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1975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药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药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药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药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docx

《药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docx

药理

4.试述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的酶与药物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源性廿碳烯酸由细胞膜中的磷脂经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PLA2)分解产生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经环氧酶(cyclocxygenase,COX)及脂氧酶(lipoxygenase,LOX)的作用形成。

(一)环氧酶抑制剂(COXI)

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

Ⅰ型:

原生型环氧酶(constitutivecyclooxygenase,COX-1)

具有生理意义,合成TXA2收缩血管,促血小板聚集,合成PGl2与此相反。

Ⅱ型:

诱生型环氧酶(induciblecyclooxygenase,COX-2):

具有病理意义,炎症释放的细胞因子激活COX-2诱导蛋白酶与致炎PGs合成,加重炎症反应。

COX-2在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产生。

阿司匹林与吲哚美辛对COX-1和COX-2均有抑制作用,但对COX-1抑制作用强。

现研究COX-2选择性高的抑制剂。

苯磺唑酮也是COX抑制剂。

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抑制血小板的COX。

(二)TXA2合成酶抑制剂(TXSIs)和TXA2受体阻断剂(TXRBs)

TXSIs:

苯酸咪唑(dazoxiben),UK38485(dazmegrel),CGSl3080,OKYl581,OKY046,CV4151,U6557A,R68070。

TXRBs:

AH23848,GR32191,BMl3.177,BMl3.505,SQ28668,C1192605。

TXA2合成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疗效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1)对TXS抑制的半衰期短,故对TXA2的抑制作用不够强、久;

(2)PGG2、PGH2具有和TXA2相同的促血小板聚集活性;

(3)应用TXSI后血浆中PGE2浓度升高,它能强力反转PGl2和PGD2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三)PGl2同类物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PGl2在pHlO.5溶液中稳定48h,人工合成的有7-氧-PGl2钠。

ZK36374(Iloprost)是PGl216-甲基,18-乙炔类似物、依前列醇钠(EpoprostenolPGl2),Cicaprost作用比Iloprost更强。

PGl2和同类物可能对下列疾病有益:

(1)心绞痛:

PGI2

(2)心肌梗死:

PGI2。

PGE1(0.015-0.02μg/kg.min,ivgotfor50min)

(3)顽固性心衰:

PGI2

(4)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

PGI2

(5)外周血管性疾病:

PGI2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PGI2调整TXA2/PGI2

(7)肺动脉高压:

PGI2(8-44ng/kg.min)

 

5.简述花生四烯酸代谢与抗血小板药的关系。

(六)PG对血小板的作用

TXA2、PGG2、PGH2和PGF2。

促进血小板聚集;PGl2、PGE和PGD1抑制血小板聚集。

机制:

1.PG系统血小板膜上存在PGl2、TXA2受体,通过cAMP和Ca2+发挥作用。

2.AC系统促进Ca2+的摄取,降低胞浆中Ca2+,抑制PLA2和COX,使TXA2合成减少。

3.Ca2+-Calmodulin在钙调素作用下,Ca2+参与血小板的聚集、释放反应,激活PLA2,抑制AC,促进血小板聚集。

12.CCB在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主要机制

临床应用:

1.心绞痛:

(1)变异型:

硝苯地平

(2)稳定型: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3)不稳定型: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2.高血压:

三类均可,根据病情选药

3.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

4.充血性心力衰竭:

氨氯地平

5.逆转心肌肥厚:

减少AngⅡ,ET-1,CA等内源性生长因子释放及活性

6.动脉粥样硬化

7.其他血管性疾病:

(1)脑血管病:

尼莫地平

(2)周围血管性疾病氨氯地平(络活喜):

(1)起效缓慢

(2)生物利用度高(3)作用时间长(4)不良反应少而轻

依福地平:

兼具对L型和T型通道的双重阻滞作用:

(1)肾脏:

突出的保护作用

(2)心脏:

明显负性频率作用,几无负性肌力作用(3)血管:

明显舒张作用,用于高血压、心绞痛

尼莫地平:

亲脂性高,全身降压作用不明显时即表现出明显的脑血管扩张作用。

作用机制

不同的钙通道阻滞药(CCB)可与钙通道上数个不同的位点相结合,有些在胞内,有些在胞外。

它们通过各自的途径影响钙通道的开放,阻滞Ca2+内流,从而降低[Ca2+]i,使敏感细胞的依钙性活动产生障碍,最终产生相似的药理作用。

目前常用“调制受体模型(modulatedreceptormodel)”来解释CCB与钙通道的作用方式。

调制受体模型假设通道存在三种状态:

