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3100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docx

《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docx

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

一例由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

本文是针对一名大一女生由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的案例报告。

本案例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与发展原因进行探讨,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开展咨询并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鉴于求助者是高校学生领悟力较好,咨询中采取了合理情绪疗法。

帮助求助者解除情绪困扰,使其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储某,女,20岁,某高校一年级学生,家中排行老大,弟弟在读高中。

父母都农民。

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历史,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自己主动前来咨询。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自述:

我从小性格有点内向,安静,大人们都说我是一个乖巧的孩子。

我平时喜欢整理房间,特别是自己的东西,不喜欢别人打乱我的摆放位置。

父母对我管教较严格,尤其是在学习上,而我对自己的要求也较高,做什么事情都尽量完成的很好。

从上小学起,我在班级里的成绩就名列前茅,而且在我的眼中,成绩不好的都是坏孩子,所以我只跟成绩好的玩。

在小学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上了初中以后,通过我的努力,我依然处在我所认为的“好学生”的圈子里,然而有时会发现我的好朋友们也会和那些成绩落后的同学交朋友,并且关系很好。

当时也没觉的有什么,后来上了高中,一心用在学习上,交的朋友更少了,更没有什么知心的朋友。

有时候学习很累,心情很糟糕的时候也没有人倾诉,做什么事大多是一个人,所以就越来越羡慕那些有朋友陪伴,一起吃饭聊天的人。

高中毕业后,发现别人都收获了很多的友情,经常聚餐聊天,而我却只能偶有聚会,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就很沮丧。

所以,在上大学前,我就决定一定要改变自己,要广交朋友,让自己不再怎么孤单下去。

目前状态

1、精神状态

 来访者衣着整齐,举止得体,说话有礼貌,与咨询师交谈正常。

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

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意识清楚,求助愿望迫切。

2、身体状态

来访者自幼体健,未患过严重躯体疾病。

近来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体型消瘦。

3、社会功能

来访者学习效率下降,逃避去自习室学习,人际交往淡漠。

心理测验结果

EPQ:

E(36)N(62)P(35)L(26),人格内向不稳定,温和。

SCL-90:

总分148分,强迫症状2.0抑郁2.1焦虑2.1人际关系2.4其余各项因子分均小于2,以人际关系症状为主。

SDS标准分:

53分轻度抑郁。

SAS标准分:

51分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

睡眠不好,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

个人陈述:

上了大学以来,一直很努力的放开自己与人交往,虽然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但自己感觉比以前要好多了。

刚开学的那段时间,由于我跟室友们都入学不久,大家相处都十分客气,后来越来越熟,关系也变得很好,特别是跟姜某,我觉得她将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们经常一起上课,吃饭,逛街,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终于找回了友情的感觉,所以我对此十分珍惜。

而且我也决定在大学一定要好好与人相处,千万别发生矛盾,这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情就这样没了。

但是最近这半个月以来,我发现尽管我对她很好,但是感觉并没有太多的不同的,她们好像当成了理所当然,而且她好像并不是把我当作最好的朋友。

而我没有满足她们要求的时候,反倒还会生我的气。

我感觉自己压抑了太多的情绪,虽然有一些对她不满的地方,但是为了不激发矛盾,我都自己忍了下来。

因为如果连跟自己的室友都处不好,我还能和谁处好呢?

关系保住了,但我心理却越来越难受,不舒服,感到委屈。

上个礼拜,更是因为打开水的事情让我的心情更糟糕。

由于室友下晚自习比较晚,而我喜欢早点回来,所以打开水的时候就想着帮她打一瓶,因为很晚的时候水房的水很小,比较不方便。

后来连续将近一个多礼拜,我都是这样,但是水房离我们宿舍还是有段路的,提回来也有些累的,我就想着不能总是这样天天帮她打吧。

而且第一天她表示了谢谢,但是后来几天就没有什么表示了,我心里也有些不开心。

想着,到了周末,她不去上自习了,我就不帮她打了,但是我又担心她会说我太过计较,不再理我,矛盾之下,我还是帮她打了,但是我内心并不愿这样,所以很痛苦。

这几天为这个事烦心,失眠,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就连上自习也觉得不自在总分心。

