考:

五声调式一般由哪几个音组成,本首歌曲都用了哪些唱名

本首歌曲采用宫调式

2)判断:

带“7”的六声调式,是不是民族调式

3)感受“7”在歌曲中的作用

方法:

将歌曲中两处出现“7”的地方,将唱名换成“6”或者“5”唱一唱,比较感受的不同,说说运用“7”的好处。

音色:

更明亮、悠扬——长调特点

音调:

高亢,上扬符合蒙古族人民豪爽的性格

形象:

和歌词“天空上”结合的更紧密;

情感:

更热烈

更加突出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持续的长音、四度、五度大跳音程的运用。

4、演唱歌曲

对比欣赏

1、对比欣赏

方法:

聆听有伴奏演唱和无伴奏演唱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2、比较

相同的旋律、节奏,由于演唱方式的不同,带给人们的感受却有所不同

有伴奏形式:

悠闲、自然、安静的风景画

无伴奏形式:

安静中孕育着波澜壮阔

3、介绍无伴奏合唱

4、再次演唱歌曲

5、查阅欧洲“牧歌”题材的资料

六、教学效果评价设计(问卷形式)

1、《牧歌》是()民族的歌曲。

A藏族

B傣族C蒙古族

2、《牧歌》属于()。

A长调B短调

3、中国“牧歌”是一种()。

A声乐体裁

B演唱形式

4、你能背唱歌曲吗?

A能

B不能

5、蒙古族长调的特点是()。

A曲调悠长B节奏自由C采用大跳音程

6、“无伴奏合唱”这种声乐演唱形式起源于()。

A中国蒙古族B欧洲的教堂

《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唱《杨柳青》、《大雁湖》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教学内容:

学唱《杨柳青》、《大雁湖》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解:

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

《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

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习歌曲《杨柳青》

1、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

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

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

你能哼唱吗?

2、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3、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

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

(12345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

曲调中出现几次“xxxo”?

在出现“xxxo”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4、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

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5、表演歌曲:

(1)在“xxxo”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小结:

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二、学唱《大雁湖》

1.直接切入:

《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

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

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

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

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

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7.小结:

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故乡是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中,感受祖国大地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

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杨柳青》、《大雁湖》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

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

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

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3.复听歌曲:

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

歌曲演唱的形式?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4.小结:

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三、编创练习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学生自己咏唱找出合适的结束音。

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5”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11”为宜

四、小小音乐会:

学生自告奋勇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五、总结。

第3课快乐的校园

《乒乓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聆听乐曲《乒乓变奏曲》,感受乒乓球比赛时的激烈场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熟悉音乐主题,能在熟悉主题的基础上,听出音乐的五次变奏。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聆听过程中逐步感受、理解变奏的含义,并能用所学过的节奏和节拍尝试简单的变奏。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表现的紧张、激烈的乒乓球比赛的场面,熟悉音乐主题,听辨变奏旋律出现的次数及形式。

教学难点:

了解“变奏”这一创作手法,运用音乐要素对音乐主题进行简单变奏。

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聆听——感受——参与——体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

教师:

同学们,课间十分钟,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来做一下课间的活动。

(师生随乐律动)

教师:

看来同学们的课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有一首歌曲就是表现一项体育运动的,听听!

打过乒乓球吗?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锦赛上,我国的乒乓球员们都以他们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