静息态(R)、激活态(A)、失活态(I)。

分别处于这三种状态的钙通道的百分数主要取决于膜电位。

在除极期间,较多的钙通道处于失活态(I),此时CCB相对选择性地与失活态(I)的钙通道结合,延迟失活通道的恢复,使较大比例的钙通道稳定在失活态(I),从而减少钙通道的可利用度。

除极时较正的膜电位有利于CCB与钙通道结合,而强的过极化可促使药物从结合部位上解离下来,使通道恢复至可利用的状态,这将用来解释长期处于除极的平滑肌(如高血压时),CCB的药理作用被增强。

需要说明是,钙通道阻滞药对L-型通道的阻滞作用有两种:

张力性阻滞(tonicblock)和使用(频率)一依赖性阻滞。

在长时间的静息后或在非常慢的起搏期间所持续的阻滞作用为张力性阻滞,如第1类钙通道阻滞药的张力性组滞强度依次为la>Ib>1c。

此外,在一定范围内,起搏冲动频率越快,阻滞作用越强,此为使用(频率)一依赖性阻滞,这表明对钙通道电流的阻滞有赖于反复除极。

第1类钙通道阻滞药的使用(频率)一依赖性阻滞的相对强度为Ic>1b>1a,与张力性阻滞强度正好相反。

许多钙通道阻滞药对钙通道表现为双向作用(dualaction),即在某些情况下对通道产生激活作用。

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二氢吡碇类药物瞬时(3min)增加钙电流20%40%,继而再产生阻滞作用。

1.L-型钙通道

定义:

是细胞兴奋时外钙内流的最主要途径,激活速度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的内向离子流,又称为长时程慢钙通道,激活域值-30mv.

分布:

心血管系统细胞膜上.特点:

不仅具有电压依赖性,还有频率依赖性

随刺激频率增加,L-型钙电流不断减弱)

功能:

是影响心肌兴奋收缩耦联和血管舒缩的关键环节;是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及第二信使如cAMP、二酰甘油等的主要靶点

2.T-型钙通道

在较低电压时激活并快速失活,在心肌动作电位的形成中发挥作用不大,主要参与心脏自律性和血管张力调节;此外心肌缺血时诱发异位电活动,与某些心律失常有关.

受体门控型钙通道(ROC)

开放与膜电位无关,由于缺乏特异性阻断剂,其特性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上存在ROC,且在HBP状态下外周血管平滑肌细胞膜ROC的钙内流增加,提示与HBP发生发展有关。

分类:

WHO(1987)按化学结构

钙通道阻滞药

1.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

L型:

I类:

苯烷胺类;如维拉帕II类: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III类:

硫氮卓酮类;如地尔硫卓

2.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

Ⅳ类:

氟桂利嗪类。

Ⅴ类:

普尼拉明类。

Ⅵ类:

其他

IUPHAR(1992):

按作用部位

1类.选择性L型钙通道阻滞药:

1a:

二氢吡啶类;1b:

硫氮卓酮类;1c:

苯烷胺类

2类.选择性作用于其他型钙通道的阻滞药:

T型钙通道阻滞药:

米贝地尔;粉防己碱;氟桂利嗪

N型钙通道阻滞药:

(齐考诺肽),(芋螺毒素)

P型钙通道阻滞药:

某些蜘蛛毒素

3类.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

普尼拉明;苄普地尔

1.亲水性的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易与激活状态的通道相结合,降低通道开放的速率对钙通道的阻滞作用具有频率依赖性.,故对心脏自主活动、传导和HR影响较大

2.疏水性的二氢吡啶类药物与失活状态的通道相结合,延长失活后复活所需的时间,作用不具有频率依赖性。

因而对心脏自主活动、HR和传导影响较小,但有利于其血管选择性,特别是病变血管。

13.试述他汀类药物的调血脂作用及其机制。

调血脂作用:

大量动物及临床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有明显而可靠的调脂作用,在治疗剂量下,降低LDL-C的作用最强,降TG作用较弱,而HDL-C略有升高。

特点:

呈剂量依赖性,2周疗效明显,4~6周达高峰,长期应用可维持疗效。

机制:

人体内Ch大部来自肝脏合成,在Ch合成过程中HMG-CoA还原酶使HMG-CoA转换为中间产物MVA。

他汀类具有与HMG-CoA相似的结构部分,且和HMG-CoA还原酶的亲和力高出HMG-CoA数千倍,对该酶发生竞争性抑制,使Ch合成受阻。

除使血浆Ch浓度降低外,还能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肝细胞表面LDL受体代偿性增加及活性增强,致使血浆LDL降低,继而引起VLDL代谢加快,再加肝脏合成及释放VLDL减少,终致VLDL及TG相应下降。

HDL的升高,可能是由于VLDL减少的间接结果。

由于各种他汀类药物与HMG-CoA还原酶亲和力的不同,所以调脂的效应有所差异。

此外,还发现有的他汀类还能抑制Ch的酯化、LDL的氧化和巨噬细胞对OXLDL的摄取。

14、他汀类多效性给我们的启示?