我觉得我应该把我不满和情绪抒发出来,告诉她,但是我又怕从此失去了这份友情,那结果是我不想看到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前来寻求帮助。

三、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相貌中等,衣着整洁,自知力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正确的认识,逻辑思维正常,但叙述过程中低着头,偶尔和我对视,身体前倾,感觉很拘谨,双手不停地弄衣角。

语言清晰有条理,迫切希望有所改变,有较强的求助欲。

(二)同学的反映

最近看上去闷闷不乐,感觉有心事,与她打招呼感觉回应的比较平淡,迟缓,上课的时候发呆,老师好几次提问她都没有回答出来。

四、评估与诊断

(一)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1.求助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人际关系不良而感到痛苦。

2.自我体验、行为表现

出现了意志与行为的冲突,心理想要表达自己的愿望,又怕得不到室友的理解,遭到误会,最后只好违背自己的意愿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事。

情绪低落,焦虑,最近出现失眠,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无法安心学习。

3.相关资料

(1)求助者性格有点内向,不爱多说话;

(2)自小父母对其要求严格,和父母沟通较少;

(3)入学晚,小学阶段成绩名列前茅,人际沟通良好;

(4)升入初中后竞争激烈,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人际关系一般;

(5)到高中只顾学基本不怎么和同学们来往,有必要时也会说话或一起做事。

(6)在大学,虽然有刻意增强自己的交往技能,但由于自己有一些不良的认知模式,人际交往一般到人际关系不良。

4.资料的可靠性:

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强烈,态度诚实。

5.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症状的表层是由人际关系不良而导致的痛苦体验、注意力下降、思想不集中、失眠等问题。

其背后的实质是求助者一贯的不良认知:

糟糕至极,认为一旦与室友发生矛盾,就会关系破裂,结果将是难以想象的;过分概括,认为与室友处不好,就会与别人也一样处不好;绝对化要求,我对她那么好,把她当最好的朋友,她也应该这样对我;主观推断,认为拒绝了别人的要求,就一定会遭到别人的怨恨。

(二)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学方面:

求助者由于打开水的事情内心产生冲突,之后的这几天情绪都不好,产生委屈与无助的感觉,并且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也下降。

在出现负性情绪时,其周围的社会系统没有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未能帮助其进行积极调整。

加之自己不善于运用已有的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学方面:

从求助者自身讲求助者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擅与人沟通交流,缺少朋友,常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少和朋友家长交流。

内心产生冲突后未能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也没有运用人际技巧处理好室友关系。

其次从认知方面:

求助者认为为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能发生矛盾,也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因为这样就会关系破裂。

生物学方面:

求助者20岁,心理等各方面可塑性大,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经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生物学原因对其本身问题没有太大影响。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心理问题性质:

由于该求助者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公认的生活事件,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病程:

求助者问题持续不足三个月,无泛化现象,社会功能轻度受损,因此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根据以上的材料分析及鉴别情况:

求助者心理初步诊断为因人际关系不良造成一般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交不良。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

而该来访者的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和恐怖性)神经症相鉴别:

根据CCMD-3神经症的标准,该求助者虽有抑郁和焦虑的症状,但与现实刺激有关,并且具有道德色彩,心理冲突表现为常形,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

而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无泛化现象,持续时间为半个月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的目标应该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

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该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不正确的认知,使其从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对自己有更为客观的评价。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使求助者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良好人格。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

与求助者协商,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较为合适。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经双方沟通协与求助者明确并签定了双方的责权义知情书。

(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一般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左右。

具体次数与时间安排视求助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经督导师的同意,咨询师认为对求助者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较好。

合理情绪疗法的具体方法与操作过程如下:

1.心理诊断阶段

2.领悟阶段

3.修通阶段

4.再教育阶段

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是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因此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通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从而改善其心理状况。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诱发性事件A是给室友打开水;不合理信念B糟糕至极,认为一旦与室友发生矛盾,就会关系破裂,结果将是难以想象的;过分概括,认为与室友处不好,就会与别人也一样处不好;绝对化要求,我对她那么好,把她当最好的朋友,她也应该这样对我;主观推断,认为拒绝了别人的要求,就一定会遭到别人的怨恨。

