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1马致远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243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1马致远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1马致远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1马致远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1马致远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1马致远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1马致远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1马致远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1马致远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1马致远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1马致远散曲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闲 适

邓玉宾

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

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

万里玉门关,七里钓鱼滩。

晓日长安近,秋风蜀道难。

休干,误杀英雄汉。

看看,星星两鬓斑。

【内容赏析】 这首《闲适》小令抒写了作者厌倦世事、向往“闲适”生活的心绪,反映出对元统治的不满。

连用班超、严子陵、李白等典故,阐明对仕途生活的厌弃。

风格豪放,音韵铿锵,颇有阳刚之气。

【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

[常识·速览]

元曲第一家——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名不详,字致远,号东篱。

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

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

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

马致远作杂剧15种,今存7种。

散曲有小令115,套数16,残套7。

在整个元代,他是个多产作家,其散曲声誉极高。

朱权《太和正音谱》说其曲“不可与凡鸟共语,宜列群英之上”,被推为元曲家第一。

这是马致远写的八景小令中的一首。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景,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

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马致远所描写的八景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

这首小令在写景中透露出隐逸情致。

[文本·精析]

1.有人说本曲“一笔一景,曲中有画”,本文是如何层层写景的?

 

【答案】层层描景,使山市晴岚景象鲜明突出。

此曲题为“山市晴岚”,从曲中画面看,作者所写的是以“山市”为背景的“晴岚”。

“花村外,草店西”首先展现的是“山市”,是鲜花盛放的村庄与商业性的草店。

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霁”所写的是视觉中的山市景象。

其中虽有雨过天晴的描写,但尚未直接写晴岚,只是为晴岚的描写铺垫。

第四句写残照中的四围山色,其中虽有晴岚在,但未直接写出。

直至第五句“又添铺翠”出现,作者才把晴岚及其造成的景致和盘托出。

以“又添铺翠”这样的点睛般句子煞尾,使“山市”与“晴岚”的意象都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多层次多角度写景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1.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写: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2.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

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

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设问方式:

1.本诗(词)是如何层层写景的。

2.请从写景的顺序分析这首诗歌。

3.本词从哪些角度写景的,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步骤:

1.先答出诗词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2.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这一方式有什么作用或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描绘这首曲子的意境。

 

【答案】仰望天空,天空明净如洗,晚霞又照得满天光华绚艳,景色极为迷人。

山村小镇四周的山峦,笼罩在夕阳的光辉里,给人一种柔和而明丽的感觉。

本来就很美的像是小镇屏风的山峦,经过雨水的洗濯,又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还飘散着薄纱似的水汽,显得格外青翠,像是在原来的绿色上添上一层绿色。

天上的晚霞和四周的山色,给这个山村小市增添了静谧气氛和美丽景色。

[名句·鉴赏]

1.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鉴赏】开句切入题目中的“山市”。

“花村”指山花烂漫的山村。

“草店”指山野小店(即“市”的象征)。

其中的“外”和“西”,把视野放宽,不只是写“花村”和“草店”本身,而是写更宽阔的自然风光。

“晚霞明”写山市上空景象——一片清新通明,霞光万丈。

“雨收天霁”紧扣题目“晴”字,写出明丽的晚霞并非一般之明丽,而是雨过天晴后的通明透丽。

2.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鉴赏】紧接着“晚霞”,更具体地写出夕阳与山的一竿之距。

山与雾气(晴岚)连成一片,使“锦屏风”般的“四围山色”铺翠添碧,更加鲜艳迷人。

【双调·拨不断】

[常识·速览]

这首小令,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名作《金陵怀古》入曲的。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开国之君,都是出身微贱登上皇帝宝座的,即所谓的布衣中的“英雄”。

马致远蔑视他们,认为他们的称王称霸事业,到头来不过是一场噩梦而已。

此曲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心中郁闷,他们多借咏史讽今,总结历史教训,借历史人物感叹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居官得祸等。

马致远对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功名利禄做了大胆的否定,昔日的繁华只不过一时罢了。

身后的凄凉令人不堪回首。

繁华如梦,称王称霸者也不过成为土,对历史上统治者的今昔对比,表达了自己作为下层知识分子不能实现抱负的失意,透出隐逸的情怀。

[文本·精析]

1.本曲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

 

【答案】直接议论和化用唐诗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王图霸业成何用?

”直接议论,观点鲜明。

“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化用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2.咏史讽今是马致远散曲的一大特色。

说说本曲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叹世情怀的。

 

【答案】本曲先提出自己的疑问“王图霸业成何用”,接着写眼前所见:

过去繁华的皇宫今天已经禾黍满目,达官显宦的坟墓成了一片楸梧荒冢,江山如故而人事已非。

最后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一场恶梦”,轰轰烈烈最终也不过是一场噩梦而已。

[名句·鉴赏]

1.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

【鉴赏】曲的开头即以布衣中人向称王称霸的“英雄”发问。

称王称霸、建功立业有什么用处?