非调脂作用:

近来发现多数他汀类药物尚有多种调血脂以外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

抗氧化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扩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以改善血液供应;抑制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的粘附,减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分泌功能,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CRP),抑制AS过程的炎性反应;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移殖和促进VSMCs凋亡,阻止动脉内膜的增厚,阻止泡沫细胞的形成,以及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产生和活性,使AS斑块稳定和缩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阻滞血栓形成等。

其中有直接作用,在血脂水平正常情况下即可呈现,也有调血脂导致的间接作用,或两者兼有之。

虽然这些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但是可以认为他汀类药物的抗AS效应除调血脂作用外,也有多种非调血脂作用的参与。

[临床应用]

1.高脂蛋白血症:

Ⅱa型、Ⅱb和Ⅲ型;Ⅱ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致高Ch血症。

2.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用于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明显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WOSCOPS:

普伐他汀40mg/d,TC↓20%,LDL-C↓26%,TG↓12%,HDL-C↑5%,CHD事件的相对危险性↓31%,心血管病总死亡率↓32%。

4S:

辛伐他汀20~40mg/d,TC、LDL-C、TG分别↓25%、35%和10%,HDL-C↑8%,冠心病总死亡的相对危险↓30%,冠心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性↓42%。

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他汀类的二级预防可显著↓脑血管事件,但提示与降胆固醇无关。

3.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因能增加AS斑块的稳定性或使斑块缩小,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4.肾病综合征:

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和改善效应,此除与调血脂作用有关外,可能与他汀类抑制肾小球膜细胞的增殖,延缓肾动脉硬化有关。

5.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一般认为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狭窄与AS病变有共同性,有报道认为他汀类对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效应。

6.此外还报道用于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

15、哪些药物可以通过改善神经内分泌对CHF产生有效的治疗。

(一)ACEI

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心肌局部及循环RAAS激活在CHF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心力衰竭的代偿期,循环中的ACE活性正常,而心室ACE活性却已显著增高,说明CHF出现明显失代偿之前RAAS的激活尤其是局部心肌旁分泌及自分泌RAAS的激活就已存在。

失代偿时则伴有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水平的显著增高。

1.影响神经体液调节:

ACEI抑制ACE,阻止AngⅠ向AngⅡ转化,减少血浆及组织中AngⅡ生成,而致RAAS活性降低。

同时可减少缓激肽降解,并经缓激肽B2受体的作用,促PGI2和NO生成增加,发挥扩血管,减轻心脏负担的作用。

ACEI可对抗交感神经活性,从而进一步减轻心脏负荷及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2.抑制心肌重构:

RAAS中AngⅡ是促进心肌细胞增生的主要因素。

当心肌细胞受损或受到牵拉负荷时,心肌ACE的mRNA表达迅速增加,ACE生成增加,AngI转化为AngⅡ增加。

AngⅡ可收缩血管,加重心脏后负荷,并可直接刺激心肌发生肥大性改变,心肌及血管胶原含量增加,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等增生,这种心肌收缩细胞与间质细胞的增生性改变称为心肌重构。

重构的心肌纤维化、心室璧僵硬、顺应性降低,使心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RAAS中的醛固酮亦具有显著的促进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严重纤维化及肥厚的心肌缺血缺氧与坏死,最终导致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ACEI可减少AngⅡ及醛固酮的形成,因此能防止和逆转心肌重构。

3.改善血流动力学:

ACEI通过抑制AngⅡ及醛固酮的生成,可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及平均动脉压,亦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用药后心率略降低,心排血量增加,并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一)β受体阻断剂

作用机制:

1.抗交感神经作用,减轻NA对心肌的损害慢性心衰时交感神经激活的显著表现是血浆NA水平升高,提示交感神经系统普遍被激活。

血浆NA水平与心功能损害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β受体阻断剂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可以防止高浓度的NA及AngⅡ对心肌的损伤,改善心肌重构。