C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孤独,和同学来往较少。

(五)咨询的费用

根据我们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之同辈心理互助团的工作宗旨:

助人自助、锻炼自己。

故免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二)咨询阶段:

包括领悟阶段和修通阶段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包括再教育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具体咨询过程见咨询记录)

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一次)

第一次2014年9月21日

目的:

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资料,形成初步诊断。

初步让求助者知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介绍ABC理论中的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并说明A不会直接引起C,而是B引起C。

第二阶段a心理帮助阶段——领悟阶段(第二次和第三次)

第二次2014年9月28日

此次咨询主要工作是咨询师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根据第一次给求助者介绍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找出使自己产生负性情绪的诱发事件A(给室友打水),分析挖掘求助者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B(一些过分概括化的思维模式)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探讨这些信念B与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C(孤独、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之间的关系。

从而认识到不良情绪体验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B。

咨询师: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处在目前的情绪状态之中?

求助者:

我害怕与室友的关系不好,只好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比如帮她打开水,但是每次帮她打开水,我的心情都不好。

咨询师:

你尝试过跟她说,你不愿意再帮她打水的想法了吗?

求助者:

肯定不行啊,说了她会怨恨我,从此对我有了芥蒂,我们就无法做最好的朋友了。

咨询师:

好的,你说你担心你室友会怨恨你,是你在问过她之后感觉到的么?

求助者:

没有,我觉得肯定会这样。

咨询师:

那么,这就是你自己主观推测的,或许事实并非这样。

你可以诚恳的向她解释你的原因,她会理解你的。

求助者:

(沉默)我也想啊,可就是开不了口,万一她要生我气,到时候我该怎么办?

咨询师:

如果你自己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你会老是麻烦别人帮你做吗?

求助者:

当然不会,自己的事情肯定要自己做呀,凭什么指使别人哦

咨询师:

对呀,打水是她自己的事情,你有不帮她打的权利呀。

不给她打水不代表你跟她关系不好呀,其实是你和你妈妈,你也不是什么事都帮她做对不对?

求助者:

(沉默)的确是的,我一直都想把她当最好的朋友,但她好像对我不是,我希望通过打水能紧密我们的关系,但是结果却不是这样(眼框湿润)

咨询师:

你一直把她当最好的朋友,但是她却不像你期望的那样对你,所以你很难过。

你希望帮她打水会让她与你跟亲近,但是反倒让她对你产生了依赖,使得你帮她打水成了理所应当,所以你很矛盾是不是?

求助者:

是的,就是这样

咨询师:

其实啊,你跟我说的这些事情,寝室之间都会发生,包括我,但他人的反应不都像你一样,所以它们可能并不是你情绪困扰的原因。

求助者:

那是什么原因呢?

咨询师:

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

人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

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就能合理处理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

真是这样吗?

咨询师:

你觉得我们的心情会不会受想法控制呢?

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吧,D和E是好朋友,D家里鸡蛋很多,他就每天给E带一个鸡蛋,E并不太喜欢吃鸡蛋,但是D每天带给他,他也就都吃下了,后来有一天D在路上看到F,F说他喜欢吃鸡蛋,D就把鸡蛋给了F。

但是E得知后很生气,他觉得D不把他当朋友了。

其实D没有给E鸡蛋的时候,他们是好朋友,现在只是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了呀,而且D给谁鸡蛋是他的自由,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按我们的意愿行事,最重要的,E忘了他本来就不爱吃鸡蛋的呀。

求助者:

哦,我明白了,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咨询师:

现在知道合理的想法、信念的重要性了吧?

求助者:

恩。

(点点头,好像有所领悟)

第三次2014年10月5日

此次咨询工作主要是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1)使求助者认识到是信念B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C,而不是诱发事件A本身;

(2)求助者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咨询过程摘录:

让其领悟并且咨询师要检验求助者是否真的领悟,让他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问题的根源(糟糕至极,主观推测,过分概括化,绝对化要求)

咨询师:

在上次的咨询中我们已经谈到是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事件本身。

求助者:

那接下来我该怎么办呢?