如果单从这一句看,显然有虚无甚至消极的情调,不过,从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心态看,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现实的否定。

2.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鉴赏】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

意谓:

昔日繁华的六代宫殿,如今满目禾黍,且千官的坟墓都长满了楸梧。

这是对“王图霸业”的彻底否定,说那不过是一场噩梦。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秋思之祖马致远

马致远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他年轻时热衷功名,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不长。

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

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在这样的“坎坷”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应用角度】 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理想”“转身”“个性”“寄托”等有关的话题写作中。

2.热点素材

寻访天净沙

时值金秋,阳光普照。

山路逶迤,树木蓊郁。

北京门头沟区深山里的韭园村“枯藤”随处可见,“老树”也有不少棵,“昏鸦”则未闻其声。

雕刻有许多小动物和花卉的石质小桥仍在,两旁加了木护栏,被后人油漆过。

水渠尚存,而往日“小桥流水”的景致却全然无存了。

马致远的故居是古典院落,位于村子的一隅。

跨过小桥,影壁上有“马致远故居”五个雕塑大字,其下是马致远的石像。

进入院门,南侧大屋是故居陈列室,门上有一副对联:

“一曲秋思成绝唱;半生杂剧成名家”,颂扬马致远的文学成就。

展品多是作者的作品和历代名家题写的书法和绘画,其中有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秋思》一曲,他的特体字,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据说故居占地仅700多平方米,共有茅舍十七间,荒废多年,几近坍塌。

近年来,经门头沟区拨款和民间集资,加以修缮,才初具规模。

【媒评文摘】 京西古道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所蕴含的厚重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永定河流域文化叠聚成辉。

元曲《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词之翘首,千古之绝唱,是京西古道历史沧桑的一个印证。

——经济日报

[佳作·领悟]

情归何处

——【越调·天净沙】秋思(散文版)

边缘行走

雨后的天空,一片阴霾,毫无水洗后的清亮与明晰。

雨后秋寒倒不言虚。

在这秋日的傍晚,我不由得紧蹙眉头,裹紧身上并不暖和的衣襟。

路在前方,可是何处是尽头?

情归何处?

既然无知无解,就停下来吧。

在这雨后的黄昏,暂且歇息我疲惫的灵魂。

风起,西风起了。

真的已是深秋。

额前的发随风起了,随风散了。

枯叶飘零,如蝶似舞,流转在水上,似悲还喜。

落叶归根,可是树也老,树老了是否也归尘归土?

在这样的季节里却也止不住他对绿叶的追求,止不住对春天的渴盼。

藤已枯,可不改他向上的志向。

身已死,不死的是不息的灵魂。

潺潺的溪水,驼背的小桥。

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纵是在这乡间,从此岸到彼岸,你送出去了多少年少和希望?

又迎回了几多衣锦还乡?

乌鸦的啼叫,啼醒不尽的情思。

是归巢还是反哺?

乌鸦生命的意义在此是否已经达到极致?

暮色迷离中,炊烟袅袅中。

有人家上灯了,那灯可是为晚归的人儿燃起?

朦胧摇曳的灯光里,可有父亲的烟雾缥缈、母亲牵挂的唠叨?

可有妻子的望眼欲穿、幼儿的稚声娇啼?

路在前方,前方的温暖不属于我,我的父母妻儿,我的深情厚谊,为了这一场漂泊,都在我的身后默默伫立。

为了这场生命之旅,我将他们静置心底最温柔最甜蜜的梦乡里。

西风真的起了。

马尾抚上面颊。

起身,轻抚这伴我一路漂泊的伴儿,看着渐长的毛,不觉有些心酸:

马儿啊,不是我不心疼,是这一路太遥远,是心太执着……

举步。

前方的灯盏依然不属于我。

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我的终点?

那时,是否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那时,我是否还能对这场生命的漂泊无怨无悔?

是否,心底的温柔才是我最后的追求?

(有删改)

【精要赏析】 本文是对马致远作品的成功改写,表达了由秋景勾起的天涯羁旅的思乡之情。

作者在准确把握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对秋景和原作者的浓重乡愁作了渲染。

一连串的疑问,淋漓尽致地传达了原作的内心世界的波澜。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字音。

晴岚(lán) 禾黍(shǔ) 厉兵秣马(mù)

倾轧(zhá)楸梧(qiū)荆钗布裙(chāi)

解剖(pāo)官冢(zhǒnɡ)感慨系之(xì)

 

【答案】“秣”应读mò,“轧”应读yà,“剖”应读“pōu”。

2.解释下列词语。

(1)晴岚:

(2)天霁:

(3)一竿残照:

【答案】

(1)雨后空中雾气。

(2)雨后天放晴。

(3)太阳西下,离山只有一竿子高。

3.常识填空。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等人并称为“________”,他的小令名作________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中________是曲子的名字。

【答案】元曲四大家 《天净沙·秋思》 秋思

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

18980084】

(1)花村外,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