β受体阻断剂可以防止过量儿茶酚胺造成的大量钙内流,阻止由此而引起的腺苷酸环化酶激活,防止细胞能量大量消耗及线粒体损伤,从而避免心肌细胞坏死。

2.抗心肌缺血与抗心律失常作用

β受体阻断剂具有明确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为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用药。

普萘洛尔等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的猝死亦与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关。

β受体阻断剂可以提高心室的致颤阀值,阻止微折返形成,从而预防心室颤动的发生。

3.抗自由基作用

卡维地洛还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生成而对CHF产生有益的影响。

4.上调β受体,改善信号传导能力。

长期的去甲肾上腺素过度升高,造成β肾上腺素受体下调,包括β受体密度降低及β受体敏感性降低。

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对儿茶酚胺类的正性肌力作用反应的减弱可能有β受体与钙通道脱偶联机制参与。

β受体阻断剂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时β受体的敏感性,增加β受体数量。

但上调β受体并非β受体阻断剂改善心功能的主要作用机制,因为患者临床表现改善的时间规律及程度与β受体上调的程度并不一致。

Sadrier-Bernstein等的研究表明β受体阻断剂改善心力衰竭时β受体解偶联的作用更为重要。

(四)醛固酮拮抗剂

由于醛固酮可促进心肌纤维化从而影响心肌功能,具有醛固酮拮抗作用的螺内酯亦被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螺内酯可以拮抗醛固酮对心脏的不利作用,并可防止长期应用ACEI出现的“醛固酮逃逸现象”(ALDescape),进一步抑制ALD的有害作用。

(五)强心苷类

药理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

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具有三大特点:

高选择性、直接作用和不增加衰竭心肌的耗氧量。

作用机制为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升高细胞内Ca2+而增强心肌收缩力。

2.改善CHF患者神经内分泌异常

(1)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

强心苷直接抑制窦弓压力感受器的Na+-k+ATP酶,敏化感受器,恢复其反射功能。

并通过兴奋迷走中枢增强传出信号,增进结状神经节的冲动传递以及增敏心肌对Ach的反应性而增强迷走神经功能。

(2)抑制血浆肾素活性,使AngⅡ、ALD分泌减少。

(3)降低血清NA浓度。

(4)增加利钠肽分泌量。

1.AT1拮抗剂

氯沙坦(losartan)、坎地沙坦(candesartan)、缬沙坦(valsartan)、厄贝沙坦(irbesartan)等。

作用:

选择性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结合,拮抗各种途径生成的Ang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逆转心肌与血管重构。

评价:

AT1拮抗剂治疗可降低CHF病死率,疗效不优于ACEI,但不良反应少,无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可用于不能耐受ACEI者。

2.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波森坦(bosentan)、特措森坦(tezosentan)均为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

(ETA/ETB)阻断药。

作用:

特异性阻断ET-1受体,拮抗ET-1的缩血管作用,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做功指数,不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

Bosentan可明显减少NA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减轻AngⅡ诱导的左室纤维化,减少左室扩张。

可改善心衰犬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左室肥厚。

但ENABLE试验结果未能证实Bosentan对CHF的疗效:

Bosentan12.5~25mg,2次/d,治疗1613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末能改善预后,早期可加重心衰症状,主要表现水钠潴留,水肿加重,这一不良反应发生于用药早期,并持续存在于长期用药过程中。

ENCOR试验:

恩拉生坦(enrasentan)治疗组心衰恶化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28.3%,16.6%)。

目前的证据不支持将ET受体拮抗剂用于心衰的治疗。

3.中性内肽酶(NEP)抑制剂

NEP是一种与膜结合的内皮金属肽酶,分布于细胞与组织中,催化血管舒张肽(ANP、BNP、CNP、缓激肽)降解。

NEP抑制剂:

坎沙曲(candoxatril)、thiorphan、磷阿米酮(phosphoramidan)

作用:

↓利钠肽降解,↑ANP、BNP、CNP、缓激肽水平,↑机体对内源性及外源性利钠肽的反应性,扩血管,改善水钠平衡,改善局部血流。

ACE与NEP联合抑制剂:

奥马曲拉(omapatrilat)、法西曲拉(fasidotrilat)、山帕曲拉(sampatrilat)

作用:

阻滞AngⅡ合成并阻止ANP、BNP、CNP、缓激肽降解,抑制有害的神经激素系统,增强有利的神经激素系统,而增强扩血管、利尿作用,改善心功能。

OVERTURE试验:

NYHAⅡ~Ⅳ级的CHF患者,比较了口服omapatrilat40mg,1次/d与口服依那普利10mg,2次/d,治疗心衰的作用,平均,随访14.5

个月,omapatrilat组死亡和因心衰住院的发生率与依那普利组相似(P=0.187)。

但低血压和血管性水肿的发生率高于依那普利组(11.5%,0.5%)。

4.抗TNF药

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利昔单抗(infliximab)

临床试验并未显示出有利的作用。

是否适于治疗心衰有待进一步研究。

16、β-受体阻断药为什么能够治疗CHF?