咨询师:

要想改善和是室友和同学们的关系,你不能要求他们怎么做,而只能从你做起,你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因为是你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在作怪。

求助者:

可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想法里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咨询师: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找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并且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你目前存在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

求助者:

嗯,看来我真的该做些改变了。

咨询师:

那么现在我们谈谈你自己的问题吧?

求助者:

嗯,好的。

咨询师:

在给室友打水的事情上,你认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有哪些?

求助者:

我觉得我不再帮她打水会使她怨恨我,从而使我们的关系破裂,或许是我太敏感了,事情应该不会这么严重,而且我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她应该会理解我的。

咨询师:

你看,你说话时“我觉得”、“或许”“应该”,说明你对自己原先的想法已经产生了动摇,也发现了不合理之处对不对?

求助者:

应该是的(咯咯笑)

咨询师:

那你再想想,自己还有什么地方的想法是不合理的?

比如你认为你把她当最好的朋友,她就应该把你也当作最好的吗?

求助者:

(沉默)其实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最好朋友的权利。

而且这也启发了我,因为之前我一直以为一旦与她处不好就会与别人也处不好,这也是过度概括了,或许我可以跟别人相处的更好。

咨询师:

你的理解太棒了,就是这样的,那你还认为你们的关系会因此破裂吗?

求助者:

(沉默)我好想明白了,一切都是我的想法在左右着我的情绪。

第二阶段b心理帮助阶段——修通阶段(第四次和第五次)

第四次2014年10月12日

此次咨询主要工作是帮助求助者扩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经过上次咨询的对话,求助者很好地领悟了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并且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消除那些情绪和行为,在此次咨询中很配合地找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经过双方辩论,求助者自己建立了合理的信念。

第五次2014年10月19日

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紧张情绪开始逐渐少,使之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

指导求助者学会主动和他人交往,当一个人适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时候心理是很放松的,没有太多的顾虑,并鼓励求助者多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真诚地赞美他人,赞美是爱的艺术,用爱去进行沟通交流。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再教育阶段(第六次)

第六次2014年10月26日

最后一次咨询,让求助者回顾整个咨询情况,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

肯定其在咨询过程中的积极改变。

指导求助者在以后学会利用放松训练、合理宣泄、转移情景等科学方法使自己调适不良的情绪体验;并交给求助者一些技能训练,如自信训练以提高求助者的自信心,社交技能训练以提高求助者在人际关系交往中的能力。

经过双方同意,咨询关系结束,但要继续巩固和训练的效果,还需要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自评

求助者:

“我感觉以前自己太关注别人的感受了,忽视了自己内在需要,为了维护与别人的联系,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我觉得我现在自信多了,与别人交往不应该建立在一方的一再迁就,要实施适度的表达个人的态度和立场。

而且我的室友并不是像我想的那样,她说她只是习惯了,在我跟她说明了我的想法后,她表示理解,也感谢我给她打了那么多水,说她以前忽略了我的感受,很抱歉。

我感觉我们的关系在这次交流后反倒变得更好了,而且和其他同学们交往的也多了。

沟通真好,我要主动关注他人,而不总是关注自己的内心。

多欣赏他人,关注他人,多多交流感情。

(二)他人评估

1.家属评估

求助者家人说她比以前话多了,主动帮忙做家务了,也开朗了一些。

2.老师评估

老师:

“和同学们关系也紧密了,沟通的也多了,也开始主动参加院系里的活动了。

3.同学评估

室友:

“以前她不爱与我们几个交流,只专注在学习上,现在回到宿舍开始主动找我们聊天,感觉她比以前开朗了许多,也容易接触了,这样实在太好了。

(三)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变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的认识更为客观,性格变得开朗了,人际交往向良性转变。

(四)心理测验。

SCL-90总分:

129分,总分下降了19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SDS标准分:

36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来访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SAS标准分:

42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明显缓解。

九、咨询总结

本次咨询由于咨询关系匹配较好,材料收集完整,分析详实,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的透彻,选用的咨询方法和理论针对性较强,故咨询效果较好。

不足是由于本人咨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够强,咨询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咨询的效率不高。

以后努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咨询技能,做一名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优秀的咨询师!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