应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用机制:

1.抗交感神经作用,减轻NA对心肌的损害慢性心衰时交感神经激活的显著表现是血浆NA水平升高,提示交感神经系统普遍被激活。

血浆NA水平与心功能损害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β受体阻断剂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可以防止高浓度的NA及AngⅡ对心肌的损伤,改善心肌重构。

β受体阻断剂可以防止过量儿茶酚胺造成的大量钙内流,阻止由此而引起的腺苷酸环化酶激活,防止细胞能量大量消耗及线粒体损伤,从而避免心肌细胞坏死。

2.抗心肌缺血与抗心律失常作用

β受体阻断剂具有明确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为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用药。

普萘洛尔等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的猝死亦与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关。

β受体阻断剂可以提高心室的致颤阀值,阻止微折返形成,从而预防心室颤动的发生。

3.抗自由基作用

卡维地洛还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生成而对CHF产生有益的影响。

4.上调β受体,改善信号传导能力。

长期的去甲肾上腺素过度升高,造成β肾上腺素受体下调,包括β受体密度降低及β受体敏感性降低。

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对儿茶酚胺类的正性肌力作用反应的减弱可能有β受体与钙通道脱偶联机制参与。

β受体阻断剂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时β受体的敏感性,增加β受体数量。

但上调β受体并非β受体阻断剂改善心功能的主要作用机制,因为患者临床表现改善的时间规律及程度与β受体上调的程度并不一致。

Sadrier-Bernstein等的研究表明β受体阻断剂改善心力衰竭时β受体解偶联的作用更为重要。

用药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制剂

选择性β1-R阻断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非选择性β兼α1-R阻断剂卡维地洛(carvedilol)适用。

2.应用恰当的剂量

起始量必须极小。

美托洛尔12.5mg/d,1次/d;比索洛尔1.25mg/d,1次/d;卡维地洛3.125mg,2次/d

每2~4周剂量加倍,达最大耐受量或目标剂量后长期维持。

目标剂量:

美托洛尔150mg/d;美托洛尔缓释剂200mg/d,比索洛尔10mg/d,卡维地洛50~100mg/d

3.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血流动力学恶化,心动过缓,低血压等。

约7%~10%的患者在接受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第3至5周内会出现临床症状加重。

此时应先加强心药及利尿药等治疗,并停用β受体阻断剂。

4.禁忌证:

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17、与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有哪些特点?

表肝素与低分子肝素主要特征比较

特征肝素LMWH

单糖数40~5013~22

分子量(kDa)5000~300004000~10000

平均150005000

生物利用度(iH)15%~20%95%

活性抗FⅡa++++++

抗FⅩa+++++++++

抗FⅩa/抗FⅡa11.5~4

活化纤溶作用++++

致血小板减少++++

出血+++

被鱼精蛋白中和+++

 

18、简述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及怎样合理应用?

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

机制:

(1)抑制COX-1,小剂量减少血小板中TXA2生成。

①血小板不能合成COX,Asp对其抑制作用可持续5~7d。

而对内皮细胞的COX的抑制作用仅1~1.5d。

②Asp在进入体循环前发生脱乙酰作用,致COX-1失活。

(2)提高白细胞对激活血小板的抑制作用:

与白细胞介导的NO/cGMP依赖机制有关。

防治AS性心脑血管病:

(1)抗Pt聚集

(2)抗血栓形成

(3)改善受损血管EC功能:

增强Ach的扩血管作用

(4)保护LDL免被氧化

应用

主要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

不仅在抗栓疗法中居重要地位,亦是AMI溶栓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药物。

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瑞典SAPAT研究:

2000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Asp75mg/d,发生AMI和猝死较对照组减少34%。

 2.不稳定性心绞痛:

5项临床研究,总人数3000余名,服Asp75mg/d~1300mg/d,3个月或1年,AMI发生率和猝死率约减少50%。

Asp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优于肝素,两药并用优于Asp单用。

3.AMI

(1)治疗Asp为AMI溶栓治疗的常规辅助药。

ISIS-2试验(17000例),Asp162.5mg/d服1个月,能显著降低血管性死亡率,未增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